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八山四水 于 2025-10-3 10:08 编辑

到站内江,火车从内昆线转入老成渝,本务摘挂换向,停站时间差不多20分钟,上水工可以给列车补充水分,乘客们也闲的蛋疼,下车到站台溜达溜达。

站台上的乘客明显可以分成两拨,短衣短裤是一拨,明显是四川境内上车的;长裤外套是另一拨,他们应该是云南、贵州上车的乘客,云南贵州天气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大,一个阴天,一场小雨,气温哗哗往下掉,去过的童鞋应该深有感触。

很不幸,这趟列车K1050早已阵亡,俺老人家又替沿线乘客保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以前印象中,出门打工应该是奔走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北京,那是老黄历了,四川重庆人口众多,相当一部分人舍远求近前往贵州、云南打工。虽然贵州云南经济条件一般,架不住人口少,而且川渝百姓吃苦耐劳,大多从事建筑工地、采石开矿的工作,加上饮食文化语言相近,渐渐的大量川渝子民在云贵聚集的越来越多,甚至一部分人还当上了老板,在当地嫁娶扎根于此。
适逢八月底,大量前往云南过暑假的孩子到了返乡读书的时节,本趟列车乘客大多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着小家伙们返回川渝等地。

中间的小家伙是重点,长得憨头憨脑,胖乎乎招人喜欢,一路上俺跟老婆大人就喜欢逗他玩。从云南上车的时候父母亲给它们带了很多吃的,喝的,哥仨几个也是敞开了吃。如今的小孩子受电视广告影响颇大,彼时电视里正流行香飘飘奶茶,万人迷代言的那款,结果包包里只是找到两罐,小家伙没有了,明显拖了群众后腿,于是乎哭爹喊娘需要一罐。
奶奶担负着儿子媳妇重托,务必要将三个小家伙平安带回长寿,不得已到站台上补买了一罐香飘飘。当奶奶买了提上车的时候,小家伙忙不迭的把香飘飘和两位哥哥的那款依着位置摆好了,一脸的虔诚和专注。见到此情此景,奶奶忍不住甩出一句:日你个先人板板。
车厢里广大吃瓜群众爆发出欢乐的笑声。

须臾,列车从内江开出,车窗外就是正在修建的成渝高铁,2016年正式开通,在这之后成都局又砍了几趟普速,如今老成渝铁路的普速列车聊胜于无。

列车在老成渝低等级的铁路上歪歪扭扭蜿蜒蛇行,列车里则充满了欢声笑语,同为川渝子民,语言文化上完全没有隔阂,隆昌、泸县、荣昌、大足、长寿、涪陵、铜梁都有大批子民在云南务工。乡音拉近了彼此距离,大人们忙着攀交情,扯闲篇,小人们都在埋头苦吃。
远在云南的父母亲为了谋生经年累月不回家,面对小候鸟们的探亲总是溺爱有加,现在小宝贝们回老家自然是大包小包全部是吃的。这些农村的孩子自然不会放过大好时机,包包里有的都翻出来吃,压根就不知道控制节奏,顿时车厢中饱嗝连连,旁边的奶奶外婆们看到这些毫无节制的小家伙,无可奈何之际总是在呵斥声中夹杂些:狗日的,先人板板。

车到永川,跟俺一起从自贡上车的美女下车了,就是穿小洋裙的那位。

这位鬼灵精怪的小家伙来自长寿,父亲是长寿人,母亲是云南人,父母亲在昭通打工。他的亲哥哥告诉俺,他最牛逼最出糗的事情是,不高兴就咬狗,把小狗尾巴都咬断了,一嘴的狗毛。

车过隆昌,列车员开始查票,K1050的列车员大多是些40-50岁的大爷大妈们,退休前最后的几年光阴大抵要挥洒在老成渝线上了,服务于昆明到重庆之间。大妈们有条不紊验着票,接着又开始扫地,拖地板,一切都在正常运转着。
车过荣昌,查票告一段落,这是抵达终点站重庆站之前最后一次查票,接下来大家都轻松了,一个交路即将完成。此时列车长扶着车厢连接处,操着浓郁的昆明口音说,跟大家讲个笑话:昨天从云南发车,有一位老太太主动跟他说,他带了两个小孩上车没有买票,等会上车补,列车长笑眯眯的说,我还以为这老太太懂事,守规矩。

接下来查票,这位老太太说他带了10个小孩上车没买票,也就是说,这位老太太第二次欺骗了我。今天早上查票,发现凳子底下横七竖八躺着很多小孩,我把老太太找来,仔细询问,你到底带了多少小孩,他说有30几个。刚才最后一次查票,发现还有很多小孩没有买票,我又把老太太找来,问他,你到底带了好多小娃娃嘛?
老太太低头不语,我就把乘警叫来,估计警服对老太太有威慑力,结果老太太不好意思承认,总共带了128个小孩上车。

这些娃娃都是父母亲在云南打工,小孩子暑假去云南看望父母,到了暑假末期需要返乡,父母亲为了工作自然没有办法送他们回去。那么同乡、亲戚,特别是陪同孩子来云南的老奶奶、老婆婆成了最好的监护人,带一个孩子从云南回四川给20块钱,加上老太太年纪大,即使被查出来,大不了补票而已,所以这位老太太就一口气带了128个孩子回重庆。
列车在摇晃,列车长用云南话抑扬顿挫发表这演说,吃瓜群众爆发出咯咯咯的爽朗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