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披岭寺-----“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
西藏噶丹寺的名系,也证明桑披寺与
拉萨噶丹寺的历史渊源。“桑披”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的意思,“岭”即寺庙,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
桑披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
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与五世达赖派遣的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在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兴建。是东藏最大的黄教寺庙之一,与
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
中甸的噶丹松赞岭并属于格鲁派在康巴地区兴建的十三座寺庙。兴修桑披寺的这一历史事件在民间传为:若•崩松本洛是
乡城水洼南那岗寺庙的主持,南那岗寺属格鲁派,由于当时倍受其它教派的欺辱,他便亲赴
西藏向五世达赖状告其它教派。于是,五世达赖遣派蒙古军官吉布康珠到
乡城整改寺院教派。吉布康珠到
乡城后,便将硕曲河流域大大小小不同教派的108座寺庙全都纳入了桑披寺,并把教派统一为格鲁派,委任若•崩公本洛为桑披寺第一任主持。后来桑披寺为了纪念这位蒙古军官,在跳神时,总会有一位僧侣饰演吉布康珠,面戴吉布康珠脸谱,手持权杖,身着华贵藏装,威风凛凛地踱着方步绕坝一周,后面有几位提香炉和吹唢呐的僧侣跟着,
乡城群众把这一乐舞称之为“ 所布”,意为“蒙古人”。
桑披寺在藏区名闻遐迩,与其“名人效应”大有关联。1811年,桑披寺威望崇高的主持赤江活佛宋久曲麦荣耀地成为第九世达赖喇嘛隆朵降措的经师后,又于1815年荣登第六十九任“噶丹法王”宝座。于是桑披寺这一赤江活佛的母寺在藏区也声名大振,无可争议地成为了藏区一座令人瞩目的名寺。僧侣与信徒也随之倍增,遂最终成为
乡城第一大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