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长沙自由行,花明楼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从毛主席故居景区出来,计划去
株洲,经过银田镇。

路上看到韶山银河的景点标识,原以为是农田,看到韶山银河这几个大字,路边还有小停车场,临时停车参观。

刘少奇同志坐过的飞机,中国于1959年从前苏联购买的第一批(共5架)伊尔18型飞机中仅存的一架,编号240,保存较为完整。

花明楼景区,如果直接写刘少奇故居,或者有刘少奇故居的提示,就一目了然,如果不是看了韶山银河有提到花明楼,又刻意网上查了介绍,可能就错过了。彭德怀故居是在乌石镇,属于湘潭,从韶山过去其实也很近,但当时就没有留意到,后来查地图时候才看到,错过了。


傍晚时候离开花明楼,前往株洲。
花明楼陈列了一件宁乡出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这个是复制品。

花明楼的正面,有一尊四足方鼎,万德鼎,气势恢宏。万德鼎主体由16块方形花岗岩构成,以宁乡出土的商代“人面纹鼎”为原型,鼎身镌刻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题写的凹形“德”字,并集历代名家书法呈现9996个凸形“德”字,合计万个“德”字,总重18.98吨。

鼎很大、很重,所以,鼎代表大,但鼎也是地位、政权的象征。鼎代表的意义还有很多,不方便言表的那种。景区内放着这么大鼎,花明楼里面放尊,也可能是某种寓意,不是太明白甚至说是有点疑惑。

故居正门的“刘少奇同志故居”门匾,是1982年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

进门之后,还有一块“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门匾。匾虽无奇,却折射出刘少奇人生的起落。

该门匾是1959年故居第一次对外开放时,悬挂在槽门上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蒙冤,故居被封,门匾也被摘了,拆下的匾堆放在花明楼公社食堂的角落里,准备作为做饭炒菜的柴火烧掉,炊事员把这块门匾翻过来作为切菜的案板使用才得以保存下来。1980年2月,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故居重新对外开放,这块门匾重新挂在故居的门楣上。

周一,纪念馆闭馆。

需要徒步一段路,才到故居。

刘少奇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农村民居,对称形的土木结构、两进两横四合大院,坐东朝西,前临绿水,背靠青山,周围树木参天,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屋5间。
花明楼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这里也是刘少奇故里。停车场很大且免费,在入口扫码,免费参观。

游客不是很多,跟韶山形成鲜明对比,刘少奇铜像广场有点冷清。瞻仰刘少奇雕像,默默表达内心的尊敬。

这里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桥边的长庆和谷米行完整复刻了清末民初风格,毛泽东之父毛顺生曾入股该米行。


小镇不大,在小镇逛了一圈后,驱车前往花明楼,这一路大部分是村道,两侧都是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