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重装勇闯大东山三姐妹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东

唉唉唉,压力好大啊……后队下撤的队友都出两篇游记了,还都是精品佳作,这让我瘦弱的肩膀挑起写出前中队游记的重任,实在是臣妾好难啊!!!没错,在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周,我这个懒癌晚期患者才开始动笔~~2025.03.11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活动,去年12月初,叶哥就在计划这条路线了,幕后黑手咔咔在呐喊助威,年后活动帖一经发出,报名人数就满了,并且没人退出,即使前几天查天气可能会下小雨,依然无法阻挡那些变态坚定的步伐,志在拿下三姐妹。


广东大东山三姐妹这条路线,全长51.5公里,爬升3841米,以前由于无名石壁之后的路段路迹不显,路况较野,密树林竹林较多,需要找路拱路硬切,重装很不好走。传统上一般走3天,这也是其无缘“广东三虐”之故,三虐要求重装2天走完,一个周末即可完成,而大东山三姐妹则起码要3天才可完成,以前一般是要节日假期才会开这条路线。3天甚至还要走部分夜路,可见其以前的路况十分复杂。记得我22年国庆走刀锋三姐妹,也是走了3天,仅从T字路口营地上到二姐顶,就花了一天时间。当时深圳著名领队阿强开了大东山三姐妹,队内强人济济,我们两队都在T字营地扎营,这时他们是第二天,我们是第一天行程,最后深圳队只有两三个队员3天完成,并且最后一天还是干到晚上10点多才下山,而我们在三姐妹路段花了2天时间才完成下山。

这两年踩的人多了,路况变好点,逐渐可以重装挑战2天,但目前知道两天重装走完的队伍,仍然屈指可数。之前24年伞哥满哥老邓肖某人四人组,成功48小时两天穿越完成这条路线,但那是建立在满哥和伞哥都去过三姐妹多次,路况比较熟悉,才完成重装48小时挑战。这次挑战的契机则是近一年来,三姐妹走的人多了,多拨速穿、重装队伍踩过,路况变好,才有常规周末两天挑战大东山三姐妹的想法。然则如此,大意之下我们还是给三姐妹上了一课。

该路线比“广东三虐”无疑是更加虐的,即使对比以前一样要三天行程的船底顶五广线,路程差不多,爬升少1000米,但由于路况较差,实际难度比五广还略大一点。同行队友江主任是走过两天五广的,走完感觉大东山三姐妹比五广还难,虽然还是轻松拿捏。

这种由以前3天路线变为2天路线的情况,是户外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着一代代户外人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挑战自我,筚路蓝缕开辟新天地。或许以后广东三虐也会更改,两天五广与两天大东山三姐妹成为新的三大虐之一。联想到目前我最想走的长线台湾中央山脉大纵走波澜壮阔的发展纪录,来,诸君共勉之~我们热爱,身在其中,岂不想他更好。

台湾中央山脉大纵走历史完成记录,最近记录是“赤心巅峰”越野跑者古明政和周青,采取越野跑搭配定点补给的形式,8天16小时54分11秒完成332.99公里,总爬升32691米,总下降32896米,攀登40座百岳。刚知道香港跑手曾小强1周后准备去挑战这条线,祝顺利。

楼主的装备清单列得很全面详细,很有指导价值。看完这个已经差不多快要打消入坑的打算了,刚买了一个35L的包,不行还是得改成自驾一日徒步穿越或者至多2日的轻度吧。这种路迹不成熟的,对于新手还是不要尝试,盲目冲动会要命的。
有机会真想再去一次。但我个人认为无论徒步、登山、骑行,都是旅游见识天地的一种方式,明明3天的路程硬压为2天,就有点像挑战7天骑行川藏线,职业运动员有这个必要,普通人没有意义,我更多是享受在路上的过程,而且还是尽量拉长时间,明明2天的路线我会弄成3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机会真想再去一次。但我个人认为无论徒步、登山、骑行,都是旅游见识天地的一种方式,明明3天的路程硬压为2天,就有点像挑战7天骑行川藏线,职业运动员有这个必要,普通人没有意义,我更多是享受在路上的过程,而且还是尽量拉长时间,明明2天的路线我会弄成3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你们好厉害啊,2天重装走完了
  以下对个别装备具体聊聊:

1、背包,这个挪客XPAC背包只有35L,三年前买的,这个容量勉强可以塞进半个蛋巢+鹰V6,如果用30L背包,则要换气垫。国产平替的轻量化背包很多,30L-35L的可以在400g到600g,40L的900g到1100g,价格也就三四百块钱。需要注意的是广东这边太热,背板要选透气的,或者DIY一下。

2、睡垫方案,35L包+蛋巢应该是比较轻的组合,30L包+低R值气垫也不会超过1KG,40L包+蛋巢则超过1KG。具体用那种,按自己的需求和路线组合。

3、帐篷,帐篷减重最划算的方案无疑是用塔帐,对比有杆帐,花不多的钱可以减重1斤左右。我的方案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可以考虑别的国产塔帐,重装入门仍是推荐有杆帐,使用塔帐需要一定的帐篷搭建技术和随机应变。可能你一开始会喜欢双人有杆帐,因为空间大,后来随着走的路线越来越难,被毒打一顿后,选了单人有杆帐,这就可以减少差不多一斤了,再然后,继续被毒打,就下定决心换塔帐啦!如果没被毒打到,那可能是你实力太强,装备随随便便都可以。

4、睡袋,有人怕冷有人抗冷,按自己的体质配置睡袋,一般挑选800蓬以上羽绒睡袋。

5、充电宝,这种包车的活动,上山前用车上的充电宝把手机充满,上山两天带一个10000的足矣,甚至这次下山后,还剩余大半的电。奈特科尔的充电宝比较贵,平替的也可以做到200g以内,也花不了多少钱。

6、备份装备,这次由于是团体活动,所以不带多备用手机,备用炉头,备用打火机等,备用头灯仍是要带。

7、可不带的装备,净水片、温度计、气罐支架,筷子和勺子也可以换成一次性的,可以轻差不多100g吧。

8、广东这天气,我穿薄冲锋衣当雨衣,还有雨衣型急救毯可以做临时雨衣,雨伞备用,所以防水是够的,不用雨衣。

9、急救包应该算重了,有布洛芬、感冒药、氯雷他定、吗丁啉、蒙脱石散、万花油、30ml双氧水、绷带、剪刀针线、无氧敷贴、止血粉。可以应对很多情况了,这次出现队友背包裂开,可以加多一支大眼针和细尼龙线。

这次的炊事系统,炉头+锅,只能煮面,汤。



借此机会,聊一下轻量化这个话题,轻量化就一定要花大钱才能实现?轻量化装备一定贵?在传统上,我们固有观念认为,轻量化装备就是很贵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但是接触得多了,国产品牌在崛起,很多平替,减少带装备,一般轻量化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甚至比传统重装花的钱更少。当然,这有边际效应,9、10斤的基重是一个节点,再要继续轻下去,就要花大价钱,或者要牺牲一点安全性和稳定性。比如我现在,如果还要轻下去,减少1g大概要2块钱,到后面极限轻量化甚至达到轻1g大概要14块钱。

所以极限轻量化确实是要氪金的,但其实我们一般轻量化就可以了,甚至能做到一般轻量化已经挺厉害了。通过克制你的欲望,基重控制到15、16斤左右是完全可以的,这15斤即使你用传统背包装备也可以做到。以前和开队走百公里,他们都是用传统背包,有杆帐这些,只是靠克制欲望,路上的信息对称,完好的补给策略,就可以实现21、22斤的起包重量。

一番收包后,起包不到19斤,其中基础重量10斤,水5瓶5斤,食物3.6斤,具体装备清单看以下图片,水如果在中途补给,还可以带少点,食物最后还剩下0.35kg带回家。这套配置在保证安全性之下,适合我0度左右的两三天路线。


装备明细附上我的购买价格,总价3240元,其中三大件1363.4元,其次是电子产品、保暖衣物,但这些即使是传统重装也要买的。和传统重装对比,主流品牌鹰包、G包、神农、多特,我三大件的钱还不够买一个背包,背得轻,背包不需要好的背负,就不用花大价钱买那些背负好的背包。我认为男的背20斤左右,完全可以不用背包的背负功能,女性肩部力量弱点,还是要有一定的背负功能。

  5点7人全部下到潭岭水库,等司机来接,以及去接后面下撤的龙哥、悠总、莎莎,腐败完回家。

这周叶哥又带队去一天速穿这条线,看来是没虐够啊,变态变态,预祝顺利完成。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