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决定成立自己的登山培训公司影响算得上最大的一次活动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本帖最后由 独行马 于 2024-10-12 07:46 编辑

    管理员我不知道这一类应该归在哪一类,算讨论 或者算在雀儿山历史。

前一篇长文在写“关于书中刃脊探险部分的一些说明”时整理老硬盘看到了下面这些我认为很值得了解的2000年左右有代表意义的攀登活动的一系列报告。主要是文字,需要些耐心去读,另外就是与现在相差二十多年的时代背景。重点不是活动而是讨论

2001年5月,广州山友组织了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山友近二十人的庞大的雀儿山登山队,队伍近一吨的食品、器材等物资,包括John Otto曾山加入进来,整体实力不算太弱,只是组织过于松散,几乎每天都有人撤出去离开队伍,最后队长宣布下撤时还从C1运下来几百公斤的物资,广州主要队员预备的假期是两周,其它人员有时间不合适的,有去旅游的,导致有些登山意志强烈的也跟着放弃下撤。全队转而去德格、白玉游玩的时候还带着几百公斤的装备物资。

我后面会帖出2000年十一四川青年队请西藏队仁那(西藏十四座8000米主力队员,最后一座8000米时车祸去世)为向导教练,攀登雀儿山未成功放弃下撤,队长北西南东(早年山野论坛版主之一)写的报告。后来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也参加了广州队雀儿山活动。

接着是2001年五月广州队队长王超写的报告,他自己认为是流水账,由VEGA(早年山野论坛版主之一)代帖出。那时候的报告大多如此,方便大家总结经验。可以看到这种散装登山队队长的责任、无耐、心理压力等等。

再下面是活动过后山野论坛当时的得失讨论帖,当时大家都是就事论事,讨论之激烈是那时候的常态(包括王茁、小毛驴等人)。也是我要总结发在这里的主要原因。

再下面是我那次追去雀儿山广州队已经离开,我和黄超上去攀登的情况。

最后是我吸取了什么教训,下决心自己组队,在依附其它公司很难完成心愿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下海成立自己的登山探险公司。

宋明蔚老师的《比山更高》的书中有一些,但这部分一笔带过,所以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下。

先帖两张01年初我去怀柔向当时中登协培训部马欣祥教练要到的两张照片,他是88年中日联合雀儿山登山队中方攀登队长,在不多的照片中给我找了两张,并结合照片介绍了攀登路线的情况:除各个营地情况外,几个难点,一是远景图中(图片一)写ABC的地方有一处小瀑布,沿着小瀑布右侧岩石槽可以翻上去(难点一),再沿碎石坡上到C1的冰原结合部,C1 、C2、 C3都是大冰原,小心裂缝,尤其上C3前有五六米宽五六米深的大雪槽需要翻上去(难点二),再就是找峰顶(难点三),上到最上面的垭口可以看到一个雪球状的顶峰,垭口到顶峰有露出大岩石的刃脊(图片二)。还有一张是当时能够找到的地图(图片三),是中国登山指南中配上的十五万比例的对登山几乎没有用的地图。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我当时扫描了图片就连同以上介绍发到了论坛里,图片上的文字是我扫描后加上以便说明。

刃脊之前,我国民间登山是很松散的,老马的刃脊是划时代的,带来了专业严谨的登山,

老马说的的确是大实话,现在的技术手段的确是比二十年前先进多了,尤其是可以通过无人机探路,能获得连高清地图也无法掌握的最新情况,这对攀登的成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话又说回来,现在的登山者在安全意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上反而是不如前人了,事故频发的程度搞到要通过封山才能解决问题。冈仁波齐冬季转山的人几乎没有,我记得我们去是10月22日,雪非常厚,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转山只有三个队伍,除我们之外都是国际团队,一路上彼此都不在视野之内,和贡嘎转山车水马龙的情况完全没法比,如果动作利索点,选在这个时候登一下还是可行的。卡瓦格博我看传统路线都是选在左边山脊,最近看无人机视频发现从它右边直上反而更好,上去之后上面的刃脊都是连着的,也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

非常感谢老马指点,另外关于您提到登山季里面大本营总是很多人,很多队,容易丢东西,对这一点真的是深有感触,要是自己的装备都是不值钱的也无所谓,如果都是相当昂贵的,那就亏大发了,大本营没有治安管理人员,更没有摄像头,除非留人看守,不然丢了东西没法说,不一定就是登山的人拿了,还有可能是附近的村民
本帖最后由 独行马 于 2024-10-30 10:15 编辑

不是,绿色还是要走正在建设中的新路海,这条路线是查理弗勒首登真顶的路线,后来我出国后曾山也是带队从这边去攀登的真顶。
最早我们想尝试真顶的念头是有一次从约定俗成的顶即88年中日首登的顶的左边垭口上的时候看了一下路线,当时剩下的那一段是刃脊不适合带队员攀登。而通常攀登88年顶峰是走右侧山脊上去。而当时雀儿山登山成熟了跟攀的人太多,我们不得已最后一天改走左边的山脊。 这是从两个顶之间的垭口拍的真顶。
这张图是05年去考察新大本营的路线,是楼上那张等高线图中标有08的那条经线旁边的山谷进山,(公路到新路海后再多开五公里左右,)两边都有山谷,很多年了我忘了是08经线的左边还是右边,看到上面这张图上的景色和远处的瀑布就可以确认了。找路转到瀑布上面后一直走就是下图中看到的,上去就是C1 那个冰原。我们当时也是想避开新路海和管理区,登山季里面大本营总是很多人,很多队,容易丢东西。但第二年(06)我因故去了新疆参加考核,再后来我出国这条路线就没有真正采用过。但里面比传统大本营那条路线要平缓。过河用马匹的话也很容易。
本帖最后由 崇幄 于 2024-10-29 23:09 编辑

雀儿山北边应该还有好几座未登峰

老马,您说的是不是图中绿色这条线

流明,等过两年再来看后续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雀儿山不要只盯着传统路线,如果有能力可以走另一条路,我们曾经从另一条路上去C1那个冰原,我们也不想走新路海,因为03年我们开发出来后来跟攀的人太多了,都影响了我们的正常攀登业务,我们就开辟了一条新的路线,当时因为只是上C1前不同,就没有专门写文章来总结。现在时间长了也忘了具体的细节。只记得是到新路海后再往前大约五公里,左边一个山谷进去,上冰川就是C1冰原,向顶峰方向走就是C2平台冰原。山谷里有瀑布有河,河不深但比较急,加上冰川河水温低还是有危险的。需要有开路经验的人组队,否则还是等新路海开发完成后再按传统路线去攀登比较实际。
这些年过去了,大家都图省事儿走传统路线,不知道有没有人尝试过这条新的路线。

非常感谢老马指点,等我先消化一下再向老马请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