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碑林”一日看尽千年字——福州鼓山灵源洞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一,入山
国庆中秋,双节长假,趁着鼓山摩崖石刻的重新描红,我们再次来到鼓山灵源洞。


鼓山约有600段古代摩崖石刻,其中近半数集中在灵源洞的喝水岩、石门景区,这里不但数量多且珍贵,是鼓山风景区最精彩之处,峡谷之中,崖壁几无隙地,楷、行、草、隶、篆,五色杂陈;宋、元、明、清、民国,一线贯穿。
穿过涌泉寺红墙;不拜大雄宝殿,循东侧“灵源深处”小门而下,六十级陡阶尽头,两壁豁然劈裂,一涧中开——这便是灵源洞。洞口清荫逼人,盛夏亦觉披襟生凉。





感谢分享美景
围观欣赏美景
  七、尾声
灵源洞之行,不见浩大山河,却在方寸石壁间看尽千年风流。忽忆赵汝愚诗:“江月不随流水去”,诚哉斯言——江水可改,石字不磨;人易老,山恒寿。
若你也来福州,别只把鼓山当健身步道,请务必拐进这条石缝,在暗凉崖壁下与古人并肩。那一刻,你会明白:所谓“忘归”,并非贪玩,而是甘愿被时间留下。





  最后循原路退出灵源洞,重返喝水岩,再读蔡襄二十四字题名:“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



  六、出洞与回望
栈道尽头有石阶上行,“水云亭”赫然在前。这是赵汝愚与朱熹友谊的象征,目前重新按原样修复中,额眉石梁正中有朱熹手书“天风海涛”四字。




赵汝愚诗碑

水云亭一方摩崖石刻

  这里也是摩崖石刻集中处,有朱熹与赵汝愚唱和诗刻、宋丞相李纲偕友游鼓山灵源洞诗刻等众多宋代摩崖,同样是鼓山摩崖石刻之精品所在。
李纲绍兴元年题:“……游鼓山灵源洞。丰甫之子升叔明,伯纪之弟经叔易……”满满三行,列出七位同行者,像今日旅行定位@好友;
赵汝愚诗刻:“几年奔走厌尘埃,此日登临亦快哉!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直送海涛来。”读罢,山风恰从洞口灌入,衣角猎猎,果然“天风海涛”四字被朱熹另榜高悬,成为鼓山最出名的“广告语”。

李纲游鼓山诗刻

赵汝愚诗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