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代表,人间天堂苏州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前言


2021年4月30日到5月4日从工作地 歙县 到 苏州 旅游。我在 苏州 旅游的那几天,从4月28日到5月5日,因为旅游业的不正当竞争,我还被封账号7天。为了这次旅游,我没有参加一位好友也是同事的婚礼。5月4日晚回到 合肥 ,第二天返回 歙县 之前,到医院看了下住院的爷爷。
长江三角洲的前三 大城 市是 上海南京杭州 ,为什么来 苏州 ? 苏州 有比这三个城市更加古老的历史,即使从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修 苏州 大城 算起,它的历史也超过前471年建城的 南京 ,秦朝建城的 杭州 ,元代建县的 上海 。而且 苏州 是 中国 从春秋晚期到今天少数几个一直维持 大城 市,一直繁荣兴盛的城市之一。在 中国 只有 北京成都广州 、 苏州 一直作为 大城 市,衰落期不足百年。 苏州 的繁荣从春秋一直延续到现代,除了古代历史上极个别战乱年代,只有晚清民国和国初时期才比较衰落。而 南京 在东汉末年以前和隋唐时代不过是座小城市。 杭州 在唐末以前尤其是隋朝以前也是小城市, 上海 作为一个 大城 市的繁荣始于鸦片战争以后。历史上 苏州 文风鼎盛,科举时代的状元人数和进士人数居 中国 所有州府第一位。15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苏州 是 中国 工商业最繁荣,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 苏州 有 中国 最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 江南 风光,有 中国 最精美雅致的园林, 保存了大量宋元明清古建筑。 苏州 的饮食、建筑、艺术在明清时期深远的影响了邻近地区的文化,并扩散影响到全 中国 。 江南 所有城市都受到 苏州 园林艺术、苏派雕刻、苏式美食的影响,明清时代都有昆曲演出。 江南 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半都在 苏州 。 苏州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就是我来到 苏州 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家家谱记载我的父系祖先(三槐王氏)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从 山东 聊城 莘县 南迁到 苏州 居住,明洪武九年1376年才从 苏州 城内王天井巷迁到 淮安 市淮阴区。因此我对 苏州 也带有好感。这 苏州 和 合肥 还有四大相似之处,都靠着长江流域的大 淡水 湖( 苏州 太湖和 合肥 巢湖)有一大堆湖光山色溶洞为主的山水自然风光,都有数量为2位数的古镇( 苏州 好的古镇比 合肥 多),都有很多古村落,历史上都名人辈出(这点全国绝大多数城市是完全比不了的)

行程安排

4月30日 入住 苏州 雅戈尔富宫酒店。
5月1日 虎丘(剑池、云岩寺塔、千人石、断梁殿)、山塘街(水街景之外主要是李鸿章祠、全晋会馆)、留园、艺圃。
5月2日 环 秀山 庄、北寺塔、 甪直 古镇(保圣寺唐代塑像最为重要), 甪直 品宜轩饭店,入住 周庄 清风明月客栈 , 周庄 古镇(双桥和张厅、沈厅最为重要)。
5月3日 同里 古镇(退思园和耕乐堂是最主要的)、入住 苏州 书香门第酒店, 苏州 文庙(本来计划看大成殿、四块宋碑—— 平江 图、天文图、查看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但当时存放它们的碑亭在封闭维修中没看成,)、沧浪亭、盘门(盘门水陆城门、瑞光塔、吴门桥)、网师园、满江雨饭店。
5月4日 狮子 林、拙政园、 苏州 博物馆(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宋银杏木彩绘四大天王内函和珍珠舍利宝幢、元七君子图,但是去的时候五一假期的票都预约光了,没入内参观成)、松鹤楼大儒巷店,耦园、 平江 路、甲辰巷砖塔、罗汉院双塔。返回 合肥 。

苏州简介

苏州 位于 江苏 省东南端,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属 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古称姑苏、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吴郡、吴州、 苏州 、 平江 府、 平江 路、隆平府、 苏州 府。别名金阊。

苏州历史

苏州 发现了许多距今6000-4000年的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在商朝末年以前,整个 江南 都是越族人居住的地盘。太湖平原地区的越族人剪短头发,纹面纹身,饭稻羹鱼,住干栏式房屋,葬土墩墓,刀耕火种。他们所讲的语言和当时中华华夏族的语言不是一种,区别极大,不能通话,没有文字,在商代晚期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族首领古公亶父 长子 泰伯、次子仲雍(又称虞仲),为了满足父亲传位能力出众的三子季历(周文王的父亲)的愿望,躲开王位纷争,自 陕西 南奔到太湖流域,建立吴国(勾吴)。当时的 江南 ,举目所见,茂密的森林覆盖着起伏的丘陵,平原上湖荡棋布,河网稠密,华草摇曳,野兽出没,一派原始荒古的景象。从这个时候开始,吴地开始受到华夏礼乐文明的影响,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泰伯和仲雍到 江南 后,为了在 江南 立足,顺从 江南 越人原有的传统习俗,断发纹身,饭稻羹鱼,学说越族语言。当时的吴国是华夏人和越族人建立的联合政权。西周建立后,周王室封仲雍曾孙,第五代吴王周章为子爵(孔子著《春秋》,称吴国国君为吴子,吴国为子爵。而 镇江 出土的宜侯夨簋有人说宜侯夨就是周章,这样看来周章为侯爵)。吴国成为西周诸侯国之一。春秋早期以前的吴国无明确纪年。公元前585 吴王寿梦即位,吴国始有确切纪年。春秋晚期以前吴国铸造的青铜器主要是兵器和生产工具,吴国铸造的青铜兵器尤其是铜剑在当时的 中国 具有先进水平。而青铜礼器无论数量、铸造工艺还是装饰都比不上中原的水平。吴国没有铸造金属货币,吴国青铜器风格具有自己的特色。说明当时吴国很少受到周礼的影响,民风尚武,并且经济不发达。春秋吴国越国民风以勇悍好斗著称,很多人为了博取名声和富贵不惜失去生命和自残。专诸、要离等刺客是当时吴地死士的代表。吴国和越国不遵守周礼,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文化习俗与中原差异大,被当时的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之邦。前584年,晋国为了牵制打击争霸中原的主要竞争对手楚国,派出申公巫臣带着战车和车战教练到吴国,教会吴国士兵使用战车作战,挑动吴国进攻楚国。从吴王寿梦在位时期开始,吴国逐渐摒弃了剪短头发,纹面纹身的传统,束发,学习华夏礼乐和中原传来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模仿中原政治制度建立官制、军制,学说华夏标准语雅言,开始有了具吴国特色的篆字。吴国的华夏化从吴国王室开始逐渐深入到普通百姓。前561年吴王诸樊把吴国国都从梅里( 无锡 梅村)迁到姑苏, 苏州 从此成为吴国国都。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受封于延陵( 常州 淹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而年龄大25岁,是 中国 南方第一位儒学家(思想主张和儒家创始人孔子差不多,被孔子称为圣人),也是当时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外交家。从吴王诸樊开始到吴王阖闾在位时期,吴国不断兼并 安徽 和 江苏 江淮之间的小方国。国土大大扩张。前515年吴王阖闾杀 死吴王僚篡位成为吴王。阖闾选贤任能,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兴 修水 利,发展农业和纺织业,修建城郭,建仓库积蓄存储物资,训练士兵,屡次击败楚国,兼并苏北、 安徽 长 江南 岸、苏皖两省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土地,攻入楚国国都郢都( 荆州 )。吴国国力达到鼎盛。前514年,吴王阖闾令伍子胥主持建立新的姑苏城。伍子胥征集大批民工,理水为河,垒土为墙,终于建成了新的姑苏城,作为吴国国都。 苏州 城从此迁到今天的 苏州 古城区。吴国姑苏城周长四十七里,开8座城门。大致与今天 苏州 现存老城的空间面积吻合。吴国王宫、手工作坊、市场、码头、粮仓、兵营、武器库街道、水渠、贵族府邸也陆续建立起来。 新都 的建筑模仿中原建筑的风格,社会上层的住宅和公共建筑摒弃了原先越族人住干栏式房屋的传统,而采用四合院风格,王宫建有 高台 、池塘、土堆假山、花园。吴王阖闾在位时期,齐国人兵圣孙武在 苏州 穹窿山写成世界上不朽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系统总结了之前的战争规律,建立了 中国 古代军事理论体系。在吴王阖闾的时代,吴国百姓在生活习俗、语言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华夏化,他们已经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成为 江南 最早的汉族。吴王僚在位时期,楚国援助越国,联合越国对抗吴国,吴越由此交恶。前496年,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在檇李击败吴国军队,阖闾受伤,伤重不治而死。阖闾之子夫差继位。夫差在位前期不忘前耻,勤于政务,消灭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夫妇为奴。还曾修建几条运河。然而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忠告,放勾践夫妇回到越国,越国复国。勾践回到越国后,越国用阴谋怂恿夫差宠幸后宫女子,荒废政务,大修宫殿,奢侈享乐,消耗民力和财富。又挑动好大喜功的夫差指挥吴国军队与齐国、晋国等强国进行争霸战争,在外交上孤立吴国,消耗吴国军事实力。越国则发展生产,提高国力,积极备战。吴王夫差虽然大败了齐国军队,迫使中原一些二流国家如鲁、卫臣服吴国,成为表面上的中原霸主,却给吴国造成了精锐部队损失大半,国家存储的物资耗尽,民众和部队十分疲惫,人民不满,农作物歉收(部分也是因为前483年越王勾践把煮好的稻谷献给吴国,吴国用越国进贡的稻谷为稻种),外交上与楚、齐、晋三个强国同时交恶,国际上失道寡助的结果。夫差又中越国反间计,杀死伍子胥,不信任孙武,孙武辞官隐居,重用伯嚭等奸臣。前482年,越王勾践趁吴国发生大饥荒,吴王夫差率领吴国军队主力北上与晋国在黄池(今 河南 封丘 县西南)会盟,国内军力空虚之机,亲率全国精锐,在范蠡文种等能人辅佐下,进攻吴国。越军一部兵力自海入淮,断吴主力回援之路,掩护主力作战;其自率主力直趋吴都,在郊区泓水歼灭迎战之吴军,并乘势攻入吴都。夫差南归,恐因国都失守士气下降及远程奔返造成部队疲惫、决战不利,派人请和。勾践亦以吴军主力未损,不愿进行无把握的决战,遂与吴订和约后撤军。前478年,吴国发生灾荒。越乘机发动进攻,与迎战吴军在笠泽(在今 江苏 吴江一带)隔江相峙。越军利用夜暗,以两翼佯渡诱使吴军分兵,然后集中精锐,实施敌前潜渡、中间突破,并连续进攻,扩大战果。前475年,越再度攻吴。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吴八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前473年年,姑苏城破,夫差自杀,吴亡。越国灭吴后,越王勾践将国都从会稽( 绍兴 )迁到姑苏,姑苏大概在这时改名为吴,不久后又迁都琅琊(在 连云港日照青岛 黄岛 区境内)。前378年,越国争霸失败,越国被迫把国都迁回吴( 苏州 )。前306年楚国大败越国,攻占钱塘江以北越国的全部土地,占领吴。 苏州 成为楚国国土。前222年,王翦率领秦军攻占吴,消灭 江南 的楚国残余势力, 苏州 从此属于秦的领土。春秋战国时期吴人饭稻羹鱼,史书中当时提及的吴地美食有炙鱼、鱼脍、鱼鲊(烤鱼、生鱼片和腌鲜鱼片)。

秦国 平定 江南 后,在 苏州 设立吴县,将大概包括今天 苏州 、 无锡 、 常州 、 上海 、 镇江 、 嘉兴 , 杭州 和 湖州 的平原区, 宁波 、 绍兴 、 金华衢州 的地区划为会稽郡。以今天 苏州 古城为会稽郡和吴县两级治所。当时的吴县城是 中国 长江以南最大的城市。前210年秦始皇曾经南巡到吴。前209年,陈胜吴广qi yi,因为秦朝的统治不得人心,吴地的反秦势力纷纷准备起事。项梁、项羽趁机sha会稽郡守,在吴县起兵反秦。前206年秦国灭亡。项羽封天下诸侯,将会稽郡作为西楚的直辖领地。前202年刘邦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会稽郡成为汉朝领土。前196年英布造fan,攻占吴地。前195年就被汉朝 平定 。刘邦封平叛有功的侄子刘濞为吴王,将广陵郡、会稽郡、鄣郡三郡(相当于今天 江苏 淮河以南, 安徽 长江以南, 浙江 除了 温州丽水台州 以外地区,和 上海 已经是陆地的部分)分封给刘濞,建立吴国。吴王刘濞煮海为盐,开采铜矿,铸造钱币,又招致四方才俊、游侠和有特长的不法之人。还在吴国境内修建了很多运河和水利工程。一时间吴国成为西汉最广土众民,最富有,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吴县也变得更加繁荣。前154年与汉景帝素有矛盾的吴王刘濞因汉景帝削藩发动七国之乱,反叛汉朝,不久之后就被汉朝 平定 。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 海盐 之饶,章山之铜, 三江 、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 吴 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全国十几个商业都会之一。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南方地区只有寿春( 安徽 寿县 )、吴( 苏州 ) 、 番禺 ( 广州 ) 、 江陵 ( 荆州 )、 成都 与 合肥 。当时的吴县城是 中国 长江以南最大的城市。汉武帝时期,会稽郡有汉越人口20多万人。汉代 苏州 地区的农业虽然生产技术比长江以北落后,地广人稀,但也已经得到初步开发,东汉时期吴县已经成为粮食自给有余的地区。《汉书》记载“吴越之君皆尚勇,故其民好用剑,轻死易发。”古籍记述汉代吴越民风“民多刚劲质直。”汉代 苏州 继续着先秦时期尚武的民风,但社会上层也受到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很深的影响,有顾、陆等文化世家和世家大族,涌现了朱买臣、严助等文化名人。8-23年 苏州 属于王莽,25年东汉建立后属于东汉,129年东汉把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划分为吴郡和会稽郡两个郡,钱塘江以北属于吴郡,以吴县( 苏州 )为郡治。196年孙策击败严白虎率领的吴郡农民起yi军攻占吴郡。将 孙吴 的根据地迁到吴县。吴县作为 孙吴 大本营一直持续到209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很多中原移民为了躲避战乱移民 江南 。以迁居到长江三角洲的最多。这是 苏州 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潮。北方南下的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大量的农田得以开辟。虽然当时 江南 地区的生产力总体上依然大大落后于中原,但 苏州 地区的农业技术已经达到 中国 平均水平了。三国时期 苏州 属于东吴。当时东吴的税收几乎全靠以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为主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税收维系。今天太湖平原、宁绍平原和 鞍山 芜湖 宣城 境内的沿江平原提供了东吴政权大部分的税收和军饷。东吴修建的水利工程和组织的屯田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三国时代 苏州 的陆逊、陆抗和顾雍是当时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80年西晋灭吴。 苏州 从此成为晋朝领土。西晋末年 永嘉 之乱后,北方移民大量移民 江南 , 苏州 又成为接受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移民主要来自黄河、淮河之间,以 山东 和苏北移民最多, 河南 和皖北移民次之。这是 苏州 历史上第二次移民潮。399年十月,天师道(五斗米道)徒孙恩、卢循(孙恩妹夫)起yi军进入 苏州 , 苏州 陆瓌率众响应, 江南 人民纷纷从之。后qiyi被晋军击败退入 舟山 群岛。以后孙恩、卢循起义军多次攻打 苏州 ,411年起义才被晋朝zhen ya。南北朝时代, 苏州 先后经历了宋、齐、梁的统治。549年 侯景叛乱,遣将进攻吴郡。南梁吴郡太守开城迎降,侯景pan军在 苏州 大肆sha ren 、fang huo、jian yin妇女、qiang jie, 苏州 受到很大破坏。552年梁朝 平定 侯景之乱,557-589年 苏州 属于南陈的领土。西晋时期, 苏州 的陆机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陆云是当时知名的文学家,南北朝时期 苏州 的陆探微和张僧繇是当时著名画家,顾野王是当时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587年南陈设立吴州,以 苏州 为吴州、吴郡、吴县三级政区的治所。陈朝末年萧瓛担任吴州刺史,他富有智慧,善于施政,很得吴州百姓拥护。589年隋文帝发动统一 中国 的渡江灭陈之战。隋文帝命令燕荣率领 山东 和苏北沿海训练的水军从海上进入太湖,攻打吴县,虽然吴县没能立即攻克,但起到了阻止南陈 江南 各处零散的地方军队援救被围攻的南陈都城建康( 南京 )的战略作用。当年隋朝灭南陈,统一 中国 。建康失守后不久,陈吴州刺史萧瓛仍然死守不降,隋朝燕荣军汇合宇文述率领的援军,击败萧瓛率领的陈军攻占吴州。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移民大量排干沼泽水域,兴 修水 利,开辟大量农田,普及北方先进的生产经验, 苏州 是当时 江南 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苏州 出产的粮食和纺织品大量供应建康日常消费和东晋南朝的财 政和 军饷。集市也在 苏州 的乡村开始出现,从南北朝后期开始, 苏州 的经济发展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北方大量文化世家和贵族迁居 苏州 也让 苏州 的文化大为进步,在两晋到南北朝前期, 苏州 民风逐步从尚武好斗为主变为温文尔雅。文化教育事业大为发展。到了南北朝后期, 苏州 的文化发展已经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 苏州 的粮食作物东汉末年以前全部为水稻,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来自淮河以北的包括大量北方贵族在内北方移民的集中大量南迁, 苏州 开始有种麦的习惯,麦和粟大量在 苏州 种植,来自淮河以北的面食习惯也开始带入了包括 苏州 在内的 江南 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 苏州 所产的和烹调的鲈鱼和莼菜在当时很有名。

589年隋朝废除吴郡,改吴州为 苏州 , 苏州 的名称始于此。 苏州 城为 苏州 和吴县两级政区治所。隋朝 苏州 辖吴、乌程、 昆山 、 常熟 、长城五县,辖境包括今天 苏州 全境、 上海 已经成陆的部分,和 嘉兴 、 湖州 部分地区,608年 苏州 全境有官方掌握的户口18377户。隋朝 苏州 的民风崇尚礼节,淳朴宽厚。很多商人在 苏州 经商。610年隋炀帝征发 江南 民工开挖疏浚了北到 扬州 延 陵县 ( 镇江 市区和丹徒县)南到 杭州 治所钱 唐县 ( 杭州 钱塘江以北的城区和郊区)的 江南 运河, 江南 运河构成隋唐大运河和日后京杭大运河的一段。 江南 运河经过 苏州 吴县,带来不断的人流和物流,奠定了 苏州 日后长期发展繁荣的交通地位。618年,沈法兴qiyi军占领 苏州 ,同年隋朝灭亡。620年李子通农民qiyi军击败沈法兴占领 苏州 。621年杜伏威qiyi军击败李子通qiyi军占领 苏州 。623年杜伏威的继任者辅公祏占据 苏州 。625年,辅公祏被李靖、李孝恭、李绩率领的唐军击败,被sha, 江南 平定 。 苏州 归降唐朝。唐代 苏州 管辖区域包括今天 苏州 全境、 上海 已经成陆的部分和 嘉兴 大部。随着 中国 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苏州 经济文化大为发展。是 中国 长江以南唯一达到州府最高水平(雄州)的州,长江以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州,696年武则天分吴县为吴县和长洲县两县,二县都作为 苏州 附郭县, 苏州 城分别属于吴县和长洲县管理。唐玄宗天宝年间, 苏州 全境有人口76421户,632650人。辖吴县、长洲、 嘉兴 、 海盐 、 常熟 、 昆山 、 华亭 七县。唐代 苏州 手工业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出产的丝绸、丝绵、丝织品(绯绫)丝麻合织物丝葛、麻布、贡米、柑橘、草席、鞋、藕、鱼制品、动物脂肪等作为进贡唐朝皇家的贡品。 苏州 出产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大量供应外地市场,也是国家税收重要的来源。运河带来远方的商品货物,商贸繁荣。唐朝开始, 苏州 成为 中国 文化发达地区, 苏州 开始在科举上崛起,唐朝 苏州 有状元7名。唐代 苏州 涌现了书法家张素、雕塑家杨惠之、文学家陆龟蒙、诗人和画家顾况等文化名人。825-826年,白居易担任 苏州 知州时,开凿了山塘河,在河岸边修建了山塘街。877年因为 苏州 、 常州 士兵长期被欠薪,军官王郢聚众发动兵变,据 苏州 城fan唐。不久被唐政fu军 平定 。 苏州 在此次兵变中遭到破坏。战后 苏州 刺史张搏重筑亚字形 罗城 ,南北十二里,东西 九里 ,周长四十二里三十步。唐朝安史之乱后北方移民大量南迁,这是 苏州 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大规模流入。唐朝末年 苏州 隶属于 杭州 人钱镠的势力范围。892年庐州( 合肥 )人杨行密发兵攻占 苏州 。898年钱镠派大将顾全武长围久困 苏州 城,击败杨行密 苏州 守将台蒙及杨吴援军夺回 苏州 。五代十国时期 苏州 属于钱镠建立的吴越国。杨行密建立的杨吴国军队多次进攻 苏州 都被吴越挫败。915年以后徐温篡夺实权、内部不稳的杨吴和内部团结吴越休战言和。937年徐温养子徐知诰建立南唐取代杨吴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南唐和吴越继续维持 和平 。922年 吴越王钱镠重修 苏州 城。城墙改用砖砌,城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均凿深濠, 苏州 从此有砖砌城墙。吴越国在 苏州 境内大 修水 利工程,发展农桑、整治武备。940年吴越分 苏州 为 苏州 和秀州( 嘉兴 )两州,将今天 上海 和 嘉兴 的土地划归秀州。959年吴越国在虎丘建云岩寺塔留存至今。吴越国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并且在978年主动向宋朝纳土归降, 苏州 和平 纳入宋朝领土。五代十国时期的 苏州 经济继续发展。

宋代 苏州 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宋代 苏州 辖吴县、长洲、 昆山 、 常熟 、吴江五县。997年 苏州 被划入以 杭州 为治所的两浙路。1034 苏州 连年大水,民田荒芜。1034年农历九月, 苏州 知州范仲淹亲临察勘,疏茜泾、下张、七丫、白茆和浒浦 五河 ,导太湖水入海。1035年 范仲淹创办 苏州 州学和 苏州 文庙, 苏州 文化进一步发展。1074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 苏州 属于以 杭州 为治所的两浙西路。1083年“正月 苏州 大雨,至六月,太湖泛滥。 苏州 等地遭水浸,田不播种,庐舍漂荡,民弃田卖牛,散去乞食。”宋徽宗崇宁年间, 苏州 有152821户,男丁(20-60岁男子)448312人,实际人口超过100万。而 苏州 城内人口也超过10万人。1113年,因为宋徽宗赵佶在当皇子时曾经挂 苏州 知州的虚衔,徽宗将 苏州 改为 平江 府(宋代的府是国都、陪都、皇帝当过知州的州设立的)。宋徽宗在 江南 大肆搜夺奇石和奇花异草,让 江南 人民从事押解奇花异草和奇石到 开封 ,损失则赔家产、赔不起下狱治罪的长途徭役花石纲,给 江南 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引发民众不满。1120年方腊起yi,当年方腊军在 苏州 石生yi军配合下攻占 苏州 。1121年宋朝 平定 方腊起yi, 苏州 又受到战乱破坏。1130年完颜兀术率领金军主力攻克 苏州 ,纵兵tu 城,大肆sha人、抢lue、jian yin、焚烧 苏州 街市,严重破坏 苏州 经济, 苏州 古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1131年宋军收复 苏州 。南宋初年北方移民大量南下 苏州 ,这是 苏州 历史上第四次移民潮。也是 苏州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潮。这些主要来自 河南 、 山东 和 安徽 江苏 淮河以北地区的移民是现代一部分 苏州 土著的祖先。他们把当时黄淮地区的面食习惯、烹饪技法和喜爱甜食的习惯带到了 苏州 , 苏州 形成了冬小麦和双季稻轮作的粮食作物种植习惯。今天 苏州 人爱吃面条、馄饨、包子等面食的习惯主要就是这次移民的影响。南宋 苏州 经济逐步恢复。宋代 苏州 农业有长足进步,粮食的产量远超以前的朝代,粮食的平均亩产达到 中国 的最高, 苏州 的农业生产关系到南宋的国运,南宋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 苏州 的手工业也大为发展。丝织业、麻织业更加发达,开始有了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 苏州 苏绣和宋锦的制造在这时发展起来,并逐渐驰名全国。 苏州 出产的葛布、蛇床子、白石脂、带花纹的草席也是常年进贡皇家的贡品。 苏州 商业也比唐代更加繁荣,形成很多商业街。宋代 苏州 的中心商业区在今天人民路和乐桥一带。 苏州 是当时 中国 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宋代 苏州 出现8名状元。 苏州 人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世出的天才。著有《范文正公集》。丁谓是北宋名宰相,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石湖集》。许洞是南宋著名的武术大师和兵学家,著有兵书《虎钤经》。

1275年元兵南下, 平江 守将投降。 苏州 成为元朝领土。元为了防汉人抗元,平毁 苏州 城墙。以 原平 江府治为江淮行省,置浙西路军民宣抚司。1276年十二月,置 平江 路,领吴县、长洲、 昆山 、 常熟 、吴江、嘉定六县;并改宣抚司为 平江 路总管府。1298年 平江 建都水庸田使司,主持水利工程。元代曾二度疏浚吴淞江和淀山湖,导太湖积水入海。1301年七月朔, 苏州 大雨,太湖水挟飓风涌入城中,居民死者十八九。1351年农民起yi威胁 苏州 , 平江 路廉访使李帖木儿 会同 平江 路达鲁花赤六十、太守高履等,征发所属州县10余万民工,重建修筑 苏州 城墙。1356年农民义 军首领张士诚攻占 平江 ,改为隆平府并建都这里。1357年,张士诚降元,又改隆平府为 平江 路。1363年,张士诚自称吴王。1366-1367年朱元璋军围攻 苏州 。1367年九月,朱元璋部攻克 苏州 ,张士诚兵败被俘,自缢而死。元代 苏州 的粮食和手工业产品大量供应大都和富豪权贵。元代 苏州 名人有大画家黄公望和著名商人沈万三。

1367年朱元璋改 平江 路为 苏州 府,直隶 江南 行中书省,领吴县、长洲两县与吴江、 常熟 、 昆山 、嘉定四州。1368年明朝建立。 苏州 成为明朝土地。1368年 重建 苏州 府城。1369年,降 常熟 、吴江、 昆山 、嘉定四州为县, 苏州 府领六县。1380年朱元璋成立包括今天 江苏 、 安徽 、 上海 在内的直属中央六部管理的地区-直隶(1421年改为南直隶), 苏州 府属之。朱元璋时期明朝在 苏州 普及推广棉花种植和棉布棉衣制造,棉布成为最主要的衣料。明朝大力发展 苏州 棉纺织业和丝织业。 苏州 经济复苏。朱元璋在位时期,为了发泄对 苏州 人支持张士诚对抗自己,和 苏州 人地域优越感的不满,朱元璋在核定全国各地税收标准时,给 苏州 府和 松江 府定下天下最重和第二重的农业税。 苏州 一府的田赋数额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与 浙江 全省的田赋税额相当。明朝在 苏州 设置织造局,制作给皇家服务的纺织品。设置御窑厂烧造皇家专用砖块。还让大量 苏州 的能工巧匠为皇室制作各种工艺美术品、营建建筑。明朝初年的 苏州 因为赋税负担重,又要承担大量皇家贡品的制作和购买、进贡,受到严重的打压。明初 苏州 百姓大多温饱之外没有太多的积蓄,百姓不 富裕 ,农业和商业没有太大发展。1393年 苏州 府有491514户,2355030人。1430-1442年况钟担任 苏州 知府。况钟在 苏州 知府任上勤于政务,明察秋毫,整顿吏治,革除衙门里的各种潜规则和对民众的额外索取,清理积压的疑难案件,平反yuan假错案,兴 修水 利工程,重新丈量核验登记土地,整顿平均田赋, 成功 请得皇帝同意减去 苏州 26%的税收,革除一些不必要的徭役,还发展教育,建立公田,用地租收入接济贫穷读书人参加科举。同时明代 苏州 很少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饥荒, 苏州 的经济开始变得繁荣。1554年倭寇进犯 苏州 ,将 苏州 城外自阊门至枫桥,“焚掠殆遍”。 苏州 府同知(一个府的二把手)任环带领 苏州 军民抗倭,三次大败倭寇,杀敌1000多人,倭患平息。1578年 苏州 官方统计有人口600755户,人口2011985人,实际 苏州 府人口应当在350万以上. 太仓 则属于 太仓 州。明朝万历皇帝亲政后大肆增税、开矿搜刮百姓,1601年 五月,不堪明朝沉重赋税和无法按期完成不合理的贡品制作指标的 苏州 机户在织工葛贤(葛成)领导下罢 织,并围攻税监孙隆衙门,教训税监孙隆等人,2万多人参加,持续数日。这是 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大罢 工。罢 工后,葛贤投案自首,被不合明朝法律的关 押了10年以后出 狱。1626年,应天巡抚毛一鹭勾结苏杭织造太 监李实,陷害前吏部主事周 顺昌 ( 苏州 人)等人,激起 苏州 市民的强烈愤怒。三月十八日,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率郡人万余,至西察院,要求释放周 顺昌 ,遭拒绝,市民大哗,击 毙缇骑1人,击伤数人。官府派兵zhen ya,颜佩韦等5人从容就 义。

明代 苏州 棉纺织业和丝织业十分发达,是国内最重要的棉布、丝绸、成衣集散地和 江南 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苏州 的纺织手工业中分工精细,16世纪时, 苏州 出现了 中国 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纺织作坊主人机户出钱,提供场地和设备雇佣机工出力纺织,专门生产商品。机工人身自由,自由选择雇主,领取货币工资,受到雇主的无理欺压也有更多反抗的能力,机工对机户不再是封建佃户对地主那样的近乎唯命是从的态度,机户一般也不会无理欺压机工。取代了封建社会家庭经营,师傅带领学徒、伴作(古代学手艺学成后要按行规给师傅家的生意帮助劳动几年)劳作,或富商建立大的作坊役使没有人身自由家奴生产商品,或地主雇佣几乎世代居住在本地,很少有选择机会的长工雇农在自家土地鱼塘或者作坊劳动生产商品,又或官府集中工匠在官营作坊制作官府皇家需要的物品的形式。 苏州 工匠制作玉器、砖雕、木雕、书画、彩绘、扇子等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苏州 有 中国 最多的专门制作和出版书籍的书店。 苏州 的名厨为皇帝和官僚显贵烹饪菜肴。(御厨和太医都不是宦官)明朝中期以后, 苏州 成为 中国 工商业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不仅城墙内面积14.2平方公里的空间都是建成区,商业街还扩大到城西的山塘街和枫桥等地。 中国 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在 苏州 城的商业街上能买到来自 中国 各地和 日本 朝鲜 、南洋、 印度 的货物,16世纪晚期以后还能买到 欧洲 和美 洲出产的西洋商品。全国各地的商人来到 苏州 从事贸易活动。 苏州 本地商人也很多,明清 中国 十大商帮的洞庭商帮就是由 苏州 商人组成的。 苏州 出产的纺织品不仅大量供应国内,还远销 日本 、 朝鲜半岛 。 苏州 乡村的市镇经济也十分繁荣,商品交换活跃,出现几座居民万人以上的商业大镇。 苏州 太仓 的刘家港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之一,也是明朝重要的海港。原始的金融机构私人钱庄也出现了。 苏州 的农业也有长足进步,在15世纪, 苏州 率先在 中国 实现了一条鞭法。除了漕粮以外的税收均用货币缴纳,徭役可以用缴纳货币代替。佃户向地主缴纳的地租也可以用货币缴纳,并且出现了定额地租。农民大量种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然后将剩余的变卖,用钱换回长江中游生产的大米。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农民广泛的参与商品交换。 苏州 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和城镇务工。16世纪以后,随着 苏州 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传统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苏州 百姓很多从事为封建政府视为贱业的工商业, 苏州 的官员士绅地主经营工商业的也为数不少。他们认为工商业也是和农业一样是本业,不再歧视商人,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提高了。人们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也开始改变。对三纲 五常 有了新的理解,君主对臣子、父亲对儿子,丈夫对妻子不再被人们认为应当无论其对错,必须无条件服从。人们越来越多的认为服从君主、家长、丈夫必须是以其品德上正确为条件,臣子、晚辈、妻子有反对制止君主、家长、丈夫做坏事,躲避他们伤害自己的权利,并且在君主或主人无道时可以归隐避祸或者投奔其他 中国 的明主,在长辈无道时子女可以劝解和反抗虐待,丈夫无道,妻子可以改嫁。明代人形容 苏州 民风宽容 大方 ,勤劳、文雅并诚实守信。明代 苏州 文化发达。科举进士人数继续维持 中国 第一,出现7位状元。昆曲也起源于明代的 昆山 县。明代 苏州 出现了政治家谋略家姚广孝,名将朱纨,书画家唐寅、沈周、祝枝山、文征明,建筑家蒯祥,文学家高启、王世贞、归有光、冯梦龙等文化名人。高启留下很多传世诗作,姚广孝帮助朱棣出谋划策夺得皇位和治理国家,蒯祥设计了 北京 故宫和天坛,唐寅、沈周、祝枝山、文征明留下很多传世名画。王世贞是明朝文坛领袖,归有光留下很多著名散文,朱纨大败倭寇,冯梦龙作传世名著智慧故事集《智囊》、历史中的笑话集《古今谭概》,长篇历史题材小说《东周列国志》、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末清初的 苏州 昆山 人顾炎武是一位抗清志士,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字训诂学家,也是 中国 历史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著有著作几十种,阐述他思想主张的《日知录》和记载 中国 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是 中国 传统名著。明代随着蔗糖生产技术和产量的提高,和苏南经济发展,宋代以后嗜甜的习惯, 苏州 人的口味由南宋以前的咸鲜,到南宋、元、明初时期的清淡略咸和咸中带甜,变为明朝中期以后的嗜甜。明代的苏式菜已经是当时和京式,广式并称的明代 中国 三大菜系流派。并且明代的 苏州 小吃糕点制作技艺已经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1645年闰六月初三日清军占领 苏州 。奸yin杀lue。清军入城后以留头不留发威胁强迫 苏州 人民十日之内剃发易服。当月十三日,南明总兵吴易率残余军队联合抗清义师,围攻 苏州 城。赤脚张三率太湖渔民起兵响应。抗清义师不久后遭清骑兵zhen ya。渔民起义队伍,坚持斗争1 7年,后被zhen ya失败。清军占领 苏州 后, 苏州 属于 江南 省。1667年分 江南 省为 江苏 、 安徽 两省,以 苏州 为 江苏 巡抚办公地, 江苏 省会。清朝在 苏州 设置 苏州 织造局,为皇家生产日用纺织品。 苏州 织造由皇帝亲信担任,除主管织造局事务外,还负责为皇帝收集 江南 地区情报。1670年 苏州 踹匠在窦桂甫带领下,以年荒米贵为由,举行要求增加工银的罢 工斗争。1724年析长洲、 昆山 、 常熟 、吴江县地,分置元和、新阳、昭文、震泽四县。 苏州 府领吴县、长洲、元和、 昆山 、 常熟 、吴江、新阳、昭文、震泽九县。 苏州 城的附郭县从吴县、长洲县两个变为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三个。 苏州 城区分别属于吴县、长洲县、元 和县 三个县管辖。1734年 苏州 一带丝织机匠反对剥削,联合进行罢工斗争。清朝乾隆初年, 苏州 府人口超过300万, 苏州 有城市人口50万,建成区不仅填 满城 墙以内。还在城西大大扩出城外,尤其以城西阊门外的山塘街和枫桥一带最为繁华。清代 苏州 的资本主义萌芽不仅局限在纺织行业,各行各业都出现了雇佣劳动、合伙入股、按股分红,东家出资本,雇佣掌柜管理等资本主义萌芽。 苏州 城内外几十里内密布20多个镇,出现好几个人口达到几万的手工业和商业大镇。乡村商品交换也比明朝活跃,农民更广泛的参与商品交易,更多的出售自家生产的产品,更多的购买商品。1759年九月, 苏州 画家徐扬绘制长卷《盛世滋生图》(俗称《姑苏繁华图》),描绘了 苏州 城内外数十里山光水色的城乡繁荣景象。1762年将 江苏 省分设 江宁 布政使和 江苏 布政使两个布政使管辖。 江苏 布政使驻 苏州 ,辖 苏州 、 松江 、 常州 、 镇江 四府和 太仓 直隶州。1804年连续阴雨,禾田尽淹,米价昂贵, 苏州 市民俞长贵聚众抢米,被戮于市。 苏州 府属各县相继发生抢米风潮1757起。清朝嘉庆年间有人说:繁而不华 汉川 口,华而不繁广陵阜,人间都会最繁华,除是京师吴下有。当时 苏州 是 中国 工商业最繁荣的 大城 市。到了清朝道光年间, 苏州 府人口超过了600万, 苏州 的城市人口达到了100万左右,是当时 中国 最大的城市。1860年李秀成率军东征 苏州 ,在 苏州 的 江苏 巡抚徐有壬和总兵马德昭为巩固城防,下令坚壁清野,“首令民装裹,次令迁徙,三令zong火”。派兵将城外民房付之一炬,繁华的阊门、山塘街、枫桥一带房屋尽数焚毁,居住在城外的居民大哭着朝 苏州 城内逃去,官员士绅富商携家带口,携带家产逃往 上海 外国租界。清军趁机进入准备焚毁的房屋内lue duo财物,qiang jie逃亡中的平民。1860年农历四月十三日,太平天国李秀成攻克 苏州 。建立苏福省,辖 常州 、 松江 、 太仓 和 苏州 等州郡, 苏州 为省会。太平军进 苏州 城后5天之内,大肆抢jie,太平军官兵大肆lue duo女子为妻妾。1862年 闰八月二十日,李秀成等率领主力10余万人,自 苏州 回援天京,围攻雨花台曾国荃大营。留谭绍光率4万多人负责 苏州 防务。1863年十月初九日, 合肥 人李鸿章率领淮军2万余人 会同 英国 人戈登率领西方雇佣兵组成的常胜军3000多人围攻 苏州 。十月二十四日, 苏州 守将纳王郜永宽等八人,杀害主将慕王谭绍光,献城投清, 苏州 失陷。因为郜云宽等人所带太平军中很多人并不想归降清朝,太平军拒绝解散和拆散部队加入淮军,淮军与归降太平军互不信任。淮军大将程学启秘劝李鸿章杀 降。二十六日,郜永宽等8降将被李鸿章下令处死,淮军又在双塔寺sha城中2万多已经投降的太平军(先缴械,再一批批诱骗到双塔寺进行屠杀。)。1864年 苏州 府经过太平天国战乱后,人口减少了一半还多, 苏州 府只剩2482549人, 苏州 城内只剩下10万市民。战后来到 苏州 的移民主要来自 江苏 和 安徽 江淮地区, 河南 省和 湖北 省,以来自苏北江淮官话区的移民为最多。战后 上海 因通商口岸的地位,基础设施更为现代化,加上 江南 富裕 阶级大多移民 上海 ,全国各地资本家在 上海 投资办厂, 江南 地区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 上海 , 苏州 城衰落。1864年十月二十七日 江苏 巡抚李鸿章进入 苏州 城,随后 松江 洋炮局(又名 上海 洋炮局)移建 苏州 ,更名 苏州 洋炮局。李鸿章以4944两 白银 买下“阿思本舰队”的“水上兵工厂“的机械设备装备洋炮局,使 苏州 洋炮局成为 中国 引进 英国 技术设备的第一家机械化兵工厂。这是 苏州 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1881年十一月,李鸿章淮系集团建立 苏州 电报分局。这是 中国 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7座官办电报局之一。1883年十一月, 美国 人蓝华德、柏乐文创办博习医院于天赐庄,并正式开业。这是 苏州 近代卫生事业之始。1895年 三月,中日签订《 马关 条约》, 苏州 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96年成立 苏州 海关。八月初八日(9月2 6日)开放港口,与各国通商贸易。 苏州 商务局成立。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受两江总督张之洞、 江苏 巡抚赵舒翘委派,在 苏州 筹建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1897年,苏经丝厂建成开工。时有 意大利 进口缫丝机208台,工人500余人。 1897)年二月初三日(3月5日), 日本 据《 马关 条约》,在城南青旸地设立日租界。1897年,七月,陆润庠所办苏纶纱厂建成开工。共有纱锭18200枚,年产棉纱14000件,有工人2200余人。1898年 客居 苏州 的 湖南 人马伯亥,在阊门内下塘街泰伯庙内,开设商办电话公司—— 苏州 德律风公司,内装磁石式交换机一台24门,成为国内第一家由 中国 人自己开设的电话公司。1901年 二月初一日(3月20日), 美国 基督教监理公会创办的东吴大学正式成立并开学。1906年沪宁铁路 无锡 到 上海 段建成,经过 苏州 。清代 苏州 继续着科举进士人数第一的地位,出了26名状元。清代 苏州 状元中,潘世恩、翁同龢、陆润庠担任了内阁大学士,担任尚书、侍郎总督、巡抚的也为数不少。清代 苏州 文化名人有文学批评家毛宗岗,金圣叹。书画家、金石学家、古文学学家吴大澄、赵古泥, 中国 资本主义改良代表人物王韬等。

1911年11月4日,在武昌起义影响下, 江苏 巡抚程德全在 苏州 宣布独立, 苏州 和平 光复 。同日,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苏军都督府,程自任都督。1912年,苏军都督府裁 苏州 府及长、元、吴三县,将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合并为吴县,吴县管辖区包括 苏州 城。 江苏 省会设于吴县直到1928年迁往 镇江 。1912年现在的 苏州 市域有人口3167207人, 苏州 城城市人口16万人。1913年11月二次ge命失败, 苏州 成为北洋军阀地盘。1927年3月21日国民gemin军进入 苏州 ,国民党控制 苏州 。1928年国民政fu设立 苏州 市,从吴县划出 苏州 城及城郊,设立 苏州 市,而吴县县署任设 苏州 城内。1930年国民政fu撤销 苏州 市, 苏州 市并入吴县。到了1930年代, 苏州 城市人口开始迅速增加,1936年 苏州 的城市人口达到了35万人。1930年代 苏州 与周围地区的公路建成。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8月15日, 日本 飞机第一次轰炸 苏州 。11月15日日军攻入 昆山 ,吴县县长逃跑,11月17日日军分两路进犯 苏州 ,11月19日 苏州 沦陷。日军入城后烧sha qiang掠3天,在 苏州 城乡几次集体tu杀 中国 平民,强掠200多女子关押到寺庙lun jian 。成立维持hui,扶持伪zheng权维持zhimin tongzhi 苏州 沦陷前后粗略统计,城区遭日机轰炸和日军烧、杀、抢、掠,毁屋4739间,死3738人,财产损失910万元,十之八九居民逃离 苏州 。 苏州 中gong新四军游击队和国民党 苏州 军统机关在此后几年继续抗日。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当月国民dang接管 苏州 。1949年4月20-23日解放jun突破guomingdang长江防线,4月25日国民党在 苏州 的党政官员逃跑,4月26日解放军到达 苏州 城下。当晚6时25分开始攻城。国民dang 苏州 城防指挥官厉百川强行向地方工商界勒索巨额金圆券和大洋,jie掠zhongyang银行库存金圆券后,当天深夜率残部仓皇撤逃。4月27日晨6时40分,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平门、阊门、 金门 、娄门入城, 苏州 宣告解放。1949年4月30日成立 苏州 市,从吴县划出 苏州 城及郊外为 苏州 市区。1949年末, 苏州 市户籍总人口为3386027人,其中城区约502057人。近现代 苏州 名人有民主人士柳亚子、史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文学家叶圣陶、胡绳、刺绣大师沈寿、建筑大师贝聿铭、社会学家和史学家费孝通、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


江苏境内的主要旅游资源
南京 :总统府、明孝陵、美龄宫、 中山 陵、明城墙、 南京 博物院(这6个值得去第二次)其次有 栖霞 山、玄武湖、夫子庙、淳溪老街、瞻园、愚园、甘熙宅第、老门东,再其次有阅江楼、梅园新村、莫愁湖、牛首山、燕子矶、灵谷寺等

苏州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山塘街、虎丘、 平江 路(耦园)、 周庄 古镇(双桥、张厅、沈厅)、 同里 古镇(退思园和耕乐堂)、 甪直 古镇(保圣寺唐代泥塑),其次有环 秀山 庄、艺圃、沧浪亭、 苏州 博物馆、盘门景区、北寺塔、罗汉院双塔、 锦溪 古镇、 木渎 古镇、光福古镇、 千灯 镇、震泽镇、黎里镇、恬庄镇、东山(春在楼雕花楼、启园、 紫金 庵、陆巷村、三山岛、莫厘峰)、西山(石公山、林屋洞、缥缈峰、西山雕花楼、明月湾古村)、旺山景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这些 苏州 次要景点个人认为是列举的 江苏 次要景点里值得去的,超过 江苏 一些地方的主要景点。此外有沙家浜、虞山、尚湖。

无锡 :鼋头渚、灵山、惠山景区(寄畅园、二泉)和惠山古镇、其次有南长街、清明桥、荡口古镇、蠡园、锡惠公园、拈花湾、三国城和水浒城、 宜兴 三洞

常州 :恐龙园,春秋淹城,其次有天宁寺、青果巷、天目湖

镇江 :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 镇江 博物馆、茅山、西津渡

扬州 :个园、何园、瘦西湖、小盘谷、 扬州 博物馆、其次有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和东圈门街)、汉广陵王墓、大明寺、吴道台宅第、汪氏小苑、卢宅、 高邮 盂城驿

泰州 :溱潼古镇、黄桥古镇、口岸雕花楼,其次有 泰州 老街、 兴化 老街、千垛油菜花、溱湖湿地

南通 :濠河、狼山、 如皋 水绘园

盐城 : 大丰 中华麋鹿园

淮安 :周恩来故居、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 淮安 府衙、 中国 漕运博物馆、清宴园

宿迁 :项羽故里

连云港 :花果山、渔湾景区、云 台山 、连岛、孔望山摩崖石刻

徐州 :龟山汉墓、狮子山汉墓、汉画像石博物馆、 徐州 博物馆、戏马台、 淮安 战役博物馆、户部山古建筑群、窑湾古镇。其次有 云龙 山、 云龙 湖、 沛县 汉高祖原庙、 泗水 亭、歌风台等

江苏很强在很长时期的历史上不是吹牛
江苏 目前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苏 南和 其次的苏中是我国最 富裕 地区,即使是 江苏 经济最差的 宿迁 市,其人均GDP在 安徽 也能排名第6位,可以在中西部一些省份中排名靠前,甚至比某些边远省会还高。

在先秦时代,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起初是 江苏 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其次,苏南的生产技术、文化发展水平在当时最为落后。 江苏 境内先秦土著淮夷族群和吴越族群的华夏化过程始于商代 江苏 北端,到西周时华夏文明推进到江淮之间,到了春秋晚期苏南完成华夏化。从西汉时期开始, 徐州 一带得到汉朝的扶持,就是我国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吴县( 苏州 )历经吴越两国建都,到汉代成为全国18个商业都市之一。但是在东晋以前, 江苏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战国到两汉时代,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淮河以北地区。江淮之间其次,苏南最为落后。人口分布也呈现从北往南递减的格局。三国时代 孙吴 定都 南京 ,江淮之间为战地, 江苏 省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 淮北 和苏南较高,江淮之间人口稀少,相对落后的特点。苏南地区作为 江苏 省内经济文化最发达地区的历史始于东晋时代,东晋南北朝时代 江苏 境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 平和 人口分布也呈现着 江南 和 淮北 相对发达,人口较多,江淮之间人口稀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特点。隋唐时期随着隋唐大运河开通, 扬州 是唐代南方最大都市, 苏州 在唐中后期也是全国排名靠前的 大城 市, 淮安 和 镇江 的工商业也十分发达, 江苏 境内的人口分布在唐代相对平均,唐代 江苏 经济文化发展水 平南 北较为平均。今天的 江苏 在唐代发展为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到了唐代后期从考取进士人数和赋税看,苏南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了中原,关中和齐鲁。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 江苏 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 淮北 相对落后,淮河以南比较发达的特点。五代十国后期和南宋时期(南宋初年和南宋后期)淮东的战乱多于淮西,遭受的破坏也比淮西地区要大,南宋以后苏北还受到淮河和黄河水灾频发的困扰,而金朝对 淮北 地区一直缺乏有效的投入和经营,淮河以北地区一直未能从南宋初年的战乱和频发的天灾中恢复, 江苏 省的经济从此呈现着和今天一样的南强北弱,苏南最发达(宋代以来 江苏 人民最富、文化最发达的一直是 苏州 ),江淮之间居中,淮河以北相对贫困落后的特点。从隋唐时期开始,今天的 江苏 地区成为了全国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并且从隋唐到明清, 江苏 经济在全国的地位一直是上升的。南宋时期太湖平原已经发展为 中国 最大的粮仓和手工业最发达地区, 苏州 和 江宁 都是当时的大都市,元明清时期, 南京 、 苏州 、 扬州 都是全国性的重要城市、明清时代苏南一个府的进士人数往往超过除了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山东 以外的一个省。明清时期苏南的 苏州 府、 常州 府、 太仓 州和当时属于南直隶和 江苏 的 松江 府的赋税征收额往往超过 云南 、 贵州 、 甘肃 、 广西 等省一个省。(明代属于 山东 管的辽东也就是 辽宁 和清代新并入中华版图的地区在明朝和清末以前上缴的赋税更少), 苏州 府、 松江 府、 常州 府、 太仓 州这几个府州的农业税税率被朱元璋定为全国最高,明清基本延续了对吴语区大部分府州的重税策略,而 苏州 府的农业税因为税率被定得特别高,甚至超过大多数省的税收。但苏锡常沪的吴语区单位面积土地创造的产值在当时也是全国最高的,虽然赋税高但在当时仍然是国内人民生活最 富裕 的地区。而清代 江苏 省内经济最落后的 徐州 和海州两府其文化发展水平也处于清朝中期关内中等偏上地区,经济上则处于中等略偏下水平。宋、明、清 苏州 府的进士人数和状元人数居全国各府州第一位,明朝和清朝近代以前的 苏州 人口密度、城镇密度和规模居全国第一,明朝和清朝近代以前 苏州 府赋税税额和人均赋税和亩均赋税也是全国各府州第一。清代 江苏 省缴纳的赋税总额和进士人数、状元人数都是全国各省的第一位,清朝修四库全书,从全国收集古籍善本, 江苏 省贡献的书籍部数也是全国第一。随着1842年 上海 开埠,苏 南和 南通 等地又在清末率先成为最早接触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思想和制度的地方,在技术近代化、工商业近代化、交通近代化上在清末民国时期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当时的 无锡 、 南京 、 南通 等城市在各方面更加拉开了和关内内陆城市的差距。新 中国 成立以后苏 南和 苏北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呈现着从比例上计算比明清民国时期大为缩小的特点,苏南在全国的领先程度被缩小,而改革开放以后苏中苏北在全国的经济排名上升明显, 江苏 省内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级市,其教育水 平和 文化水平也至少在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苏州 、 南通 和 常州 是 江苏 目前基础教育最发达地区)目前 江苏 不仅人均GDP居 中国 大陆27个省区之首,2022年人均GDP144468元。院士人数也居 中国 各省级行政区之首,2023年初 江苏 籍有院士500人。

江苏历史上经济文化第一大城的变迁
(春秋到汉代 苏州 商业和 徐州 的农业和汉代zz地位-六朝 南京 和 苏州 农业-隋初 江苏 省的一片萧条,隋唐杨吴 扬州 , 苏州 农业超过 扬州 ,-南唐 南京 -宋元 苏州 经济文化, 南京 zz军事地位高-明代 南京 城, 苏州 文化、农业、城镇和16世纪以后的工商业超过明 南京 -清代 苏州 城市规模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领先, 南京 zz和军事地位高于 苏州 、清末民国 无锡 工业和近代商业、国府 南京 -建国初期 南京 在经济上不同现在的超过 苏州 -现代 苏州 经济、自然风光、古建筑、乡村城镇和 南京 城建 和政 治、明皇家、民国建筑,军事高等院校、医疗、交通)

西周时期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是徐国都城徐( 宿迁 泗洪境内)和吴国的都城朱方( 镇江 境内),春秋早期吴国的都城梅里( 无锡 梅村)是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前514年吴王阖闾在 苏州 建立姑苏城后, 苏州 作为吴国和之后的越国的国都成为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从春秋末年到东汉末年, 苏州 是 江苏 省内最大的城市。《史记》里记载“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 海盐 之饶,章山之铜, 三江 、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楚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定都 徐州 ,西汉时期 徐州 地区因为靠近刘邦故里 沛县 、 丰县 得到汉朝政策优待,刘邦还在西汉时期免除了 沛县 的徭役赋税。从出土文物和古墓来看, 徐州 彭城作为汉代楚国国都和彭城郡治所,技术发达,有淮河以南很难见到的砖室、石室贵族墓和丰富的随葬品,有 江苏 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数量极多的汉画像石遗存。 徐州 地区人口密度也最大。并且根据记载,当时 江苏 的三个部分,淮河以北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为发达,和黄河流域一样,耕作方式也最先进(牛耕普及,不像 江南 火耕水耨)淮河以北地区的牲畜和家禽养殖业也最为发达,而西汉时期的江淮地区和两汉的 江南 地区因为野兽出没,影响到当地人养殖牲畜和家禽,养殖数量也不多。当时 江苏 淮北 地区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最高(当时无论南北方都是一年只种植一季农作物,且土地轮流休耕,淮河以北地区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江南 地广人稀,耕作方式原始,生产方式落后),因此当时 徐州 的农业和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在 江苏 最高, 苏州 是 江苏 商业最发达的城市。 江苏 境内前212年孙权在修建建业城并定都这里,开启 南京 建都史,之后的东晋、宋、齐、梁、陈都在 南京 定都, 南京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 南方最大的城市,三国时期 南京 已经发展为仅次于 洛阳 和邺城的 中国 第三 大城 市,东晋和南北朝前期,建康城和 洛阳 城并列为 中国 最大的两座城市,南朝梁时期建康是 中国 人口最多的城市,南陈时期的建康城人口仅次于邺城和长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京 的城市规模远大于 江苏 其他城市。东吴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躲避战乱南迁,苏南浙北的平原地区是接纳北方移民最多的地区,在 江南 最早得到充分的开发,北方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吴郡、吴兴郡、会稽郡是东晋南朝时期的粮仓,号称富饶。而三国时期到南北朝, 苏州 的农业在 江苏 最为发达,农作物单产也最高。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京 是 江苏 第一 大城 ,而 苏州 农业最为发达。东汉末年和东晋南北朝时期, 镇江 在军事zz上也有突出的地位。南北朝末期和隋朝初年, 江苏 受到战火很大的破坏,隋文帝杨坚在589年灭城后,下令平毁建康城,将建康城市居民全部迁往临近的润州( 镇江 )、 扬州 、宣州(除了古 徽州 管辖范围以外的 皖南 地区)安置,导致 南京 在隋唐时期基本上是润州管辖的普通县城。 苏州 在589年隋灭陈之战中被长期围攻, 镇江 也在隋灭陈之战中的重要战场, 扬州 和 徐州 也在578-580年北周和南陈的战争中受到很大破坏,导致隋朝初年 江苏 的经济一片萧条,像汉代一样不如 安徽 。隋炀帝时期开通了隋唐大运河,并且营建 江都 并迁都这里,促进了 扬州 作为一个全国性大都市的崛起,也促进了 杭州 的崛起和 开封 、 商丘 、 苏州 等的复兴, 淮安 和 镇江 、唐代泗州治所 盱眙 等的地位也在 江苏 省内上升。 扬州 和楚州( 淮安 )因运河航运分别超过了汉代时期江淮地区的前两 大城 市寿州寿春( 淮南 寿县 )和庐州 合肥 ),唐朝时期的 扬州 城面积20.25平方公里,排名仅次于长安和 洛阳 ,位列唐朝第三 大城 市。《旧唐书》称“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新唐书》则称“ 扬州 雄富冠天下”;《资治通鉴》也记载,“ 扬州 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成都 )”。 扬州 之富庶、繁华可见一斑。唐代 扬州 作为 淮南 道治所行政地位在 江苏 最高。 苏州 则是中晚唐东南地区仅次于 扬州 的第二 大城 市,而当时的 镇江 也是一个手工业发达,具有一定zz地位的城市。隋唐时期 南京 受到刻意打压,300多年时间里 南京 基本上是县治所的等级。五代十国前期杨吴在 扬州 定都,10世纪20年代徐知诰大力营建 江宁 城, 南京 城开始复兴,随着937年南唐定都 江宁 , 南京 成为五代十国后期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而当时的 苏州 受到吴和吴越两国战争破坏,仅仅是吴越国境内仅次于 杭州 和 绍兴 的第三 大城 市。从西汉到南宋灭亡以前江淮地区的四大都市一直是 寿县 、 合肥 、 扬州 、 淮安 ,956-958年的后周 世宗 攻打南唐 淮南 地区之战中,除了庐州 合肥 以外的其他三座城市都受到战争惨烈的破坏,寿春城被迁移, 扬州 和 淮安 城被焚毁,人口迁移一空。虽然北宋时期楚州 淮安 一度很繁荣,商税数字仅次于 开封 、 杭州 居全国第三(按照征收钱数北宋 成都 是第四,但川峡四路当时用铁钱计算,铁钱一贯比铜钱一贯价值低)居 江苏 境内各城第一,因为楚州是大运河枢纽,商税中过境税多,因此楚州商业是当时 江苏 最繁荣的之一,却不一定最为繁荣,但楚州的农业和手工业并不如 苏州 、 江宁 等城市。南宋时期还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州 的农业单产也是 江苏 最高的。 苏州 在南宋时期赋税居 江苏 省内第一,同时 苏州 的进士人数也是全国最多的。因此宋代 江苏 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是 苏州 ,北宋时期 淮安 的商业在 江苏 最为繁荣。不过 江宁 府的军事 和政 zhi地位高于 苏州 而庐州在杨吴时期得到大力经营,杨吴还大规模营建庐州城,这导致了宋代庐州的城市人口在江淮之间最多,商税、酒税、茶税排名全国前列,总人口也多于 扬州 、寿州(请查阅宋元时代编纂的《宋史》、《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通考》)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茶税征收额数字均高于升州 江宁 府和 扬州 。元朝末年集庆路 南京 和 平江 路 苏州 两座城市的城市人口都在10万左右,是当时 江苏 经济最发达的路,但 平江 路的总人口和农业税大大高于集庆路,因此元代 苏州 是 江苏 境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明朝初年朱元璋在 南京 定都,明朝洪武末年 南京 城的人口大约为70万人, 南京 是明朝初年世界上第一 大城 市,和明朝永乐以后世界上仅次于 北京 的第二 大城 市,明代 江苏 排在第2-4名的依次是 苏州 、 扬州 、 淮安 。明清 南京 zz军事地位也是南方最高的。 南京 江南 贡院还是明清时代苏皖沪三省区秀才参加乡试的场所。但是明代 苏州 府的农作物单产、手工业发展水平(15世纪中期以后)、进士和状元人数是全国最高, 苏州 府市镇数量最多和市镇规模最大,因此当时的 苏州 是经济在全国最繁荣的城市,超过 南京 (税收不好比较,因为明朝在农业税税率上对吴语区和江淮官话区刻意区别对待,明代每个府州都有不一样的农业税税率,吴语区府州税收基本上是全国最重,而江淮官话地区的税率虽然也有内部差别,但大多数府州比 陕西 、 河南 还低。而明朝 凤阳 府户籍人口是不用缴纳农业税的,明朝还一直对 凤阳 府投入很大的国库资金去兴 修水 利,维护道路),清代太平天国以前, 苏州 在国内不仅农业产值最高,手工业最发达,文化事业最发达。民富也最富。 苏州 还是清代全国数一数二的工商业大都市,城市人口和 北京 相当,高于 江宁 。 苏州 的乡村集市和市镇数量最多,规模也最大,商品交换最为活跃。在太平天国运动中, 苏州 遭受的破坏也比 南京 要轻得多,因此在清代, 苏州 一直是今天 江苏 境内最大的城市(因为 上海 当时也属于 江苏 ,清末 上海 是当时 江苏 各方面都领先的最大都市),虽然清末 苏州 的地位已经被 上海 取代,城市也走向衰落。清末民初 无锡 和 南通 的士绅开风气之先,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管理,和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无锡 的工业产值在民国时期是今天 江苏 省境内城市的第一位。1927年 南京 的城市人口是36万多人, 苏州 的城市人口也是30多万,随着国府定都 南京 , 南京 的城市人口在1930年代中期超过了100万,大大超过 苏州 和 无锡 。 南京 的城建和近代化程度也随着国府定都恢复到江浙沪第二(当时 南京 还是直辖市)。 无锡 则在近代工商业上超过 江苏 其他城市,城建也在江浙沪仅次于 上海 、 南京 和 杭州 ,是国府 江苏 省行政区划内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不过当时 上海 和 南京 在教育和司法上还是隶属于 江苏 管理的)。民国 南京 在科教文卫、行 政和 交通地位上都领先。建国初期,国家在 江苏 建设上投入最大的是 南京 ,其次是 徐州 ,改革开放以前,因为计划经济, 江苏 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 南京 、 无锡 、 徐州 ,进入80年代, 苏州 和 无锡 因为地理位置好,交通条件和自然环境优,民间经济意识强,人民思维活跃,得到 上海 的辐射影响和发展经济的zz和文化氛围好,经济上超过了 南京 , 苏州 在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数据上都超过 南京 一大截。现代 苏州 是 江苏 经济最发达城市,也是旅游资源最丰富城市。 苏州 乡镇面貌和宋元古建筑、园林、古镇,古村上、山水自然景观强于 南京 。 南京 的强项是皇家建筑和民国建筑。 南京 的政zhi地位位居现代华东第二,军事地位位居华东第一,高等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也在华东和 上海 并列或仅次于 上海 。同时 南京 的交通条件也是 江苏 最便利的,而且 南京 在影视作品、电视节目和民国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印象分、话语权也高于 苏州 。( 南京 在这些领域和网络上一直被高估, 合肥 一直被打压被阻止认知就是证明。 南京 印象分高体现在 南京 一些不如 合肥 三流景点的景区能上央视, 合肥 的旅游资源,包括比 南京 二流景点好得多景点央视不拍摄不报道。 合肥 比 南京 的优点及时即使引用证据、说明事实很多人不愿意承认, 南京 人吹牛说他本来不如 合肥 的方面比 合肥 好,低智商群体都倾向相信。如果是一组有褒义也有贬义的形容词,北方特征和南方特征的两组词分别是描述 南京 和 合肥 实际上的优缺点的,让不懂的人去联系两座城市,不懂的人都倾向把原属于 合肥 的一些褒义词印象和南方特征给 南京 ,把原先属于 南京 的一些负面印象词和北方特征联系到 合肥 头上。而事实上在任何自然和人文的方面, 合肥 都比 南京 南方化, 南京 都比 合肥 北方化,仅仅因为长江流向和 合肥 在江北, 南京 在 江南 ,就让大多数 中国 人误判。再 比如 唐山 和 南京 同样是在饭店里打人, 唐山 打人事件热度高, 南京 打人事件关注度不高。当然我也认为世居 南京 的老派 南京 人具有淳朴、豁达、比较厚道的特点,而且 南京 人比北方和楚地要文明得多。 苏州 的话语权也远高于 合肥 , 比如 端午期间的央视新闻播 常熟 沙家浜赛龙舟,沙家浜没有古街巷,沙家浜龙舟比赛也形式简单,巢湖的柘皋古镇当天在老街中举办了夏至节长桌宴品早茶活动,夏至节文艺演出、柘皋的柘皋河里赛龙舟,每艘龙舟上都有身穿古装的巢湖民歌表演者,央视新闻就采用沙家浜的新闻报道) 南京 的旅游资源不像 苏州 园林和宋元古迹那样需要一定文化水平才能弄懂,无论层次高低,都适合到 南京 旅游,和 苏州 相比具有对低层次游客更强的吸引力,旅游业也比 苏州 和 江苏 其他城市热度高。仅仅看市区的话, 南京 在城建上也是 江苏 第一,因此现代 南京 的综合实力是 江苏 第一。

安徽各地主要旅游资源
合肥 : 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黄山 :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 是 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 : 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安庆 : 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铜陵 : 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安徽历史上第一大城的变迁
安徽 的文明进程开始于皖 西北 ,在春秋晚期,随着州来国和蔡国先后在 寿县 定都, 淮南 市 寿县 开始在 安徽 各地中脱颖而出,地位重要起来。到了战国时代,寿春( 寿县 )不仅通过淮河联通淮河上下游,还向北通过淮河支流颖水和魏国开凿的鸿沟运河,连接济水和黄河,南面通过东淝河的水运,经过庐( 合肥 )中转通过长江支流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的前身濡须水沟通长江及其支流,发展为一个水运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楚国在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后寿春的城市人口达到了20万。寿春是当时除了 山东 以外的华东地区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代 寿县 仍然是全国十六个主要商业城市之一,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的是作为江淮水运物 资中 转站的 合肥 。 合肥 因东淝河和南淝河两水在 合肥 同源且早期水路相连而得名。 合肥 也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汉代16个商业都会之一。如果加上北方化但在秦岭以南的 南阳 ,汉代南方7个 大城 市是 成都 、宛( 南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吴( 苏州 )、 合肥 、 番禺 ( 广州 )。汉代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和 合肥 的重要城市还有舒( 庐江 柯坦城池村)、历阳( 和县 )、谯( 亳州 )、宛陵( 宣城 宣州区)等。 寿县 在春秋到唐代是 安徽 境内最大的城市,汉朝到唐代以前 安徽 仅次于 寿县 的第二 大城 市是汉代的 合肥 ,三国时期的 亳州 ,(两晋南北朝到隋时期不明),唐代的 宣城 。而晋代到唐代, 合肥 也一直是 安徽 境内的州治所之一。两晋南北朝到隋代, 安徽 长期为州郡治所的城市有 寿县 、 合肥 、 亳州 、 阜阳 、 宣城 、 潜山 。其中又以 寿县 、 合肥 、 宣城 三城为州郡治所时间最长。唐代的庐州在 安徽 排名第三位。

五代十国后期庐州( 合肥 )因杨吴的大力经营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超过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寿州( 寿县 )和宣州( 宣城 )发展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等税收居 安徽 第一位,城市人口和城墙内空间也居 安徽 各城第一位,1077年庐州城市商税超过5万贯居全国第11位。宋代庐州的经济指标也超过宋代 江宁 府( 南京 )。宋真宗时代 淮南 道设置了2名主管经济大权的转运使,其一就驻庐州办公到了北宋时期或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的治所也就是当时 安徽 境内唯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从寿州迁到了庐州 合肥 , 合肥 作为 淮南 西路、庐州、 合肥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取得了行政中心地位。 徽州 (治所 歙县 )的经济文化经过北宋时期的积累随着南宋定都 杭州 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而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的 安徽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庐州,而手工业发展水平居 安徽 之首。原本是中古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的 寿县 ,因南宋和金元的战争,更加严重是南宋以后淮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以后,成为 安徽 经济落后地区。在元明时期, 安徽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元代的 开封 和 杭州 ,明代的 南京 是管辖 安徽 地区的行省省会。除了明初 凤阳 在 安徽 各城中人口最多以外,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 安徽 长江岸边的皖江城市群除了 马鞍山 在南宋末年全部完成建城,而在明朝中后期成形。明朝中后期 安庆 、 芜湖 和五代时期最先发展为州府的 当涂 一起成为皖江地区的三个重要城市。

安庆 在1260年建城,同时取代了之前 潜山 的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地位,明代后期的 安庆 府人均进士已仅次与 徽州 ,1667年 安徽 建省,因这一政区全称由十三个府州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排列,安、徽二字居首,且都带有安定,服从王朝治理(安代表安定和徽古意绳索)美好寓意,一说 安庆 和 徽州 地位重要(清代书籍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清朝命名为 安徽 省。清朝初年,因 安徽 内部经济文化民俗差异巨大,明代以前, 淮北 、江淮和 江南 从未隶属同一一级行政区,自楚都寿春之后内部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zz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安徽 省会定在哪里被朝廷长期争议, 安徽 省一级衙门在清初常驻 南京 办公。清代时的1760年,乾隆因 安庆 城控扼长江中下游,且城四周有群山和险关,选定 安庆 府 怀宁 县(元明清府县治所都在 安庆 城)为 安徽 省会, 安庆 成为 安徽 省会,成为 安徽 zz中心, 安庆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居当时 安徽 前列,不过清代 安庆 的城墙内空间在省内排在庐州 合肥 、 寿县 之后,面积不及庐州城 合肥 一半,清代 安庆 城又没有清末以前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上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建议迁省会于庐州 合肥 的记载。清朝两次否决都是因为庐州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雄关天险可以依靠而反驳支持建省会于庐州的 安徽 官员士绅,当时 安徽 的第一 大城 是否是 安庆 是可疑的。 安庆 和 合肥 都有可能是清朝鸦片战争前乃至太平天国运动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 安庆 作为清代 安徽 省会先天存在不足,如其人均进士数清代少于 徽州 和和州,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3位,清代 安庆 府附郭县 怀宁 县的进士人数和人均进士数均少于庐州府附郭县 合肥 。 安庆 人均赋税在清代 安徽 在 徽州 、太平、庐州、 宁国 、 凤阳 等府之后,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6位。

清末1876年 芜湖 开埠,迅速发展成为近代 安徽 境内第一大工商业都市,工商业产值和城市人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安徽 第一。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本来只是 凤阳 一个镇的 蚌埠 在 安徽 崛起,迅速发展为 安徽 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且在日伪时期还做过 安徽 省会,1947年又成为 安徽 解放前唯一一个设市的城市。虽然因 安庆 是省会的原因,清末 安庆 的近代化在 安徽 开始得最早,甚至开创过一些 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但因为缺乏经济驱动和清末zz腐败, 安庆 的近代化和 芜湖 相比速度缓慢,民国时期 安庆 城城市规模和工商业产值仅居 安徽 第三位,在抗战爆发前仅为 安徽 的行政中心和司法和文教中心。1938年因为日军进攻 安徽 , 安徽 省会临时迁往立煌( 金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正式迁到了 合肥 。 合肥 在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仅居 安徽 第4位,且城建在民国时期横向对比极为薄弱,城市规模仅为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仅为国内60多位,这也是汉代和隋朝以后合 肥城 市地位的最低点,但是如果以清朝中期的标准,清朝中期庐州 合肥 的城市规模和城建则属中等省会的等级。 合肥 在1950年代末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现在在 安徽 的优势相比其他 安徽 城市已经十分明显。

从历史长度和全部历史时期的总体历史地位和行政等级,古建筑和地下文物数,名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史料丰富程度、拥有独立地域文化区且是庐州文化区中心的角度, 合肥 在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过 安庆 、 芜湖 和 蚌埠 。 徽州 黄山 在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世文物数、明清文书档案数、明清文化名人、地域文化发展水平上超过 合肥 ,但 徽州 地处 皖南 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居 安徽 南端,人口又太少,虽然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却并不适合建成 大城 市,也没有足够的承载大规模产业的土地空间,交通建设成本高。因此 合肥 作为省会是合理的。

说明一点, 安徽 省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眼里是极度缺乏认知和了解的,包括一部分 安徽 人在内的大部分 中国 人对 安徽 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的。因此表的内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知。很多网络公众号所说的 安徽 是错误的,但是很多人接受错误的知识。图表的内容也会得罪一些人。因此虽然符合史实但会让一些人不悦。( 比如 那些到 黄山 的游客很多甚至连 徽州 府治所在 歙县 而不是 黄山 市屯溪区都不知道。网上的一些写 合肥 的所谓公众号连庐州府、附郭县和古代城市规模的概念都不懂就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二十四史》和《宋会要辑稿》、古代全国地理总志、其他一些史书中的历史数据。可以证明不被人知道的史实。

其中省会一栏未包括元以后的临时省会,如1364-1368年和1853-1861年的庐州 合肥 ,1949年的 安庆 、 芜湖 、屯溪( 黄山 )

(表中没有写的曾经是历史上地级行政区治所的还有 凤台 县)

明清 安徽 重要城市的城墙同一比例尺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南宋1169年定型的庐州府城,也就是合 肥城 ,是当时 安徽 第一 大城 。

2024年 合肥 GDP总量13507.7亿元,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135074元,均居 安徽 第一位。2024年 合肥 人均GDP是当年 中国 大陆省会首府的第9名。

从4月28日到5月5日,因为旅游业的不正当竞争,我还被封账号7天,苏州:人间天堂
围观欣赏美景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4-8-31 10:40 编辑

罗汉院双塔在 苏州 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罗汉院双塔。门票价格8元,开放时间8:00-16:30。双塔
苏州 双塔又称罗汉院双塔,是一处始建于宋代的古塔建筑。位于 江苏 省 苏州 市凤凰街定慧寺巷的双塔院内,二塔“外貌”几乎完全一样,分为7层,东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双塔建于北宋太平 兴国 年间,是一对佛塔,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全国是惟一的,因为能在这么近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相当高,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现 苏州 双塔与正殿遗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塔
唐咸通二年(861年)盛楚创建佛寺于此,初名般若院,五代吴越钱氏改为罗汉院。北宋太平 兴国 七年(982年)至雍熙中,王文罕兄弟捐资重修殿宇,并增建砖塔两座,千余年来仅多次修理塔刹相轮,结构式样保持不变。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实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双塔
苏州 双塔不仅在 苏州 是惟一的,即便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而双塔的塔刹之谜,更让其多了一份神秘色彩。据了解,这两个塔刹都是用生铁铸成,每个足有5吨重,当时的人是如何把这巨物“搬”上去的呢?建筑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的猜测是先用土将塔围起,然后沿着土坡将沉重的塔刹“牵”上去,但问题是由于当时般若院已经存在,那么大的土坡又如何堆呢?也有人推测是架起石梯后再登上塔顶的,但这样的难度同样也不小。至于双塔的塔刹是如何被运到20多米的高处装上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这双塔还是 苏州 古代石刻博物馆,很多元明清石刻也存放在这里,拍了几张之后个人感觉没什么特别的石刻,类似的东西 合肥 也有,照片已删。

苏州并非在所有时代超过合肥
[p=28, null, left]苏州 是中历史上地位最稳定,繁荣时间也最长的 大城 市之一,春秋末年到现代时期, 苏州 仅在隋朝和唐初失去 大城 市地位。 苏州中国 国内相比 合肥 优点最多的城市, 中国 国内被 合肥 超越时间第四短的城市, 苏州合肥 暂时超越的时间按照从短到长的顺序仅少于 北京成都西安合肥 仅在西周到春秋早期 苏州 未建立较大规模居民点时,隋朝和唐朝武德到贞观中期超过 苏州 。古籍记载 合肥 在西周时代存在庐子国,并且 合肥 三官庙等遗址出土了大量公元前17-16世纪年代相当于二里头遗址时间的上百件青铜器和玉器,而当时 苏州 还未进入青铜时代。西周到春秋中期淮夷人束发穿短衣,礼器乐器出土多,耕种脱离自然放任状态,懂施肥除草除虫,春秋早期已经懂 修水 利灌溉,江淮地区耕作技术和生活习惯都比断发纹身,水耕火耨的吴越地区先进,西汉 合肥 的生产技术比 苏州 先进,当时 合肥 属江淮之间牛耕推广较充分地区,西汉 苏州 人不懂得使用耕牛。战国时期 合肥 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和漆器比吴地纹饰华丽,玉器比吴地精美,吴地青铜器多为兵器,礼器和生活用具笨重粗犷,说明在西汉和西汉以前, 合肥 地区的生产技术和物资文明、文化比 苏州 地区发达。汉代 合肥 和吴都作为商业都会被载入《史记》、《汉书》,但汉代吴县( 苏州 )的城墙内空间比 合肥 大, 苏州 的煮盐和冶炼产业在全国有名,行政等级也比 合肥 高, 苏州 城本身的规模和 苏州 的部分手工业发展应在 合肥 之上,但汉代以农业为主, 苏州 的生产技术到了东汉时期才达到与江淮地区一致的水平,所以汉代 合肥苏州 是难分伯仲的。 苏州 在589年隋朝灭陈之战中受到长时间围攻,隋军将领燕荣也是个残暴喜爱杀人抢劫的将领,导致此战后 苏州 人口损失大半。579年合州 合肥 被后周经过短期战斗占领,隋朝建立后于583年在 合肥 设立庐州,并且派遣韩擒虎在 合肥 建立粮仓,发展军屯,利用巢湖造船训练水军。隋炀帝大业年间, 苏州 吴郡(包括 苏州上海嘉兴 )的总人口仅18377户,而同一年庐州 庐江 郡( 合肥 ,包括除了 长丰 县中北部以外的 合肥 全境和 六安 市、 六安 市区、 霍山县舒城 县, 芜湖无为 县)的总人口为41632户。隋末大乱,庐州是隋朝降将陈棱主动归降杜伏威,唐朝灭继承杜伏威的辅公祏,庐州也是主动降唐。 苏州 则经历了李子通击败沈法 兴和 杜伏威击败李子通的大规模战争。导致武德年间,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庐州是上州等级, 苏州 是中州等级。庐州被作为 庐江 王的封地, 苏州 被李世民作为弟弟李元婴的贬官流放地。不过到了贞观中期, 苏州 的经济已经恢复了,又超过庐州。晚唐更发展为长江以南最大的一座城市。两宋之交的1129年庐州和 苏州 先后遭到金军的严重破坏但金军在 苏州 是屠城并烧毁整座城市,庐州是杀反抗的人,大肆抢劫和盗墓。不过鉴于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首府庐州几次遭受兵戈形势不稳定,忽略不计。其他时候 苏州 都超过 合肥

现代 苏州 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旅游方面的实力无疑是大大超过 合肥 的,但是在高铁网枢纽地位和机场航空方面不如 合肥苏州 目前还没有机场。 合肥 是国家12个重要的科技中心城市之一, 合肥 985大学有 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 苏州 985有人民大学 苏州 校区, 合肥 211大学有 合肥 工业大学和 安徽 大学, 苏州 211有 苏州 大学, 合肥 在科研和高等教育实力上还是强于 苏州 的。

苏州 的文化底蕴是 中国 最深厚的之一, 苏州 园林古镇和大湖风光甲天下,号称人间天堂,经济实力大大超过 合肥 ,本人也正是因为仰慕 苏州 ,所以才这样写。

本帖最后由 就是爱玩安徽 于 2024-8-31 10:39 编辑

苏州火车站参观完罗汉院双塔,离火车开还有3个小时,打车回到 苏州 书香门第大酒店取了行李,在酒店大厅休息了一会,给手机充充电,电基本充满后打车到了 苏州 火车站。 苏州 火车站里因为 江南 人爱吃面条,竟然找不到第二家卖米饭的,只好到这里的一家中式 日本 料理店点盖浇饭吃。这种中餐为体日餐为用的快餐平时我是不怎么吃。口味一般。吃好后坐高铁离开 苏州 ,先回 合肥 。苏州火车站
苏州 文化底蕴深厚,这篇游记只能介绍些不太高深的、富有代表性的层面。游记配乐是 苏州 民歌,朱虹演唱的《 苏州 好风光》。

江苏境内主要旅游资源
[p=28, null, left]南京 :总统府、明孝陵、美龄宫、 中山 陵、明城墙、 南京 博物院(这6个值得去第二次)其次有 栖霞 山、玄武湖、夫子庙、淳溪老街、瞻园、愚园、甘熙宅第、老门东,再其次有阅江楼、梅园新村、莫愁湖、牛首山、燕子矶、灵谷寺等

苏州 :留园、拙政园、网师园、 狮子 林、山塘街、虎丘、 平江 路(耦园)、 周庄 古镇(双桥、张厅、沈厅)、 同里 古镇(退思园和耕乐堂)、 甪直 古镇(保圣寺唐代泥塑),其次有环 秀山 庄、艺圃、沧浪亭、 苏州 博物馆、盘门景区、北寺塔、罗汉院双塔、 锦溪 古镇、 木渎 古镇、光福古镇、 千灯 镇、震泽镇、黎里镇、恬庄镇、东山(春在楼雕花楼、启园、 紫金 庵、陆巷村、三山岛、莫厘峰)、西山(石公山、林屋洞、缥缈峰、西山雕花楼、明月湾古村)、旺山景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这些 苏州 次要景点个人认为是列举的 江苏 次要景点里值得去的,超过 江苏 一些地方的主要景点。此外有沙家浜、虞山、尚湖。

无锡 :鼋头渚、灵山、惠山景区(寄畅园、二泉)和惠山古镇、其次有南长街、清明桥、荡口古镇、蠡园、锡惠公园、拈花湾、三国城和水浒城、 宜兴 三洞

常州 :恐龙园,春秋淹城,其次有天宁寺、青果巷、天目湖

镇江 :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 镇江 博物馆、茅山、西津渡

扬州 :个园、何园、瘦西湖、小盘谷、 扬州 博物馆、其次有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和东圈门街)、汉广陵王墓、大明寺、吴道台宅第、汪氏小苑、卢宅、 高邮 盂城驿

泰州 :溱潼古镇、黄桥古镇、口岸雕花楼,其次有 泰州 老街、 兴化 老街、千垛油菜花、溱湖湿地

南通 :濠河、狼山、 如皋 水绘园

盐城大丰 中华麋鹿园

淮安 :周恩来故居、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 淮安 府衙、 中国 漕运博物馆、清宴园

宿迁 :项羽故里

连云港 :花果山、渔湾景区、云 台山 、连岛、孔望山摩崖石刻

徐州 :龟山汉墓、 狮子 山汉墓、汉画像石博物馆、 徐州 博物馆、戏马台、 淮安 战役博物馆、户部山古建筑群、窑湾古镇。其次有 云龙 山、 云龙 湖、 沛县 汉高祖原庙、泗水亭、歌风台等

安徽各地主要旅游资源
[p=28, null, left]合肥三河 古镇、中庙姥山岛景区、紫微洞景区、三国遗址公园、长临河景区(长临河古镇、六家畈、红石咀公园、黑石咀、四顶山等)、半汤景区(温泉、老街、三瓜公社、郁金香高地)、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庐江 汤池景区(汤池镇境内的所有景点,如汤池温泉、三冲巢湖源、白马岭)、 安徽 省博物馆新馆、银 屏山 、包公镇(包公故里文化园、几座古祠堂)、石塘镇景点(浮槎山和古几座祠堂)、黄麓镇景点(洪家疃、 芦溪 湿地等)、烔炀镇景点(烔炀古镇、李克农故居等)、矾山镇景点(矾山老街、洪氏宗祠、姚氏围楼、古矾矿遗址等)、阳家墩景区, 肥西 刘铭传故居、刘园、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其次是看点不高但比较有名的天鹅湖、包公园、李鸿章故居、逍遥津、明珠广场,还有源泉徽文化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 安徽 创新馆、 肥东 博物馆、巢湖博物馆( 合肥 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乡镇,四区五县范围内有普通公园等级以上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500多处(一座山和一个古镇、古村算一处),每个乡镇游景点少则2、3处。多则10多处, 比如 三河 古镇景区算一处景点,但内部的可以深入参观景点有十几处。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合肥 在网上的最全面攻略

黄山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徽商大宅院、 徽州 历史博物馆、 徽州 府衙、斗山街和打箍井街、渔梁坝、许国石坊强烈推荐)、齐云山、呈坎、 唐模 、许村、雄村、 祁门 牯牛降、 黟县 南屏、翡翠谷、阳产土楼、历溪、古城岩、 潜口 民宅、屯溪老街、花山谜窟、西溪南、 徽州 文化博物馆、 屏山 、关麓、卢村、 塔川 、昌溪、碧山( 黄山安徽 优质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级市,也是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
https://www.mafengwo.cn/i/3012788.html 这篇涵盖 徽州黄山 大多数主要景点,包括 黄山 、西递、宏村、 徽州 古城、齐云山、牯牛降、各主要古村落等在内

https://www.mafengwo.cn/i/18596245.html 歙县 的最知名景点建议看这篇,还有更多 歙县 景区如阳产土楼鲍家庄等等可以关注我的其他 歙县 游记

亳州 :花戏楼、曹操地下运兵道、华祖庵、北关街、曹氏家族墓
https://www.mafengwo.cn/i/23511991.html 亳州 景点见这篇

阜阳 :八里河、尤家花园、明 清苑 、程文炳故居、颍州西湖
https://www.mafengwo.cn/i/23509445.html 阜阳 景点见这篇

宿州 :皇藏峪

淮北 :临涣古镇、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淮北 汉画像石博物馆

蚌埠 :汤和墓、湖上升明月博览园

淮南寿县 古城(楚文化博物馆和古城墙必须要去)、茅仙洞、八公山、焦岗湖、安丰塘
https://www.mafengwo.cn/i/21502813.html 淮南 最主要的景点 寿县 古城的游记见这里(还有其他 淮南 游记)

滁州 :琅琊山、 凤阳 明皇陵、韭仙洞、狼巷迷谷、明中都鼓楼、 凤阳 博物馆、 全椒 吴敬梓故居
https://www.mafengwo.cn/i/6765317.html 滁州全椒 县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2314182.html 凤阳 县景点

六安 :天堂寨、万佛湖、皖西大裂谷、马鬃岭、大别山石窟、东石笋、燕子河大峡谷、毛坦厂古镇、 六安 市区的南北二塔和皋陶墓、李家圩地主庄园、霍山文庙、铜锣寨、梅山水库
https://www.mafengwo.cn/i/6724751.html 六安 5A景区之一的 舒城 县万佛湖的介绍

安庆天柱 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石牌古镇、孔城老街、三祖寺、迎江寺振风塔、世太史第、 桐城 文庙、龙眠山、五千年文博园、花亭湖、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小孤山、鹞落坪、大别山彩虹瀑布、司空山、妙道山、巨石山
https://www.mafengwo.cn/i/17083693.html 安庆 城区景点
https://www.mafengwo.cn/i/17072668.html 天柱 山所在地 ,南宋以前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 潜山 的景点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 芜湖 古城(很小,景点很少)、鸠兹古镇(完全 新建 )、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海关大楼、西河古镇、丫山、马仁奇峰、 无为 泊山洞、 无为 开城古镇、 无为 黄雒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22991755.html 芜湖 景点见这篇

马鞍山 :采石矶、 当涂 两座古塔、李白墓、朱然墓、 和县 (陋室、镇淮楼、两座古塔、 和县 文庙)、 和县 霸王祠、香泉、鸡笼山、 含山 运漕古镇、凌家滩遗址、古昭关、褒禅山华阳洞
https://www.mafengwo.cn/i/9517877.html 马鞍山 市区、 当涂 县、 和县 景点

铜陵枞阳 浮山、大通古镇

池州 :九华山、 石台 牯牛降、大王洞、杏花村、 蓬莱 仙洞、东流古镇、南溪古寨

宣城 :敬亭山、广教寺双塔、 绩溪 龙川 、上庄、太极湖村、鄣山大峡谷、孔灵浧坡庄园、紫园、 绩溪 三雕博物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查济 村、黄田、章渡镇、桃花潭、江村、太极洞
https://www.mafengwo.cn/i/7964595.html 绩溪 县最知名景点

相信凡是 安徽 人都有一种经历,到外省,被很多没有素质和智商的人统一称为叫花子。在一些低智商的人眼里和一些轻浮的人随口一说的话里, 安徽 人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贫富,都是叫花子。尤其是老家是淮河流域的 安徽 人,被人这样蔑称的概率更大。



甲辰巷砖塔

出了南显子巷,结束在 平江 路景区的游览,附近道路都在堵车不好打车,打了一辆网约车,一点点距离将近20分钟只离我近了约三分之一路程。在巷子口花高价100元找了一个骑人力三轮的大叔,叫他带我去甲辰巷砖塔和罗汉院双塔。骑三轮的大叔赚辛苦钱也不容易,就不计较钱该不该花了。

甲辰巷砖塔

甲辰巷砖塔,位于 苏州 相门内干将路甲辰巷市桥头,《吴门表隐》谓为“城中七塔”之第二,“在孟子堂东”。这里没门票,是在不起眼的巷子拐弯处。

甲辰巷砖塔

砖塔为五级八面楼阁式砖结构仿木塔,高6.82米,基座每边底宽0.51米,对径1.2米。腰檐、平座以菱角牙子和叠涩砖相间挑出,并有转角铺作及阑额、柱头枋自檐下壁面隐出。八面间隔辟壶门和隐出直棂窗,各层门窗方位交错设置,内部方室逐层转换45度。全塔以清水砖砌成,不施粉彩,朴实无华。

甲辰巷砖塔

叫蹬三轮带我到这里的大叔帮我拍了照。

甲辰巷砖塔

砖塔建造年代无考,因宋《 平江 图》上在此位置上有塔的标记,而且塔的结构的造型与宋代楼阁式仿木结构砖塔如罗汉院双塔、上方山楞伽寺塔相似,因此过去都认为是宋塔。然而,在过去的维修中对塔砖进行了“热释光”抽样测定,结果砖的制作年代为晚唐至五代末期,同时发现塔的有些部位和构件的做法和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唐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建塔时间可能是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确切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研究。它可能是 苏州 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古建筑。有时一个地方老百姓的拍照水平也是当地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是否优秀的一种反映。我见过我在一些历史不够悠久的 大城 市里,即使找了个很帅又看样子很有钱的路人大哥给我拍的照片构图只能叫粗犷,似乎对游记作者有敌意。(完全不是我本人的长相的原因)

平江路

平江路

接着继续逛了很多地方,到了南显子巷的 安徽 会馆门口拍照。
苏州 安徽 会馆包括 安徽 会馆和惠荫园。建于清同治四年至六年(1865-1867),属于惠荫园部分,为 江苏 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处在明代嘉靖年间为归湛初宅园,由周秉忠布画,建有台榭池石及水假山。后属胡汝淳,名“洽隐山房”,后荒废。清顺治六年韩馨入城购归氏废园,修为栖隐地,名“洽隐园”。康熙四十六年毁于火,惟存东南半壁奇峰秀石。乾隆十六年重葺二楹于占石洞口,由蒋蟠漪篆书“小林屋”字额。后归皖人倪莲舫知府,修建后易名“皖山别墅”。 咸丰 年间,为太平军将领听王陈炳文部队驻地,俗称“听王府”。

平江路

清同治二年底,已经做了 江苏 巡抚的 合肥 人李鸿章,也免不了心底深处的家乡观念:如今自己贵了,富了,不给家乡人办些实事,是难有脸面回乡见父老乡亲的。于是便把南显子巷里破败的皖山别墅改建为 安徽 会馆,作为 安徽 同乡宴请、谈生意、联谊的地方,还将会馆的后花园取名惠荫园。15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在 苏州 的 徽州 商人为数众多,掌握了 苏州 最多商业财富。16世纪初的明朝正德年间以后 合肥 庐州府商人有一些也到了 苏州 经商。现在 苏州 及其县区还有很多 安徽 商人组建的商会。这也是 苏州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体现。这家 安徽 会馆供奉两大主神,分别是徽商会馆中供奉的主神朱熹和庐州会馆中供奉的主神包拯。(北宋著名清官和能臣包拯也是 合肥 人,包拯和朱熹的像同时供在 安徽 会馆里也是李鸿章代表的以政 治权力为主的庐州府集团和以徽商掌握的商业力量为主的 徽州 府集团合作妥协的结果)

平江路

苏州 状元中官做得最高的是明万历时内阁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官做到宰相等级大学士的明清时期有明朝文震孟,清代潘世恩、翁同龢等。

平江路

平江路

苏州 唐代有状元8人;宋代有状元8人,其中武状元4人;元朝基本取消了科举,科举只举办过几次。明代有状元9人,其中武状元1人;清代有状元26人。

平江路

平江路

平江路

苏州 状元遗迹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