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界限感,一路向黔,在苗山侗寨间纵情欢歌 - 重庆 - 8264户外手机版

  重庆

记忆的毛玻璃渐渐拂去浮尘,我看到了往昔,
在我孩童的时候,“界限感”这个词对我很陌生,
因为初中之前,一直享受着上世纪“老居民楼”的温情时代,
只要有人在,门都是不会关的,老爸加班没回来,我就四处串门,吃完东家吃西家,
人情味可以浓郁得像蜂蜜一样化不开!
特别是过年时,整个街道的人都会聚到一起,搞搞联欢游园会,气氛热烈!问候与道贺,笑脸与拥抱,人与人之间充满着温情和粘合力,哪有什么界限感。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邻居这个词只剩下了位置属性,电梯里依然会客套,但来自五湖四海操不同口音的邻居把门一关,就再难有交集。

如同病毒,这种界限感也在社会蔓延,还伴随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商务人士变成了尔虞我诈,普通阶层变成了职场风云,唯有退休老人们才保留了茶余饭后聊聊家长里短的权利。
我讨厌界限感,它撕裂着这个社会,疏远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无时无刻不想突破它,所以选择了一台突破传统界限的车,具有3/4刻度的哈弗大狗,它突破了SUV与越野车的界限,它突破了生活和旅行的界限,它突破了责任和梦想的界限,我知道它还能带我突破城市的界限,突破地理的界限,一路向黔,去那个好客的 黔东南 找回那个没有界限感的时代,重温那些热烈到让人躁动的人文关怀。

围观欣赏美景
结束语

北京 时间,凌晨三点,
刚写完游记的我还是一点睡意都找不回来,脑海里还是那些歌舞声中快乐的身影。
那里的山很多,那里的人很美,每一个画面都能让我端一杯酒静静发呆,
驾驶着哈弗大狗穿越着丛山峻岭,从一座座苗寨走到了另一座座侗寨,一群孩子就这么跑进了夕阳,那笑声最能拂过心灵,留下印迹。
这里没有灯火辉煌的都市繁华,有的只是阑珊处不可复制的美丽,坐下来,感知舞蹈和歌喉的艺术力量,但最温暖人心的,还是那热情淳朴而没有界限感的待人接物,有的只是笑脸和原本就应该普世存在的人文光怀。

突破界限感,让无惧地形的哈弗大狗带着我在山丘驰骋,这里有清澈撩人的河流可洗净身体的风尘、有天籁般动人的歌声可抚慰心灵的疲惫。

在那一座座寨门,青色长衫的男人们吹响了各种竹乐打起了 铜鼓 ,挂满银饰的姑娘们举起牛角和酒碗跳起了摆手舞。
不再有界限感,人们之间传递着欢乐的气息,一起唱起来吧,忘掉那病态的拘束,一起跳起来吧,共同享受这云贵高原热烈的温暖时光!



除了斗牛,苗家人还喜欢斗鸟,因为苗人有养画眉的习惯,几乎家家都养,最爱能歌善斗的鸟,所以苗年相聚时,大家都要互相比比,这也成了苗族同胞的传统习俗,现场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两只公画眉相遇,先是鸟毛倒竖,鸣叫挑衅,接着就是你死我活的决斗,像两个功夫大师,闪转腾挪、叮咬、扑抓等招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多轮战斗后,好斗且耐力强的才能夺冠。


离开苗寨前,我拍下来一张张笑脸,来作为这次 黔东南 之行的表情标注。开着大狗从 川西 走到 黔东南 ,旅行那么多年,毫无疑问,这是最尽兴的一次,车改变了我的旅行方式,也改变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太爱这种在天地自由驰骋,放浪形骸的流浪。
如果有一天你也想来一次更自由更宽广的旅行,那也请带好你的大狗,一起出发。

作为蚩尤的后代,苗族是一个敬牛、爱牛、崇拜牛的民族,那为什么苗族会有斗牛这个习俗呢?据说是来源于一个古老传说,有一处苗寨遭水灾,洪水长时间不退,直到有两头水牛在被洪水淹没的岸边打架,大水即消,当年的粮食也获得了丰收,所以苗族人就把牛打架视作了一个好的兆头。

苗家人都是爱牛的,为了不让牛受伤,比赛都是点到为止,但牛脾气上来了,就不愿意退场,这时候就会有一大群苗族小伙冲上去,奋力的拉住牛脚,让两头牛分开。

不同的牛代表着不同的村寨,斗胜的牛会被称为牛王,为全村寨带来荣誉,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崇拜。所以一头好的斗牛往往被视为全村寨的财富。

苗年的民俗活动有很多,其中人气最高的是斗牛,因为这项活动持续时间长,只有在苗年的时候才能看到,与西方的斗牛不同,苗族的斗牛并不是人与牛的决斗,而是牛与牛之间的决斗,而且点到为止,哪方先逃跑就算哪方输。因为也被誉为“东方文明式斗牛。”

当地苗族民众将家中的斗牛牵到比赛场地集合,这些“斗牛”都是村民们家里驯养的擅长搏斗的水牛。赛前,先由活动组织方对参赛水牛进行编号,随后水牛按编号配对,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比赛,热闹非凡。

正对着一个苗族姑娘拍照,突然有人在背后拉我衣角,回头一看是个小姑娘:“哥哥,是不是想约我的姐姐?我都口渴了,给我买瓶可乐,我好去告诉我的姐姐。”
“我家里有姐姐了,但我还是可以给你买可乐,喝了可乐让我给你拍一张”。我总是这样回应着,而那些有意的年轻小伙随身都带着零食的来讨好这些“卖姐姐”的小朋友们。
在这样的节日活动上,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可以买到平日吃不到的零食和玩具。

苗族姑娘性格爽朗,长得也特别水灵,而且还心灵手巧,如果有还没结婚的小伙伴,大可以趁苗年时到苗寨了,这里没有套路,不养添狗,看上哪个就主动搭讪,没准你下半辈子的幸福就藏在某个苗寨里。

面对陌生人的镜头,她们也毫无芥蒂,总是会主动露出微笑

载歌载舞,无比热闹与欢腾,那精致的苗族服饰和苗家特有的非遗展演,场面可谓无比壮观。

虽然平时有许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但每到苗年,他们都要从外地回到家乡过这个节日,返乡的人数甚至超过了春节,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苗年时能够为年轻人之间提供见面和了解的平台,在这个节日有很多姑娘都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

跳芦笙就是有人领吹芦笙,有人跟着芦笙旋律跳舞。吹笙者手持芦笙,一人领头,领头人吹奏着轻快的节奏,然后其它吹笙者尾随其后,步调一致走成圆圈,场面非常壮观。

现场不只是有苗族的参与,还有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多个民族参与,每个民族的服饰也不尽相同,语言也各自不同,但音乐节奏就是最好的指挥棒,大家毫无界限感的跳到了一起。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