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鳌太线穿越略记
南国红豆(杨光友)
序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是啊,总得去秦岭走走吧!走过那么多地方,竟未踏足这华夏龙脊!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秦岭始终是心中难解之结。
2021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初七)夜,上弦月映照着梵净山下山清水秀的地落湖。湖心岛上,冉苒、咖啡、南国红豆哥仨席地而坐,一壶老酒、两只卤鸭激荡满腔豪情,当下拍板:近期必定完成秦岭鳌太线穿越。
电话联络数位山友,唯沧海应允同行。为表决心,即刻着手攻略:下载离线
地图,敲定飞往
西安的机票。
7月23日凌晨1时许,一行四人登上航班。舷窗外夜色沉沉,内心却惴惴难安!
鳌太线毕竟是国内顶级
徒步线路,素有"封神之路"之称。这条沿秦岭主脊行进、连接鳌山与太
白山的路线,因山难频发,亦成部分山友的不归路。据载,自2008年起,罹难者已逾50人;而就在今年5月,又有3位山友于此长眠。生命无常,难以预测与超脱,唯求坦然面对。徒步是徒步者的宿疾,也唯有不断行走,方能疗愈。
两小时后,飞机盘旋
咸阳上空。鸟瞰万家灯火,霓虹璀璨。凌晨3点,我们便在机场外巴士站台,背靠行囊,静待黎明。
空乘曾言,西安寸土藏文物,阵风飘古诗。适逢农历六月十四,我抬头寻觅李白诗中那"长安一片月"。那是盛唐之月,强汉之月,亦是大秦之月,见证着华夏历史的兴衰更迭。
01 塘口村
7月23日凌晨,四人租车抵西安汽车站,转大巴西行至
宝鸡。窗外地势开阔平坦,连片青绿耕地,玉米正值抽穗,生机勃发--这便是"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
11时许,大巴抵宝鸡高速路口。在当地人帮助下再次租车,目的地太白县塘口村。一路南行,渐近秦岭。远望群峰齐整如屏,巍峨矗立于渭
河南缘。入山后,公路弯陡坡急,海拔持续攀升--宝鸡至太白县城,垂直高差竟超千米。

宝鸡市高速路口宝鸡,海拔568米,位于渭河平原西部,古称陈仓、雍城,周秦王朝的发祥之地。市境内的凤翔西凤酒和岐山臊子面颇有名气。
13时,终抵塘口村。村民程秀才在徒步圈小有名气,鳌太穿越者多在他家补充物资或借宿。电话联系时,他正在菜地忙碌。稍后,其妻引路至家中歇息。我们心领神会:近年当地zf已明令禁止鳌太穿越!此举无疑正确,然壮美秦岭,魅力难挡。
进村路上,果有人探问去向,谎称欲同行。我们应付几句,自行入村。
主人极其勤勉,院落空间利用到极致:一畦畦青翠菜苗静待移栽。砖房略显陈旧,应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唯有少数年入过万的农户才能盖起这般屋子。
机场未睡好,这一觉直睡到17时过。主人的老母亲备好晚饭,唤我们用餐。劳烦老人家照料,着实过意不去。
晚餐颇丰:一钵大米粥,一篮白馍馍,配菜有西兰花、娃娃菜、豆腐、黄瓜,外加一碟娃娃菜炒肉,想是比平日讲究许多。
恰巧,忙碌一天的程秀才回来了。边吃边聊,很快熟络。他子女皆有体面工作,自家收入亦不差。单今日就有八车蔬菜运往县城,只是忙起来顾不上老母。
说起鳌太,程秀才神色复杂。他说如今少接山友:一是zf管得紧,更因鳌太出事多。每次救援他都主动参与,见证过数十条生命消逝,山难场景锥心刺骨。可山友的执着总劝不住,这矛盾似无解。
他神情凝重,陷入回忆。良久,才郑重告诫:切莫偏离轨迹,务必走山脊,方有获救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