挥汗洒泪斗酷暑,披荆斩棘走险路,——涞源长城大湾至亚家庄段穿越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22 13:23 编辑
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古代工程,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它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智慧,浸润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它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连结在一起,更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历经2000年岁月的锤炼,长城已经成为龙的图腾、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长城是箸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评价长城时这样说:“长城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是中国古代中原帝国远大的政治战略思想、以及强大的军事、国防力量的重要物证,是中国古代高超的军事建筑建造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保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的无以伦比的象征意义。”
长城始建于春秋,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遍布祖国大地。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的全国长城资源认定,自春秋战国至明,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均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其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其中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在各类长城中,长度超过万里的共有三个——秦长城 、汉长城、明长城。其中东起辽宁鸭碌江边,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险长度为2592.2千米)的明长城因建设年代最晚,建筑规格最高,保存的相对完好。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主要就是明长城。驴友们说的走长城主要也是走明长城。
河北是长城资源大省,在河北境内的各代长城总长达2000多公里,精华地段20余处,大小关隘200多处,是长城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区段。其实明长城也多为夯土建筑,真正的砖石结构的长城只有1000多公里,其中200多公里在北京市境内,其余部分大多分布在河北省境内。
终于找到龙老师的最新动态了。从博客关闭后找了好久。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9:29 编辑
老慢拍的,我在晚餐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9:28 编辑
拉近点看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9:31 编辑
水源顺利的找到了,不止一处,路口的牛栏处就有自来水(那个老乡怎么就忘记了呢?),两水同出一源。营地不理想,我们只能等老乡都下山后在三马子路上扎营(沟里放牛,管理 果树的老乡至少有5、6家),他们都搬出去了,每天开车回来干活。
不管怎么说,有块地儿能支帐篷 ,有充足而洁净的水源,足可以安心了。夫复何求?
夕阳下的长城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9:21 编辑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一个?当我们失望的告别老乡时,老乡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快到亚家庄时,有个三岔路口,路口往南沟里拐,不远有个井,安着压水泵,你们可以去那打水。“快到亚家庄的三岔路口?那不是上次我们停车的地方么?这次我们不是抓 狂,是大喜过望。谢过老乡,我们快速的向下走去。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9:05 编辑
走过11号台,眼看快到亚家庄10号台了,外侧的城墙终于出现豁口。走下城墙发现,这地方不对,完全不对,地形地貌对不上不说,城墙外也没有下沟路,山坡上倒是有平切路,但也很小,肯定不是上次我们上城墙的地方 。打开手机查看轨迹,这才发现我们往下多走了至少200米。再往回返,不仅要再走200米,还得爬升好几十米,实在不愿那么做。沟底有人,是个放牛人,沟里有草坪,看着很诱人的一片片草坪, 老慢建议,沿一条岔脊下降,然后再往沟里靠。奔那位老乡那里走,问问哪儿有水,如果有水,可以就近扎营。对,就这么办。
岔脊坡缓草皮薄,很好走,比在城墙处看到的还好走。下沟很困难,我们要老乡那边靠,就得下阴坡的沟,沟里没有路,只有遮天蔽日的灌木,加上一人多高的荆棘。历尽艰辛我们才下到沟底,老乡的话却让我们完全所望:沟里没有水,亚家庄也没水,村里的人全搬走了,村子整个平了,原来的井也填了,只剩了一眼机井。你们要打水,最近的是朱家庄。朱家庄,那不是我们进山时路过的村么?难道我们要跑回到朱家庄打水去?崩溃,巨崩溃,简直要抓狂了。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2-8-5 18:12 编辑
亚家庄村11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