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记——青岩古镇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今年的运气不错,报的马拉松基本上都中签了,8月的六盘水马就是其中的一场,于是在这个周五,请了一天假,先到贵阳去玩一天,再去水城参加比赛,也就算是一个简单点的周末游了。
贵阳这个城市真是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特别是近几年,好像都要把市里的景点游走完了,我确一次都没有写过游记,先把这次的记录下来,我再慢慢回忆以前的,争取把筑城的山山水水写完。
这次来的目的是心念念的青岩古镇,作为明清两代贵阳的南大门和军事重镇,青岩古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位对贵州非常熟悉,可以当人文学教授的老先生挨我讲过贵阳东西南北的四个古镇,当时都是保卫贵阳城的军用卫城,每一个都离贵阳市中心30公里,古时行军正好一天可以到达,其它三个名字我记不住,就只记下了青岩。前几次来时都想到青岩看看,不是时间不够就是位置不对,今天终于是得偿所愿了。
我在贵阳北站下了高铁,直接转乘地铁坐到了贵阳市的最南端,桐木岭省委党校站,从这里出到地面,离青岩古镇还有5公里,又花了3块钱爬上小中巴,在挤满人的车厢里摇摇晃晃地到达这座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文昌阁出来大雨就狂下了起来,买了瓶水,在东城门内文化广场的大白伞下躲雨,水都没喝几口,雨就停了,阳光很快也就从云缝里透了出来。我要往回走了,东街附近没有什么景点,游人去得也不多,大多是原住民的老房子,房之间的空地上还有些小块的菜地,与旅游景区的风格大相径庭。

还是从北门出景区,公交到地铁站,突然看见有个很大的路牌上写着“桐宝寺”,就转进去看看。寺庙位于贵阳市花溪区桐木岭,南距青岩古镇4公里,坐东朝西,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穿斗式重檐悬山顶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药师殿等殿宇。这是一座崭新的寺庙,空无一人,我转了一圈出来后才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师,他用贵普挨我说这个寺庙始建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旅行家徐霞客都来过。我问为什么这么新?他说寺庙才修复好,是政府最后一批原址重修的庙宇。

青岩一日游到此结束,次日坐高铁去了六盘水,参加我心念以久的六盘水马拉松。

天色又暗了下来,雨水一定会如期而至,我还有最后一个收费的景点没有看完,位于古镇南街上的文昌阁,这座始建明万历年间的阁,坐南向北,二进四合院,总占地800平方米,建筑群由山门、斋房、过厅、前殿、厢房、水星楼组成,前殿供奉中国古代教育的象征性人物孔子,水星楼是一座八角楼的阁楼,建在山坡的最高处,内供奉文昌帝君,《贵阳府志》称文昌阁为“花竹掩映,为青岩胜境”。

赵公的祠堂坐南向北,占地1600平方米,由牌坊、门厅、东西厢房、大殿、配房、后殿组成,有龙、凤、百寿字等木雕图案,现在祠堂内设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是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游走在赵公专祠里感觉还是有点大的,祠内的建筑依地型而建,也不是很规整,内部别有洞天,绕了半天才绕出来。

这是第四个收费的景点了,叫做赵公专祠,一开始我还以为这里是状元赵以炯的祠堂,后来才明白,专祠的主人叫赵慰三,是赵状元的爹,看来老赵家在青岩的地位是相当之高的。老赵是当时青岩团务总理,这个官是大是小我没概念,但一定是个军人,他在团务时曾发动过青岩教案,干掉几个教徒并火烧教堂,后被发配新疆当兵,代罪立功并战死沙场,被追赠太常寺卿,准许建立专祠,让后人敬仰。

西街这一段路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区域,青石板路上挤满了游客,小街上空挂着五颜六色的中式灯笼,街两旁的商铺也是热闹非凡,卤猪脚、甜米酒、老腊肉等当地特产生意火爆,空气里都是甜蜜的味道,我躲闪着游人们的大小背包和飞舞的雨伞,穿梭在人与人之间的潮湿中,向下一个景点前行。

慈云寺的正对面是青岩万寿宫,只要是有万寿宫三个字的地方,大多都是江西会馆,这座位于青岩西街的宫,也称天柱宫,由江西客商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兴建,总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为道教宫观,宫观坐东朝西,有正殿、配殿、两厢、戏楼等建筑,为穿斗式硬山顶砖木结构,这里也是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时,在青岩的办学点。此刻的宫内有许多道士打扮的促销人员,在给你介绍万寿宫的同时也在推销高香,不知道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知道了会有怎样的想法。

而位于青岩背街上的慈云寺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这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庙宇占地4200平方米,是一组两进院落组成的建筑群,多为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寺内有山门、戏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建筑,现已不供奉佛像,而是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寺内木雕石雕工艺精湛,属青岩古镇古建中的精品。现在古寺院里摆放着茶桌茶椅,还出售一些工艺品,不再有香火的气息,佛像菩萨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在巷子里登上一个小坡后,转眼是山下的一片红墙青瓦,青岩的迎祥寺就在不远处。迎祥寺也称为斗姆阁,在古镇的南街上,于明天启元年由智安法师主持修建,古寺坐西朝东,占地2000平方米,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财神殿、地藏殿、南北厢房等建筑,多为穿斗式硬山顶结构,有“黔山祖庙”之称,与龙泉寺不同,这个寺庙没有被改造成为展馆,殿宇的建制整齐,是真真的寺庙。

时间正好,我啃完猪脚后,雨停了,继续绕着古镇的小街穿行,整个古镇并不是平的,而是建于小山包上,高低差落,巷道曲折,很是有些韵味,好在地盘不算大,只要跟着游人走,也无迷路之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