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馈赠,具象化的独木桥,没有更安全,只有更惊心!
来一杯透心凉,平复一下受惊的小心脏,接下来,Go on!

穿个雨套,过河,还是蛮不错的,水是有点儿凉,但裤子不会湿,记得穿在溯溪鞋(or沙滩鞋)里面,河床坑洼不平,碎石遍布,以防鞋套划破。
右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正轨,上了“车师古道”!
车师古道曾是车师国的地盘,曾经是汉匈西域博弈的核心地段,“车师之争”持续良久,从西汉武帝至宣帝时期(约公元前138年-公元前51年),汉朝与匈奴为争夺车师国(及车师古道)控制权,持续近90年的系列军事、政治较量,核心是“控车师即控西域北部交通命脉”。
其关键脉络可分为3个阶段,清晰呈现双方的反复拉锯:
1??初战交锋(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08年-公元前99年):汉朝为打通丝路北道,首次出兵攻打车师,虽短暂击败车师、迫其归附,但汉朝大军撤回后,匈奴立即反攻,车师再度倒向匈奴,古道重回匈奴掌控,首轮争夺以汉朝“得而失之”告终。
2??长期拉锯(昭帝至宣帝初年,约公元前87年-公元前68年):此阶段双方进入“你退我进”的胶着状态。昭帝时,汉朝派军屯田车师附近(如渠犁屯田),以屯田军牵制匈奴,一度收复车师;但匈奴为夺回古道,多次派数万骑兵围攻车师,汉朝因兵力有限,曾被迫撤回屯田军,车师两度易主,甚至出现“车师王两面称臣”的妥协局面,古道控制权反复切换。
3?? 汉朝完胜(宣帝时期,公元前68年-公元前51年):公元前68年,汉朝派郑吉率屯田军与西域诸国联军,彻底击败车师附近的匈奴势力,攻克车师王城,随后长期派驻屯田军驻守车师,建立稳固据点;公元前51年,匈奴内乱(呼韩邪单于归汉),无力再争夺西域,车师正式纳入汉朝管辖,车师古道也彻底成为汉朝管控西域的军事、交通核心通道,“车师之争”最终落幕。
“车师之争”的本质,是汉匈对“西域交通枢纽”的争夺,谁掌控车师古道,谁就能切断对方在西域的兵力、粮草运输,进而主导丝路北道的秩序,这也为后续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奠定了关键基础。
此刻站在古道上,指尖触到的是冷硬的岩石,耳边却仍有铁骑奔突的余音在回响。那些金戈铁马的画面,不是虚幻的想象,更像是沉睡在土地里的记忆,被风一撩拨,便骤然苏醒,在眼前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往昔。
古道旁,一只可爱的小狗欢迎着我们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