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长城穿越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1 20:51 编辑

    本次行程为辽宁绥中“锥子山~蔓枝草~石匣口”长城穿越,此段长城明朝时隶属辽东镇,这一段长城也应该算是辽东镇长城保存最好最连续完整的一段。严格说来我并不是初次走辽东镇长城,因为以前去过丹东虎山长城,但那是景区,基本上可以说是山寨长城,而辽东镇长城如锥子山段这般原汁原味的可是真不多了,所以此次行程对我来说更多的还是一种对未知线路的期待。

   明长城在锥子山分出三支,所以锥子山又被称为“三龙聚首”之地,一支打南边山海关、九门口而来,一支由锥子山分出向西的主线奔往大毛山关,另一支向东去往金牛洞,这一段也是实实在在有墙体、敌楼、烽燧及关口的一段。

   过去都认为万里长城的传统起点是山海关之老龙头,大概是指秦汉时期以来的长城,但不知何时罗哲文先生大笔一挥,将明长城的传统起点挪至丹东虎山,生生向东迁移了两千多公里。但是,山海关至虎山之间广袤千里,除了个别地方有零星的烽燧及墙段,还真找不着明长城的连续墙垣,甚至连残垣也很少,所以辽东镇长城又被称为地图上的长城”。历史上辽东镇长城确实存在过,据说女真崛起后,努尔哈赤每攻城拔寨一座城池就下令拆除所有的城墙和城池,所以辽东镇长城随着女真族的崛起也就名存实亡进而渐渐烟消云散了,但唯独留下了锥子山至金牛洞这一段大概十三公里左右的石墙及山险。

        本次活动从老营承德摇来七位小伙伴,其中两位跟我参加穿越组走长城,五位参加休闲游,京城小伙伴厚积薄发一人自然是按惯例参加穿越组。所以第一天的行程是四人参加穿越组。


时间:2025614日(星期六)

队员:开都河、四维、快乐每天(曹教授)、厚积薄发


   本次线路六只脚记录的轨迹。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52 编辑

   石匣口关,海拔148米。关口对岸河道中有鼓山长城保护碑,我本意还要过去寻访摩崖石刻,小伙伴们皆云明天再去多好。也是,明天看完可直接上山,也省去了这一段往返。


          车久等不来,电话过去一问原来小倩她爸在长城上施工还要先下山再走回农家院再开车出来,突然想起休闲组应该已经回到农家院了,于是改叫休闲组风景这边独好来接,不一会车到,回转农家院腐败去也。




          轨迹分解图。


  本次线路小结:全程约11.6公里,抛去补水段几百米,其余基本上是山险及石墙的距离。共计经过6座敌楼和4座烽燧,分别位于锥子山东侧2座敌楼2座烽燧,椴木冲1座敌楼1座烽燧,蔓枝草关左侧一座敌楼1座烽燧,东侧2座敌楼。敌楼建制基本相同,当然了椴木冲楼券门太高没有上去里面啥样不清楚,烽燧均为圆形。

        锥子山东侧、椴木冲楼东侧、蔓枝草东侧均有大段阶梯式石墙,属于比较典型的辽东镇长城特征。山脊垭口多数基本有石墙,蔓枝草东侧第二楼之后的山脊至石匣口关再无墙体与烽燧。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43 编辑


            现在脚下是最后一处高点,石匣口的公路被山遮挡看不见,前方线路已是石匣口至金牛洞段,观察到南侧山头上似乎有一座烽燧(黄方框示意),但不在长城主线上,要不要补课呢,我用红线大致示意了一下主线长城走向。


            左手望,石匣口关。


            落地,赶紧与小倩联系来车接。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39 编辑

            北侧与山脊伴行的是宽大干涸的季节河道。


            厚积薄发喜欢的林荫小路很快告罄,又开始了上上下下的享受。


            四维也说,越快要到了怎么山脊还越来越崎岖呢。



            回看冲积小平原与旱河道。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35 编辑

            二层辅房的西侧跺墙上,不知道谁给立了一根竹竿,或许,最初其上还应该有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子。


            出发前的犒劳。


    回看蔓枝草1号楼。


            轨迹分解图。


            经过一个下降及拔升,走上了山脊上的一段舒适林荫道,厚积薄发说,这样的小路她愿意再走十公里。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29 编辑

            终于和前队会和,其实是四维在等我们,后队尚远,参观完此楼后我也就乐不得的再迷瞪会。


            第六楼券室内部结构。


            外围回廊。


            眺望前方线路,还有一个不小的下降上升。


            回看蔓枝草关口,脚下这座敌楼即蔓枝草东侧第二楼,应该是蔓枝草与石匣口之间的最高海拔,至此向东至石匣口山脊上再无敌楼和墙段。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24 编辑

    蔓枝草2号敌楼内部券室。


            东侧正中亦开一券门,底部为条石。


   由蔓枝草东侧第二楼至第三楼的大台阶不仅高大,更是多的似乎爬不到头,它的侧面或左或右都有级数不同的小台阶,中间我歇了一气,恰好旁边有桑葚树,桑葚虽小但酸甜度挺可口,唯一缺点就是少。

  到达第六楼,“蔓枝草长城1号敌台”(长城小站网),海拔460米,从蔓枝草关口算起,海拔拔升300余米。此楼在卫星地图上也标示为“头楼”。此楼西面正中设一券门,除门槛石外其余皆砖砌,券顶上方有石匾,风化严重字已漫漶不清。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15 编辑


    到达第五楼,“蔓枝草长城2号敌台”(长城小站网),海拔327米,从蔓枝草关口算起,海拔拔升170余米。


            西侧墙体正中开一全砖券门,上有门匾,风化严重字迹已无。



            仰视更高的敌楼,四维已快到达。队伍分为三支,四维先锋,我居中军,曹教授和厚积薄发殿后。


本帖最后由 开都河 于 2025-7-2 21:11 编辑


            这道内墙可能是蔓枝草古堡的残墙。


            又是连续的台阶,这会还是较矮的台阶,内侧开有侧向正常小台阶。


            回看蔓枝草关。


            行至高处,外侧跺墙竟有少许砖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