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伟大的独航者 - 钓鱼|水上 - 8264户外手机版

  钓鱼|水上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3:54 编辑

"一切都可以在海上被发现, 就看你求索的精神如何。"

                                         ─── 约瑟·康拉德


翟墨的微博里,他这样介绍自己:“生活在天空之下海水之上,接受阳光、狂风与海水洗礼的人。”这个微博记载了翟墨一行九人在英国大西洋海域10天的海上实训。实训由英国环球航海第一人、克利伯环球赛领袖罗宾·约翰斯顿·诺克斯爵士指导。升帆、降帆、掌舵换帆、归港、收帆,到最后打理帆船……在最高级别的帆船上,由最优秀的教练培训,虽然收获很大,但翟墨说,也只算是刚刚入门。

一个人,一只帆,900多个日日夜夜,40多处异国他乡。2000年以来,翟墨多次自驾帆船访问南太平洋诸岛国,进行文化、艺术考察,并举办个人画展。2007年至2009年,这个山东壮汉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自驾帆船环球航海一周的壮举,成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

无论出发还是归港,翟墨的无动力帆船上始终悬挂着中国国旗。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代表他的国家完成了一次充满勇气和力量的环球航海,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了炎黄子孙面对海洋的信念和智慧……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最年轻

当地时间21日下午3时,德克尔操纵长11.5米的帆船“古比”号抵达圣马丁岛。2011年1月20日,她从这里出发,扬帆向西航行。同年9月20日,她度过16岁生日。

先前纪录由澳大利亚少女杰茜卡·沃森创造,耗费210天,2010年5月完成环球航行,差3天满17岁。

沃森中途不靠岸,德克尔则多次停靠,包括巴拿马、加拉帕戈斯群岛、法属波利尼西亚、汤加、斐济、澳大利亚和南非。大约400人在圣马丁岛码头迎接德克尔。她喜极而泣,在家人陪伴下,向人群挥手致意。

苦中乐

航行途中,德克尔遭遇船帆破损,与恶劣天气搏斗,睡在潮湿的床上,两次差点与轮船相撞,忍受蟑螂困扰。同时,她给自己找乐:冲浪、潜水、悬崖跳水、吹笛子。

她耗费47天横渡印度洋。抵达南非城市德班时,她的双腿变得软弱无力,不得不在码头锻炼腿部力量。“我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举动,”德克尔在圣马丁岛说,“航行途中,我有时问自己:‘你到底在做什么?’但我从没有想过放弃。这是我的梦想,我要实现它。”旅途中,她时常看见海豚。在南非附近,她头一次看见鲸鱼,“就在船的前方钻进海里,把水溅到船上”。

惹争议

德克尔的父母以船为家。她出生在船上,6岁第一次独自驾船出海,10岁萌生独自环球航行的想法。起初,德克尔打算2010年初出发。然而,荷兰儿童保护当局认为,德克尔年龄小,单人航海危险,无法确保自身安全。教育部门说,德克尔应该上学。荷兰法院继而禁止德克尔出发,把她置于儿童保护官员监护之下。

德克尔逃到圣马丁岛,却由警察送回家。2010年7月,荷兰法院裁定,只要德克尔的父母同意,她就能起航。她2010年8月21日从直布罗陀起航,中途改变计划,把圣马丁岛作为起点。

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和世界帆船速度纪录委员会先前宣布,不承认环球航海年龄最年轻纪录,原因是这类活动对未成年人而言过于危险。一些人支持德克尔的行动。美国女孩乔迪·贝尔现年10岁,是德克尔的“粉丝”,与母亲默林一起前往码头迎接德克尔。两人的T恤衫上写着:我为‘古比’号帆船狂。“女儿和我一直关注劳拉,”默林说,“我们认为她了不起。我们受到鼓舞。”德克尔先前打算完成航行后去新西兰。她21日说,将首先完成学业。
好象又在招蓦二环的船员?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2:14 编辑


核心提示:当地时间21日下午3时,德克尔操纵长11.5米的帆船“古比”号抵达圣马丁岛。2011年1月20日,她从这里出发,扬帆向西航行。同年9月20日,她度过16岁生日。先前纪录由澳大利亚少女杰茜卡·沃森创造,耗费210天,2010年5月完成环球航行,差3天满17岁。

上图:荷兰少女劳拉·德克尔现年16岁,21日抵达加勒比海圣马丁岛,成为最年轻的独自环球航海者。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2:09 编辑

  那天,全悉尼的游艇都离岸了,在港口欢迎杰西卡回家,在众多船只的拥护下,杰西卡驾驶着她的粉红色船到达了终点。她已经7个月没有见家人了,也7个月没有在陆地上走路,在爸爸和哥哥的拥护下她小心翼翼地走上陆地上为她铺就的粉红色地毯,而走完这一程,她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家里,妈妈给她早就准备了她最喜欢的水果甜甜圈,那是妈妈欢迎女儿的最好方式。

  在杰西卡的航海博客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感觉到一丝轻风,虽然我对进展缓慢感到有点气馁,但是我不应该抱怨,因为生命是那么的美好。”每隔两三天,杰西卡就会更新自己的航海日志,上传照片和视频,絮絮叨叨地报告航行的进程和Ella’sPinkLady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比如,在驾驶室里尝试着读一点课本或者研究地图、用海水从头浇到尾洗个咸水澡、和抓到的大鱼合张影、圣诞节前把船舱装饰得花花绿绿、吃一包妈妈包的糖果庆祝新年、海鸥、信天翁和海豚来给她沉闷的航行做伴、爬上高高的桅杆东张西望……杰西卡笔下的航海生活充满了各种乐趣,于是,成百上千的人在每篇日志后面留言,拥戴这位可爱的少女粉红船长。

  遇见过往船只的时候,杰西卡会用船上的VHF电台有礼貌地打个招呼,而对面船上的水手却总是被这个粉红帆船的少女船长吓一大跳——这简直是“长袜子皮皮”里才会出现的场景!不过在杰西卡的妈妈看来,这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许多人会跟我说,‘多滑稽,她才十几岁呀’,而我要说,如果这些人有我的这样一个女儿,也一定会让她去的。她总是能让你对她信心满满。”

  所以,在迎接杰西卡的队伍中,你会看见很多从澳大利亚其他地区专程赶来的妈妈们,她们牵着自己的女儿,指给她们看:“看,这就是你们的榜样!”这不是4年一次的奥运会,这是一个one-offevent.。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2:07 编辑

  最开始的几个月一切都很好,虽然没法跟人交流,节奏缓慢,杰西卡承认,自己的心情相当的好,只是有点点想家。

  在2010年4月的博客中她写道:“我经常想着我准备回家了。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

  说到航行的路线,杰西卡说自己选择的是一条保守的路线,主要是南半球,一些比较有名的地标是非洲和美洲大陆的最南端。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环球航行,杰西卡也深知:23000海里,出发和抵达必须是同一个港口,要跨过所有的经度,至少要穿过赤道进入北半球一次。

  最艰难的时刻就要来临。在过了事故不断臭名昭著的好望角之后,考验来临了。海浪就像“四层高的建筑和尖塔,就像一座液体的山峰”不断地拍打着“Ella‘sPinkLady”,大约有6次多。杰西卡不得不把自己绑在铺位上,戴上头盔,以防止受伤,这让她的行程比预期晚了1个多星期。

  在她回程的最后几天,大风再度来临,她的发动机坏了,厕所也坏了。由于她一门心思地只想着回去,自己用电线修好了发动机,厕所放弃了。

  对于杰西卡210多天在船上吃什么,沃尔森说,除了事先准备好的食物,她偶尔也会钓些活鱼,当然雷打不动的是巧克力。“我很想吃新鲜的食物,沙拉,鸡肉玉米煎饼和我妈妈做的甜点。”

  妈妈们从澳大利亚跑来看她

  我们可以把杰西卡成为粉红女孩,她驾驶的那艘船也是粉红色,称为Ella’sPinkLady,迎接她的人群中,很多身穿粉红的人们,包括几十岁的老奶奶和还不懂事的小姑娘,甚至,澳大利亚人发明了一个新的词汇:Jessiholic,指的就是那些Jessica迷们!

  她返回后的几天之内,电台全部都是关于杰西卡的采访,甚至她所在的中学也因此更加出名,她们好像教育出了一个民族英雄,而事实上,2009年10月,在她离开时,很多人对她的行为质疑,有些航海专家说,杰西卡的航行远没有到赤道以上,也没有打破由JesseMartin创造的记录,后者也是澳大利亚人,在1999年开始环球航行,她当时的年纪是18岁。面对批评,杰西卡并不在意,她说,自己也并没有一定要打破记录的念头。

  她笑着说:在海上,一个热爱航海的人,可没法老想着那些不好的东西。沃尔森在博客里写道:“说我不成熟,实际上,我会以轻松的心情看待所有的事。”但是她胜利回来了,这让所有怀疑她能力的人闭了嘴。用纽省总理的话说:“她对我们很多人是一个鼓舞。那些不冒险的人永远不能成功。”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2:04 编辑


澳大利亚少女杰西卡·沃尔森在经过一个人独自环球航行210天后,抵达悉尼港,环球航行并没有什么太多让人称奇,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年龄,她才16岁。当天前去欢迎的前总理陆克文称其为“最年轻的小英雄”,沃尔森却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英雄,我只不过是一个拥有并实现梦想的普通女孩”。

  四层高的海浪像一座液体的山峰

  2010年5月15日,悉尼港,许多大小不一样的船只护送着杰西卡.沃尔森的船进港。从那时起,这个年仅16岁的少女,终于结束了一个人航行时的孤独时光。

  在和强烈的南风以及12英尺的海浪拼搏了半天,她驾驶着30英尺长的“Ellapinklady”号,于下午1:50抵达(比预定的时间晚了2个小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单人航行、不停靠且无人协助的女航海者。

  她最后离开船上时很有些不舍。船对于杰西卡来说,已经不止是一个家。“210天的,23000海里的海上生活,同行一个人都没有。”让8岁就开始航海的杰西卡.沃尔森自豪的是,没有人认为一个小女孩能够这样做,但是她做到了。“我是有一个拥有梦想的普通女孩,这次经历让我觉得,要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你不必非得有什么特别的。你只需要拥有一个梦想,并且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谈到旅途的艰辛,她说,她最怕的就是天气预报说是坏天气。不过,自己能够那么快适应实在是匪夷所思。2010年4月12日她遇到了海上最为糟糕的状况,“我原以为那只是一道呼啸而过的光,结果变成了雷电暴风雨。裹带着冰雹的雨水让我几乎什么都看不见,风速实在是太高了。其实我平时不怎么害怕打雷,但是早上四点而且一个人,还是让人多少有些心悸。不过,午夜遇到暴风雨,你根本不可能崩溃,你所能做的就是继续前行。”

  她的日志上最常用的就是“今天很平静;今天风速20海里;今天阳光充足。”沃尔森自承,自己从来没有那么注意过天气,但是在海上,她却不得不时刻做好准备。
本帖最后由 k123456 于 2012-4-5 21:51 编辑

在南非开普敦休整了一个多月时间后,翟墨踏上继续环球航海的征程。从开普敦的港口出发,风帆鼓起来,在开普敦认识的许多朋友都在码头上向翟墨挥手送别。在林立的帆船之间穿行,忽然这些帆船都开始鸣笛,“呜——”“呜——”“呜——”原来是翟墨在南非认识的美国朋友和澳洲朋友用这种方式为翟墨送行。

采访的时候,翟墨向笔者描述那一瞬间,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那种场面极具震撼,那一刻让他感动,让他体会到了航海人的情谊,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完成环球航海。

2008年2月6日,除夕夜,航行在大海上的翟墨照常升帆、掌舵、看海图,如果不是几个朋友发来短信提前给他拜年,他都忘记了这一天是除夕夜。当时海面上平静,海风送来夏天的气息,翟墨自己做了几道菜作为年夜饭。对着年夜饭,看着海面,别有一种惬意。就在此时,远处的海面开始躁动起来,翟墨借着灯光一扫,一些银亮的东西分开水面,朝着帆船直奔而来。就在翟墨为突然而来的险情着急的时候,整个航海行程中最美的一幕出现了,这条“银龙”是由十几头海豚组成的长队!它们组队从翟墨的船边穿梭而过,一头接着一头,光滑的皮肤反射着光芒,没有叫声,只有浪花飞腾。海豚探出头来,大大的嘴巴仿佛充满笑意,然后又钻入水里,露出光滑的脊背,甩出漂亮的尾巴。在海上,翟墨虽然不能观看春晚,但是他看到了大自然中最美丽的表演。

2009年8月16日,翟墨驾驶着“日照号”成功归航日照。回顾自己的环球航海,他感慨万分。自己当初为了追求自由,证明中国也可以出航海家,也为了欣赏高更画中的大溪地女人,而去航海乃至环球航海,但回想起自己的航海之路,自己不断地战胜困难,不断地挑战自己,航行在一条逐梦之路上;梦是什么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逐梦的过程。

在环球航海的路上,翟墨遇到的危险不只是糟糕的天气,还遭遇了海盗的跟踪和拦截。与海盗斗智斗勇,与鲨鱼结伴同行,驶入美军秘密基地等等,在翟墨眼里,这些危险也是航海中的美。航海是肉体上的自虐,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收获。

出发,是为了去面对

在永安里的办公室里摆放着翟墨的几幅画作。每一幅画面都是死灰色,如果不是翟墨提示,我根本看不出来,哪里是海洋,哪里是天空。那是他航海时画的大海,回来后放大就放在房间里了。

这就是他眼中的大海。“大海并不像我们印象中那样,蓝蓝的一片,其实在大洋深处海水的颜色是死灰色,到了海沟附近就完全变成了黑色。”航行在大海上,死灰色的海洋映入眼帘,这是翟墨最安静的时候。通常他会坐在船头,喝点小酒,想着自己的过往。离开了大陆,远离了物欲,是最能够放下自己的时候。这时,他想的最多的还是自己小时候,那段文弱、“气短”的时光。

面对。

我问翟墨为什么去航海时,他的回答干脆利落。他要独自去面对心中的那个“病猫老六”。当遇到狂风巨浪时,“病猫老六”随着狂风而至;当遇到海盗时,“病猫老六”随着恐惧而至;当孤独折磨翟墨时,“病猫老六”悄悄探出了头……航海也就成了他最得力的生活方式,在海上,翟墨与心中的“病猫老六”交谈,回味着童年,体味着人生。当经历了环球航海的煎熬之后,翟墨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强。航海归来,他也与“病猫老六”和解了。“老六”是他生命中一段不堪的经历,但这段经历也造就了今日的翟墨。

若干年前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翟墨独自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他幻想自己能够健壮,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若干年后的今天,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准备向“死灰色”的海洋出发,去面对自己并寻找一份属于中国人的豪情。从结缘航海到爱上航海只在一瞬之间,却改变了一个男人,成就了一个环球的梦想。


航行在一条逐梦之路上

返回奥克兰之后,翟墨驾驶着“8米帆”完成了环新西兰一周的航行,紧接着,他开始奔向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溪地,去看高更笔下的天堂和勤劳美丽的女人。在新西兰的拉乌尔岛附近,横跨南太平洋克马德克和汤加两大海沟时,翟墨与死神正面相遇。

原来就在翟墨横跨海沟的时候,海底发生了地震,从而引发了海啸,风暴接踵而来,天空和海面都变成了“死灰色”。11级的狂风卷起海水到处肆虐,海浪一次又一次地猛烈拍打着帆船。狂风在翟墨的耳边呼啸而过,风帆被吹得鼓胀。突然,“啪、啪、啪”几声,风帆瞬间被狂风撕成了碎布条。没有了风帆,帆船就没有了动力,只能随着海浪来回摇晃。但是大海还不罢休,继续蹂躏着翟墨和他的帆船。忽然一个浪打过来,翟墨猝不及防被打到了海里。好在他听了航海老前辈的教导,用绳索把自己绑在船上。在海里,翟墨不断地挣扎着向帆船游去,可是他怎么用力也抵不过一波接一波的巨浪。翟墨改变策略两手用尽所有的力气把绳索一点点往回拉,这样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终于靠近了自己的船,用最后的力气抓住船舷慢慢爬了上去,然后趴在船上一个劲地喘气,总算是在风暴中捡回了一条命。

重获新生之后,翟墨开始清理船舱的积水。船上任何能用来舀水的工具都用上了,就在翟墨鏖战正酣之际,脚底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摇晃中,翟墨跌跌撞撞地抬起受伤的脚检查,原来不知什么时候打碎了一只碗,碎片划破了脚底。殷红的鲜血不断地往外流,很快染红了船舱里的积水。在这紧急的关头,翟墨顾不了那么多,他忍着剧痛继续清理船舱积水。

待到风浪退去之后,翟墨赶紧摸出随船携带的急救包。颠簸中,翟墨经过多次失败后穿好了针线,手里举着麻醉剂,在自己脚上做起了缝合手术。此时,风暴虽然退去,但是风浪依然很大,船随着海浪不住地摇晃。翟墨用一只手按住开了口的皮肉,用另一只手拿着针挑入皮肤。针线在皮肉间穿梭,发出“咝咝”的声音,虽然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没有疼痛,但是这声音让翟墨听得惊心动魄。在风暴中的三天三夜,就像三年、三十年,快要崩溃的时候,翟墨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他觉得自己被文明世界抛弃了。接下来的日子里,翟墨在煎熬中度过,他也曾发下誓言当回到陆地后再也不航海了。绝望中,翟墨在黑夜里起来,在白天睡下,终于有一天翟墨看到了海平面上出现第一道曙光,他欢呼了。

2007年1月6日,经过了种种波折之后,翟墨驾驶着“日照号”无动力帆船开始了环球航海。出发的那一天,码头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人们都来为翟墨的壮举呐喊助威。简短的出征仪式之后,翟墨踏上了环球航海的漫漫行程。

航海归来,翟墨真正体会到了大海的美。在翟墨看来,大海的美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他所理解的美也和普通人有了不同的层次。在翟墨的心中,大海是那样的美丽而神奇,风和日丽的海中游,是惬意的;而风狂浪急的海中游,同样也是惬意的,尽管它杀机四伏。

2007年7月12日,印度洋,大风掀起一层层的巨浪,晃动着整个大洋。从这一天起,风暴持续了12天,让翟墨再一次经受了大洋的考验。长达12天的糟糕天气,整个海面就像沸腾的热水,不断地翻滚。海浪越来越大,翟墨的帆船在海里就像一片树叶随海浪不断起伏。最让翟墨担心的是巨大的风浪会不会把帆船撕碎。“人在船在,人亡船亡”,这一直是翟墨秉持的信念。如果帆船被海浪撕碎,为了不让自己在痛苦中慢慢死去,翟墨专门准备了一把匕首,在必要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风暴间歇,有几条小飞鱼跃到甲板上,筋疲力尽的翟墨借着它们下酒。他一手把着船舵,另一只手举着酒杯——与老天干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