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大桦背徒步纪实 - 内蒙古 - 8264户外手机版

  内蒙古
本帖最后由 逐歌 于 2025-9-24 21:13 编辑

我没有徒步的经历,想起来我步行走的最远的路还是儿时每年春节随全家人一起去外祖父家,只记得爬了一座山又一座山,翻了一个坎又一个坎,早上还得早起,但为了去见外祖父和我的小姨,还是特别兴奋。小时候没有电子红包给,父母亲还得背上比较有价值的礼品行走,中午能走到外祖父家,山里已是炊烟缭绕。如果这也算徒步的话,那我还可能比较资深(^O^ )。长大后,老舅在我们市里已购置房屋,外祖父也进了城,我就再没爬过山。
我在潜心学习无人机后,将手里一台吃灰一年多的御3给抵了,换了御4。因为上了课,对炸机有了底,至少敢飞了,为了提升运镜,只要周末有时间,我肯定外出,在距住地附近20公里范围练习。但没想到的是,这个外出接触大自然的事情会上瘾,乐此不彼。为了能接触更辽阔的自然,我寻找了好久才到一个户外群。群主是个要倒班的人,和他的户外出行总是不能同步。在看了他们的路线后,我一人独自去爬了东河的莲花山,很遗憾地是没有找到群主的机位,我也没拍到较为满意的视频,但在途中,结识了东河的登山队伍。给他们集体拍了照之后,和队长老李加上微信,我就此顺利打入群内部。于是促成了这次大桦背之行。

2025年9月21日,这也算我的官方生日,很庆幸出发。单出发这个本身,就挺鼓舞,因为你终于可以驶离车声喧嚣、红绿灯、监控布下的大局,你可以在导航中输入地址,像飞起来一样有种畅快,这可能就是出发单纯的快乐。

7点二十,我们在梅力更景区指示牌下会合,在往景区的路上有个分叉口,不知左走还是右走,就往左走——是一家蒙餐大本营,名字已忘,虽然那天早上我比老李他们早到,他们电话里让我往景区走,我以为是往景区走,我往右边开去,两条路不同的往景区的路画了黄色的分界线。我算两次看到这家蒙餐大本营,还是没有记住名字。记住,这是我第一次走错,因为大部队没有到,但在电话还有信号的情况下走错。

1)护林站是水泥路的尽头

2)沿门道沟进入河床,准备入山

围观欣赏,楼主继续发吧

谢谢开山门,工作来了,先忙点事情
这次大桦背出行队长老李想得比较周全,先是在群里免责声明进行接龙报名,出发前两天叮嘱大家买好一日户外运动保险。我看报名的人比较少,大家响应不是太积极,但我是新手+小白,没敢在群里吭声。老李为了让我对大桦背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或是提前给我打好预防针,转发咱位8264一个贴子,up主是[路上晃荡的行者]《清明赏月乌拉山 冰雪徒步大桦背》,文章里记录了他们惊险的经历,但迷人的大桦背再次在我心中烙下,我反复看了两遍后回复老李,这个比较有挑战呀。我也在这时知道了8264,现在还不知道谐音梗是啥,但我也长了见识,原来驴友们的窝在这里,不是"马峰窝"。出发前又在8264上搜了大桦背的游记,并挨个读完。这可能是比起吸睛、引流、最终上货的某书,我还是喜欢这里来发贴的缘故,也可能我们也有些落伍,跟不上这个信息快要爆炸掉时代,但也正是某书上看到大桦背的倩影,我才对老李说下一站去大桦背充满期待。

ps:不知道是不是在“回复”里发贴子?还是另外起一个贴子?有知道的人请指点一下~
本帖最后由 逐歌 于 2025-9-24 21:10 编辑

我们一行6人,李队备上了对讲机,我认为我们一直会一起走,我没有拿,后来就知道教训来得比较深刻。从门道沟走向河床的路,其实也不算路,每年的雨水冲刷河床里满是沙石,行走相当不便,大多数时候是在向左边走,可以顺着一条水渠走,这条水渠在我们天黑出山依靠手电已看不到路时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甚至是救命指示线。进山的河床估计走了约20多分钟,河床也没有走到尽头,就往左的石壁上山,怎么分的路,在哪分的,我讲不清楚,可能他们老徒步,有了上苍的感召,我只能跟着走。上山后的路就比较明显,顺着路上山,再下山,走到山石路尽头,再次进入主线河床。

主线河床一路也相当出片,9月份进山,河水还有微弱的溪流,潺潺流过,河床两岸崖石奇异,树木墨绿,有那么一刻,呼吸真的入脾入里,身心仿佛通透到前所未有融合一体,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在这山里,在行走,在听风在听雨,自由从没有像当下这样呈现在我眼前。

【仁者】

【河床路途中补充体力,队友发现远处向山里进发的另一组人】

【这个角度能看到的五峰山,距离门道沟约1.4km。命名都是有感而发,随性而起,不要强求】

本帖最后由 逐歌 于 2025-9-25 08:52 编辑

中途补给后,我们继续沿着河床走。河岸两边有土的就有路,尽量沿路走左右都可以,大多数时候,只有一边有路,没有路的就沿河床走。用时2小时多,近3km路,看石壁上写的小屋两个字,我以为到达了老李口中一直念叨十点半前我们的目标小屋。显然不是【楼主晃荡的贴子里提到的,是真的有个屋】

【在这里,我们又开始补给,另外4人也坐这休息。 我们沿山体上行,他们沿小屋标记右边的山沟上行,我们被反超】

【李哥(非队长)给另外4人分享本地桃】

我们向上而行的道路越来越陡峭,在半山腰有几步、几秒明显让我有了种生命的威胁,好在我们队伍步步为䊨,前脚后脚的帮扶攀沿,顺利渡过险区。在这里,我们看见4人组中的其中两人从右边的山沟往上爬,他们说另两人已在前,说明提前差不多一小时的进山优势已被反超。

过了山尖就是平坡的道,队友又开始摄影,李队又不得不开始招呼,我们要在十点半前达到小屋。嗯,操碎了心呀~

[山的心尖]

【刚过险区】

【再拍】

【再拍】

【等你们拍】

【望山】

【山在这里】

本帖最后由 逐歌 于 2025-9-25 10:10 编辑

用时约50分钟,10:06我们从“小屋”标记处上到垭口,海拔为1744米,我的心率最高到148次/分,还好我没掉队。在垭口往东望,包头那一片海在两座山中间,海得更为明显,比以往更为柔美。垭口另外4人组也坐这休息。队长又开始强调10:30我们要到小屋,往前看可见到小屋的轮廓了,我们队里小王和老张被风景拴住,客观性忽略队长的时间和目标。而在一起等他们两人的时间里,我跟着另外4人走了,他们从中间的一条路往下走,而正确的路是平着走,我以为他们也到小屋。当我听到我们队4人的声音在我头顶却完全不应我的呼喊时,我发觉我应是走错了。掏出手机,信号变成隐约的省略号,甚至是一条虚线,此时方知对讲机-你很珍贵!!!我走进林子里,见到一块未知名物种的脸与牙槽相连的骸骨,回头与一只坡上的山羊对视,它也在问我,你去哪里。我去小屋呀,可此时在林中的我连小屋的影子也不见,我跟随的4人,像风一样消失,路上再也见不到登山杖戳过的小圆洞,而谷底传出的水流声越发明显。完了,我在大山里迷路了。我不知道是等队长他们赶上来,还是我应该返回垭口。再和羊确认过眼神后,我抬头望林子里不那么明朗的天,和我在垭口看到清新的小屋是两种心境,甚至一言难尽。我不再犹豫,快速返回,在垭口处再次确认小屋的方向后,终于看见小屋途径的路上有我们的人。我立即出发,才看到左边有一条平路,此时已来不及分清哪条路更近更快,只要有路就往左走,没路,就左下走,估计我浪费的时间有10分钟,往返的路程可能1km,我跑向小屋与他们再次会合时,时间为10:47,我估计用时也就十分钟。事后,队长把在垭口拍的视频发给我时,我说不是眼睁睁看着我走错了吗,他说他也在反思,为啥没有叫住我。

【垭口休息,这里是有信号的】

【站在垭口,望向包头-那一片海】

【队长的小屋】

【内饰相当豪华。我只能说经过徒步的人历年往复的修饰,小屋的确变得有点格调。里面有灶、有储物柜,相对干净,床上铺有薄膜,隔尘。我们离开时,把锁给带上了,怕大风刮的尘土扰了氛围】


沟里发过洪水

应该是的,8月份说是不让进,门道沟处有人值守。
本帖最后由 逐歌 于 2025-9-26 08:38 编辑

全体在小屋休整大补给后,小王和老张放弃后面大桦背登顶行程,他们想就在原地转山,但这次的分开为后来下山的会合埋下了阻碍,也延缓了我们出山用时。11点20分,我们4人向大桦背进发。经过羊倌的房子,附近漫山遍野全是雪白的似云朵般的羊,我还没见过羊如此干净,堪称6S典范,简直如仙女下凡,你会有种立马想抓只来烤的冲动。人类的占有属性似乎从未减过,只是逐渐进化变得文明后懂得收敛(:-D)。我问羊倌有多少只羊,他说有7、800只。我真是羡慕,这哪里是羊倌,这简直就是本地财阀呀!他悠闲地坐在一人一方天地里,估计有足够的傲慢看我们如此徒步,是不是内心送我们的也有两个字“折腾”。(^O^ )

【财阀的生物资产,这半年盘点估计够呛】

【海拔1806米,时间:11:35,行程5.83km。望着筋骨遒劲的松树,扎根于岩,从容撑起一片天空,像领头在前的卢主任,不急不躁,不疑不虑,不催不赶,】

【海拔1998米,时间:12:20,这一个小时,我们的爬升高度又近100米,我其实已经很难坚持了,队长不停地鼓励,说快了,我至少问了三遍,那段平坦的路在哪里】

【海拔2059米,时间:12:34,终于能望见雷达峰了,轨迹行程显示6.81km。李哥的腿开始犯疼,我知道我们都到了身体承受的极限,队长建议把包放路上,我得带着我的无人机,只有李哥一人放下了包】

越接近顶峰的路程看似眼前,每走一步都是选择,放弃还是继续。速度从之前每一公里约半小时到花一小时,每走一步都在和自己较劲,在和过去对话,咀嚼脸上分泌的盐分,消化来不及挥发的汗水,来体验,来认识自己,来见证自己。

【登项。时间:13:56,海拔显行2311米,行程7.86km。因在起点门道沟处没有同步记录,行程略有差异】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