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三峡好人》于2006年上映,是贾樟柯执导的剧情片,它以三峡工程为大背景,通过煤矿工人韩三明寻妻、护士沈红寻夫两条线索,展现了大时代变迁下县城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困境。既记录了三峡地区的拆迁与变迁,也借角色的寻亲之旅,探讨了普通人在动荡现实里对情感归属、生活尊严的执着追寻,传递出对平凡人生的深切关怀。
影片以一首《好人一生平安》作为主题曲,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这首歌作为电视剧《渴望》片头曲曾经也飘扬在大街小巷,此刻,仿佛一直飘荡在我脑海里那关于三峡的回忆中: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一
某个夏天,这是一趟去向西北的旅行,途经三峡北上也是我们的既定目标,下班送父亲回红水河边的老家则是起点。那个傍晚,吃过饭我们爷俩就出发了,车刚开上高速,我就觉得眼皮发沉,昨晚收拾行李到半夜,加上一周的工作疲惫,整个人像灌了铅。“我困了,找个服务区停两分钟,睡会儿再走。”我揉了揉眼睛,把车拐进最近的服务区。刚把座椅放倒,闭上眼,刚要睡过去,旁边副驾就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是塑料袋摩擦的动静,断断续续,却格外清晰,像根细针,一下下扎在我紧绷的神经上。困意被搅得无影无踪,火气“噌”地就上来了。我猛地坐起来,刚要发作,就看见父亲手里举着个绿色小盒,脸上似笑非笑:“我好不容易翻出来的风油精,你涂一点提提神,开车别犯困。”那瞬间,所有的怒火都像被扎破的气球,一下泄了气,只剩射门踢到一团二百斤棉花上的憋屈。“知道了,”我闷声说,“你也歇会儿吧。”他点点头,却没靠在椅背上,眼睛一直盯着窗外,好像想把沿途的风景都刻在脑子里——虽然这黑夜什么都看不到。就在这你奈我何的感觉中,弥漫着一个老年人刷到了存在感的莫名喜悦。
回到村里时,叔和几个乡亲以及堂弟鸿、琳已经在院里摆好了酒桌,塑料凳围成一圈,桌上摆着花生、土鸡,还有绝不缺席的广西公文包。“回来啦?快坐!”叔笑着招呼我,给我倒了杯酒。酒桌上的话题,永远离不开国内时事,有时还有国际时事,以及革命的决心及广西狼兵的勇猛,比如“拔群精神”,乡亲们聊起韦拔群的故事,眼里都闪着光,说“咱们这地方,就得有这股子拼劲”。你很难想象,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村民们既能紧跟国际时事,又能把革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这些年,我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去城里上学,去外地工作,去各地奔波;也一次次回到这里,带着疲惫,带着收获。有些人来了,有些人走了,村里的房子翻新了,路也修宽了,可酒桌上的话题,亲人们的热情,还有这杨桃的味道,好像从来都没变过。我希望,自己也能像这里一样,不管走多远,心里的那份念想,那份踏实,永远不变。
次日一早,我要出发去河池接Q和儿子,再往三峡走。昨晚自信满满的在酒桌上宣布要赶七点的早路,结果还是睡过了头,九点才醒。叔已经从地里回来了,裤脚沾着田泥,坐在门槛上抽烟。“你爸等你去吃粉呢。”他咧嘴一笑说道。话音刚落,父亲施施然从村口国道上走来,精神比我好多了,退休真是养人,工作使人衰老。堂弟琳在村头开了一家酸菜鱼粉,味道鲜美,引得附近的村民都竞相来食用,我们当然不例外。
“来啦。”琳仿佛昨夜没有喝过酒一般精神,把两碗热辣滚烫的鱼头粉舀出,他每天5点都要起来开始做准备工作,煮粉用的料子是自己的鱼塘出产,我这位堂弟的勤奋一直是乡里有名的。“赶紧吃,吃完好赶路。”父亲催促说道,父子在粉店里挥洒得一头汗水,昨夜的酒依然消散在雾气腾腾,我正在并肩奋力扒拉着粉,突然一盒风油精伸了过来,对你没看错,又是这玩意。“带上,路上蚊子多,困了就抹点。”我摆手说车上有,他却固执地想按住我的口袋:“带上!听我的!”争执间,我扒拉光了碗里的粉,看了眼时间,再不走就赶不上接儿子了,赶紧跳上车仓皇跑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种关心我多是逃避的,一方面是真的有很多风油精了——父亲每坐一次车必然留下一瓶,然而却仿佛永远不够似的往里塞,一方面也是对于长年来这种不管实际情况强迫式的“我觉得你需要”式关心相当抗拒。发动油门的一瞬间,那瓶风油精在意料之中依旧不屈不挠的从车窗外面飞了进来,精准的掉在副驾驶。我抱头鼠窜的一溜烟的跑掉,远远看到父亲站在路边,手还举着,“路上小心!前两天我刷视频看到西北马路上有人撒钉子!”他的声音从车后远远传来,带着点喘。我嚎了一声:“得咧知道了!”从后视镜里看他,直到他的身影被晨雾裹住,再也看不见。

琳的鱼头粉
车往河池走,路过红水河边时,我特意停了车驻足。雾气还没散,河面上飘着一层薄薄的白,像给河水盖了层纱。几个村民在岸边等待着轮渡,轮渡从河对岸驶来,穿过薄雾,慢悠悠的,“腾腾腾”的柴油发动机很是有劲。我脱了衣服鞋袜,一跃入水,水有点凉,却透着股清爽。游到河中间时,我回头看岸边,晨雾里的村庄像浮在云里,村民的身影已经在船上,在雾里不尽清晰,却像一幅慢慢动的国画。那些轮渡上的人要去哪里呢?是去对岸的地里干活,还是去镇上赶集?后来在三峡,我又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乘着船,在江上来来往往,为了日子奔波。这条河,这条江,好像从来都不是隔断,而是连着一个个家,连着一段段日子,生生不息。


水边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