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时节凤龙山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六月的雨,像是积攒了四季的湿意,定了六月作为自己对大地的倾情。要不然就不会刺破所有的云海云际,下起来随心所欲。

六月的雨,附满最鲜明的应景基因,与炎热势不两立,赠予凉爽宜人予大地。雾蒙蒙的容颜非是愁绪心情,仅只是要让亢奋的骄阳稍作消停。

  户外巡游观赏山水的出行,按大多数人的喜好,晴朗明媚的天气应是最为适宜。阴了天飞着雨的征候,自然少有人为之而生兴趣。

其实都是观赏上的视觉受限,行动上的不太便利而已。光照不透,拍不出所需的视觉效果,也只是相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

  正是夏季自有的梅雨时节,使炎热温和了几许,也才使得畏惧炎热的自己,得以解放了八个多月的宅居。

按往年一入夏便当了修整调养时期,不会轻易地出门远行。至于多年来习惯的徒步山野,还是受了年龄的增长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围观欣赏美景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犹如时令投下的一枚滚烫的邮戳,烙在流年之上。

  天地便在这印痕里,悄然向极致的光明深处而去。

行山穿越的脚步,也始终不会因了天气环境条件的限制而耽搁。

  细雨霏霏,拜梅雨时节。墨云天边,倏忽已至眼前,飘起雨雾缠绵。沉沉厚重,山野朦胧,牧场田园千亩。

塞上牧草也生南国,异域羊驼高原风骚。避暑胜地春城,旑旎风光高原,人间烟火气息最是彩云之南……

  行高的路,上攀的道,风雨中的雨衣手杖最知其味。少不了打滑的脚步,免不了刺骨的寒风。

虽然景已尽归雾霭簇拥,但脚下的跋涉,已诠释了何为无限风光在顶峰。

  这画面中的氛围,在最直观的视角下,突显着高处不胜寒的现实生态。

雾和雨的并驾袭来,像是检验户外运动的应付能力,又像似再凭添一次徒步登山的乐趣。

  世间的尘事,倥偬的人生总是烦扰不断,幸遇一场夏日的雨,让置身的周遭安然静谧。

趁这梅雨时令,释怀怅然撷下清欢,切莫让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乱了心绪。心境心绪若不被禁锢,走到哪都会是自由自在、无绊无羁的山川雨路……

  六月的雨,正当梅雨时节。飘在山野,亦疏亦密的悱恻徘徊,亦雾亦雨的纠结缠绵,何不是乘了刻意而来的成人之美。

云,碧空一色,淅淅沥沥,抹一片淡泊墨天。行涉穿越,披雾染鲜,处处空灵绿世界。雨帘半空垂悬,忽倾忽卷;丘陵枝条挂露,叶脉珠圆。

一袭风雨衣,最喜独自浸润其间;

天地生态之亮色,都在雨雾情怀。

天不高云不远,多少敬畏执念!

  车辆的移动又彷佛剪辑播放着窗外的具象,正好使跟不上移动速度的双眼从中得偿所愿。

  等抹去窗玻璃上的水渍,才惊喜地发现窗外闪现出大片绿油油的草场,远处的山峦上浮动着缭绕的雾霭,收进眼来尽成了蒙古草原似的塞上风光。

别具一格的分隔栅栏,和刚清理后露出条条纹路的牧场,以及牧场尽头处绵延起伏的山脉,一一构成了心中所向往的景观。

  路、走过无数,真正留下深刻印记的屈指可数,大多不都是过于平凡而归为忽略。

梅雨时节临山登丘,踏泥跨洼与雨共处,正是夏至节令当日,走进凤龙山自有的情趣原素。

湿漉漉的山,湿漉漉的树,湿漉漉着每一步。

  夹道的植物载着山风的吹拂,款款地温婉摇曳,滴沥着亦坠亦断的愁楚。那叶片上的滴注,滚动出晶莹剔透的雨珠,把四围的绿植润得无比鲜活。

每一株枝杈都在含苞欲蕾,每一条植藤都在发芽抽丝。从其间穿过舒爽了肺腑,空畅了心胸,轻盈飘逸的近乎浮去了半空。

  哪似早已成了大卖场的翠湖,历史自有的“翠堤春柳”“荷塘月色”,都已淹没在铜臭的吆喝声里,踪迹难寻的收在一档档的货场摊位之间。

1697年的湖心亭,翠湖最早的标志性建筑。1834年贯穿南北的阮堤,堤上原有听莺桥、采莲桥。 1919年的唐堤,与阮堤形成十字交叉,奠定了翠湖“两堤分湖”的格局。貌似都与经济效益不搭调,归为了“陈旧”之物。予民休闲的安静环境,换成了喧闹买卖的热市……

唏嘘于翠湖的今昔,联想到名气更盛的大观楼,就更让人颤然心疼。每每一提及大观楼一名,“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之豪情诗句便悠然而起…

只可惜100%的儿童游乐场犹如犯境之蕃,占地割据着曾经的近华浦、观稼堂、瘐园各处,吵闹之声不绝于耳,俨然澡堂菜市。让人又有何能去阅那长联?历史遗迹竟然如此不堪,睹不见斑驳的古遗,就只能凭忆往昔唏嘘叹息……

  别过县城再往终点而去,数十分钟已盘山入到了林区,绿绿的山,翠翠的林,屯满于凤龙山上。

一条盘亘在高原牧场的山道,蜿蜒穿行于郁郁葱葱的掩映下。外冷内热夹缝间的车窗玻璃,雾蒙蒙的遮蔽了窗外的景象,恍惚而觉外面貌似已成冬天,并在每一次大拐弯的路上夸张得有些过分。

  巧合了出行的时间正好是夏至节令,也知道周六的寻甸地区会是一个落雨的天气。对于太久的宅居,早已抑制不住期望放飞的心情,再是什么样的雨也无关大局。

太多太多时候的晴天出行,宛然已有了体验上的疲惫情节。早就该变通一下固有的惯例,择一个有雨飘落的天气,好在山水林梢间感受一番与晴天不一样的心情。

  又是满满一车的同行,只是曾经的驴友都已“各奔东西”,潜意识里始终还记惦着那些共步的欢歌笑语……

当一驶出城市的街巷楼宇,挨近乡镇区域的时候,从植被上便可分辨出城镇之间绿色品质的差异,一个“翠”字就彰显了其间各自的成色。

  县城里吃过午餐,便就近徜徉了一下县城的河滨公园。可能因下雨的缘故,园内故寂静无人,只有细雨衬着鸟雀呢哝。

溜达一阵后顿然觉出,园内的绿化远远胜过昆明的翠湖。那浓稠的植被、纵横交错的流水,无不彰显着小地方上筑建益民的执政理念。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