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自驾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第二站:攀登王相岩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10:01 编辑

        来到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后,我们首先攀登了被誉为“太行之魂”的王相岩。          王相岩的名字得来源于商王朝的国王武丁及其国相傅说。相传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由于武丁和傅说这两位“王者相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王相岩”。有关商王武丁,有一段很有意思的传说。武丁少年时被父亲小乙送往商都西部的太行林虑山和平 民奴隶在一起生活。武丁生活在下层社会,学会了耕作和劳动本领,养成了简朴的生活习惯 ,很快就和奴隶傅说交上了朋友。武丁觉得傅说很有雄才大略,可惜是个奴隶,无人能重用他。继承王位后,很想用傅说,但傅说是个奴隶,无法说服群臣。于是苦思冥想,谋划出了一条妙计,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演出了一幕威震文武百官的哑剧。一天武丁对大臣们说:"我当了国王,希望有一个大才大德的人帮助我治理国家,请大家举荐。"大臣们议论纷纷,挨个把王公贵族的名字数了个遍,武丁总是摇头叹息,蓦然间竟晕了过去。经过一阵抢救,才慢慢醒来,却一言不发。就这样,武丁在宫里整整昏睡了三年。三年后,一天大臣们正在议事,武丁突然大笑起来,大家都惊呆了。武丁说我们朝有希望了,我梦见先王,他给我推荐了一位大圣人,名叫傅说,说这个定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大臣们信以为真,立即按武丁指的方向去找,最后在林滤山找到了傅说,并把他接到商都王宫,而傅说也不负所望,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辅佐武丁把朝zz理党井井有条。后世就把武丁和傅说居住过的崖洞命名为“王相岩”。          王相岩位于林虑山主峰西侧的石板岩镇,距林州市区25公里。这里峰崖峥嵘,泉瀑飞荡,花木拥翠,风景幽雅,被中外游人誉为“太行之魂”,是“北雄风光”  的典型代表。          王相岩,是一处以险、奇、美而著称的国家4A级景区。这里拥有壮美的山川、奇特的石岩、别致的瀑布和茂密的森林,是一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科技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林州王相崖景区景点:筒梯、牌坊、玉皇阁、悬空栈道、夏馥洞、荡魂桥、仰天池、牧马坡、王相岩瀑布、傅说雕像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10:26 编辑

         下午14:00,我们赶到王相岩景区。王相岩景区门口矗立着一座牌坊,高8米、宽大5米,由当地的石英岩构筑、石板封顶,具有当地民居风格。中门上方“王相岩”三字,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时任林县知县的张崇雅所写。两侧门上的“仁山”、“智水”,取自孔子《论语·雍也》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名,意思是安于义理的人喜好在山,明白事理的人情系于水。我在大牌坊前留个影。          王相岩是典型的是神砂结构围谷地貌,山峰三面围合,开口向东,迎来紫气,形成护砂严谨的风水宝地。东边隔河相望悬崖上伸出的那块红色的岩石犹如孔雀头部,而其后的山崖犹如绿色的彩屏,被称为“朱雀”;右边由西向东逶迤而来的山岭犹如一条“青龙”,腾空欲飞;向左看,山顶上的造型地貌像一只“白虎”,虎视眈眈,俯瞰山下;在套谷里面还有一个“金龟望日峰”,龟蛇也叫“玄武”。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灵兽地貌造型维妙维肖,暗合了中国古代风水学“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这四种灵兽在古代既表示方位,又是传统的风水模式。难怪商朝23代国王武丁和奴隶宰相傅说要选在这里躬耕,也吸引了历代名人雅士来此修身隐居,东汉名士夏馥、明代河北道士赵德秀、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许三礼等名仕都曾在这里隐居避祸。与人文现代旅游专家学者以王相岩之雄,王相九峰之秀,登山道路之险,山间景观之奇,可谓既具风景之秀美又有人文之丰厚,令人神往。          到达王相岩景区购票处,购买太行大峡谷大通票和景交票(全国60岁以上人员免票),我们进入景区。          进入景区,第一个景点就是“静心池”。          静心池是采用道教理念设计,明代河北肥乡道士赵德秀在此隐居修炼,顿悟道教之根本,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赵得秀,号九峰,明朝河北省肥乡县人。道家出身,传说其有很多法术。明嘉靖元年(1522),他云游林虑山,卜居王相岩,涵真炼性,修炼道家法术。赵对王相岩山水风光情有独钟,进行了长时间景区建设,如九拱桥、玉皇阁、老君殿、书斋楼、上山古道等;还用石碾碾药,炼制长生不老丹等。从嘉靖乙丑(1529)到嘉靖甲子(1564),经他35年的修建,王相岩才始彰于世。他本人也卒于王相岩,为后人留下民美丽而神奇的王相岩人文景观,深得林州人的怀念。民国《重修林县志》“列传七·流寓”有传。         穿过静心池,迎面见到一石碑,上有当代诗人王怀让为王相岩留下的佳句:飞瀑鲜艳花鸣啭,声色俱丽王相岩。称王为相不足论,我登此山我神仙。”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00:36 编辑

         过石碑左转过石桥,便是一段向上攀登的陡直石阶梯路。          石阶梯路旁树木茂盛,绿荫夹道,透过树桠不时可以看到峭峻的山崖。          走走停停不一会儿,便到了牧马坡。牧马坡,该名始于商代,传说奴隶傅说在王相岩服劳役时,所牧之马天赋秉异,可登临此坡,为武丁所赞叹,傅说的雄才亦为武丁所赏识。后人将商王武丁和傅说玩耍之处传说为“牧马坡”。
         到达牧马坡顶,只见一道断崖耸立眼前,绝壁悬空栈道贴崖而立。悬空栈道分为两段,下段高50米、138个台阶。          从坡道一侧向外看,已看到部分巍峨山峰的顶端了。          再往上登,大峡谷越来越仿佛匍匐在脚下,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23 01:58 编辑

         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第一个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天地宽阔,山峦起伏,奇峰异立。          向左俯瞰,太行风情小镇——石板岩,尽收眼底。          向右眺望,在山际的轮廓线上,有一道豁口,叫“鲁班豁”,地势险要,海拨1172米,豁口宽110米、高200余米。并演绎成鲁班一斧子劈下去,就在巍峨的林虑山间为人们开辟出一条通向山外的险道的传说。在没修通林州太行隧洞前,鲁班壑自古以来一直是连接秦晋(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与豫北平原(林州石板岩乡)的交通要道。至今仍遗存有“西上十八盘,东下十八弯”的古道。如今的鲁班壑,已经成为太行大峡谷中的一个交通遗迹景观,是驴友户外活动的胜地。
         抬头仰望,绝壁断崖上方高悬“之”字形悬空栈道,这是悬空栈道上段即第二段,高60米、186个台阶。山峰之高,绝壁之陡,大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之感。这个地方就叫“虎咀”,是一处“猿猱欲度愁攀援”的百米悬崖,当地人腰系绳索,打钎凿眼,插铁为基,硬生生地建成了这段“之”字形的悬空栈道。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01:17 编辑

       “无限风光在险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休息片刻,我们又向上攀登。          垂直高差60米的这一段“之”字悬空栈道呈现在眼前,虽说并没有恐高症,但看到如此贴着悬崖峭壁,只能一人通过的栈道还是有些发怵。行走其上,让人心惊胆颤,毛发亦寒,真是“步步走在白云里,蓦然回首是人间”。          身旁的绝壁悬崖,刀斩一样的齐,斧劈一样的绝,直竖竖的,没有一点坡度。再看对面的山壁横亘挺立,一层直崖一层绿,层层台地托绝壁,构成太行大峡谷独特的地质概貌。          艰难地登上第二段的绝壁悬空栈道,进入第二个观景台小憩一会。          观景台中立有一高大的石碑上“太行大峡谷”五个大字,是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先生题写。字体宛如斧劈刀削,刚劲有力。          登上来真不容易,我要在此留个影。           观景台另一面还有一石碑,上刻有七横七竖,七七四十九字,此文为诗人书法家墨棋,游览王相岩所写的藏头回文诗。它的正确读法是从中间一个字念起,按顺时针方向从里往外旋转而念,上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部首或一半就是下句开头的第一个字,这样就成为一首七言诗。          游人至此多驻足观看,更有大批诗友爱好者慕名而来,石碑后面的诗解。“太行精华王相岩,山静水悠隐前贤。臣欲尽忠待明君,尹辅成汤化美谈。炎黄子孙多奇志,士高手悬霸王鞭。更有英雄换天地,也该今人笑鲁班”。诗人就是这般神奇,他们笔下的意境,往往让你越品越有滋味.....。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9 00:24 编辑

         一番艰难之后,迎来一段舒缓的“森林浴廊”,一条长约1公里的林间小路蜿蜒峡谷中。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一条蜿蜓小路向林间延伸。在这里可以信步游走,呼吸花香叶味,聆听鸟啼,领略林涛风韵,感受大自然的生机、灵性与活力。          路旁这两尊石碑上的一男一女浮雕像,由于这个景点叫殷商遗风,我猜想可能是商代晚期君主武丁和他的妻子妇好吧。其雕工精美一流、细腻入微,十分了得!          王相岩,幽谷深险,山势陡峻,藏秀于雄,蕴巧于朴,气势恢弘。刀削斧劈般的绝壁地质层理明显,人行谷底,雄岩壁立,险不可攀,而峰回转折处,绿色灌木丛中,险径忽现。          从这个角度可以仰望到山崖后面,海拔超过1700米山峰“浮云顶”,所谓浮云顶,顾名思义峰顶之高已经可以触摸到云端,故名“浮云顶”。在浮云顶前面的刀削斧劈的崖壁上,有几座红色的建筑。          崖顶上那一排红色的房子,据说以前这是修道人住的地方。          悬崖上靠前面的红色楼阁名曰“书斋楼”,倚壁凌空建在123米高的悬崖之上。据说该楼始建于明嘉庆年间,是道士赵得秀读书的地方,曾藏过5000言《道德经》 ,1990年复建为二层古建楼。书斋楼后下面红色的建筑是“玉皇阁”,阁中塑有玉皇大帝神像,神态各异的各路神仙塑像排列两旁,香烟袅袅,钟碧声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11:43 编辑

          穿过森林浴廊,来到了200多米高的弧形绝壁脚下的仰天池。           古人在仰天池东侧的巨石上刻有斗大的"仰止"二字,道出了此处风景的绝胜独奇,又好像提醒游人仰首止步,静观此岩奇景。          因四周崖壁高耸万丈,必须仰头方能看到天空,故名“仰天池”。          仰天池里的水源自“王相飞瀑”,也叫“宝泉瀑布”。           据说过去绝壁之上过去有溪水飘落成瀑,名曰“宝泉瀑布”。宝泉瀑布盛夏飞雨浙浙,沁人肌骨,三九寒冬,冰山玉柱,直刺青天,巍巍壮观。这里的飞瀑景观,在明万历年间被工部郎中郝敬之列为“林虑八景”之一的“宝泉晴雨”。天气晴好之日,宝泉水从高处落下,在微风吹拂下如泻玉洒向整个山谷,似晴日下雨一般,故名“宝泉晴雨”。可我们到来时却没有见到一滴水从崖上落,很是遗憾。           从仰天池观景台,可以望到被誉为“华夏第一筒梯”的“摩天筒梯”。摩天筒梯钢构为旋梯型没计,高88米,直径3米,331级踏步,是进入下一游览区域的必经之路,游客登梯,需要回旋攀登,初行者即使大胆扶栏远观,难免头晕目眩,魂飞魄散,摇摇欲坠如临深渊,此梯是一试胆力的必游之处。由于凬去的几个驴友都有“恐高症”,别说爬了,就是听,也心生畏惧,就没有提胆去体验一下刺激。          右边可以望到高山悬崖上的"书斋楼"。有人会问,在那么高高的悬崖上,建筑材料是如何指上去的呢?传说,老道士赵得秀有个法宝,就是赶山鞭,神通广大,能把巨石从远处高山深谷像赶羊一样,一群群地赶到建筑场地,供应造桥涵、修楼阁使用。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8 23:06 编辑

         “静观”石刻旁的小溪,很有“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拾级而上,驻足休息,路边平整的岩石层面上,布满了近于平行的波状起伏的痕迹,这就是波痕。它是由于流体作用在非粘质沉积物表面形成的一种层面构造。          走出“森林浴廊”,一块岩石下三角形凹进处谓之为“夏馥洞”。夏馥,字子治,东汉名士。东汉恒灵年间,国运衰颓,发生了名士与宦官的冲突,夏馥因正直而被评为党魁。为避祸,夏馥剪掉胡须长发,隐入林虑山中,隐姓埋名,为冶铁人家当佣,居住于此处。此典故《后汉书》和《辞源》均有记载。         在夏馥洞一旁有一块石头上有一 ,据说是夏馥捣米臼”。          再往前走,路过“月宫洞”。月宫洞是一个神秘的地下溶洞,洞内有各种奇特的石柱、石笋、石花等,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9 00:31 编辑

         王相岩人魂与山魂融为一体,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理念,是王相岩魅力之所在。         行走在下山步道上,感觉轻松了很多,不一会儿来到了“神龟望日”观景台。          抬头望向右方,峰顶有一座异石,状如神龟仰首,活灵活现,仿佛面向东海观日,名为“神龟望日”。据说相传古时候王相岩仙人洞内住着一个灵龟。傅说曾卜问龟,知晓天下事。傅说归天后,灵龟便变成了块这块龟形巨石。         继续下行,陡峭岩壁,岩石层层叠叠,层次分明,更增添了形态各异多彩的美感!          钙华又称石灰华。王相岩的顶部分布着巨厚的石灰岩层,地下水在沿石灰岩层向深部流动过程中,溶解了大量的碳酸质成份,沿裂隙以泉水的形式流出地表时,因圧力和温度的就化,水中溶解的碳酸质成份沉淀析出形成钙华景观。          岩层中存在上下层面相互平行,但细层与层面斜交、同向倾斜的形态,我们称之为“交错层理”。它的细层倾斜的方向大致反映了单向水流的方向。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4-6-19 00:42 编辑

         下山途中,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将军峰”。 因其形似一位身披盔甲的将军而得名, 它是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化、侵蚀和雨水侵蚀作用, 形成了上小下大的柱状形态 。           到达王相岩碑林,大多是历朝历代赞美王相岩的碑刻。碑林,是王相岩历史的见证,共十三通,其中蛟龙碑,碑文为《创修王相岩碑记》,立于嘉靖43年(1564年),高3.06米,宽0.81米,碑文由在山西数个地方任过提刑按察司副使的张学颜所撰,由在山东数个地方任过提刑按察司佥事的申佐书丹,林县知县张崇雅立石。          过了碑林,就来到王相民俗村。据传,王相民俗村曾是商王武丁和奴隶傅说躬耕居住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王相村,村前巍然耸立着圣人傅说的雕像。          王相民俗村的房屋就地取材,采用传统的建筑方式,使整个村落洋溢着古朴、自然的气息。漫步在村中,游客可以实景看到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状态,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16:50,我们回到王相岩景区大门口。          站在王相岩谷口向东望去,映入眼帘的这一美丽俊秀的山峰就是前面说的“朱雀峰”,前上方那大红巨石是朱雀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红光,恰似孔雀开屏。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