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睢阳:一座城与一个民族的气节丰碑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总第295文
巫宝走天涯 已发至246文
巫宝讲故事 第16文
巫宝在学习 已发至20文
巫宝和伙伴 已发至14文
我,只是个说书人......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满目的苍凉将旷野包围
但有山,在远方连绵
山上生长着无边的荆棘还是无尽的繁花
我越过无数个夜晚和无数个季节
一遍又一遍,一山又一山,只为见到山上的月光
我席地而坐,对着星星高歌
无声处能否泛起回响,沉静中能否照见心境
我拨开堆砌的妄念,踏过虚无的迷茫
我带着挚诚且满腔激昂
待我站在山巅,星尘化为火焰,寸寸燃遍人间
我身是青山,便有天地
我心有方寸,即是桃源
看,我和世界!
———————————by Viki 2024
楔 子

在商丘古城南门外,我站在张巡祠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
祠堂广场上,有祭拜的人默默点燃香烛,青烟缭绕中,时光仿佛倒流至公元757年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墙壁上,宋代宰相王安石的诗句跃然眼前:“两公天下骏,无地与腾骈。就死得处所,至今犹耿光。”

走进祠堂,正中矗立着张巡的塑像,这位“安史之乱”中的忠烈名臣目光如炬,仿佛仍在守护着这片他誓死捍卫的土地。


大殿正中正是张巡坐像,坐姿高6米,身穿盔甲,手握宝剑,怒目圆睁,形姿威严。
我凝视着张巡塑像那坚定如铁的眼神, 听到那穿越千年的呐喊。
文| 小Viki
冰冰巫宝走天涯(ID:bbwbzty)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 按 二 维 码 即 可 关 注

番 外
文天祥的《正气歌》有这么一句话: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这里的“张睢阳齿”指的就是张巡睢阳保卫战之忠烈。
另一句“颜常山舌”指的则是另一则可歌可泣的忠勇之人的事迹,那便是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堂兄弟颜杲卿一家三十多口人的血染之歌。
这个故事,我们下次再讲。

PS:在商丘古城的城隍庙中,也供奉着张巡和雷万春、南霁云等人的排位和塑像。


张巡像

雷万春像

南霁云像
本文小小结
睢阳精神,在民族危难时的传承
令人深思的是,睢阳精神在千年之后的中国抗日战争中得到了重生。面对日军的侵略,无数中国军人像张巡一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
台儿庄战役中,抗日将士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机械化部队;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的不屈;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守阵地,
这些现代史上的壮举,与睢阳保卫战有着相似的坚韧——都是以少数人的牺牲,换取整个战局的转机。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正是中华民族气节相连的明证。
今天,我们正在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不仅是经济的复兴,更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复兴。
张巡、许远等睢阳守军所代表的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我离开张巡祠时,夕阳西下,整座祠堂沐浴在金光之中。
在商丘古城墙上,我向远方眺望,如今这里已是现代化的繁华都市。但在我心中,睢阳永远屹立在那里——它不仅仅是一座城,更是一个民族的气节丰碑。
正如文天祥在《泌园春·题张巡、许远双庙》所写:“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如何平衡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成为商丘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明代建筑固然精美,但唐代的睢阳精神更是商丘古城的灵魂所在。
当我们提及归德府时,不应忘记睢阳——这片土地曾经见证过何等壮烈的忠诚与牺牲。
睢阳与归德,历史图层的重叠
站在今天的商丘古城墙上,很少有人提及“睢阳”这个名字。更多人称这里为“归德府”,因为现存的地面建筑主要是明代遗留。
商丘古城是“城摞城”,现存归德府城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有500余年的历史。


而这座城下,同时叠压着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等多座都城、古城。
睢阳,这个曾经响彻天下的名号,如今被埋藏在层层历史土壤之下。

这些功德碑都由福建沿海一带信众捐建
这种跨越地域的信仰传播,反映了忠烈精神在中华民族中的深远影响。从唐代到今天,张巡、许远已经从历史人物升华为民族气节的象征,他们的精神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