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蓝天碧水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hemingzhong 于 2012-7-22 14:06 编辑

环保·户外活动 』环保志愿者——“环保在行动”

                            文:闹钟

        口号:“保护蓝天碧水”,随着参与户外人数的越来越多,我们对原始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虽然我们都很努力的保持,但还是有些地方遭到很严重的破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今年的牛背山四川)成为了很多人热爱的地方,但是环境也被破坏的非常严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所以在这里提倡下大家在今后的活动中,只留下我们的脚印,其他的不要留在我们所走过的路线中,也提议下联盟可以定期组织下户外环保的活动,来美化我们所热爱的自然,亦可提供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

==================================================

以下是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登山的多项准则,结合一些户外野生动物保护常识所形成的一份非常简单的建议草案,与广大户外爱好者群策群力,共同补充完善

一、出发前应认真做好计划和准备:
出发前应与你所要前往地点的有关部门询问关于入园许可及环保的规定,对可能发生的状况要有所准备,携带适当的装备并且要知道如何使用;小心计划所携带的粮食,尽量不要多带;将食物打包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内,以减少垃圾的生成;花时间寻找有利环保的露营装备,带一个轻巧的炉子替换生火,再带一个小铲子方便自己挖洞;在登山旺季时,例如连续假日或周休二日,试着不要去热门的路线,特别是有四个以上队伍的时候。
二、在能耐受人类踩踏的地表行走及扎营:
  为了帮助缓和步道的踩踏及侵蚀问题,只在现存的步道上行走,而且尽量走在步道的中间,走成一直线;当没有路径的时候,试着走在最耐踩踏的地方,例如岩石、干的草、砾石,或是雪上面;在热门路线时,只在现存土壤坚硬寸草不生的营地上扎营,将你的营地活动集中在已经受冲击的区域;如果你很幸运在一个很少人类活动的地区,将营地扎在一个从未使用的地点,而不要扎在受轻微冲击的地方。
三、背上山的东西通通都要背下山:
离开后不要将任何食物留在营地,这样会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将你的装备有次序地摆放,这样才不会留下你装备在营地;掩埋垃圾是不好的,因为野生动物会把他挖出来,焚烧垃圾对环境也是不利的。
四、适当地处理所有你不能背下山的东西: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排遗背下山。但在大多数的地方,把排遗填埋在一个10-20公分深,离水源、营地或步道至少60公尺远的洞里是被接受的;仔细地思考卫生纸的问题,大自然提供了许多对环境比较友善的方式,如果你一定要用卫生纸,就得将它背下山;营地一定要离湖泊及溪谷至少60公尺,以排除污染物;要洗手或洗锅子的时候,将水拿到距离溪谷或湖泊至少60公尺以上的地方,用少量可生物分解的肥皂。用筛网过滤洗锅水,将水分散洒在地上。
五、留下你所发现的任何东西:
历史遗址是全民的资产,不要破坏这些地方,扎营时也要远离这些地点;在远处观察野生动物即可,而且不要试着喂食这些动物;避免破坏营地,例如在树上钉钉子,或是用树干来做椅子,这些都只是为了一时的舒适;不要将石头或者野花带回家。
六、将火的使用及对环境的冲击减到最低:
生火会在土地上留下永久的痕迹,可以用一个炉子来代替;不要去折枯树或倒木上的树枝,捡拾柴火时只能捡比你手腕还要细的树枝;当你离开时,一定要将火完全熄灭,而且要把没有烧完的东西通通带走,并将灰烬分散的洒在远离营地的地方;将声音以及视觉上的干扰减到最低,做任何你可以想到的事来保持大自然以及营地的宁静,因为这是大多数户外活动者亲近大自然的原因。
七、尽量不要留下任何你走过的痕迹:
不要在经过的地方(尤其是古迹上)刻画文字或图案,这不但是一种破坏环境和影响观感的行为,还会留下耻辱而非光荣的印记;如果需要做路标指示方向或留下某种非常有意义的纪念,那就用系挂布条或悬挂旗帜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式。
八、尊重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生命:
  除非生命出现巨大危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否则不采摘、挖掘野生植物,不惊扰和伤害野生动物;任何时候不购买、不食用国家禁捕的野生动物;这是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也是对自身的深层保护。
九、保护野生动物同时避免自身受到伤害:
  在野外发现野生动物猎套时,如果熟悉其结构特点可以拆除,如果不了解应当避免接触,小心拍摄做好标记,反映给有关部门敦促其拆除;发现受伤野生动物不能贸然施救,同样应该反映给有关部门,由专业人员安全救护。了解活动当地野生动物分布情况,尽量避免危险性遭遇;了解各种野生动物生活习性,在发生遭遇时要冷静正确处理,避免互相伤害。
十、宣传户外环保理念制止补救不当行为:
  应该在发现他人有不符合环保的行为时向其宣传有关户外环保知识,纠正其错误行为;对他人故意破坏环境、伤害或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应当有效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发现他人给环境已经造成的破坏,应当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补救,遗留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应当拍摄记录,留待下次或提请他人或者有关部门解决


   《登山圣经》中对此有相对详尽的阐述,我在这里提炼出一部分或许对大家有用。

(1)走已经成型的山路,维持清晰的路径,不要擅自开辟新的路线,否则必造成破坏。
(2)若没有山路,尽量要在坚固的地面上走(如碎石区)。
(3)若必须走没有路的植被区,大家要分散走,不要排成一队,这样造成的破坏比较小,否则很容易踩秃一路。
(4)观察所经山路上有没有鸟巢,不要惊扰它们。
(5)所放置的各种路标在离开时尽量拆除(如标杆、石堆等,原来已有的标记不要动),以免多了以后给后来人造成困难。
(6)绳索、扁带尽量用自然色的。
(7)除非处于安全的必要性,否则不要安装新的保护点(岩钉等,尽量保持岩石原貌)
(8)途中休息时,尽量找复原能力强的地方,不要在脆弱的植被上(呵呵,我们习惯走累了随便找个地方靠或坐或躺)。
(9)尽量在没有植被的光秃地面扎营。
(10)若只有在草地上扎营,尽量分散,且下一次换地方扎(呵呵,比如黑龙秘境的那块营地,去年第一次在那扎营,草都过膝盖,今年再去,已经是平的不得了)。
(11)垃圾打包带走(包括前人留下的)
(12)做饭用自带的炉具,不要点篝火,否则篝火的痕迹是难以复原的。
(13)在野外不要用肥皂等化学制品。
(14)不要在溪水里直接洗东西。
(15)对溪水的使用尽量用容器盛好后再利用。
(16)保持河岸,减少土壤侵蚀。
(17)解手要远离山路、营地、水源。
(18)妥善处理排泄物。挖坑或带走,不要便在植被上。尤其在高山,分解缓慢(呵呵,挖坑容易,带走可就不容易喽)。
(19)不要喂野生动物,包括拔营时不要遗留下食物,以防次数多了改变食性(出去这么多次,倒是没见到什么动物,许是见人都吓跑了)。
(20)不要带宠物上山。
(21)每一次上山人不宜太多,人数多势必造成破坏。
(22)千万注意安全,因为一旦出了事故,救援时是很难顾及到什么环保不环保的。


顶!!!!!!!!!!!!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