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记——景洪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我使劲回忆了一下,我生命中第一次来景洪是什么时候?总觉得很小的时候,但所有的记忆都丢了,比较清晰的是1999年的春天,来到西双版纳过沷水节,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参加了西双版纳的沷水节。
后来,往来景洪的次数就多了,还帮小波在这里建起了办事处,认识了许多景洪的朋友,对酒当歌,歃血为盟,年轻好气盛。印象最深的是那时景洪街头18块一只的烤鸡,我可以下四瓶啤酒,而且是每天都喝。再后来,每到冬季,都会带着苗妈和苗来这里度个几天的假,或是从这里出境后远赴老挝泰国,像是昆明的后花园一样。
疫情这几年,根本不敢涉足边境地区,我基本没有游过云南,主要的目的地都放在了没去过的外省大城市,12月底,阳过以后,极怕冷,看景洪的天气晴朗,抬腿就来了景洪,而且也是第一次坐上开往景洪的中老列车而来。
之所以能成为网红,是因为般若佛塔是一座纯白色的佛塔,有点像清迈的白庙,始建于公元833年,据说供奉着佛陀的两根头发,后经多次重修,才有了今天的样子。佛塔八面,全白色,四周有四座小亭,里有四尊白、红、绿、青色相貌各异的佛像,主塔四周围满了小圆塔,塔的外围种着粗壮的菩提树,整个佛寺看起来都很清爽洁净。

我的景洪之行结束了,前面说到,在从般若寺前往动车站的路上,我还去了几个寨子看佛寺,都关着,到达车站,爬上列车,三个多小时后,回到昆明,那些年少时在景洪的日子又慢慢回忆起来,那些与我一同少年侠客行的兄弟们呢?也都飘逝在了风中。

在返回昆明的最后一天,我就只去了一个地方,地处城市南端的般若寺,这个寺庙我以前不知道,是看小视频认识的,现在已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这个地方不通公交,还是在共享单车服务区以外,我只能骑车到离寺最近的停车点,再徒步一公里多上山。

夜市里的人越来越多,商铺也开始营业了,烧烤摊上升起炊烟,我看着满目的美食,馋了。找了一家身着傣族服装的小卜哨的摊,随便点了点烧烤,要了瓶啤酒,后来发现,除了点菜的姑娘像是本地人,烤串的和送菜的都全是福建口音,哈哈,这么好风景、这么好天气的地方,不仅仅是会被东北人占领,全国人民都会来占一席之地。只是,星光夜市的东西贵得要死,几乎是城区一倍以上的价格。

大金塔的背后,是景洪有名的星光夜市,需要预约才能进入。太阳还没有落山,夜市上的摊位主人正在做开市的准备工作,我沿着江边的小径游走,残阳的红光撒在江边湿地的水面上,映出棕榈树、竹楼和鲜花的倒影,薄云游弋天边,霞光由黄变成金红,美景就在身边荡漾开来。

大金塔寺是告庄西双景旅游区的最核心景点,是景洪市的总佛寺,是景洪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内的大金塔是一座泰式佛塔,塔高66.6米,寓意一江连六国,主塔四周有四座小塔,塔身为红砖色,塔顶为金色,高大宏伟,气势威严,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陀,塔顶内供奉佛舍利,是信徒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展示南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进入告庄就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了,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小长假,让景洪城一下就活了过来,特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的告庄西双景,更是人山人海。这里所有的商铺都打开了,家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在小长假大干一场,满街的东北口音,旅拍的、民宿的、卖房的,都在拉客,最好玩的是告庄的街头流行起了骑三轮带边兜的电动车,而且造型主要以大白狗史鲁比为主,白的红的蓝的绿的带挡风眼镜的史鲁比载着大人孩子在闹事穿梭,我们的旅客又回来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我进入佛寺,只有一对小情侣在寺里拍照,长廊下坐着一个穿黄袍的小喇嘛,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玩手机。我环绕佛寺一圈,然后脱鞋进入佛堂,堂内没有开灯,光从墙与屋顶之间的缝隙中灌入,还是觉得很暗。佛堂中央供奉着一座金身大佛,膝前有三尊小佛,四周墙上画关一些关于佛教的绘画,相对比较简朴。

从佛寺出来,我骑了个小电向告庄进发,从比较宁静的寨子,一头就扎进乌央央旅游者的人群。

路过曼斗村时,我还去看了曼斗佛寺,比曼阁佛寺规模要大,而且更辉煌,但是佛寺没有开,我不知道是因为身处旅游核心区闲烦,还是本身就不愿旅客进入而没有开放,后来我又跑了好几个偏一点的寨子去看佛寺,都没有开。

没有先去告庄,在地图上看到一个叫做曼阁的佛寺,位于曼阁村,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曼阁”,这座佛寺始建于傣历276年,就是公元914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大殿坐西朝东,由大殿、戒堂、鼓房、僧房、长廊、门厅等部分组成,功能齐全,保存完好,是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主题还是江北,去江北得横跨西双版纳澜沧江大桥,我最早来景洪时,这个桥还没有建起来,得从更北边的景洪大桥进城,当然,那个时候江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仅是由些许傣家寨子点缀的广阔沃野。现在,江对边的繁华已经让我那里的开发区都黯然失了色。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