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峰三山夏日纵走 - 日本最高棱线新体验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七年前,農鸟岳露营,夜晚狂风大作。每秒20多米的狂风把队伍中四顶帐吹坏了三顶;其中还有一顶直接被吹裂开,队友只能去小屋门口蹲坐到天亮。

次日大家在雾色中摸上農鸟岳的棱线时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记忆还历历在目。


这次三五好友喊上老污再次拜访了位于山梨县北、与富士山遥相呼应的日本最高海拔山脊 - 白峰三山(北岳、間岳、農鸟岳)。

旧地重游,物是人非,难免伤怀;好在人生总会向前,美景总能温润人心。


车中泊醒后天气大好,奈良田的水面之上缭绕着一层淡淡的水雾。


第一天的上午有浮云微风作伴,骄阳下的山野并未显得燥热。


去往主棱之外的第一个detour - 小太郎山的路况复杂多变、充满着乐趣。


午后天气突变,能见度下降,好在白峰三山属于非常成熟的路线,不迷路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危险路段。


次日大家早早拔营


只为在熹微的晨光中迎接新的一天


黎明柔和的光线中,万物都显得格外柔美。


在凉爽的夏日清晨,一行人徒步在这条日本最高的三千米级棱线之上。


景色和感触都使人回城后久久不能忘怀



白峰三山的常用登山口之一是山梨县的奈良田停车场。

从东京驾车三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公共交通也颇为方便。


Day 1

広河原 - 小太郎山 - 北岳 - 北岳山荘


四点多天亮的时候大家就陆续开始排队,等待奈良田发往广河原登山口的巴士。

节假日期间巴士运营公司会考虑到人流量的变化,从而提供增便(增发班次)服务。

五点半首发的时候,来了三辆巴士。

没排到座位的倒霉蛋也不用担心,工作人员会安排大家坐在巴士走道(真就坐在地板上),总之就是一个也不能少。

一路在蜿蜒的山间公路上摇摇晃摇 - 时而通行于幽暗的隧道,时而被高山与飞涧围绕。

缺乏睡眠带来的困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长久未近山林的好奇与期盼。


在广河原登山口的喧闹中,居然碰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

走进一看,好几位登山圈的前辈们这次也重装组队而来。

一路被投喂了各色小食。

山行的魅力有时不只关乎于美景与自我历练,旅途中的伙伴也是美好体验的重要一环。


翻过冗长闷热的林带之后视野突然开阔,峡谷两岸的山脊在白根御池小屋前尽收眼底。


继续上行就是去往小太郎山的分歧,远看只是驹岳巍峨山峰前的一个小丘,但真走起来可遭了老罪。


往返实际花了三小时左右。

正午时分穿梭于这种复杂的地形,大家又过度自信 - 没有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导致多人感觉脱水、不适,隐隐有高反的症状。


事后想来,这段路线可能是第一天中相对趣味性最丰富的。

不同于极度热门的白峰三山主棱,这条线上只有零星山友。

而且,沿途地形及景色丰富 - 既有碎石坡、岩场,也有林间小径,甚至一些地方最好能四肢并用攀援上下。


徒步北岳的时候难以感受到它的独特,埋头走走就到了山顶。

这座山只有远观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傲然屹立于群山之间的挺拔。

久未爬山的老污,上个月(25年6月)去表银座纵走的时候,在高速巴士上远远就看见了北岳金字塔状的山峰,然后按图索骥一一识别出了驹岳、仙丈、凤凰等老朋友的身影。

那种面对群山时能够如数家珍的体验,仿佛在烧烤摊和发小唠嗑一样。


日本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最大的陆地之间,午后的天气常常十分不稳定。

这天也不例外,在小屋被前辈们投喂时,天空就开始隐隐飘起了细雨。


路线并不困难,所以零星飘落的雨滴并没有增加什么困难与危险。

只是在缺乏睡眠、轻度高反等多重折磨的合力之下,此时已是举步维艰。

若没有小屋处买得的一瓶快乐水,还真不知道要去哪儿找到走完后路的气力。

小伙伴们此时已先行抵达小屋,只剩下殿后的两人同行。


路上再次偶遇了登山口附近见过的一个缅甸小姑娘。

她装备齐全,但是估计背负太重,也可能有些缺乏经验。

当时她大概率是迷路了 - 她正从一个分歧点下方折回,于是后续就同着她一路前往小屋。


红星为本游记内容时间点,本日难度B+/C

白星为之前活动时间点

(18年9月夏山 广河原-白峰三山-大门沢-奈良田)




Day 2

北岳山荘 - 間岳- 農鸟岳 - 笹山 - 奈良田


第二天下山路较长,所以大家两点就拔营出发。

有大队伍的情况下,在高山岩场摸黑寻路既刺激又有趣。

就好像许多人普遍对恐龙、枪战片等感兴趣一样。自我带入时,既充满未知、又暗含危险,心中却知道这种危险大概率不会到影响自己。这类体验往往就会激发出这种特殊的刺激感。


抵达山顶时,弥漫的浓雾还让大家有些担心看不到日出。


好在随着温度上升,雾气渐渐散去,天边的朝霞也逐步明朗。


寒风中等待了一小时才见到旭日东升。

阳光直射下的水雾在日出时分变得愈发活跃。

有那么一瞬,阳光被水雾阻挡,云山之上短暂地出现了朦胧的佛光。


从山顶往農鸟岳方向略一转身,只见富士山于云海之上已经悄悄露出了它盾状的穹隆。


七年前虽然在小屋营地过夜,但是天气糟糕到根本不知道小屋和山体的模样。

这次天公作美,得以看清周边的山体和棱线。

极目远眺,好几条纵走计划顿时在心中萌生。


農鸟岳一侧的热门度较之前日的北岳大为下降。

道路显得更加原始自然,再加之全程都有美景和队友的陪伴,徒步的体验丰富有趣。


这次后半程的棱线整体起伏较小。

除开距离偏长以及最终落差较大的因素外,这里十分适合高海拔拉练。

因此,有不少越野跑爱好者会日归白峰三山。


我们这种普通登山客则不疾不徐,大部分时候都是闲庭信步地边走边看。


大门沢下降点这里两组人分道扬镳:一队继续沿着棱线拜访百高山,其他人直接从此下山拿车泡温泉休息。

说到图中的导航架,这是五十多年前一位母亲为了纪念冬季因恶劣天气迷路而遇难的孩子所立。

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这座钟塔的叮铃声不知道在迷雾中给多少游人指明了前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