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镇廊桥祠堂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一个多小时阳产土楼的游览,览后却没能收获预期的效果,只因想象中的景致与实际不是很相符。

携着行囊包车而来,本就存在着依据情况留宿的打算,但在综合了各方因素后,留宿的想法却没能成立。


一座无人居住的土楼群,犹如一个冷冰冰的模型杵在其处,怎能生出置身其中的兴趣。更何况连一点起码的烟火气都没有,就餐还会是一大难题。

?故而还得返回深渡港,按原计划继续原定的行程。

码头处落实好一间顶楼面江的房间后,便走上深渡的街道,挑选了一家无人就餐的馆子解决午餐。

就餐时与餐馆老板随意间闲聊,竟然聊出了一个有些印象的景点,并且就在与深度镇为近邻的北岸镇处。

饭后谢过餐馆老板的指点,便走去乡镇公交站点去搭乘午后1点时分的班车。

一上到车上才发觉,车箱里已经满坐,能坐的地方就只有引擎盖上了……

满车的人仿佛已看出我外乡佬的身份,都是好奇的眼神显着疑惑。车箱里还堆放了一些编织袋包裹的货物,像是乡亲们要去哪赶集的样子。

也就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在一个十字路口司机告知到了下车点,并热情地让直走十来分钟就能抵达目的地。

带着即将就要见到的兴奋,脚下的步伐也就有些疾速。

十分钟左右便走到了一座公路桥旁,再左转前行500米,便隐隐约约的看到了传说中的北岸风雨廊桥。

北岸廊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中叶有过大修缮,座落于徽州歙县北岸村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又名“北岸风雨廊桥”。

其桥在徽州廊桥建筑史中,具有造型别致,结构独特,富有艺术气息的盛名。

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

桥面用青石铺成,桥廊两侧白粉砖墙,顶部为青灰小瓦。

廊内11间,中间设有佛龛,沿墙置坐凳。

侧墙各辟八个漏窗,西侧漏窗砖彻龟纹、梅花纹等花格,东侧漏窗造型有满月、弓月,刀币、花瓶、桂叶、葫芦等样式,从每个窗户望去景色各不相同…

跨河南北两端廊墙开有对称大门,均有厚木巨门可以开关 。

南端门额书“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

走近了细细观察,与其说它是座接通两岸往来的桥梁,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座桥梁与房屋的联合体。

即便宜了风雨时的通行,又便宜村民的交往交流、聚会娱乐……

走过廊桥抵达对岸,便可依桥端处石阶走到河边。廊桥背面的风景,便又是另一番景象。

水浸桥墩,倒影廊桥,钓者垂钓,河静无浪。

如果是丰水期,那棉溪河水充盈时,北岸廊桥就是另一种如画的景色。

再沿着河岸往来的方向走去,村子中央便现一座宏大的古建筑,它便是声名显赫的北岸吴氏宗祠。

2006年11月27日,18幅古代皇家祭祀“礼器”的石雕图片同时出现新华社等主要报章上。

这些石雕作品种类丰富,形态逼真地再现了中国古代皇家祭祀用的传统礼器。然而,这些祭祀礼器的石雕作品却出自徽州的一家宗祠中。

北岸村四山环抱,曲水畅流。村中民居大多为吴姓家族,其源于古代吴国,为周族部落首领周太王的传人。供泰伯为肇姓始祖,以左台吴姓自称。

祠堂坐落于北岸村村中央,坐北朝南,系中华吴姓现存最大的宗祠。

耸立的燕尾和五凤楼门庭,更是见证了这一典型的徽派建筑。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徽州成为中原望族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这些来到徽州的中原名门世家,为了显示家族的地位,寻求建筑的巍峨气势,不惜工本,建造五凤楼。

如今像吴氏宗祠这样保留完整的五凤楼门庭,在皖南也是十分罕见。

从深渡镇乘乡镇班车,往返也只需十元人民币,就能欣赏到一座特殊的古代廊桥,更从中又见识到了一座显赫家族的宗祠堂,实实在在是万分的超值!

近距离的与本地的乡亲父老搭乘乡镇公交同行,最是贴近了原生态的浓浓烟火气。

徽州歙县深渡镇之行仿佛验证了一个规律:

刻意前往的风景,不一定称心如意;

无意中的偶遇,反倒是出乎预料地惊喜。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