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可以确定的国内超过北京的城市
北京 在 中国 的 大城 市中具有很高的作为地区性中心城市的稳定性, 北京 、 西安 、 成都 、 苏州 。是 中国 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作为主要城市的 大城 市。 广州 、 南昌 、 长沙 也长期作为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很少中断。从秦汉到现代这些城市失去 大城 市地位的衰落期都不足200年。
北京 是金朝1153年-1215年北方第一 大城 市和国内仅次于 杭州 的第二 大城 市,是元朝中期世界第一 大城 市,明朝1421年迁都 北京 后到清朝初年 中国 和世界上的第一 大城 市,清朝中期到太平天国前国内仅次于 苏州 的第二 大城 市和18世纪后期仅次于 伦敦 、 苏州 的世界第三 大城 市。清朝同治到光绪中期 中国 第一 大城 市和清末民初 中国 仅次于 上海 的第二 大城 市,现代 中国 第二 大城 市。不过据不完全统计,抛开史前时期和五帝时期不算,夏朝以来历史上不同时期可以证明超过 北京 的城市总和根据本人不完全统计也至少有几十座。
夏代的 河南 登封 王城岗禹都 阳城 遗址,夏代 偃师 二里头夏都遗址、商代的都城殷( 安阳 )、朝歌( 淇县 ),西周都城镐京( 西安 )、洛邑( 洛阳 )都是肯定超过当时 北京 的城市,从春秋战国时期史料丰富起来,不完全统计春秋时期的东周王城 洛阳 、齐国都城临淄、鲁国国都 曲阜 、宋国都城睢阳( 河南 商丘 )、郑国国都 新郑 、楚国国都郢都( 荆州 )、春秋前中期的晋国都城 曲沃 ( 山西 曲沃 )、晋国晚期都城新田( 山西 侯马 )、秦国都城雍城( 陕西 凤翔 )、陈国都城宛丘( 河南 淮阳 )和春秋初年的卫都朝歌( 淇县 )的城墙内空间都大于燕都蓟。战国时期齐都临淄、秦都雍城、栎阳( 西安 阎良)、 咸阳 ,赵都 邯郸 、楚都郢( 湖北 荆州 )、陈( 河南 淮阳 )、寿春( 安徽 寿县 ),魏都大梁( 开封 )、东周王城 洛阳 、大都市陶( 山东 定陶)、宛( 南阳 )的城市人口都多于燕都蓟。除此以外,燕下都武阳( 河北 易县 )的城墙内空间也大于蓟。当时宋国首都睢阳( 商丘 )、郑国和 韩国 都城 新郑 、卫国都城 濮阳 、鲁国都城 曲阜 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水平也远超过蓟。两汉时期19个主要的城市中,长安( 西安 )、 洛阳 、临淄、 成都 、 邯郸 、宛( 南阳 )、陶(定陶)、睢阳( 商丘 )、陈( 淮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栎阳( 西安 阎良)的城市规模和工商业都超过19个 大城 市中排名靠后的蓟。三国时期魏国的五都的四个 洛阳 、邺城( 河北 临漳 )、 许昌 、长安,魏国重要都市寿春、临淄、宛,蜀汉都城 成都 、军事中心 汉中 ,吴国都城建业( 南京 ),吴国第二 大城 市 江陵 ( 荆州 )、陪都武昌( 鄂州 )的城市人口肯定都超过蓟。两晋南北朝时期 北京 衰落, 洛阳 、长安、( 西安 )、邺城( 河北 临漳 )、建康( 南京 )、平城( 大同 )是当时最主要的城市,不同时期都是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实力远超过蓟。两晋南北朝时期可以确定人口超过 蓟县 的 大城 市还有益都( 青州 )、晋阳( 太原 )、 寿阳 ( 安徽 寿县 )、吴( 苏州 )、 江陵 ( 荆州 )、 成都 、会稽( 绍兴 )、姑臧( 武威 )。此外汉赵都城 平阳 ( 临汾 )、后赵都城襄国( 邢台 )、后燕都城 中山 ( 定州 )也至少在短时间内超过蓟。当时的 番禺 ( 广州 )、豫章( 南昌 )、京口( 镇江 )也大概率超过 蓟县 。隋后期和唐时期排名前五的 大城 市是长安、 洛阳 、 扬州 、益州 成都 府、并州 太原 府,5座城市的规模都远远超过蓟。 江陵 ( 荆州 )、 襄阳 、 青州 也超过蓟。唐朝中期以后的 苏州 也是如此。唐代的 广州 虽然总人口偏少,但商业繁荣程度也超过蓟。唐代人也同样认为寿州( 安徽 寿县 )、西京 凤翔 府( 陕西 凤翔 )、蒲州河中府( 山西 永济 )是 富裕 的 大城 市,而对幽州的经济和民生记载总和贫穷联系到一起。幽州在唐代领先的畜牧业,商业上也有一定地位,人口规模也是一座 大城 市,但唐代幽州的农业产量低,手工业也在国内是相当落后的。幽州的手工业远不如隋唐时期并非大都市的重要手工业城市 定州 、魏州( 大名 )、巩县( 巩义 )、宋州( 商丘 )、越州(会稽)、 福州 、 湖州 、润州( 镇江 )、宣州、洪州( 南昌 )、唐朝后期的明州( 宁波 )。北宋和辽时期,可以确定的一点是, 北京 前身幽州析津府是辽境内第一 大城 市,但城墙内空间和城市人口肯定是大大落后于北宋时期宋朝三 大城 市 开封 、 杭州 、 成都 。因为幽州析津府作为辽国领土没有宋朝领土上才有的税收和城市人口数的记载,因此幽州析津府和宋朝38个主要城市中的大多数无法比较。也无法和兴庆( 银川 )和 大理 这样的政权都城比较。金朝中期金中都 北京 超过 开封 发展为北方第一 大城 市,和国内仅次于 杭州 的第二 大城 市,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可能超过100万。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后屠城,全城人口除了少数工匠户以外所剩无几。并且到了1264年燕京城内经过长期治理,百姓也只恢复到5万多人。可以确定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短到1227年,长到1276年),以下这些当时 中国 主要城市在受到战争严重破坏前人口超过 北京 : 杭州 、 开封 、兴庆( 银川 )、 大理 (兴庆府和 大理 没留下记载,采用估计数,这两座城市城墙内面积都是4平方公里多,还不如南宋到民国庐州合 肥城 大,西夏仅在兴庆府就驻军7万)、益都( 青州 , 蒙古 人在 青州 杀人不多,同时期还有很多人迁入 青州 )、 济南 ( 济南 是主动投降 蒙古 大军的,没有被屠城),京兆( 西安 )、 荆州 、庐州( 合肥 )、 江宁 ( 南京 )、 平江 ( 苏州 )、 绍兴 、潭州( 长沙 )、 成都 、隆兴( 南昌 )、 广州 、 福州 、 泉州 、明州( 宁波 )以上这些城市城市人口均超过10万。当时还有一些人口5-10万的主要城市。如 扬州 、兴元( 汉中 )、 襄阳 、夔州( 奉节 )、 重庆 、 靖江 ( 桂林 )、 赣州 、 鄂州 (武昌)也短时间超过 北京 。这些还仅仅是不完全的统计,因为作者对宋代一般城市不了解并且 北京 城人口的低谷也没有数字。元代时期 杭州 的人口在元朝早期可能超过元大都。明朝初年 南京 的人口超过 北京 ,明朝洪武年间 开封 、 苏州 、 杭州 的城市人口也超过10万,三座城市的百姓数量超过 北京 ,如果加上驻军至少和洪武后期的 北京 差不多。明朝永乐以后 北京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清朝乾隆中后期, 苏州 的城市人口达到80万,鸦片战争前 苏州 城市人口达到或超过100万,和 北京 差不多,大概率略微超过 北京 。从明清时期的城建来看, 北京 拥有大量皇家建筑和国家公共建筑、zf机构建筑,最高大宽阔的城墙、道路宽阔(但铺设石板率不如南方和 山东 城市)、达官贵人富豪的豪宅府邸多。城建应该是国内最好的。但 北京 的农村相比 江苏 、 安徽 两省江淮分水岭以南地区、 上海 市、 浙江 省、 江西 省、 福建 省、 广东 珠三角、 山东 省、 山西 省,还有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云南 省中那些比较 富裕 的府州无疑是贫穷落后的。当时顺天府除了 大兴 和宛平两个附郭县离 北京 30华里内地区,和通州外,大多数 北京 农村百姓的营养水平也赶不上这些地区, 北京 顺天府管辖的大多数县识字率也赶不上这些地区,明清 北京 共有931位进士,但是这 和顺 天府读书人有参加科举考试的地利之便,科举花费是富农和小地主家庭乃至 富裕 中农和小商贩都能承担的, 北京 中产阶级可以供几个男性同时参加科举。而绝大多数到 北京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出生阶级都在中产以上,外省的拥有二、三百亩土地的大地主,往往只能供一人同时参加科举,把优先指标给天资好,擅长读书科举的。并且顺天府列入内卷较低的北榜参加科举评卷,大量在京官员家庭在 北京 参加科举有关。实际上清代顺天府本地文化发展水平并不高。而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官宦家庭既有足够的财力,也有高于一般人的教育资源和家族文化经验传承。相比一般家庭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虽然清代官员人数只略高于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一,其后代科举中进士的人数却占到进士总数的49%.明清时期在顺天府参加科举的京官家族成员为数众多。在民国时期, 上海 和 香港 的城市人口数量、城建市容、医疗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超过 北京 , 天津 在民国后期的城市人口和民国时期的经济、医疗水平上也超过 北京 。现代 北京 zz、军事、文化、科研和高等教育地位高于国内其他城市,经济地位和人口规模低于 上海 ,医疗条件和交通地位还有国际知名度和 上海 持平。经济活跃度也不如沿海发达地区。从 北京 本地考生考试卷难度、以及同一所大学中各地生源素质对比及各省市区高考分数线、985、211大学分省市区录取率看, 北京 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起码是生源素质的平均水平在全国靠后。
北京并非历史上一直是京津冀晋地区的中心
燕国最早的都城位于 北京 房山 区西南部的琉璃河遗址,1045年召公被分封到燕国,就以琉璃河董家林古城为都城。公元前698-681年,山戎南下骚扰燕国,燕国把都城迁到临易,也就是如今的 容城 、雄 安新 区一带。 北京 城市的前身是蓟城,蓟城在公元前657年成为燕国的国都。春秋晚期燕国为了躲避山戎,一度又曾经将都城迁往临易( 河北 雄 安新 区、 容城 一带)。春秋前中期的晋国都城 曲沃 ( 山西 曲沃 )和春秋晚期的晋国国都新田( 山西 侯马 境内)城市空间大于蓟城。战国初年赵国先迁都到 邢台 ,后来在公元前386年建都 邯郸 。 邯郸 随后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城市。战国时代 中山 国先后定都于今天的 定州 和平 山境内, 中山 都城顾和 中山 也是当时 河北 境内重要的城市。战国末期燕国的总人口仅100多万,战国时代燕国人口密度和农作物单产低于赵国和 中山 国。公元前310年燕昭王营建燕下都武阳,位于今天 保定 易县 境内的燕下都,史料记载 易县 燕下都遗址的城墙内空间和城市面积比蓟要大。《史记》和《汉书》记载汉代京津冀地区的两大都市是 邯郸 和蓟。但汉代 邯郸 的农业产量高, 邯郸 纺织业和冶铁业在汉代有一定地位,蓟仅作为商业城市载入《史记 货殖列传》,而西汉,新莽和东汉时期,人们用五都来称呼全国首都以外的五 大城 市,两汉时期全国的六 大城 市是长安、 洛阳 、临淄、宛、 成都 、 邯郸 。 邯郸 在西汉、新莽和东汉都是首都以外的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在 邯郸 等六大都市设立五均六筦,管制商业,管理专卖和商品均输、平抑物价,商业借贷工作。蓟没有设立可见两汉 邯郸 无论人口规模还是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比蓟发达。
东汉末年 邯郸 被战乱夷为平地, 河北 省 邯郸 市 临漳 县境内邺城,战国时期随着西门豹的治理已经有所发展,在袁绍割据 河北 时期成为袁绍的大本营和 冀州 治所。曹操 平定 河北 过程中又把大本营从 许昌 迁移到邺城,大力营建邺城。曹操后来又多次迁移权贵和士兵家庭和商人、百姓定居邺城。曹魏晚期邺城的人口在国内已经仅次于 洛阳 ,高于建业、 许昌 、 成都 。发展为全国第二 大城 市。西晋时期五胡乱华,邺城和蓟城都受到战争的很大破坏。东晋初年的319-335年后赵石勒定都襄国( 河北 邢台 )迁移大量百姓到襄国定居。襄国的城市人口据记载达到70万。335年石虎迁都邺城,重建邺城,将襄国的人口大量迁移到邺城。邺城在4世纪中期再次短暂成为北方第一 大城 市,冉魏和前燕也以邺城为都城。前秦统一北方时期,邺城的城市人口被长安和建康超过,但邺城还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后燕占据 河北 时期,以 定州 境内的 中山 作为都城,迁移百姓到 中山 居住。后燕 中山 的人口也曾接近100万。北魏消灭后燕后,将 中山 和邺城的人口大量迁到平城( 大同 ), 大同 的前身北魏平城是公元5世纪和6世纪初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东魏和北齐先后定都邺城。 临漳 境内的邺城在6世纪中期又得到高氏家族的大力营建,北齐时期的邺城城市人口达到100万,超过北周都城长安和南陈国都建康。580年杨坚 平定 尉迟迥之乱,烧毁了邺城,迁移邺城百姓到其他地方定居,邺城从此消失。
晋阳( 太原 )在西晋已经是 山西 境内的重要城市,隋唐时期并州 太原 的人口在华北各州中最多。唐朝因为李渊在晋阳起兵,更是大力营建晋 阳城 。唐朝以 太原 为 北京 和大都督府治所。唐幽州城也是 蓟县 治所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城墙南北6里(约合唐8.3里)、东西5.5里(约合唐7.6里),城内空间约为8.25平方公里,考古发现唐北都并州(723年改并州为 太原 府)城也是 太原 和晋阳二县治所有西、中、东三城,面积比中、东二城总和还要大的西城是 方城 ,南北长4500米,东西长4350米,西城面积19.575平方公里,中城和东城据考古估计,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500米。二城总面积0.75平方公里。唐晋 阳城 总面积20.325平方公里。,唐晋 阳城 面积接近唐幽州城的2.5倍。唐玄宗天宝年间, 北京 太原 府总人口97874户,778278人。幽州总人口67242户,371312人(《旧唐书》幽州人口比《新唐书》在十前少了一个三字,以《新唐书》为准),当时 北京 北部还属于妫州和檀州,这两个州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设立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妫州人口2263户,11584人,檀州人口6064户,30246人。唐代的并州 太原 无论人口还是城墙内空间都超过幽州 北京 加上妫州、檀州的总和。幽州虽然在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后城市得到复兴,城墙内空间在黄河以北仅次于并州 太原 , 河北 道是唐代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幽州的总人口在唐代 河北 道各州中一直不占太大优势,幽州的总人口在 河北 道少于魏州(治所 邯郸 大名 县)、贝州(治所 邢台 清河 县)、 沧州 (治所 沧州 市)、 冀州 (治所 衡水 市)、洺州(治所 邯郸 永年 区 广府镇 ),只是军事上和行政上是大都督府和范阳节度使治所,军政地位较高。同时唐代并州人无论经商还是做官的人都很多,幽州人科举不行,出武将。幽州还因为幽州人贫穷和缺少文化、举止粗鲁,加上曾经是安史之乱策源地是被很多唐代人瞧不起的 大城 市。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并州 太原 得到李克用和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大力经营,仍然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
北宋和辽时期 太原 、 北京 、 大名 、 大同 是黄河以北地区的四大都市。宋徽宗崇宁年间魏州 大名 府总人口有居民155253户, 太原 府总人口155263户,1241768人, 北京 的前身辽 南京 析津府总人口约102000户(《辽史》只记载大概的人口数),其中析津府附郭县析津县和宛平县总人口分别为约20000户和约22000户,合计42000户。这两个县管辖的范围还大于今天的 北京 主城区。 北京 市域北部还有顺州和檀州,顺州人口约5000户,檀州人口约8000户。辽西京 大同 府有总人口约38000户,其中 大同 府的附郭县 大同 县和云中县总人口大约都为10000户,合计20000户。 大名 府没有总人口数,从户数来看, 太原 府和 大名 府人口差不多,大大多于析津府, 大同 府人口相比其他三城要少很多。辽 南京 道治所 北京 和西京道治所 大同 在这一时代属于辽国管辖没有商税数字,辽代商税税率也没有记载。不好比较。《宋会要》记载1077年北宋 河北 东路治所 北京 大名 府商税总额84454贯,其中 大名 府城38628贯067文。1077年北宋河东路治所 太原 府商税总额43018贯,其中 太原 府城30724贯110文。说明当时 大名 府的商业比 太原 府发达。辽 南京 析津府位于 广安 门地区,城墙呈矩形,长约3 000米,宽约2 200米,城墙内空间为6.6平方公里。
北京 正式成为京津冀、黄河以北和北方第一 大城 市是在1153年金朝皇帝完颜亮营建中都、建都中都以后。金 世宗 完颜雍在位末期和金熙宗在位时期中都的城市人口据说超过100万。《金史》记载金朝时期的某个人口繁盛的年份,金中都 大兴 府有225592户, 大兴 府管辖十个县,辖区包括今天的 北京 大部和 天津 、 廊坊 的部分地区。金中都两座附郭县 大兴 县和宛平县的总人口数字没有记载,金中都的城市人口也一定小于 大兴 和宛平二县总人口,因此金中都在当时超过100万人口不是没有可能,但也不是有很大可能。1215年成吉思汗长期围困并最后攻下中都。之前金宣宗已经带走一部分人口迁都汴梁 开封 , 蒙古 军长期围攻中都,城内人口大部分饿死。破城之后成吉思汗又下令屠城,只将少数工匠和医生留下以外全部屠杀。金中都几乎变为空城。
1264年忽必烈决定建都 北京 ,当年对大都城人口进行统计,百姓仅5万多人。当年就迁入军队和官员及其家庭。之前元朝曾招揽人口来燕京定居,重建一些被毁的公共建筑。大都的人口已经比1215年有所增长。《元史》记载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元大都路总人口为147590户,401350人。网络上找到的元大都城的人口数量:中统五年(1264年)4万户,约计11万人;至元八年(1271年)11.95万户、42万人;至元十八年(1281年)21.95万户、88万人;至正九年(1349年)20万户、80万人。其中1271年大都城人口高于《元史》记载的1270年大都路总人口,应该不太可靠。而当时元大都路管辖直接管辖6县、10散州,散州下又辖县,合计22县。元大都路范围包括今天的 北京 、 天津 、 廊坊 全境, 保定 北部和 张家口 怀来 县。《元史》记载1270年当时大都路管辖的22个县级政区中除了元大都所在的 大兴 县和宛平县以外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其他20个县级政区经济发展水平都被列为下等州县。 大兴 县和宛平县因为是元朝首都所在,军事地位最重要被列为赤县。元朝中后期元大都的总人口应该比1270年增长很多,但无数字记载。《元史》记载元顺帝时期起义军占领长江淮河流域,元大都因为缺乏漕粮供应,北方又天灾频发,几次发生饥荒,人口大量外逃和饿死。
《 中国 人口史》记载明初的洪武二年1369年,北平府的总人口为14974户,壮年男丁48973人。网络上查到明洪武八年(1375年),北平城市居民1.8万户,7.1万人,加上城市驻军及其眷属7.2万人,总计14.3万人。永乐迁都 北京 后 北京 在短时间内应该增加了大量人口。而嘉靖到万历时期, 北京 城市居民总计13.4万户,其中内城8.46万户,外城4.94万户;总人口67万,其中内城42.3万人,外城24.7万人。网络上查到明代末期 北京 城估算有85万人。而《 中国 人口史》记载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 北京 城内有75.6万人,只有宫廷内的人没有计算在内,曹树基估计 北京 本地居民为77万人左右。而《明史》地理志中记载,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包括27个州县在内的 北京 顺天府总人口100518户,669033人。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包括27个州县在内的 北京 顺天府总人口101134户,706861人。不过在 北京 的皇帝、皇亲国戚、世袭勋贵、外地户籍官员和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家奴还有外地户籍士兵,已经在 北京 常住的外地户籍百姓,是不计算在顺天府本地户籍人口里的。明永乐以后常年守卫 北京 的士兵维持在17-25万人的名额,而因为明朝军事腐败,大量吃空饷,1550年嘉靖防备俺答汗进攻和1644年崇祯守城抵御李自成时的记载, 北京 城内外守城的士兵人数实际上只有5-6万。网上找到的嘉靖万历时期的 北京 城人口可能是包括了被军官用来吃空饷的虚报士兵数字,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清代 北京 内外城总户口:清初11.7万户、55.6万人;乾隆末年15.7万户、74万人;清末 北京 城有13.9万户、76.1万人。而根据《 中国 人口史》里引用韩光辉《 北京 人口地理》的研究,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 北京 城常住人口为112.9万。明清顺天府管辖的县大多经济落后。《大明一统志》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 北京 顺天府田赋征收额仅14000石。《大清一统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 北京 顺天府地丁银税额为 白银 137926.37两,米196.12石,黑豆3431.1石,高粱47.45石,榛粟36石。明朝的皇室和官员有免税优待,清朝乾隆年间法理上只有皇帝本人的皇庄和旗人的庄田不纳税,但明清顺天府缴纳的田赋和地丁银远少于当时的很多州府,并且明清时期顺天府的农业税税率高于江淮之间很多府州,农业税税额却低于庐州、 扬州 等府说明当时顺天府粮食产量不高,农业不发达。从清末 北京 远郊区以外农村的面貌和1900年慈禧西逃的记载来看,当时 北京 的广大乡村无疑经济上较为贫困。清末时期 天津 外国租界林立,促进了 天津 的市政建设和城市管理,让 天津 成为 中国 北方近代化市政设施和近代建筑最多的城市。洋务运动以后,洋务派在北方兴办的企业在 天津 的最多,远超过其他城市,外国人在 天津 开办的近代企业数,国内也仅次于 上海 。清末民国时期 天津 的城建、近代化设施、工业产值超过 北京 。1902—1911年, 天津 存在过139家工业企业。1933年, 天津 共有民族工业企业1200余家,仅次于 上海 ,居全国第二位,资本总额居全国第三位,工业产值接近9700万元银元,居全国第四位,仅次于 上海 、 广州 、 无锡 。民国 北京 人口。民国时期 天津 的城市人口超过了 北京 。1949年 北京 城市人口为167万。1949年 天津 解放之初,城市人口为178万人。
北京之所以成为共和国首都的合理性
选择 北京 作为新 中国 的首都,the Central of CCP有长期的思考过程和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在毛和王稼祥的一番对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最合理的抉择。
1949年1月,王稼祥赴 西柏坡 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去看望了毛。交谈中毛说:“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government定都在何处?”毛接着又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定都在 西安 ,就是 开封 ,要不就是 南京 、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的答案。”
对这个问题,学者出身的王稼祥早有考虑:“依我看,现在国民党的首都 南京 ,虽然自称虎踞龙盘,地理险要,但只要翻开历史就会知道,凡建都金陵王朝,包括国民党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论的色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南京 离东南沿海太近,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缺陷,我们定都最好不选在 南京 。”
“再看 西安 ,它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 中国 的疆域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那时长城就是边境线,现在长城横卧于 中国 的腹地。因此 西安 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再具有中心的特点。这样一来,选 西安 为都也不合适。”
王稼祥再论:“黄河沿岸的 开封 、 洛阳 等古都经济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所能改观的,加之交通以及黄河的水患等问题,也失去了作为 京都 的地位。”
毛一笑相应地问道:“那么,哪里可以定都呢?”
王稼祥直指北平。“北平扼守连结 东北 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 中国 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又邻近苏联和 蒙古 ,无战争之忧。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于接受。”
毛连声称道,他说:“蒋的国都在 南京 ,他的基础是江浙资本家。我们要把国都建在北平,我们也要在北平找到我们的基础,这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的劳动群众。”
3月中旬,毛和the Central of CCP机关从 西柏坡 迁往北平。北平开始成为 中国 的政 治中心。半年后,这座饱经沧桑的古都改名 北京 ,成为了新 中国 的首都。
一个文明历史久远的国家选择首都必须考虑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选择有建都史的城市。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中国 北方的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华北地区,从南宋时期开始 中国 的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的过程,隋唐时期 西安 和 洛阳 的漕运成本就过高,且后期中原地区受到天灾人祸的破坏很大,近代 西安 和 开封 、 洛阳 等城建基础作为都城都是不足的。大运河截弯取直后, 北京 成为了北方所有古都中物资供应最方便的城市。 南京 和 杭州 虽然经济文化繁荣,且背靠 中国 经济最 富裕 的腹地,但偏居南方。而 中国 古代的军事威胁长期来自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的 长治 久安,大一统王朝的首都选择 江南 是不合理的。 成都 的地理位置更是偏僻,不足以控制全国。
近代 中国 经济文化上适合定都的城市只有 北京 、 南京 、 杭州 三个选项,但是 南京 和 杭州 靠近东南沿海, 北京 靠近的是 中国 的内海渤海湾,地理位置相对 南京 和 杭州 安全,建国之初新 中国 面临国民党海空军威胁和与苏联结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北京 背燕山和 太行山 ,在战争中不易被包围,面对海上威胁有撤退的空间, 南京 虽然城四周有山,但稍远的地方都是平原和小丘陵,面对现代战争,无论敌人来自周边哪个方向都极易陷入四面包围。而且 共和 国定都 北京 可以在北方发展出一个城市群,避免国家的经济文化重心过度集中在东南沿海,减少南北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因为东南地区人们的经济头脑和创造性、自主性比华北地区优越,这也有利于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摆脱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官场习气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长三角的经济活跃度。
北京 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明清北洋的定都历史作为新 中国 的首都也容易被国人接受
京津冀地区主要旅游资源
北京 :有故宫、颐和园、天坛、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八达岭和慕田峪、居庸关长城、十三陵、 北海 公园、 中山 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圆明园、恭王府、毛***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香山和八大处,、人民大会堂云居寺石经、天宁寺塔、卢沟桥、 银山 塔林 、 鸟巢、水立方、 古北水镇 。( 北京 城内保存的古建筑数量是全国城市之最,其他的文物古迹也很多,)
天津 : 蓟县 盘山、独乐寺,古文化街、五大道、 意大利 风情街、静园、张园、瓷房子、 天津 天后宫、 天津 之眼、泰达航母世界、 天津 博物馆、张学良故居、袁氏旧居、庆王府、梁启超故居
石家庄 : 西柏坡 、 正定 古城、赵州桥、 柏林 禅寺、毗卢寺、 河北 省博物馆、苍岩山、天桂山
保定 :直隶总督府、莲花池、大慈阁、淮军公所、 白洋淀 、宋辽古地道、地道战遗址、清西陵、 定州 古城、 曲阳 北岳庙、白石山、 满城 汉墓、野三坡
承德 :避暑山庄、外八庙、金山岭长城、塞罕坝
秦皇岛 : 北戴河 、 山海关
张家口 : 蔚县 古城、暖泉古镇、 宣化 辽代壁画墓、 张北 草原、元中都遗址、大境门
唐山 :清东陵、青山关等处长城(次要)
廊坊 :国安第一城(次要)
衡水 :景州塔、景云塔、 衡水 湖(都比较次要)
沧州 :铁 狮子 、 沧州 城内古迹
邢台 :崆山白云洞、 邢台 大峡谷、 邢台 天梯山、 邢台 开元寺、王硇村、扁鹊庙、 柏乡 汉代牡丹
邯郸 :古丛台、邺城遗址、 涉县 娲皇宫、响堂山石窟、广府古城、黄梁梦吕仙祠、 大名 城内景点
春秋时期以来,京津冀地区历史上的中心城市有春秋时期的蓟( 北京 )、战国时期的 邯郸 、武阳( 易县 )、蓟( 北京 ),秦汉时期的 邯郸 和蓟( 北京 )。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 临漳 )、后赵襄国( 邢台 )、后燕 中山 ( 定州 ),隋唐时期的幽州( 北京 )、五代十国和北宋辽时期的辽 南京 ( 北京 )和宋 北京 大名 ( 邯郸 大名 县),金元明清时期的 北京 、民国时期的 北京 (北平)和 天津 、 共和 国 北京 。
除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 河北 省历史上仅次于中心城市的 大城 市还有战国时期的顾( 定州 )和 灵寿 ( 平山 )、三国两晋时期的蓟( 北京 )、隋末唐初的洺州( 永年 县 广府镇 )、唐五代北宋金时期的真定( 正定 )、金代 河间 、唐代到清朝初年的 大名 ( 邯郸 大名 ),元明清民国到1960年代的 保定 、明朝永乐15世纪以后的 天津 ,1920年代以后的 石家庄 。
北京 在这一带繁荣时间最长,衰落时期最短,作为首都有天然的合理性。
合肥地名的由来(很多人存在误解)
很多没文化的人对这个地名存在误解。这也是导致 合肥 被旅游者忽略和误解的最大原因。
合肥 位于 安徽 省中部,古称合淝、庐州,别称庐阳。在发照片之前先简单介绍下 合肥 地名的由来和历史。我很感谢各位在看我的游记时能够阅读这些晦涩难懂而且枯燥的文字。(非常建议非历史爱好者读完下面这一段再略过,注是给专家和 合肥 人读的) 中国 有个关于地名的谜语叫胖子开会 ,答案是 合肥 ,然而 合肥 地名的来历却不是如此,只是经过了几千年不断变化的漫长时光,现代人已很难理解“ 合肥 ”二字在古代的字义。 合肥 因东淝河和南淝河在这里交汇而得名,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淝,这是淝水得名的依据。合的意思是汇合,肥的意思是同源而流向各异,后来指淝河。而 合肥 的地名是“合淝”的简写。 合肥 之名含义是同源而流向各异的这两条河在涨水时能够汇合。在西晋以前,因为zz中心在关中 河南 一带,邗沟开凿较晚且经常淤塞,海船制造技术落后,从长江经过濡须河(裕溪河的前身)巢湖,进入南淝河,在 合肥 城下通过南淝河的几条直流进入今天已经不存在的阳渊湖(今天的陶湖是阳渊湖的一部分)进入阎涧水(庄墓河)入东淝河,过瓦埠湖入淮河的水道是当时南北水运最大的中转 通道 ,最晚在春秋时代,经过 合肥 的这条运输线就已形成。先不说古 合肥 城遗址出土的春秋时代的船桨和北方货物,前483年鲁哀公就曾通过这条水路到橐皋(今巢湖柘皋镇)与吴王夫差会盟。 合肥 城在春秋时期作为长江淮河之间的物 资中 转站而产生,当时长江支流南淝河就在城边,淮河支流东淝河的源头就在 合肥 城 西北 20多公里处。因当时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距离最近的地方而逐渐兴盛。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 合肥 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 合肥 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皮革、咸鱼、木材的转运站。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使得 合肥 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全国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南方地区只有寿春( 安徽 寿县 )、吴( 苏州 ) 、 番禺 ( 广州 ) 、 江陵 ( 荆州 )、 成都 与 合肥 。
合肥
这是根据游记内容录制的视频,如果后续有游记里网址被ping蔽,就是旅游业不正当竞争在阻止 合肥 被认知。我听人说有旅游资源很差的城市的地接旅行社不停得对无知和傻瓜游客强化 合肥 的地域偏见。
另外还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地到达 合肥 的旅客大量增加和到达 合肥 南站的旅客主要是到达 合肥 而非中转换乘这点,无论是央视的新闻还是各大官方新闻网站,还是网络上的各种小编写的文章看,都是故意被忽略,有些网络小编甚至颠倒黑白说 合肥 南站旅客很少。有人告诉我,其实各大旅游网站上对于我国的负面新闻不仅是不报道的,而且各大国有单位几乎都有自己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一旦出现了重大负面舆情,这些吃皇粮拿着单位薪水的人都要在网上对爆料人群起而攻之,做刻意的引导,维护对外形象。有的评论员瞒着对方,对对方封锁消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不符合事实的言论。有的评论员是故意伪装成社会上和雇主无关的人发表言论,或者给钱给其他人或单位,让他们进行有利于他们的评论和发言。总之就是掩盖你想知道的,编造不实消息或者一些无关的话题来引人注目,转移注意力,而且讲话的口径和措辞都是提前准备好。我国各大单位面对负面舆情,会对负面新闻提前预定好讲话的口径和措辞,或者编发其他正面报道,采取转移注意力、或故意让事情变得无聊,减少对负面新闻的关注,让事情热度自动淡化。或者表面道歉实际上不解决问题,主动承认一些小问题或自嘲来掩盖大的问题,出现问题有时结成队伍来点评负面新闻,掩盖或者歪曲事实,或者通过动用领导的亲属和朋友关系,请吃饭,找到网站或官府部门来把视频、文章、报道、帖子删除或者在热门版面上ping蔽。或者假意对内部爆料员工装作同情,实际上虚伪的表演过后能开除就开除。或者故意把事情说得很荒谬来混淆是非。我国目前很多灾难和问题刚开始发生时都是封锁消息,等到事情闹大了才通知公众。
话虽如此,头脑简单的人看什么都快速,想都不想就下结论,最后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
合肥最主要特色的介绍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两篇 合肥 精华游记里有景区官网,景点电话,景点地址和其他网友写的游记链接可以当证据验证真假。(外网链接请上马蜂窝手机APP或8264旅游网打开,马蜂窝APP上可以打开行程卡,看景点分布图,处个别景点地理位置标注有误外,大部分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准确位置)我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照片,文字内容可以查这两个大游记里有我写的其他景点小游记的链接。 合肥 还有庐剧和 巢湖 民歌,我写的 合肥 目的地的游记里还有几十首 合肥 有关的乐曲和民歌。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 合肥 最好的景点是逍遥津、李鸿章故居、包公园之类的话,或者没好景点,是县城发展而来,或者没有特色,没有自己的音乐,或者 合肥 人吃馒头,以面食为主食的话,这个人绝对是对 合肥 极不了解。因为 合肥 的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广大乡村,最大的景点是环巢湖沿岸的景点,每个乡镇都有一些古迹和景点。古镇就有十几座。市区的景点都不是 合肥 最好的。 合肥 每个乡镇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产和音乐, 合肥 特色菜和特色小吃综合起来有几百种。只是 合肥 没有认知度而已。
合肥 是一座有2500多年信史记载的古城,800平方公里的巢湖是 合肥 内湖。 合肥 是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有100多处旅游景区, 合肥 四区五县境内有500处以上看点在普通大型城市公园水平之上的古迹和自然风光型旅游资源(一个古镇、一个古村、一座山算一处)和100处左右超过一般公园的的现代开发景点,名人辈出,是西汉时期 中国 十八个大型商业城市之一,宋代江淮地区的第一大都会。 合肥 目前有5A景区1家,4A景区27家。 合肥 最好的景点不是李鸿章故居和包公园,更不是看点排名50位以后的逍遥津。而是环 巢湖 沿岸的一群景点, 三河 古镇 和三国遗址公园等,最大的景区是巢湖。与 南京 主要景点在城内相反, 合肥 的景点主要在远郊区和广大乡镇, 合肥 每个乡镇都有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每个乡镇景点少两三处,多的一个乡镇十几处,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菜特产和名人。所以想领略 合肥 之美应该把游览重点放在乡镇,尤其是环巢湖沿岸乡镇和远郊区。 合肥 与大多数人所想像的差别甚大,大多数方面甚至与大多没有到过 合肥 的人所想像的完全相反。
http://www.mafengwo.cn/i/5362639.html 巢湖一日游(包括紫微洞)
http://www.mafengwo.cn/i/23407232.html 巢湖市 紫微洞、龟山公园、柘皋古镇和银屏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5443019.html 庐阳区三十岗乡三国遗址公园
http://www.mafengwo.cn/i/5696840.html 合肥 5A景区 三河 古镇
http://www.mafengwo.cn/i/21631951.html 江淮古镇长临河和湖天胜境中庙镇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2366226.html 游记2019 春游 巢湖市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三国故地包拯家乡 合肥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江淮首郡吴楚要冲 合肥
(这些链接之前被这个网站的编辑动过手脚,以便阻止 合肥 被认知,好让一些愚蠢的人认为景点是假的)
这些游记里才有 合肥 最好景点的介绍。事实上 合肥 的旅游资源绝对比去 中国 三分之二的省会要好得多,关于 合肥 旅游资源、文化深度和特色比很多旅游热门城市好这点,这不是低层次低智商的旅游者能够了解的。
合肥 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很有特色。 合肥 市中心的景点都不是 合肥 最好的景点, 合肥 主要的风景在 巢湖 岸 边和 广大乡村和远郊区,而不是像 南京 等一些城市好的景点主要在城内,来 合肥 推荐去三国遗址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 安徽 博物院、中庙姥山岛(包括中庙寺、姥山岛,文峰塔。淮军昭忠祠、李公祠)、龟山湿地森林公园和紫薇洞(最主要看奇石)游览,然后从 合肥 区到 巢湖 市银 屏山 沿途还有几十个次要的或者小景点。 比如 渡江战役纪念馆、 安徽 名人馆、长临河古镇、吴家花园、振湖塔、红石咀公园, 芦溪 湿地、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月亮湾湿地、柘皋古镇、冯玉祥旧居、半汤温泉和郁金香高地、三瓜公社、范增故里鼓山、 巢湖 博物馆、东庵森林公园、银 屏山 (主要是4-5月去看千年白牡丹,还有仙人洞),然后还可以到槐林马尾河湿地、 庐江 巢湖 沿岸的湿地、 中国 稻米博物馆、 三河 古镇 、牛角 大圩 、万达乐园回到 合肥 。 合肥 城内还有包公园,李鸿章故居, 安徽 博物院,明教寺,城隍庙街区,近郊有刘园,源泉徽文化博物馆,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李鸿章享堂,蜀山湖和科学岛,此外还有刘铭传故居, 肥东 古祠堂适合春秋两季游览。然后 合肥 除了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和桂花赤豆糊还有老乡鸡的鸡汤,美食很多。同庆楼之外,梦都,不倒翁,徽宴楼,庐州太太也不错,土菜馆都能做很好吃的菜。蒸小皖,徽乡鸡能做不错的快餐,刘鸿盛的面点 比如 冬菇鸡饺为代表的各种馄饨、小笼包、包子和炒饭很好吃,王仁和米线有很多种米线。早安庐粥有几十种粥和米饺、蒸饺。然后肥叔锅贴的锅贴饺很好吃。禾谷炒饭和炒饭王者能做十几种炒饭, 合肥 历史名人也很多,范增、周瑜、杨行密、包拯、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丁汝昌、段祺瑞、杨振宁历史教科书里。 合肥 也不是编地理教科书的史盲和不懂历史的网络编辑说的小县城发展而来,没历史文化底蕴,他们不懂附郭县制度和历史。 合肥 有3000年历史,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全国18个 大城 市之一,南宋 淮南 西路首府和宋代排名前列的江淮地区第一 大城 市,自公元200年以来数为州郡府治所,隋至清为庐州和庐州府治所。 合肥 是五代十国到明末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老城面积5.6平方公里,面积大于明清 广州 、 扬州 、 济南 、 重庆 、 福州 、 昆明 、 保定 、 桂林 、 贵阳 、 兰州 、 沈阳 、 淮安 、 洛阳 、 大同 、 安庆 、 芜湖 、 徽州 、 上海 等城市的城墙内空间。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两篇 合肥 精华游记里有景区官网,景点电话,景点地址和其他网友写的游记链接可以当证据验证真假。 https://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 https://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别以为我在游记中吹牛,马蜂窝APP里打开行程卡有景点分布图,马蜂窝APP和8264网可以看到屏蔽的景点官网链接,有景点电话和地址,我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照片,文字内容可以查这两个大游记里有我写的其他景点小游记的链接。 合肥 还有庐剧和 巢湖 民歌,我写的 合肥 目的地的游记里还有几十首 合肥 有关的乐曲和民歌。
以合肥为中心的庐州文化区的共同特色
合肥 古代长期为庐州府治所, 合肥 除了 长丰 县 西北 部以外地区一样,都是属于 安徽 四大文化区 ***?url=bnNsncet258k8HevOp7pwuxqjj_W8VRdpDrpAtY2wWRY8oJu51x9qMDswugrDXxLsfNIW8KAGQx7sXUKZ9rEGRFoJdXGN-8GbD79_8zOCG0OI0-IDaGOvdJhJoiL027Y7DDIRCYw23zy1u5Deax6ma 之一的庐州文化区 *** %E5%AE%89%E5%BE%BD%E7%9C%81/526353?fromtitle=%E5%AE%89%E5%BE%BD&fromid=37014&fr=aladdin。( 安徽 只有 徽州 (古 徽州 辖区)和庐州(古庐州府辖区及其周边,核心是以庐州府治 合肥 为中心的四区五县,外延包括 六安 的市区、 舒城 、霍山, 滁州 的 定远 , 芜湖 的 无为 , 马鞍山 的 含山 、 和县 )两个地区有区别于东西南北的独立文化区)。庐州文化区共有的主要特征是饮食上以米为主食,不喜面食。米做小吃的种类丰富(我算过, 合肥 所有的米做的小吃种类超过100种可以让人每餐都不同的吃1个月。炒饭20种,米线20种,粥40种,锅巴几种,米饺几种还不包括糍粑、咸馅粽子、发糕、传统糕点、粑或者米馅饼。而 合肥 还有很多其他特色小吃)做菜口味咸鲜,咸淡适中。 合肥 菜起源于西周,到清朝形成了现在的风格,擅长蒸菜,炖菜,烹调家禽和水产,用植物油炒菜,口味酱香咸鲜,咸淡适中,以炒、炖、蒸、红烧为主,也有卤菜和腊味。传统建筑上属于庐州建筑,青砖小瓦小合院,清水砖墙,淮西式马头墙,墙边饰以白缝,大多南北向建房屋,东西向为墙壁的小合院,以富有本地特色的庐州木雕装饰,装饰较为简洁,房屋外侧一般没有任何装饰。有共同的方言大片江淮官话洪巢片庐州方言区,有共同的地方戏剧国家非遗庐剧(流行于 安徽 合肥 、 六安 、除了 天长 、 凤阳 以外的 滁州 、 芜湖 、 马鞍山 、 宣城 市境内北部。 南京 、 池州 、 铜陵 、 淮南 、 蚌埠 、 阜阳 的 阜南 县也有庐剧演出。)有共同的民风特征, 合肥 人经世致用,讲求实际,低调内敛,不事张扬,不慕虚荣,勤于生计,不羡慕和嫉妒比自己过得好的人。 合肥 土著一般具有慢动作,慢性子,警觉性高善于躲避危险,善于缓慢增加储蓄财富的特点,老一辈 合肥 人尤其如此( 合肥 老母鸡)精明似 江南 ,淳朴厚道似皖北。 合肥 人的绘画艺术形式以山水画为主,民歌的特点是婉转高亢,民歌的代表是国家非遗 巢湖 民歌。 合肥 人说话和写的文章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在描述事物时重视如实反映,不讲究华丽辞藻,一般无夸大其词和空泛之谈。平民旧时传统最常见的衣着颜色是蓝色。
安徽各个时期历史上的第一大城市
安徽 的文明进程开始于皖 西北 ,在春秋晚期,随着州来国和蔡国先后在 寿县 定都, 淮南 市 寿县 开始在 安徽 各地中脱颖而出,地位重要起来。到了战国时代,寿春( 寿县 )不仅通过淮河联通淮河上下游,还向北通过淮河支流颖水和魏国开凿的鸿沟运河,连接济水和黄河,南面通过东淝河的水运,经过庐( 合肥 )中转通过长江支流南淝河、巢湖和裕溪河的前身濡须水沟通长江及其支流,发展为一个水运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楚国在公元前241年迁都寿春后寿春的城市人口达到了20万。寿春是当时除了 山东 以外的华东地区加上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汉代 寿县 仍然是全国十六个主要商业城市之一,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的是作为江淮水运物 资中 转站的 合肥 。 合肥 因东淝河和南淝河两水在 合肥 同源且早期水路相连而得名。 合肥 也是《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的汉代16个商业都会之一。如果加上北方化但在秦岭以南的 南阳 ,汉代南方7个 大城 市是 成都 、宛( 南阳 )、 江陵 ( 荆州 )、寿春( 寿县 )、吴( 苏州 )、 合肥 、 番禺 ( 广州 )。汉代 安徽 境内仅次于寿春和 合肥 的重要城市还有舒( 庐江 柯坦城池村)、历阳( 和县 )、谯( 亳州 )、宛陵( 宣城 宣州区)等。 寿县 在春秋到唐代是 安徽 境内最大的城市,汉朝到唐代以前 安徽 仅次于 寿县 的第二 大城 市是汉代的 合肥 ,三国时期的 亳州 ,(两晋南北朝到隋时期不明),唐代的 宣城 。而晋代到唐代, 合肥 也一直是 安徽 境内的州治所之一。两晋南北朝到隋代, 安徽 长期为州郡治所的城市有 寿县 、 合肥 、 亳州 、 阜阳 、 宣城 、 潜山 。其中又以 寿县 、 合肥 、 宣城 三城为州郡治所时间最长。唐代的庐州在 安徽 排名第三位。
五代十国后期庐州( 合肥 )因杨吴的大力经营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超过这一时期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寿州( 寿县 )和宣州( 宣城 )发展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宋代庐州的商税、酒税等税收居 安徽 第一位,城市人口和城墙内空间也居 安徽 各城第一位,1077年庐州城市商税超过5万贯居全国第11位。宋代庐州的经济指标也超过宋代 江宁 府( 南京 )。宋真宗时代 淮南 道设置了2名主管经济大权的转运使,其一就驻庐州办公到了北宋时期或南宋初年, 淮南 西路的治所也就是当时 安徽 境内唯一个一级行政区的治所从寿州迁到了庐州 合肥 , 合肥 作为 淮南 西路、庐州、 合肥 县三级行政区治所,取得了行政中心地位。 徽州 (治所 歙县 )的经济文化经过北宋时期的积累随着南宋定都 杭州 和很少受到战乱破坏而发展起来,在南宋时期的 安徽 ,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庐州,而手工业发展水平居 安徽 之首。原本是中古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的 寿县 ,因南宋和金元的战争,更加严重是南宋以后淮河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在南宋以后,尤其是明清以后,成为 安徽 经济落后地区。在元明时期, 安徽 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省级行政中心,元代的 开封 和 杭州 ,明代的 南京 是管辖 安徽 地区的行省省会。除了明初 凤阳 在 安徽 各城中人口最多以外,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境内的第一 大城 , 安徽 长江岸边的皖江城市群除了 马鞍山 在南宋末年全部完成建城,而在明朝中后期成形。明朝中后期 安庆 、 芜湖 和五代时期最先发展为州府的 当涂 一起成为皖江地区的三个重要城市。
安庆 在1260年建城,同时取代了之前 潜山 的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地位,明代后期的 安庆 府人均进士已仅次与 徽州 ,1667年 安徽 建省,因这一政区全称由十三个府州从南向北的先后顺序排列,安、徽二字居首,且都带有安定,服从王朝治理(安代表安定和徽古意绳索)美好寓意,一说 安庆 和 徽州 地位重要(清代书籍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清朝命名为 安徽 省。清朝初年,因 安徽 内部经济文化民俗差异巨大,明代以前, 淮北 、江淮和 江南 从未隶属同一一级行政区,自楚都寿春之后内部自古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zz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安徽 省会定在哪里被朝廷长期争议, 安徽 省一级衙门在清初常驻 南京 办公。清代时的1760年,乾隆因 安庆 城控扼长江中下游,且城四周有群山和险关,选定 安庆 府 怀宁 县(元明清府县治所都在 安庆 城)为 安徽 省会, 安庆 成为 安徽 省会,成为 安徽 zz中心, 安庆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居当时 安徽 前列,不过清代 安庆 的城墙内空间在省内排在庐州 合肥 、 寿县 之后,面积不及庐州城 合肥 一半,清代 安庆 城又没有清末以前的城市人口数字,加上嘉庆道光年间,屡有建议迁省会于庐州 合肥 的记载。清朝两次否决都是因为庐州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雄关天险可以依靠而反驳支持建省会于庐州的 安徽 官员士绅,当时 安徽 的第一 大城 是否是 安庆 是可疑的。 安庆 和 合肥 都有可能是清朝鸦片战争前乃至太平天国运动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 安庆 作为清代 安徽 省会先天存在不足,如其人均进士数清代少于 徽州 和和州,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3位,清代 安庆 府附郭县 怀宁 县的进士人数和人均进士数均少于庐州府附郭县 合肥 。 安庆 人均赋税在清代 安徽 在 徽州 、太平、庐州、 宁国 、 凤阳 等府之后,仅为 安徽 13府州第6位。
清末1876年 芜湖 开埠,迅速发展成为近代 安徽 境内第一大工商业都市,工商业产值和城市人口是清末民国时期的 安徽 第一。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本来只是 凤阳 一个镇的 蚌埠 在 安徽 崛起,迅速发展为 安徽 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且在日伪时期还做过 安徽 省会,1947年又成为 安徽 解放前唯一一个设市的城市。虽然因 安庆 是省会的原因,清末 安庆 的近代化在 安徽 开始得最早,甚至开创过一些 中国 近代化的第一,但因为缺乏经济驱动和清末zz腐败, 安庆 的近代化和 芜湖 相比速度缓慢,民国时期 安庆 城城市规模和工商业产值仅居 安徽 第三位,在抗战爆发前仅为 安徽 的行政中心和司法和文教中心。1938年因为日军进攻 安徽 , 安徽 省会临时迁往立煌( 金寨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正式迁到了 合肥 。 合肥 在民国时期城市规模仅居 安徽 第4位,且城建在民国时期横向对比极为薄弱,城市规模仅为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仅为国内60多位,这也是汉代和隋朝以后合 肥城 市地位的最低点,但是如果以清朝中期的标准,清朝中期庐州 合肥 的城市规模和城建则属中等省会的等级。 合肥 在1950年代末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现在在 安徽 的优势相比其他 安徽 城市已经十分明显。
从历史长度和全部历史时期的总体历史地位和行政等级,古建筑和地下文物数,名人的数量和影响力、史料丰富程度、拥有独立地域文化区且是庐州文化区中心的角度, 合肥 在这些方面都大大超过 安庆 、 芜湖 和 蚌埠 。 徽州 黄山 在古建筑、传统手工艺、传世文物数、明清文书档案数、明清文化名人、地域文化发展水平上超过 合肥 ,但 徽州 地处 皖南 山区,且地理位置偏居 安徽 南端,人口又太少,虽然有传统文化积淀的优势,却并不适合建成 大城 市,也没有足够的承载大规模产业的土地空间,交通建设成本高。因此 合肥 作为省会是合理的。
说明一点, 安徽 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眼里事极度缺乏认知和了解的,包括一部分 安徽 人在内的大部分 中国 人对 安徽 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的。因此表的内容虽然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和肤浅认知。很多网络公众号所说的 安徽 是错误的,但是很多人接受错误的知识。图表的内容也会得罪一些人。因此虽然符合史实但会让一些人不悦。( 比如 那些到 黄山 的游客很多甚至连 徽州 府治所在 歙县 而不是 黄山 市屯溪区都不知道。网上的一些写 合肥 的所谓公众号连庐州府、附郭县和古代城市规模的概念都不懂就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
这是清代 安徽 所有十三个府城和直隶州城同一比例尺的城市空间对比图。你们也可以看出以 合肥 为府治的庐州府城墙内空间在清代时最大的,比 安徽 其他府城和府一级的直隶州城都大不少。
https://www.mafengwo.cn/i/12139794.html 这篇游记里有《 中国 历史地图册》里的历史地图和标注 安徽 一些城市古城区范围的的电子地图( 歙县 的边界不准确,因为西段城墙地面上没什么标志)。
现代 合肥 不仅经济实力和城建居 安徽 第一,近20年 安徽 高考文理状元,40%是 合肥 户籍。当然我也承认 合肥 2022年经济总量仅居 中国 大陆所有293个地级市的第21位,人均GDP仅居 中国 大陆第38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居 中国 大陆第34位,城建相比发达省会也较为落后。科教文卫方面并非省会中的强者,军政地位不重要,综合实力不强。
合肥实际上是中国最被低估最无认知的省会
从刻板印象来说, 中国 人很多都认为 合肥 市是省会里最差的之一,很多人不管现实如何,骨子里就看不起 合肥 ,因为一般人只对明清以后得历史有一定了解。我比较的这些城市在明清以来综合实力强和印象分高(有些在一些历史时期其实相当一般甚至弱),而 合肥 在元明清民国时期地位下降,被人错误地低估看扁到极点,很多人一无所知就认为我说下面这些话很狂妄。但是我说的话却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有大量史料可以作为证据支撑。这一点不是傲慢的人和对历史和旅游资源无知的人可以理解,我本人在网上的粉丝基本上都符合智商和见识超过常人并且善良的特点。
首先您承不承认 杭州 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 是南宋金时期和元朝初年世界上第一 大城 市。那么 https://www.mafengwo.cn/i/24004092.html 请您看看这篇介绍 杭州 乡镇景点的游记,再比较下作者写的每一篇 合肥 两个相邻乡镇的游记,包括这篇,看看图片、特色和介绍的对比。看看 合肥 和 杭州 哪一个乡镇景点好一些、多一些、密集一些。 杭州 的乡村除了 塘栖 古镇、 龙门古镇 和对比巢湖相形见绌的千岛湖外没有什么值得一游的。这是我写的 杭州 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9664587.html ,我并非不了解 杭州 。这篇游记里有 杭州 西湖沿岸最佳取景点的照片。
唐代末年以前 杭州 城除了唐代手工业和庐州 合肥 不好比较,南北朝时期 杭州 农业单产可能超过庐州 合肥 以外, 杭州 在唐末以前的大多数方面包括城市规模和人口都不如庐州 合肥 ,春秋末年到唐末 绍兴 才是 浙江 第一 大城 市。
合肥 精华景点介绍请看我写的这两篇 合肥 游记 http://www.mafengwo.cn/i/12274606.html 。 http://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 如果各位觉得 合肥 是个各方面都是倒数,没文化底蕴没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可以对照这篇游记里提到的九项对比,来对比 南京 这个一般人认为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与 合肥 在我提到的九个方面孰优孰劣 http://www.mafengwo.cn/i/12205486.html , 南京 固然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全国数一数二的 大城 市,在南梁时期甚至有一段时间是 中国 和世界上的第一 大城 市,也是明朝初年世界第一 大城 市,但只要你的智商和见识超过平均线,你会发现有些事实与你想象的相反。现代 南京 固然领先,固然历史积淀丰厚,实力大大超过现代 合肥 ,但是在西周到东汉末年以前和隋唐时代 合肥 城市地位高于 南京 ,并且宋代二者相差不大,宋代庐州 合肥 的总人口和商税、茶税、酒税征收额超过 江宁 府 南京 。 南京 的经济指标在宋代不如 合肥 ,虽然南宋时期分别是 淮南 西路和 江南 东路治所,南北两宋二三品大臣担任庐州知州和 江宁 知府的很多,但是从宋代大臣主张迁都到哪里和对 南京 军事价值描述看, 南京 在宋代的政 治军事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合肥 在历史名人、湖泊风光、古祠堂、古镇和清代古建、瀑布、民歌、戏曲、古村方面远超 南京 。 南京 在这九个方面和 合肥 的差距都是很大的。
然后请对比本篇和 这篇 http://www.mafengwo.cn/i/21006100.html 介绍 重庆 的游记, 重庆 曾在秦汉时期繁荣,又在南宋时期复兴,南宋末年和元初可能是 四川 重庆 地区第一 大城 市。是元朝中期以后到清末基本上都是 四川 重庆 地区第二 大城 市(除了 成都 以外,清朝初年一个较短时间内 四川 省最大的城市是 阆中 ),1890年代末到20世纪初西南第二 大城 市,1930年代以后基本上都是西南地区第一 大城 市,翻阅历史地图,查阅二十四史,再把 合肥 历史上的历史记载和历史数据和 重庆 相比,虽然不是所有时期都有详细历史数据,但可以找到的数据表明, 重庆 的城市人口只有在近代以后才超过庐州治所 合肥 , 重庆 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记载数量和城市地位均不如 合肥 。即使拿主观性太大的文字记载来比较,顶多能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商业繁荣程度上超过 合肥 。 http://www.mafengwo.cn/i/23439782.html 我写的介绍 成都 的游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古蜀国一度在 成都 市区建都,但并非稳定不移。 成都 从战国后期到民国基本上一直是西南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现代也是西南地区两大中心城市之一。从历史上看, 成都 在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至少在1236-1290年)和清朝初年(至少在1645年11月底-1685年)三个时期都遭受比 合肥 大得多的破坏,当时 成都 的城市人口还不如 合肥 。二是 成都 虽然有很多历史名人,并且在全国很领先,但是无论被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名人还是载入国家正史的名人数量都比不上 合肥 。因此可以说 成都 在历代地方名人上不如 合肥 。第三, 成都 在湖泊风光上不如拥有五大 淡水 湖巢湖的 合肥 ,并且在溶洞风光上也不如( 合肥 有紫微洞等洞穴)。第四, 成都 在地方民歌上不如 合肥 ,起码没有特别多的自己的好听的民歌歌曲。第五,现在的 成都 在人均GDP上比 合肥 低一些,2022年 成都 市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98233元,14605美元。而很多 成都 人认为很落后的 合肥 ,2022年 合肥 人均GDP127589元,18969美元。当然一部分原因是 成都 管辖的县过多。在城镇化率上, 成都 为79.48%, 合肥 为84.04%。 成都 市主城区的城建无疑超过 合肥 ,但 成都 的乡镇和 合肥 差距就大了。 https://www.mafengwo.cn/i/3204562.html 这是我写的 西安 游记, 西安 是西周时期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西汉、新莽、隋唐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除了春秋战国(栎阳不是 西安 前身)和秦代西汉建国之初的几年以外, 西安 从西周以来历史上基本都是 西北 地区第一 大城 市。如果把 合肥 和 西安 做对比, 西安 的历史地位和古代文化底蕴无疑远远超过 合肥 ,但现代 西安 的人均经济指标 和县 城乡镇的面貌,饮食发展水平,乡村地面古建筑,湖泊风光、古镇、古村、古祠堂无疑是大大落后 合肥 的。并且 西安 也并非在古代所有时期超过 合肥 。北宋和金代的 西安 除了南宋初年无法比较外,其他时期经济指标如农作物产量和商税、茶税、酒税都不如两宋时期的庐州 合肥 。
https://www.mafengwo.cn/i/8612514.html 这是我写的 广州 游记。 广州 从秦代以来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清代时期发展为全国五 大城 市之一,目前也是仅次于 北京 上海 和 深圳 差不多的一线城市,但是对比历史,北宋及以前 广州 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发展水 平和 唐代以前总人口都赶不上庐州 合肥 ,并且隋唐五代两宋时代 广州 的城市人口少于庐州 合肥 , 合肥 的文明发展程度在夏代到春秋战国时代比 广州 高, 合肥 境内的信史记载始于前615年, 广州 是秦代建立的城市,关于 广州 信史记载始于前214年,汉代到清代 广州 城城墙内空间也比当时的庐州城小, 广州 仅在元明清大部分时期比庐州合 肥城 市建成区大,人口多。 广州 在湖泊风光、溶洞和历史名人上也比不上 合肥 ,并且 广州 的古镇和 合肥 也有相对小一些的差距。 上海 是清末以后国内第一大都市和近现代 中国 经济中心,如果把 合肥 和 上海 做一个比较,所有当时留下的原始史料都证明1840年以前的 合肥 在所有的历史时期人口、城市规模、城市地位、历史记载等除了元朝以后棉纺织业规模和清代水路航运规模,煮盐规模( 合肥 盐产量为0)的所有方面大大超过 上海 。 武汉 是元代以后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元代崛起的还只有武昌,明朝中期以后的汉口也是 中国 工商业重镇,汉阳府在元代以后也是 湖南 湖北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府,如果把 合肥 和 武汉 的旅游景点做对比, 武汉 作为 中国 优质旅游资源最少的省会之一, 合肥 在除了民国建筑和差距不大的省级博物馆以外的几乎所有旅游资源上( 湖北 博物馆只是更有名,黄鹤楼是四 大名 楼但 合肥 超过黄鹤楼的景点很多,东湖也完全无法和巢湖相比, 木兰 山并不比 合肥 一些山自然风光优美),饮食发展水平上和地方特色、历史名人、西周到南宋历史上都对 武汉 有压倒性优势,民歌戏曲上 合肥 也占有优势。 合肥 的破旧城区和破房子远少于 武汉 ,交通秩序和城市乡村的卫生也超过 武汉 。(古籍里《二十四史》、《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方舆胜览》、《文献通考》、《 中国 历史地图集》以及上面提到的城市的地方志可以证明我的观点)
为什么拿这些城市做参照系,第一都是省会直辖市级别的,第二这些都是全国影响力很大的 大城 市。目前综合实力都比 合肥 强得多。虽然 合肥 一些经济指标超过其中少部分,但起码这些城市具有更高的城市地位。到这些城市的人也很多,而 合肥 总被误认为是倒数省会,连 中国 的地理教科书都错误说 合肥 是县城发展而来,zz因素崛起型的代表( 中国 哪一个古都和省会不是这种,都是这种情况,而且合 肥城 市起源是经济原因,近代以前也繁荣过,实际上在国内具有不被认可的较高历史地位)长期被低估,没认知度,从基于现实的对比可以让一部分智商足够读者消除误解,也可以宣传 合肥 。
除此以外, 苏州 、 开封 、 洛阳 的历史地位在国内也很高,但三座城市也不是历史上所有时间段都超过 合肥 ,他们历史和旅游资源优缺点的·比较见我的这些游记
https://www.mafengwo.cn/i/22350988.html 苏州
https://www.mafengwo.cn/i/3321120.html 洛阳
https://www.mafengwo.cn/i/3308868.html 开封
https://www.mafengwo.cn/i/5470160.html 扬州 游记, 扬州 的历史地位也很高,鉴于与 合肥 是同属江淮大文化圈,感兴趣的可以查历史书,实地考察景点。
去之前刚发生了 辽宁 铁岭 籍脱口秀演员为了讨好她的粉丝说 合肥 越穷的地方事越多的言论。(可以观察下这个人一开始听到有人骂她到完整看完作者写的10篇游记后的反应)我遇到过人均GDP只有3万多的一个县的 修文 物的说 合肥 穷的,实际上当时那个县连 合肥 最欠发达的 庐江 县人均GDP的一半都不到。
我在酒店和参观景点时和在 黄山 遇到一些游客时有人因为我在 黄山 工作就说我装B或者一副瞧不起的眼神, 合肥 的景点都是吹牛的。有 潍坊 人加我微信,然后发现我矾山和罗河两个相邻的游记里有些景点在当天朋友圈没找到,(实际上洪氏宗祠、姚氏围楼等在上一篇和矾山另一个临镇龙桥镇一起去的,在那一次的朋友圈里,然后我发了一篇随笔,用的是紫微洞的照片,实际上照片在2021年9月11日的朋友圈里,那个女的直接把我拉黑然后说我心理有问题)。据 合肥 景点的工作人员反映我写的游记里提供的景区电话总有几个恶劣的旅游从业者( 厦门 、 武汉 、 深圳 、 广东 中山 的号码居多)经常一打通电话得知景点是真的,就呸!然后挂断电话,故意侮辱接听电话的人,不停骚扰,然后逼迫景点必须按他(她)说是假的来回答,或者换电话号码,想让更多人瞧不起 合肥 ,来搞不正当竞争。然后我听到好几个 北京 人和 河北 口音的人把 安徽 人都叫叫花子。(请详细看本篇游记 北京 历史介绍,那些可不是我胡编的)因为 合肥 在绝大多数 中国 人的映象里就是没有景点的城市。
从客观原因来说 合肥 市中心的古迹保存状况和艺术价值也不如很多乡村古建筑,而且城内留下的古迹太少,即使 合肥 本地人也了解不足,很多在 合肥 工作的外地人也很瞧不起或者不愿客观看待 合肥 。 比如 问 安庆 人我写的游记里的景点是不是真的,我亲眼看到过在一个 合肥 工作的 安庆 人眼神不对的说景点她不了解。很多人对历史什么都不懂,就说 安徽 长江以北的城市历史不知道的都是胡编的, 江南 的历史,负面的都是假的。这也是 中国 人长期以来对 江南 的美好想象和地域偏见造成的。
至于游记是不是真的?这些人到底是真的会不会在马蜂窝APP里点开景点官网网址,和看景点分布图,打电话之类?(我的游记负的景点官网网址只有马蜂窝APP和8464旅游网可见,)
我以上说的都是本人亲自遇到的极端案例,不过本人也观察到目前抛开有色眼镜客观看待 合肥 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也有本人一份功劳。
我写的最好的游记为什么被这个网移除目的地展示列表,我还不确定是谁干的。
从刻板印象来说, 中国 人很多都认为 合肥 市是省会里最差的之一,很多人不管现实如何,骨子里就看不起 合肥 ,认为我说上面这些话很狂妄。因为比较的这些城市在明清以来综合实力强和印象分高(有些在一些历史时期其实相当一般甚至弱),但是我说的话却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这一点不是傲慢的人和对历史和旅游资源无知的人可以理解,我本人在网上的粉丝基本上都符合智商和见识超过常人并且善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