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鳌太线穿越略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秦岭鳌太线穿越略记
南国红豆(杨光友)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是啊,总得去秦岭走走吧!走过那么多地方,竟未踏足这华夏龙脊!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秦岭始终是心中难解之结。

2021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初七)夜,上弦月映照着梵净山下山清水秀的地落湖。湖心岛上,冉苒、咖啡、南国红豆哥仨席地而坐,一壶老酒、两只卤鸭激荡满腔豪情,当下拍板:近期必定完成秦岭鳌太线穿越。

电话联络数位山友,唯沧海应允同行。为表决心,即刻着手攻略:下载离线地图,敲定飞往西安的机票。

7月23日凌晨1时许,一行四人登上航班。舷窗外夜色沉沉,内心却惴惴难安!

鳌太线毕竟是国内顶级徒步线路,素有"封神之路"之称。这条沿秦岭主脊行进、连接鳌山与太白山的路线,因山难频发,亦成部分山友的不归路。据载,自2008年起,罹难者已逾50人;而就在今年5月,又有3位山友于此长眠。生命无常,难以预测与超脱,唯求坦然面对。徒步是徒步者的宿疾,也唯有不断行走,方能疗愈。

两小时后,飞机盘旋咸阳上空。鸟瞰万家灯火,霓虹璀璨。凌晨3点,我们便在机场外巴士站台,背靠行囊,静待黎明。

空乘曾言,西安寸土藏文物,阵风飘古诗。适逢农历六月十四,我抬头寻觅李白诗中那"长安一片月"。那是盛唐之月,强汉之月,亦是大秦之月,见证着华夏历史的兴衰更迭。

01 塘口村

7月23日凌晨,四人租车抵西安汽车站,转大巴西行至宝鸡。窗外地势开阔平坦,连片青绿耕地,玉米正值抽穗,生机勃发--这便是"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

11时许,大巴抵宝鸡高速路口。在当地人帮助下再次租车,目的地太白县塘口村。一路南行,渐近秦岭。远望群峰齐整如屏,巍峨矗立于渭河南缘。入山后,公路弯陡坡急,海拔持续攀升--宝鸡至太白县城,垂直高差竟超千米。
宝鸡市高速路口宝鸡,海拔568米,位于渭河平原西部,古称陈仓、雍城,周秦王朝的发祥之地。市境内的凤翔西凤酒和岐山臊子面颇有名气。
13时,终抵塘口村。村民程秀才在徒步圈小有名气,鳌太穿越者多在他家补充物资或借宿。电话联系时,他正在菜地忙碌。稍后,其妻引路至家中歇息。我们心领神会:近年当地zf已明令禁止鳌太穿越!此举无疑正确,然壮美秦岭,魅力难挡。

进村路上,果有人探问去向,谎称欲同行。我们应付几句,自行入村。

主人极其勤勉,院落空间利用到极致:一畦畦青翠菜苗静待移栽。砖房略显陈旧,应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唯有少数年入过万的农户才能盖起这般屋子。

机场未睡好,这一觉直睡到17时过。主人的老母亲备好晚饭,唤我们用餐。劳烦老人家照料,着实过意不去。

晚餐颇丰:一钵大米粥,一篮白馍馍,配菜有西兰花、娃娃菜、豆腐、黄瓜,外加一碟娃娃菜炒肉,想是比平日讲究许多。

恰巧,忙碌一天的程秀才回来了。边吃边聊,很快熟络。他子女皆有体面工作,自家收入亦不差。单今日就有八车蔬菜运往县城,只是忙起来顾不上老母。

说起鳌太,程秀才神色复杂。他说如今少接山友:一是zf管得紧,更因鳌太出事多。每次救援他都主动参与,见证过数十条生命消逝,山难场景锥心刺骨。可山友的执着总劝不住,这矛盾似无解。

他神情凝重,陷入回忆。良久,才郑重告诫:切莫偏离轨迹,务必走山脊,方有获救之机。
自平安寺至羊皮沟,基本为下坡路,从山坡到谷底,森林茂密,遮天蔽日。山坡红桦树下,或为杜鹃,或为竹林。沟谷则分布高大栓皮栎。行走荫蔽林中,盛夏亦感清凉。
平安寺到羊皮沟的红桦林亚带 海拔2790米以下。红桦疏林下,多密生太白杜鹃及稀疏低矮的华橘竹灌木林。(拍摄时间11:06)
12时40分,下至谷底,沿羊皮沟溪流行走。

近谷口处,蒿草密生,高可没顶。忧草中藏蛇,只得用登山杖不断拍打两侧蒿草,既累且压抑。

14时55分,达南源村"农家乐"。原想饱餐一顿,却见其已废弃。

15时20分,终至南源村村口。

电联程秀才,报了平安。

至此,历时五天半(含避雨一天),完成秦岭主脊鳌太线全程近80公里的穿越。 07 西安小住

面包车将我们送至岐山高铁站,带着一身汗味踏上开往西安的高铁。他人或不嫌弃,我们却难掩深深愧意,故尽量与其他乘客保持距离。

列车飞驰于渭河平原,窗外是无垠田野。大片的玉米地、猕猴桃园,如帧帧油画向后掠去。

抵西安北站,就近寻酒店入住。洗去一身污垢疲惫,换上清爽衣衫,如饿狼上街觅食。烤鱿鱼、羊肉火锅、西凤酒、各色菜蔬,满满一大桌。

走出生死线,此后即余生,请容我们奢侈一回。莫管"今宵酒醒何处",且释放天性,纵情畅饮。

今夜醉了,连素不饮酒的沧海哥哥也醉了。

众人不肯回酒店,定要去看古城墙。沧海哥哥吹埙伴奏,咖啡、冉苒又似平日酒后,放声而歌。

于是,城墙的风中飘过带酒味的歌声:

"酒瓶瓶倒来酒杯杯碎,前半夜喝酒我后半夜醉"。

我想,那句"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这辈子咋就爱上个你"中的"你",当指这杯中琼浆。

不胜酒力的我有些迷糊,背倚城墙,半梦半醒。

晚风送爽,杨柳拂堤。护城河水霓虹映照,波光粼粼。趁酒意遮面,斗胆吟哦:

卜算子·西安夜酌

千里赴秦川,盈月辉秦阙。
最是醉人西凤酒,醺卧长安堞。
一梦会谪仙,相握诗心悦。
谁向城头夜弄埙,声咽星河彻。
(注:词作得智者点拨)


若非因城墙将闭,恐真要待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细想其实惭愧。分明一群酒鬼撒疯,偏生扮作文艺模样。

随后三日,便是走街串巷狂吃:岐山臊子面、油泼面、凉皮、肉夹馍、胡辣汤、羊肉泡馍……尝遍。量足味正。西安的面食厚道质朴,一如塘口村的那位村民。

西安历史悠远,文化厚重,非我背包装得下。故皇陵、碑林、博物馆等皆未去。坐公交,挤地铁,去永兴坊闲坐,去大雁塔公园看大爷下棋或找石板躺平。此般,亦足以铭刻深刻记忆。
生死同行,兄弟情深。左起:南国红豆、沧海、咖啡、冉苒。
感谢沧海、咖啡、冉苒三位哥哥生死同行!感谢哥哥们拍摄的照片!谨以此游记,记录我们亲历的风景----中华龙脊,大美秦岭。

2021年8月
06 从明星寺到南源村

7月29日清晨5时50分,众人早早起身。清风徐来,吹散薄雾,天朗山清。俯瞰山谷郁郁葱葱;抬眼远山莽莽苍苍。真个是"屏峙青山翠色新,晴岚一带横斜曛"。

旭日东升,不着急,多晒会儿帐篷。

今日出山,储备食物尽数拿出,痛快消灭。
明星寺营地 向西远眺西跑马梁。走过秦岭主脊,方知秦岭不止一座山,更非一道岭。(拍摄时间6:26)
8时10分,自明星寺出发,向平安寺前进。两寺皆建于山脊伸向山谷的突出部,彼此遥望。此段路程,目测不过千米余,然峰回路转,起伏上下,走了2小时方达。
明星寺(海拔2833米)到平安寺(海拔2790米) 阔叶落叶林带的牛皮桦林亚带。(拍摄时间9:48)。
10时09分,抵平安寺。

简陋小庙楹联有趣:"平安无事平安寺","闲人免进仙人进",横批:"先生再来"。

本想拜访住持,然不在,此成真正"空门"。

咖啡与冉苒推门而入,我忍俊不禁--毋庸说,此无酒。

都说见佛拜佛,香火钱需表心意。唯咖啡有现金,遂代表捐出。

此处有微弱信号,翻阅微信,"铜仁梵天重装群"里满是关于我们的议论与担忧。忙发"已到平安寺"。

铺天盖地的祝贺:"庆祝壮士出山!"。

如此,我竟无言。何敢称壮士?一路死亡阴影笼罩,不过是老天放过!

小憩片刻,复又赶路。想那对联,自觉俗人,参不了禅,悟不了道,怕是日后不便再来了。
平安寺海拔2790米,有水源,场地宽敞,视野开阔。周遭峡谷幽深,峰峦叠嶂。晴天可远眺主脊;若有云雾,可观云海。(拍摄时间10:22)
放羊寺 海拔3100米,远眺太白山,山地垂直地带分异显著。大文公庙(海拔3496米)所处为森林上限,其上为高山灌丛带、草甸带。大文公庙至放羊寺,为针叶林带落叶松林亚带,优势种群为太白红杉林。放羊寺稍下山梁分布大面积巴山冷杉林,现为挂牌保存林。(拍摄时间17:42)
放羊寺 曾香火鼎盛的求神拜佛之地,今已荒草丛生。(拍摄时间17:42)
19时20分抵明星寺,正值夕阳西下,众人忙搭帐篷。

冉苒与咖啡数次查看破庙,我初不明所以。晚餐时方知:他们犯了酒瘾,以为观音诞辰会有贡酒。结果失望,嘟囔抱怨香客不敬。调侃一番,疲惫尽消。
明星寺 海拔2833米。寺庙虽破,主体尚存,寺前草坪宽敞。悬崖下岩洞中,石缝间泉水汩汩流淌,清澈透凉。乃理想露营地!(拍摄时间19:20)
14时,抵大太白海湖畔,恳请一位游客为我们拍了合影。湖边小憩,赏景。有鸟啾啾鸣叫,人近亦不惊,时跃岩石,时飞水央。见木牌提示,方知此鸟名曰净水鸟。

14时16分,别大太白海,沿景区路线向大文公庙进发。山路弯弯,上下起伏,困倦袭来,埋头赶路,无心风景。因负重装,难免引人侧目。时有游客问起处,我们只笑而不语。
好汉坡景观海拔3435米,岩石种类多,地质复杂;植被以草甸为主。(拍摄时间15:16)
抵大文公庙,约15时30分许。此地有两条路:一往索道站;一左拐往放羊寺,续行山径,需再宿一晚。

众人犹豫难决。

一位老者见我们在路边歇息,便来攀谈,介绍景区出口情况。商议片刻,决定乘索道出山--毕竟山中已数日。沿游览路线前行约500米,咖啡忽轻声道:"都想好了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众人竟出奇一致地转身折返,毫不犹豫再择放羊寺方向。

莫问缘由,细想便知。

此为前人朝拜太白山的古道,基本沿半山悬崖底横切。随海拔降低,植被渐茂,高大挺拔的太白红杉连片成林,植物群落亦趋复杂。
太白红杉(拍摄时间:17:31)
因行人稀少,山径再现羚牛踪迹。那是只独牛,旁若无人走在道上。我们放慢脚步,不敢招惹--远离单只羚牛,那是因恋爱失败离群,脾气暴戾。

农历6月19日,观音诞辰,路上偶遇去太白的香客。彼此热情招呼,香客介绍路况和时间,让我们心里有底

17时42分,到达残破不堪的放羊寺。无水源,没法宿营。
放羊寺远眺太白山大太白海槽谷瀑布如练。(拍摄时间17:18)
近顶处块砾更大,植被更稀。拔仙台附近基岩裸露,遍布花岗岩类,活脱天然地质博物馆。

这里是秦岭高山区第四纪冰川活动中心。久经剥蚀的拔仙台为一未发育成型的非典型角峰,峰顶断崖壁立。

雷神殿依岩而建,垒石为墙,今唯余残垣。

13时08分,穿殿而过,直抵绝顶。此乃我国东经105°以东大陆最高点。

李白诗云"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立于拔仙台,群峰尽收眼底,真切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境。
拔仙台雷神殿(拍摄时间13:04)
太白山拔仙台秦岭最高点地标,海拔3771.2米(地标示3767米),传为姜子牙点将封神之所(拍摄时间13:18)
13时25分,自拔仙台北侧下山。陡峭岩壁上辟有小径,直通大太白海。下行间,忽浓雾弥漫,只闻山下人声嘈杂,不见人影。看来,这又名"大爷海"的湖泊,确有几分大爷脾气,见一面并非易事。

雾未尽散,湖影已依稀可辨。多少有些遗憾吧,阴沉的雾天,难见我渴求的湖光山色。
海拔3590米,位于太白山北侧冰斗,呈圆形。下方为大太白海槽谷。(拍摄时间13:51)
12时09分,走出跑马梁无人区,望见拔仙台游人如蚁,恍如重返人间。

《水经注》载太白山"冬夏积雪,望之浩然。"而今盛夏,山顶无雪,想是气候变暖之故。

翻越一段倒石堆,于12时18分抵"神山"石碑处,得见二太白海(二爷海)和三爷海。此地已是景区,游客在湖畔逗留。

稍歇,补充食水,准备登顶。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乱石中,狭窄游道蜿蜒向上,直指山脊。
近景:二太白海 保存完好的冰斗湖;远景:三太白海,受断层影响的冰蚀湖。(拍摄时间12:42)
太白山后山山门 传为李白题字(拍摄时间12:50)
12时28分,开始登山,拾级而上。山脊左侧较缓,右侧陡峻,形成突兀台地。岩石间土层薄,分布矮生灌丛、草甸、苔藓、地衣。
太白山顶台地基岩裸露,块砾遍布。(拍摄时间12:59)
05 从大石河营地到明星寺

7月28日清晨6时,天气甚好!凉风拂过,云层镀上亮边。不急迫,且晒干帐篷。呼吸洁净空气,享受山泉水煮的黑芝麻糊。

8时启程,穿越冷杉林,直上缓坡草甸,9时33分抵万仙阵。

万仙阵是太白山神秘地带。宽阔梁顶,玛尼堆星罗棋布,气势恢宏。相传乃姜子牙所布仙阵之一。

立于阵中,极目远眺,秦岭主峰拔仙台清晰可见。垒石砌堆,默默祈祷,再度出发。
万仙阵石海海拔3564米,是东跑马梁西端起点。(拍摄时间9:43)
东跑马梁广袤无际,遍布冻融分选形成的石环和多边形石,是第四纪冰川遗留的冰缘地貌。

2008年7月,鳌太第一次出事:西安驴友老边在此失踪。此后鳌太成为生死线。2017年五一云南8人队伍遭遇白毛风,3人长眠于此。

为寻老边,经营大爷海接待站的程开稳首次深入鳌太。多次参与救援后,悄悄用红漆刷上路标。如今,只要不遇极端天气,循标识可达太白山景区。
东跑马梁石海祭奠失踪山友的衣冠冢。(拍摄时间9:59)
残破不堪的雷公庙距离大太白海6公里。(拍摄时间:10:02)
东跑马梁 石海上草甸景观坡度和缓,略有起伏,部分地段一马平川。(拍摄时间10:36)
横切塔3峰后,时间已过13时,晨间能量耗尽。

蓝天白云下,庞大的九重石海横亘在前,望而生畏!

沿西塬和缓的"U"形宽梁缓行,梁顶绿草如垫,梁侧冷杉苍翠。薄雾从北坡上升,贴着梁面流向南谷。阳光温柔,投射淡淡人影。

记忆涌上心头:2011年凛冬,一场暴风雪将一位西安女孩困于此地五天。
西塬山梁和九重石海(拍摄时间14:20)
15时,终抵九重石海脚下。众人先坐下休整,边交流边补充能量。咖啡的鞋已基本报废,鞋底几近脱落,只得用绳索捆绑补救。

闻山友言,此线某垭口有手机信号。一试,果有中国电信信号,忙给家人报了平安。(特此提醒:自过盆景园后,唯此处有中国电信信号)

九重石海实非石海,乃陡坡上形成的特大规模倒石堆与石河,现代石河下或覆盖古石河。据说草、石相间,石分九重,故名。在岩石致密、挤压稳定处,生长着矮生草甸。

翻越九重石海,能走草甸尽量走,或寻山友堆放的玛尼堆,径直向上攀爬即可。翻越过程太过虐心,实不愿多忆。

16时52分,我立于山顶,风势颇大,雨点稀疏飘落。气温较山下骤降。众人忙穿雨衣,匆匆打卡留影。
九重石海顶(大太白梁顶) 海拔3520米,顶堆众多玛尼堆,既是纪念,亦是祝愿。(拍摄时间17:01)
风力愈劲,估达六级以上,裹挟冰冷雨水狠狠拍打身躯。哥几个措手不及,欲觅背风处躲避。

众人抱团,背靠大石,亦无济于事。短短几分钟,体温急剧下降,手渐麻木僵硬。

猛然警醒:此乃高山区地形雨!遂大声催促:快走!速速下山!

果然,随海拔降低,风力渐弱,雨渐止息,身体不再那般寒冷。

数百米外山脊上,几只羚牛或卧或立,似全然未受风雨惊扰,发觉远处的我们后,才慢悠悠下山去。

九重石海,堪称鳌太线上的"死亡之海"。曾阅山友帖文,不知多少山友长眠于此。坠入石缝者,莫名发病者,山难时有发生。

今日,在七月酷暑,我们距失温仅一步之遥。报平安两小时后,悲剧差点重演。

循山脊直下,海拔速降300余米。莫道下坡轻松,需一副坚韧的膝盖。紧赶慢赶,耗时2小时,终在19时抵大石河营地扎营。
大石河营地 海拔3174米,位于垭口背风处,水源充沛,多草甸、灌丛,然地面不平。(拍摄时间19:12)
今日是我生辰,哥几个执意庆贺。晚餐极丰盛!有米饭、香肠、腊肉、榨菜、鸡翅,几乎倾尽所有。惜无酒,亦无妨,有兄弟情深,清冽山泉胜似醇醪。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