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五一贡嘎事故”解析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一、事故概况


5月4日上午8点15分,我们反穿贡嘎途中在日乌且垭口下的海拔4600米平台发现一顶三峰橙色帐篷,旁边插着两根牧高笛登山杖。


这个时点,一般情况下,驴友都会动身赶路,而这顶扎营海拔4600米的帐篷里却没有一点动静,我很纳闷,出于礼貌开始轻声的打个招呼,但没有回应。


我加大音量,依然没有回应,又连拍外帐多次,一直没有回应。


不祥之感马上翻上心头,我让队友录视频,自己去拉开外帐,看个究竟。


透过内帐,我看到一个小伙子躺在睡袋里,脸色青灰,嘴巴半张,已经遇难。


我们翻过日乌且垭口,连夜赶到康定。


5日清晨7点,我拨打110报警。


然后整个上午我都在和相关部门沟通相关事宜(同时发生盐城可乐驴友救援事件)。


中午11点30分,遇难者的队友通过网络跟我取得联系,我也及时把相关信息反映给警方。


6日上午10点,警方告诉我已经核实遇难者身份,家人在赶往康定,同时派出所也已组织力量上山。


6日下午,遇难者朋友通过小红书联系到我后,发行前装备照片,和我再次核实身份。



二、事故解析


1、窒息


高海拔露营含氧量低,帐篷拉的严实,会加重呼吸不畅,尤其3号下午开始大雪,一直下到4号清晨。


不过该驴友帐篷的两侧天窗都已打开,窒息的可能不大。



2、失温


五一贡嘎穿越一线气温在-5到20之间,即便夜晚气温也很难达到-10度,我3号晚在4300海拔只用充绒量400克的睡袋,体感并不冷,而该驴友裹着B1000睡袋,并且穿着轻羽,带着抓绒帽,失温的概率为0(同一晚盐城的可乐裹着睡袋躺在海拔4900米的雪里都没有失温)。


3、一氧化碳中毒


关于一氧化碳中毒,很多都是猜测,因为条件有限无法鉴定,所以我们使用气罐一定要谨慎,高寒和风雨等恶劣环境下,不得不在帐篷里使用炉头的时候,打开天窗,外帐不要拉到底,以便空气流通。气罐使用完毕,要从炉头上取下,避免跑气。该驴友帐篷天窗打开,没发现烧水或者使用气罐,因此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4、突发疾病


从该驴友搭建帐篷,登山杖放置,以及帐篷内穿着和物品摆放,没有任何突发疾病的状况,因此没有可能。


5、高反


该驴友2号翻垭口就掉队,很可能当时就有高反,尤其翻过4920米垭口后,疲劳和更高的海拔会进一步加重高反。


所以翻过垭口后,他马上扎营,而没有去追赶和继续向低海拔行进,很可能是因为急需休息。


目前通过其他队伍知道的信息是,该驴友3号中午就在这里扎营,诸多队伍路过,有人听到帐篷里的呼吸,认为在睡觉,没有打扰。



3号下午开始下雪,一夜没停,即便天窗打开,因为积雪,帐篷内的氧气也越来越低,最终高反加重而遇难。


同时从内帐的痕迹来看,很像肺水肿咯血的咳出来的粉红色和白色的泡沫谈凝固体。


另外该驴友脸色青灰,嘴巴半张,符合肺水肿症状。


三、事故推断


从网上诸多信息、队友反馈以及现场情况,可以初步推断该驴友大致情况。


4月29日,5人约伴,从老榆林进山,开始贡嘎大环。


30日,到达D1营地(格西草原或者双岔河营地)。


5月1日,到达D2营地(上日乌且营地或者勒多曼因等)。


2日,队伍翻过垭口,在莫溪沟内扎营;该驴友则已掉队,营地未知。


3日,队伍到达子梅村;该驴友翻过垭口,因为高反和体能等原因在4600平台扎营,下午开始大雪,夜里高反加重遇难。


4日,队伍到达巴王海,完成贡嘎大环;4日上午8点15分,该驴友被发现遇难。


下一期:从贡嘎穿越两起事件,探讨高海拔徒步注意事项


以后有团队再去,可以带几个随身无线WiFi过去,如果随身无线WiFi都没有信号,如果是我,2人以上,如果没有手台,我是绝对不会参加的。这就是我作为一位12年户外爱好者的认知,永远把风险管控放在第一位,安全第一位,但凡风险无法管控,那就不是唯一和必须选择项。

那里面没有手机信号,要想传递得全员有手台,但好像他们只是约伴不是一个比较严谨的队伍
我谈一下我的户外体会:现在是多媒体时代,自己首先要了解和学习并查询有关户外的知识,提升自己对户外运动的认知,户外的所有风险都在你的认知之外,风险、身体条件、装备要求、突发预案、天气实况、交通、通讯等攻略,我们平常说的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不是一句随口一说的口号,可以说所有的户外事故都是认知不足,自己拍脑袋想当然而导致的。如果这位盐城小哥,觉得自己出现异常感受,立即用手机联系队友,每隔1小时传递一个平安信号,一旦超过一小时,让队友立即报警求助,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我的户外生存经验就是:无准备不户外,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说路过能听到呼吸的纯属扯蛋了
挺可惜的,一路走好,装备就不太好,足足重43斤,路餐带的少,他又是第一次重装,第一次去高海拔徒步,还是太大意了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个人浅见
无论任何等级路线的户外徒步,必须明确X要素:(1)天气,至少提前一周开始关注天气,确保徒步期间的天气在自己承受能力范围内,如果天气不好,一定不要有“去了再说”的想法,老天爷不会惯着你;(2)路况,必须提前了解将要去的路线的大致情况,提前准备可能会用上的涉水、涉冰雪、攀壁、穿林子等特殊情况的装备;(3)知识,必须学习应对各种路况、天气情况、身体状况、突发情况、野外露营、野外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未必精,但至少要保证需要的时候能知道怎么应对,保住自己狗命;(4)体能,必须清楚自己的体能情况,明确自己分别在轻装和重装情况下平路的速度、山路的速度、下坡的速度,长线出发前,提前预热拉练;(5)时间,必须十分绝对明确自己清楚的知道全程的时间节点安排和路程分配,在自己体能承受范围内,尽量平地走快点,多预留时间以防突发情况;(6)装备,必须装备匹配自己能力、气候环境、路况的装备,以自己能充分掌握使用为导向,明白每件装备在徒步路上是什么作用,别把“有用”和“好看”主次顺序搞反了。

其实,不管是伙伴,还是搭子,可以事先约定,相互照应,帮助不用担责

以前是伙伴,现在是搭子
我真的碰上了好队友呢,每次掉队都会等我,我第一次徒步就是去的贡嘎环线,队友都是再8264上面找的哥哥姐姐都很照顾我,真幸运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