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婺源和景德镇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十一旅行去哪里呢?我最开始有好几个想法:想去了很久的泉州,今年五一曾想去但是没买到票,贵州被“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向了响水滩”和饼叔的视频种草,但是不能开车自驾而劝退,也因路途遥远,行程不便,而不敢一个人去。

当珍珍提议去景德镇时,我觉得“很可以”,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对江西印象最深刻的是,滕王阁,吃辣,江西米粉,鄱阳湖,除此之外,就是景德镇了,虽然当我真的到了景德镇,整个人都很失望。

不期又如期的行程

定下来去景德镇之后,我俩守着放票的时间点抢票。因为北京没有直达景德镇的车,只能先从北京到婺源,婺源转车去景德镇。但是没能买到婺源到景德镇的车票(高铁、大巴),于是我俩决定只去婺源,实际的行程也只安排两天,就当散心了。但是到到了婺源之后,我们发现能报一日游的团去景德镇,于是我提议旅行的第二天打车去景德镇,她有些犹豫。天助我也,在篁岭旅行时,我们和同团的一位小姐姐聊了起来,她刚去了景德镇,说当地很出片,并给我们看了她拍的照片。说到这里,珍珍就精神,“去,必须去,现在就抱团”。

所以,优哉游哉的两日游,一不小心成了特种兵。

婺源和油菜花

第一次知道婺源,是在本科的一门公共选修课上,我选了人文学院老师开设的唐诗欣赏,她有一次课上说“下周的课,暂停一次,我要带着艺术系的学生去婺源写生”。当时百度了一下,春季的婺源有漫山的油菜花,有灰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有层层叠叠的梯田,一派秀美的江南田园景象。

当同事知道我这个季节去婺源,都遗憾“你看不到油菜花了”,我可不遗憾,农村长大,我看过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而且油菜花开的时候,腻虫盛行,要是穿着偏黄色的衣服,粘的全是虫子,一不小心,虫子还会飞到眼里,可讨厌了。

丢失的保温杯

珍珍送了我一个保温杯,比较轻,350ml,适合带出门。没想到,第一次带出门就落在车上了,悲伤。灵机一动,想起来之前看到有人在火车上落了东西,列车员会帮忙找到。于是去12306上找,看看有没有物品遗失的服务,我找到了相应的板块,填写了信息,当天晚上列车员打电话给我,告知我列车上有捡到保温杯已经交到了厦门北车站,需要我次日自行联系厦门北车站,并确认是否为我遗失的保温杯。列车员将厦门北站的联系方式用短信的方式发给了我。

第二天上午,我给厦门北打了七八个电话,都提示“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我有些怀疑电话号码是错误的,发短信给列车员再次确认了电话无误,并且在下午终于拨通了电话,我描述了杯子的特征,厦门北站的工作人员核对后确认是我的,表示可以送回北京南站,而且送回之后会有人打电话联系我。

虽然现在我的杯子还没到,但是感谢列车员和厦门北站的工作人员。



这么多人啊!看来很精彩啊
围观欣赏美景
写在最后

陈珍珍同学亦对此文有突出贡献。

这篇文章是在回程的高铁上写的,我花了大约4个小时写完了初稿。她看了之后说我“你的游记不仅是事实,还有一些是你的想象”

虽然在游记中吐槽了旅行中很多的点,但是整体上还是很开心的。

那些有的没的

每次出去旅行,都能看到很文艺的一些标语,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感觉很惊艳,现在看到多了,就觉得“净爱整这些有的没的”。


那些有意思的事情

牌匾

婺源有一座桥上,修了漂亮的亭子,长廊,亭子上有一个牌匾,写的是“赵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写“赵云”,他是常山赵子龙,又不是婺源大将军,另一侧的亭子牌匾是 “日耀”,那边是“赵云”,不对称,不对仗,也不合理。

我对珍珍说“你看好奇怪,他们的牌匾上写的是赵云”,她说“什么赵云,是雲起。一来,这是要从右往左读,二来‘云’是繁体字,赵的繁体是里面是‘肖’”。尴尬呀。

脱单

在李庄游玩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装置,游客可以在顶端放小珍珠,看看珍珠会落到“可以(脱单)”“出柜”和“单身狗”三个选项,这就是我的结果,不死心跑去了第二次,还是这个,我整个无语了。


还在上学

已经出来打工多年,不好意思再装是大学生了。但是这次出来,被好几次误认为是“还在上学吧”,哎,外来和尚好念经,外地的人会说好话。

和小姐姐聊天的时候,她问我俩“你们上班了吗?”

“哈哈哈哈,已经打工好多年了”

去景德镇的团,导游问我们“你们是上学了,还是工作了?”,不愧是迎来送往的导游,就是会说话。

打车去婺源高铁站,司机说“你们是不是要开学回去了?”

“不不不,我要回去打工了。”

捧哏上线

去景德镇报的团,整个团就14个人,一辆小巴车就坐下了,导游小哥坐在旁边讲解风土人情时,我的捧哏基因上线了

“大家知不知道……”

“不知道”

“要不要听一下讲解”

“要”

……

导游小哥问我哪里的

“北京”

“你在北京一定听了不少相声,你是捧哏呀”

我内心OS:还好我是捧哏,要是来一个经常听线下脱口秀的,看你怎么整。

会安排

去景德镇陶溪川的时候,导游说附近堵车比较严重,全是红的。我说“那就把我们放到附近,大家走过去。”

下车之后,导游说“我们得先定一下一会儿集合的地方”

珍珍说“那就旁边这个酒店吧”。

哈哈哈,我两安排的明明白白,主打“会安排”。

庙宇旗杆

《西游记》里面,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孙悟空变成了一座庙,被二郎神识破了。二郎神说“没见过哪个庙有旗杆的,一看就是你的尾巴没处放”。呐,婺女庙前就有旗杆。

陈珍珍评:确切来说,社会主义的寺庙前都有旗杆。

零食

在婺源县城看到一个很大的零食店面,点名是“赵一鸣”零食,我以为这家店想碰瓷“张一鸣”(我终究是肤浅了),或者店家老板叫“赵一鸣”,去问了一下,店员说“这是一家全国连锁店”,看了一下张贴的营业执照是个体工商户,看来是加盟店。后来百度之后发现,是零食界的“蜜雪冰城”,近几年有多笔融资。

婺源人

到了婺源才知道,朱熹是婺源人,当地有“朱子中学”“文公中学”“文公庙”之类的。

去篁岭的路上,导游介绍长者虽然在扬州出生但是祖籍是婺源的。

去景德镇的导游介绍,金庸、钱学森和琼瑶也是婺源人。可是上学的时候,我牢牢记得:金庸、穆旦、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呀。于是小声提问,导游说“他们的祖上都是婺源”。


面疙瘩

最后一餐是的是面疙瘩。之所以进入这家店,是因为我们想去的店没有开门(早点9点多),看到隔壁勤劳的老板娘在擦店门玻璃,就走进去了。

我以为面疙瘩是疙瘩汤,看了其他人碗里的东西,才知道所谓的面疙瘩,其实是“剪子面”,大概小拇指那么长,两头细中间粗,加上青菜、金针菇等在砂锅里煮。

我要的是牛骨面,20元,本以为是在砂锅里面加两块牛骨,没想到是单独给了一小碗牛骨,里面一共有5块,凭借我有限的生物知识,辨别了一下,应该是牛的脊椎骨。肉不算多,但也算不错啦。

乌梅

在篁岭的时候,看到有人摆摊卖乌梅,20元/25元一斤。这种乌梅长得和我见过的西梅、杨梅等都不太一样,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葡萄,细长型,长的比“美人指”更圆润一点。我很想尝一口,但是太贵了,不好意思尝店家的。虽然摆摊的人号称这是本地的水果,但是我俩逛了很多家当地的水果店,都没见到卖这种东西的,而且摆摊卖的时候,都是一颗一颗的,这种长相的水果,看起来就像是一串一串的,剪成一颗颗的卖,让我觉得吊诡。我问过一个卖家,这种水果是酸甜,还是甜,他说甜。可是梅子类的水果都有点酸的口感吧。

总之,我觉得乌梅可能有鬼,但是我还没找到证据。

婺里花开

刚下高铁站,看到了名为“婺里花开”的罐装饮料的广告。广告画很有春天的气息,我当时就说“这得买呀,必须尝一尝”。在超市看到了4种口味的,我买了一罐雪梨味的,尝起来像是果冻中的那种甜水,口味比起名字和包装差远了。

夜市

之前查攻略,婺源文化广场旁边的夜市也值得去。在去的路上,珍珍问我“你觉得,我一会儿在夜市上会花钱吗?”

我说“会”,后来发现是在太naive了,婺源夜市简陋到根本没有花钱的可能。

入口修的还不错,很热闹的样子。走进去发现就七八家卖吃得门店,十多个小吃摊位,两三家摆摊卖衣服的。聚集人最多的是,套大鹅。

我两花了不到10分钟就逛完了,但是为了到这里,我两走了半个多小时。


土菜馆

第四餐,在街边的土菜馆,本来想去在美团上看到的一家店,但是一看有点远,索性去了当前路边看到了的第一家店(阆山土菜馆)。之所以进去,是因为已经有一桌在吃啦。珍珍问了已经在吃的那桌人“好吃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果断决定就这家。

这家是典型的苍蝇馆子,店面很小只能放下3张桌子,透明的塑料帘子之后,可以看到老板一会儿切菜,一会儿奋力炒菜,呼呼呼的油烟机不停地响,加上其他桌外放短视频,整一个立体环绕声——吵。这家虽然有菜单,但是也是看着放食材的冷柜点菜。我们要了“粉蒸鱼块”“蕨菜炒腊肉”和“清炒空心菜”。我今年夏天真得喜欢空心菜,蕨菜是新鲜的,已经想不起来以前是否吃过蕨菜,一直以为这是一种野菜,但是我们在当地的超市看到卖蕨菜,想来应该是已经人工种植了。这家的蒸鱼是,用少量的剁椒和米粉,做的粉蒸鱼,用的是草鱼,但是鱼肉很嫩,很鲜美,口味也不重。当地炒菜喜欢用剁辣椒,泡椒,炮姜,和四川、湖南有些相似。

米粉

第二餐是早餐吃了米粉,肉丝粉10元,口味也很正常,不咸,没有什么出彩。

篁岭景区

第三餐是在篁岭吃了一碗酸辣馄饨25元,一个梅干菜烧饼8元。馄饨是速冻馄饨,表皮是泡软的口感,汤不算咸,但是过于酸了,不好吃。梅干菜烧饼比不上大街小巷的阿甘锅盔。锅盔的表皮没有烤到位,不够酥脆,有点软,内馅梅干菜比较多,肉比较少,不够油润,吃起来有点干,算不上好吃,也不算难吃。

小姐姐买了小饼,包着梅干菜的小圆饼,在油锅里炸过。表皮有点油,炸的酥脆度不够好,略微有点硬,内馅和梅干菜饼是一样的,比较干,不够油润。

小姐姐买的糍粑,我尝了一口,因为是刚出锅的很热,糍粑黏黏糯糯,撒上了白糖和黑芝麻,甜度刚好又有香味,算是比较好吃

陈珍珍同学表示太甜了==

大排档

第一餐是一家大排档,已经忘记店名是小韩大排档,还是大韩大排档,反正旁边那家叫“小青蛙大排档”倒是蛮搞笑的。这家没有菜单,就是对着冷藏柜的食材点菜;第一次遇到这种,有点愣住了。点了一个“炒空心菜”“腊肉炒干笋”“黄辣丁鱼汤”,加上米饭一共122块,很家常的街边小炒,很好吃。但是这个价钱绝不算便宜。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