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驴友泰山死亡的背后(事故原因分析、建议)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刘二呆 于 2012-2-17 20:48 编辑

      16日齐鲁晚报整版刊登了15日前的救援情况,当时还定义为失踪,16日晚8264传来最新资讯,发现女驴友遗体,心情很沉重;自元月以来,接连在各地出现问题,各种媒体相续拷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驴友出台管制措施,可以说2012的户外产业以此作为开篇。

      我在户外装备版块写了《2月16日泰山山难事故自我求生策略(含必要装备)》,有兴趣的朋友来一起探讨。
      本次活动其他讯息:
      1、2月16日泰山事故中相关人员信息
      2、泰安出台通告加强进泰山管理 违者最高罚5000元


      3起事故中,泰安事故与前几年发生的驴友事故有些相同的特征:

      1、自由松散的组合,队员技能、体能、装备不一;
      2、以领队个人的影响力来发起活动和管理队员,领队能力不一。
      3、户外魅力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新驴”加入到户外活动中,如同未上过战场的新兵,他们甚至未想到户外-危险-自身的关系,他们都试图通过结伴出行的方式,把风险分摊到整个团队上,自己的风险因此会被降低。

      本次事故的原因分析:

      可能资深老驴会说,这是领队的责任,我也基本认同,首先:

      1、本次活动领队放弃队员,这是错误一,如果可以采取全队停下、 撤退,或者留下若干老驴陪同后撤、原地休息好再前进,这样的方法基本可以避免这场悲剧;
      2、如果没有事前的约定,想必让其他队员放弃活动也很难,但如果有约定,领队如果再争取团队中有影响力的队员支持他的意见,也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显然多次事故证明做到很难。
      3、至于缺少头灯这样的细节问题,我不认为是引发这次事故的主要因素,毕竟泰山后山的线路,如果下撤,2-3小时便可回去;当然作为个人基本的求生技能掌握也是基本的。(哈哈,多来8264啊)

      建议与对策:

      如果问题诊断出来了?那么在机制上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山难发生?我想的不全,毕竟我没带过队,只是普通驴友的一员,因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抛砖引玉,请高人发表观点:

      1、省一级要有户外俱乐部和领队资质等级认证的管理部门。
           
    (1)为何是省一级而不是市一级,因为目前我了解到每个地级市多是由1-3个人气旺的户外论坛或者俱乐部组成的当地户外群体;省一级设立管理机构,既可以有一定的高度,也保证这一机构管理更有力,也不至于浪费人力;

    (2)定期开展培训和认证,并把领队认证作为户外出行的前提条件,将来再出现山难,如果发现无资质领队,可以进行民事及刑事责任追述;同时领队资质有等级,适合不同难度的户外活动需求。

      2、商业俱乐部必须加大市场化速度。
      
现在各地俱乐部在山难的背景下,做的小心翼翼,活动前签了多份队员承诺书,但这也是减少了俱乐部和领队的风险,事实上并未降低整个活动或者全体队员的风险,在利润刺激和缺乏能力(如什么队员都可以参与)的前提下,整个户外活动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显然这是个市场化的问题,不是某个俱乐部想这么做就可以做到的,但其他行业经验显示,一个是国家在专业和组织上给予扶持,一个是大企业率先实施引导,所以我建议在一些户外活动有规模的大城市设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建议诸如凯乐石这样的户外品牌牵头去做俱乐部,作为行业的引导,一旦这样的模式在全国推广,各地俱乐部也会效仿。 我非常厌恶某些这种打着*洲**年历史的伪品牌,希望他们切实的为国内户外产业做些有贡献的事。

       3、必须在驴友中树立一种,通过商业俱乐部参与活动,缴纳费用,降低风险,快乐出行的模式,通过各种渠道去宣导,没办法咱中国人太多了,说不定那天,咱统计下,数量就比某些小国的人口还要多,没点章法,出事是正常的,不出事是不正常的。

      备注:

      1、我与户外经营没任何关系(不经营户外用品、不组织户外活动、不是户外企业的员工),大家千万别对我开炮,我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指出就是,千万别对我;
      2、8264某些地方确实被某些资深会员作为借助谋利的地方(对于这一点,某些人别给我扔砖头,公道在人心,大不了咱换个马甲来骂人),基本平时看不到他们深度参与论坛的帖子,拜托大家以其资深的经验提出好的建议。

战争中新兵的伤亡率是老兵的N倍。非战斗损失更是N*N倍。由此及彼,开始还是跟着老驴混团队比较安全。有一定经验了你在去天马行空去~户外虽然不比战场,但是无数血淋淋的事故教育我们户外一样会死人滴~~~~~~当你沦为蚂蚁的晚餐时再后悔就完了。。。。。
都要自己注意安全
我比较同意俱乐部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这样整个活动的前期策划、准备,活动中的行程标准、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以及活动后相关事宜的沟通协商等方面会有一个良好的运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明晰责任,也为相关媒体提供一个良性的信息舆论平台。
请钟情于玩耍户外活动的驴友们,必须清醒意识到,玩户外活动,无论是骑行、自驾、徒步、穿越、爬山、攀岩、甚至是休闲、郊游,发生事故,是必然的,甚至是可预知的!

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因此,如果事事平安,不出事?那才叫奇怪啊!

特别是玩户外活动中的另类——挑战一族、极限一族,并无所谓安全可言!
俗话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向虎山行的人,有谁不知道虎大爷是喜爱食肉的大猫啊?硬要闯虎山之“傻冒”,你让他如何注意安全啊!??

重要的是、驴友诸君,在采取玩户外行动之前,则努力或将不可预知的困难与险况,变为可预知。

做足事前准备的工作,争取将可能发生的危险,降到一个较低的的档次与水平,尽量减少重大人身伤害事件发生!
户外活动还是要小心点,搞不懂为啥非要逃票呢。
回复 刘二呆 的帖子

户外俱乐部是属于社团性的民间组织吧,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怎么避免管理就是收费的问题?!例子并不鲜见,现在不是管得过少,而是过多。不能一出问题,就想到管理。
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问题,量力而行;一个团队,必须要相互协作。
新驴还是要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别一开始什么线都要去走!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