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区的浪推着人晃,脚步都跟着软;逆流区得卯着劲走,腿肚子绷得发酸时,倒觉得浑身经络都被拉开了;
气泡浴区的小泡在后背炸开,酥麻感从脊椎窜到天灵盖。
工作人员引着我们走轨迹,像带着逛秘密花园,到了转角就悄悄退出去,留足了和疗愈海水贴贴的时间。一圈下来,腰不酸了,腿卸了铅,连灵魂都被拧干又抖开,透着亮堂。
换场时,技师已在走廊等。换上一次性内衣、内裤的瞬间,她很有默契地退到门外,这点分寸感,让人瞬间卸了拘谨。按摩室的光暗得刚好,先是淋浴般的水流打在背上,肌肉跟着颤了颤,紧绷的弦先松了半寸。技师的手带着精油落下来,从脚踝开始往上推。说实在的,按摩力道不算惊艳,但那精油是真的绝,液体抹在皮肤上的瞬间,晒了好几天的干皮像久旱的田埂遇上梅雨,指腹碾过手臂时,能摸到紧绷感在一点点化掉,连毛孔都在往外呼水汽。
最惊喜的是收尾的洗发水,透明瓶子装着淡金色的液体,搓出的泡沫带着淡香,冲干净时头发突然就软了,我这头离了护发素就炸毛的自然卷,居然能梳出顺滑的弧度,忍不住多洗了两遍。
交还钥匙出门,专车稳稳停着。 让前台订Bamboo Shoot( 亚洲 餐厅)时,特意叮嘱“要体面”,这家中餐厅管得严,拖鞋和比基尼是进不了门的。草莓汁又上桌了,稠得能挂杯,甜得舌尖发颤,和 开罗 金字塔酒店那杯如出一辙。这一口下去,我们默契地放下杯子:关于 埃及 草莓汁的冒险,到此为止。


回到房间时,spa的松弛感还在骨头缝里晃,往床上一倒,床垫陷下去的弧度刚好接住所有疲惫。这一觉睡得沉,连梦都是蓝的。
新开罗!埃及的另一个世界
从凯宾斯基坐接驳车到海边栈道也很漂亮,可惜行程表像块绷紧的橡皮,今天就得折回 开罗,只能在心里默默给它盖了个“必再来”的戳,真心安利给时间充裕的人,光是想象脚踩木板、听浪打礁石的声响,就够让人惦念了。
从酒店往市区去的车,成了此行最“肉疼”的插曲。先前从市区打车过来,300埃磅就够司机笑着帮我们搬行李,这会儿前台帮订的,60欧!我不可置信地连问了两遍,看看手机,两点的巴士像悬在头顶的倒计时,再纠结下去怕是要误了车,只能咬着牙点头:“订。”
车到的时候,新得能照见天上的云。司机穿得西装笔挺,见我们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迎上来拎行李。开关车门时更讲究,总先用手掌在门框上挡一下,那姿态恭敬得让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一踩油门,车像贴着沙漠公路的皮肤飞,原本要晃50分钟的路,硬是被他缩成了30分钟,钱花得肉疼,但这效率,却给行程按下了快进键。
坐上去开罗的Gobus时,座椅还带着前一个乘客的余温。这车子是辆介于面包车和大巴之间的“小可爱”,就是空调不给力,热得我直冒汗。比预想中早了近两小时,不到八点就到了。
最后一晚的住宿落在新开罗,推开车门的瞬间,仿佛闯进了另一个埃及。没有老城区的斑驳土墙,玻璃幕墙戳破夜空,街道干净得能映出云影,连路灯都亮得格外精神。公寓楼像刚从图纸上走下来,入夜后的风带着点秋凉的爽,把白天的燥热扫得一干二净,原来开罗也有这样“会呼吸”的角落。
后来才慢慢拼凑出这片区域的故事,它像政治精英们在沙漠里种下的理想国。计划里的“新开罗”,该是个能让“创新”生根的地方:有不呛人的空气,不用在沙尘暴里捂紧口鼻;有干净的街道,能踩着晨光散步;有配得上“高质量生活”的所有细节。对了,Zamalek的使馆区小岛和Maadi区也藏着新开罗的另一副面孔,慵懒又精致,这次没来得及逛,留着给下趟旅程当引子。尼罗河畔的河滨步道更不必说,酒吧的霓虹和餐厅的暖光沿着水岸铺开,晚风里都飘着“该小酌一杯”的怂恿。
可惜钱包比脸还干净,再诱人的霓虹也只能看看。我们取消了去酒吧的计划,打了半小时车,一头扎进非洲最大的商场City Stars Mall。刚进门就晕了头,走廊像被施了魔法的蛛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闪着店铺的灯,我们跟着清洁阿姨的提示转了三圈,才摸到超市的方向。橱窗里的物品闪着光,眼睛在里面打转,手却死死按在口袋上,只能过过眼瘾。
最后把目标锁定在超市,寻宝似的扎进去。绕着超市逛了快一小时,购物篮里躺着的,是泡面和一些零食。倒在超市门口撞见了Abu Auf的椰枣巧克力,这是当地人斋月节必揣的伴手礼,走亲戚串门都得拎两盒。原味的齁甜,杏仁黑巧的不错,坚果脆混着可可的微苦,后来配着 肯尼亚 红茶喝,茶的涩刚好中和了甜,竟有种奇妙的平衡。
凌晨一点,煮好的泡面在碗里冒着热气。叉子搅开汤汁时,忽然觉得这趟旅程的滋味全在这碗里了。第二天的飞机冲上云霄时,低头望了最后一眼 非洲 大陆。
写在最后:真正的旅行者一定会爱上埃及
这趟旅程,不算完美,却像那碗凌晨的泡面,热辣辣的,带着点烟火气的实在。
但有一点我深以为然:“真正的旅行爱好者一定会爱上埃及。”
所以若有下次,我想再去埃及,和好友一起,和爱人一起,去这趟没来得及踏足的城市:马特鲁的海岸线该藏着地中海的风吧,浪会拍打着古老的灯塔,把故事说给海鸥听;阿斯旺的尼罗河畔该飘着帆吧,白帆在风里鼓成饱满的弧,载着人往落日里去;沙姆的海底该游着会发光的鱼吧,浮潜时能撞见它们的尾巴,在水里划出银亮的线……
正在读游记的你呢?去过埃及吗?会想去吗?总觉得,我们终究会在埃及的某个街角“再相遇”,也许是在亚历山大的咖啡馆,正碰着同一块焦糖布丁;也许是在阿斯旺的帆船上,同时伸手去接吹落的帽子,谁知道呢?旅途的奇妙,本就藏在这些“说不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