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寻找古北口之:潮河川新营与上营城的疑惑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夏季天气过于炎热,这两年身体明显不如前几年。古北口一带的探寻只能先放下来。

先思考一些线索,以备冬春季节重启探寻古北口的行程。


1、寻找古北口的缘由


回顾过往的话题,我们对古北口关的位置产生疑虑,是因为《读史方舆纪要》有如下记载:“古北口县东北百二十里。两崖壁立,中有路仅容一车,下有深涧,巨石磊珂,凡四十五里,为险绝之道。”

又载:“今口北有潮河川新营”。


按照上述记载,古北口关地势险要,有路仅容一车,且其北侧是潮河川新营。

根据《密云县志》,古北口正关在古北口河口东侧,潮河由口入边。

《密云县志》的描述,与如今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古北口的关口是相符的,符合我们一般的认知。现今铁门关瓮城处的长城文保碑也是如此认定的。

然而,这却不是《读史方舆纪要》所述的古北口关,此处再往北,即是朵颜人的领地,无法再找到一座潮河川新营。

古北口关到底在哪儿?会不会《读史方舆纪要》记错了?


2、在《九边图》(屏)上找到了与《读史方舆纪要》相符的古北口关


前次我们根据以嘉靖十三年许论的《九边图论》为底本绘制的《九边图》屏及《九边图》来分析潮河二寨的位置线索的时候,发现《九边图》和《九边图》屏上绘制出了嘉靖十三年以前的古北口关及潮河川新营(参见:《探讨||探寻潮河二寨(四)借助史料中的线索重新审视》):

按照《九边图》的示意,早期的古北口关应该在古北口营城(密云后卫营)的北门(又称西门)处。这座城门是在两山之间下切修建,根据早期的古北口营城北门的图片,确实“中有路仅容一车”。

(下图来源:胖昊)

而古北口营城北侧,绘了一座潮河川新营,与《读史方舆纪要》的叙述恰好相符!



古北口关地势险要,有路仅容一车,且其北侧是潮河川新营。

有考证,有思考,当然还有实地探察(好象阁下的帖子也没少读),当赞!
很长知识,点赞!
期待着重返青山口,再度重温旧梦!
6、潮河川关城的下落


除了潮河川营城、潮河川新营,还应有一座潮河川关城。这座关城很可能是跨潮河而建,大概早已被潮河水携带的泥沙掩埋,而且可能被水毁不止一次。

《明实录?世宗实录》载,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己未,吏科给事中郑廷鹄应诏陈言:“黄花镇、古北口、潮河川,皆京师后门。而潮河川乃元人避暑故道,平沙旷衍,可容万马,尤虏贼所垂涎者。近虽设有石匣营兵,然城孤力薄,不足为御。请修复先任抚臣洪钟所筑关城遗址,增总兵一员守之。”……疏入,下所司,议俱报可。于是增设潮河川总兵官。

弘治年间洪钟所筑潮河川关城,到嘉靖二十七年也仅有遗址了,时间不过半个世纪。

从这面这段《明实录》的记载也可以看出,当时潮河川守将的级别曾经很高,嘉靖二十七年曾经设总兵官。总兵是什么概念?蓟镇设总兵,下辖古北口路、石塘路、墙子路、曹家路等四路的蓟镇西协石匣城只设副总兵。可见潮河川的地势与防御形势极为冲要。

7、《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对潮河川新营及上营城的认定


《明蓟镇长城考古报告》的对上营城与潮河川新营的关系,应也是有疑虑的,将上营城命名为古北口关城,对其与潮河川新营的关系只留了一句疑问,但没有给出结论。

2023-6-21

5、根据实物遗存所做的判断


但实地探查所发现的遗存,有可能支持《四镇三关志》的记载。

实际上,潮关堡旁边,至少还有2座城堡残存:一座是东侧稍远一点的潮河五寨,另一座是紧帖潮河川堡的早期堡墙。另外,潮河五寨南侧,还有一座大体呈方形的台地,周围散落有大量残砖,需要进一步探查、确认!

潮河五寨的位置

潮河川堡旁边的残墙,疑为潮河川(旧)营

潮河川堡与其紧贴在一起的这座早期的堡墙,倒是与《四镇三关志》所绘潮河川营、潮河川新营的位置关系相符!

潮河川堡旁边的残墙,年代更为古老,应是比潮河川堡早。因此,很有可能,现在的潮河川堡是潮河川新营,早期残墙才是潮河川营(旧营)。

实物遗存的发现表明,《四镇三关志》对各关口、堡寨的位置描述,与《密云县志》相符,很可能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

因此,很大的可能,上营城就是《四镇三关志》所记载的古北新营。潮河川新营并不在古北口营城北侧,而在潮关附近。

之所以出现这种偏差,是因为许论绘制《九边图论》的时候,不可能把九个边镇的所有边关全部实勘一遍,因此有些关口的位置只是示意,与实际的分布存在误差。但前后不同时期的史料相对照,给了我们一个解惑的机会,再与实物遗存相对照,终于水落石出了。


3、早期古北口关与中晚期古北口关


由此,我们知道,早期的古北口关,即是古北口营城的北门;今古北口铁门关,很可能属于潮河川的辖区。潮河川新营的位置,大致在铁门关内侧。

其实古北口铁门的设立时间,应当也不会太晚,很可能在弘治年间也已经设置。据《明实录?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五月辛亥,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张烜奏:“都御史洪钟建议修潮河川,功久不成。且今栢查山既以筑墙,则川乃在墙内,虽凿之亦无大利”。栢查为蒙古语,意为陡崖,比如怀柔的柏查子,至今仍沿袭旧名。按上述记载,栢查山应为潮河关外围新建的关口,很可能就是铁门关潮河两侧的山崖。


4、潮河川新营与上营城的疑惑


实地探寻的结果,铁门关内侧确实有一座营城。这座营城被文物部门认定为上营城。

上营城东墙内侧,还倒伏有一块巨大的拴马桩,与古北口营城修复后的北门外的拴马桩形制完全相同。

古北口营城北门外的拴马桩

上营城的名称,同样来源于前述《密云县志》的记载。

这座上营城,在《四镇三关志》的《蓟镇地形图》却标识为古北口新营,而潮河川新营,另在潮河川营与潮河川关附近绘出,古北新营与潮河川新营并存。

如今潮关村的潮河川堡,文物部门认定为潮河川营城。

潮河川新营的位置,《九边图》(屏)、《读史方舆纪要》两种史料的记载与《四镇三关志》的记载是冲突的。哪一种的记载才是历史的真相?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