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转)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起源:
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当时,一群热衷于骑沙滩自行车在山坡上玩乐的年轻人,突发奇想:"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从山上飞驰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于是便开始越野自行车的设计制造.正式命名为山地车则是在两年后的事。从此,"速降竞技"作为体育比赛中的一个新项目崭露头脚.运动员骑山地车沿规定的下坡线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为胜,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自行车虽然始于欧洲,但美国人发明的山地车却一扫传统的自行车概念,将一股新风吹遍全球。
一名可卡因毒贩步出美国西雅图市商业区一家破旧的旅馆,走向他的汽车。他上车时,一名警察向他走去,他立即启动引擎,一踩油门,把车开进街上的车水马龙之中,他认为自己已安全逃脱,因为他在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徒步的警察是无法赶上他的,而交通拥挤的街道又过于狭窄,警车无法超到他的前面。
  那毒贩没有料想到西雅图警察局配备了最新武装:自行车。毒贩在路上左穿右插,也始终无法摆脱骑着21速登山自行车的警察梅斯。毒贩转入一条横街之后,梅斯用无线电话通知在另一条附近街道巡逻的一名警察,叫他骑自行车接力追赶。那家伙每转入一条街,都发现有骑自行车的警察在追他。最后,那汽车开进了一条死巷,毒贩成了瓮中之鳖。自行车巡逻队又建一功--迄今为止,他们已抓获了3000多名罪犯。
  利用自行车帮助抓捕罪犯,只是自行车革命的其中一项。由于制造自行车的技术改进,加上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身的日益关注,骑自行车已从便宜的代步方法转变成为既时髦又健康的活动。
  7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一批骑自行车的加州人,他们骑着21速的登山自行车沿着山间小路蜿蜒登山,成了一项新颖的运动。一些越野运动爱好者相互挑战,在北加州一条山路举行惊险的自行车竞赛。他们把这种比赛叫做"加油",原因是自行车跑道极其陡险,每次比赛完毕,制动器中的润滑油都会全部耗尽,必须重新补充。传统的自行车过于单薄,禁不起碰撞,于是人们纷纷将车改良,譬如加固车架,改用较宽的轮胎,增加5到10个变速档,使用强力悬臂制动器等。到了1980年,首批山地自行车在加州上市。
命名:
山地车(Mountain Bike)的名称则是一位来自圣·巴巴拉的自行车狂热份子吉姆·麦克里姆首先使用的,他建议将这类型的改良式自行车命名为山地车。
发展:
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山地车越野竞赛名叫雷派克(Repack) 。是在一九七九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美国北加州泰马派山的一条防火道上举行的。在美国境内有许多的高山,有些有路,而有些没有路可以供人登山,但是它一定会开辟一条可供救火车行驶的山道以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上山救火,这条山道往往非常简陋,没有柏油路面,只是就地取材,用碎石子铺成,反正只要救火车能开就行了。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全长2900米,垂直高差400米,最小的坡14度最大的20度。第一次比赛时,赛完全程的改良式"老爷车"到达终点时(从山上往下冲),剎车部份的剎车油已在下山猛刹的过程中耗尽,冒出阵阵白色的浓烟 ! 为了纪念这一次比赛,从此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便被命名为雷派克路(Repack Road),所以雷派克竞赛可说是现代山地车竞赛的开篇。

  有着生意头脑的日本自行车组件制造商日旅公司和[shimano]公司抢先生产了山地自行车。[shimano]公司以制造当时的换档变速器著称。这种换档变速器主要用于多用途自行车,和传统的那种不同。传统的换档变速器换档时,需用手去拉或推车架上的杠杆,shimano公司的换档变速器则是装在把手上的,用手指一推就行,在山区颠簸的路上最为理想。该公司对换档变速器又做了一些改进,使自行车在全速前进时也可换档。随后,他又把山地自行车的"骑士"喜欢的强力悬臂制动器加以改进,使其效率更高。到了1988年,shimano公司须倾全力生产,才能应付市场需求。1990年,该公司自行车组件的销量上升到原来的4倍。
  1986年,山地自行车(又名越野自行车)在美国的销量为150多万辆,占自行车总销量的12%。1990年就上升到50%,在欧洲则占35%,销量最多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占45%。
  有人曾经骑山地自行车到非洲吉里曼加罗山顶,也有人骑这种自行车横越撒哈拉与戈壁大沙漠,在中国长城飞驰。欧洲至少有9个国家举办全国性的登山自行车锦标赛,巴黎--达卡越野自行车大赛成了一项著名的国际大赛。
  由于越野自行车比赛盛行一时,许多职业运动员藉此以维持生计。这种比赛有时还十分危险,车手在泥土跑道上骑车下山时,速度每小时达到90公里。
  工艺的改进也有助于把登山自行车热潮扩展到城市。越野自行车的车架结实,能负载骑车人所购买的物品,也能应付道路上的坑洼。车座弹性良好,而且设计的让骑车人可以直着腰板坐,使骑车者感到舒适。还有,它的重量比普通自行车轻了约3公斤。当踏板平均每分钟转80圈时,如果把变速器调到18-21的最低档,车速为每小时10.5公里左右。如果调到最高档,车速可达每小时42公里左右。在交通拥塞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和罗马,交通繁忙时,汽车的平均时速还不到18公里。
  重量与速度间的相互关系,促使自行车制造商不断设法使产品的重量减轻,大部分优质自行车架都是用铬铝合金钢管制成的,这种赛车用的合金管,厚度已经减到0.4毫米。专家相信,比铝还轻的镁是制造车架的更理想的金属。近年来环法自行车大赛用的自行车有一部分就是用镁制造的车架。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小工厂里,自行车制造商已选定用碳纤维和加固的工艺聚合物来制造自行车的车架,使这种由一个革命性传动机构提供的自行车重量不超过1.3公斤。
  最新推出的山地自行车轮子的直径只有43厘米(传统的为70厘米),轮胎的气压达到每平方厘米6.2公斤,蛛网状的车架像桁架桥。因为小轮车比较坚固、轻盈,转弯比较灵活,加速也比大轮车快,桁架式车架把各部分连为一体,而且比目前任何别的车架都结实
分类:
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车(通常为越野车)
说明:有些弹跳,相对较小的冲击  功能重点:50%下坡,50%爬坡
XC Racing : 竞赛越野
说明:包含长坡的有骑乘技巧难度的竞赛路道, 功能重点:30%下坡,70%爬坡, 英文里也有称为:Aggressive X
DS--Dual Slalom :速降对抗赛车 (也有译为:回转双人对抗赛)
说明:也有成为飞包车,和近来流行的街攀车比较相似,都是前软叉,硬车架,只是在结构有细微变化,另外轮胎等细节部分作了更适合街道的改进
DH--Down Hill:速降车
说明:刻意挑战、俯冲速度、高度落差及强烈冲击的下坡赛道,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衬, 功能重点:100%下坡,0%上坡, 英文分类里也成为:COMP.DH或Extreme
FR - Free Ride:自由骑
说明:
针对 崎岖不平的自由骑地形,进阶级林道,持续遭遇跳跃及相对程度冲击的激烈模式,功能重点:60%下坡,40%爬坡。英文分类也有称为:Enduro
Dirt Jumping:(暂时不确定中文名称)
说明:极具技巧及技术要求的路线,包含大量的垂直落地及飞跃。 功能重点:90%下坡,10%爬坡, 英文分类也有称为:Freeride 或Tech
FS--Full Suspension:全减震越野车 (笼统称呼)
场地骑行又包括泥地和硬地两类。
其中泥地包括:DS(Dual slalom),4X,DJ(Dirt jump)。
DS(Dual slalom),一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线上,进行修整和改造,成为DS赛道。分为两道,由两人同时出发比赛。赛道一般全下坡,以弯道为主,无大落差地形。对车的坚固程度要求较高,兼顾轻量化,硬尾,软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左右。
4X,场地类似越野摩托场地,有上,下坡,小抛台,多人同时出发,不分赛道。硬尾为主,对车的要求类似DS,但要求更轻,可以适当牺牲强度。避震行程130MM左右。
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腾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DS,硬尾,对头管强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左右
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
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为舞台的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DS,硬尾为主,避震行程100MM左右。
Bike park,自行车极限公园,有各种U台,练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Urban。
骑行:
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
(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二、转弯技巧
(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
(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
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
(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
(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
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
四、刹车的技巧
  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
(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剎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剎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车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剎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剎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剎车的。
(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剎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剎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剎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剎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剎车时,尽量使用后剎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剎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剎车力量,来作剎车的动作。
(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拋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剎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剎,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剎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剎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剎车锁死的现象发生。
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 ,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 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
  3、如果你打算乘骑山地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地图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 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
  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呎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
骑行姿势与各部件的关系:
决定自己骑行姿势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选手,在跑车的过程中不断地微调整自己的骑行姿势。例如,精神饱满时、疲倦时、平坦的路上时、登斜坡时应采取甚么样的骑行姿势,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在此介绍公路自行车的骑行姿势,供作参考,希望骑手在实践中模索出自已最好的骑行姿势。
托架
◆在公路赛车中空气的阻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速度超过时速40km时,人本身的"马达"所发生的200-350瓦的能量的一半以上,消耗在对空气的阻抗。
  集体比赛时跑在先头,或者单独练习时,最能感觉到倾斜脖子及把头向下将可大大减少 空气的阻力。等到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时,腹部被压迫感到呼吸变困难,同时腰周围的 筋肉的负担增加了,此时骑手都会希望降低手把,以便减少空气阻力的姿势来奔跑。其姿势的标准一般为110-120度。
◆按自已的情况奔跑,或者有氧运动等健康为目的的骑行者,建议采取呼吸舒畅,减轻对腰部的负担的姿势,调整托架至当伸直背部和手腕时,肩关节的角度在90-110度的范围内。
  虽然调整了手把,但也可进行上斜坡时的全满转距的踩车。想慢慢踩车时推压托架来 支持上半身,轻松地踩车,这种方法在比赛过程中也常被采取。
鞍座的高低
◆要重视膝盖上方之肌肉的疲倦
  膝盖上方之肌肉感到疲倦,想伸直脚来踩车时,把鞍座降低2mm左右,然后踩踏2小时左右,若觉得可行的话,踩踏 2-3个星期就会习惯。但是鞍座的高度接近最高值(即股下尺寸 X 0.885)时,对脚的负担会加大,要习惯这种高度约需2-3个月。
已踩踏一个时期,姿势已固定的骑手要改变鞍座的高低要特别慎重。因为鞍座太高容易引起关节、韧带的损伤。
  踩踏达到一定水平,可提高鞍座,但是每次不得超过5mm,并从负荷较小的平地上开始踩踏。
◆过高的鞍座易引起劳损
  曲柄下到最低点时,由脚指站立的踩踏,小腿的肌肉和胫部的肌肉容易疲倦,同时绷紧
了的大腿肌肉和筋有时会引起炎症。另外,踩踏时坐骨会动的人,有时可能会成为引起腰痛原因。
◆股下尺寸的测定方法
  鞍座上限最大值 = 股下尺寸 X 0.885
车把立(stem)
  老骑手虽然腹部被压迫,增加心肺机能的负担,但为了减轻空气的阻力,采取上半身低
姿势,使肩关节角度保持在110-120度。但一般骑手最好采取上半身稍高些的90-110度的姿势。
◆调整车把立的高度
  上半身的弯曲度的微调整,通过车把立的上下移位来进行。提高车把立则背部的弯曲 度变浅,可以避免对腹部的压迫,但缺点是力不易传递到车。相反降低时压迫增加,但力较易传递到车。考虑比赛时间和心肺机能等,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车把立的高度。
  对一般的骑手,建议最初把车把立上下移位1cm左右,体验一下对腹部的压迫,对背部
和手腕的疲劳度的不同感觉等,加深理解後,每移位5mm,把车把立调整至疲劳少,并能较易传递力的位置。
Drop bar、托架的调整
  首先在进行接近比赛速度的练习中,寻找下述三个姿势中最适合的位置。
第一点:drop bar上方:起上半身上斜坡时最容易拉的位置。
第二点:刹车杆的托架,当肩关节的角度呈90度,肘关节的角度在90-120度的范围时,最容易拉的位置。
第三点:drop bar的下方:上半身与地面平行,肩关节90度,肘关节角度90-120范围时,
最容易拉的位置。
  所有的骑行与上述三部分相对应。以下介绍调整之方法。
drop bar上方之直线部位
  drop bar上方之直线部位的位置,由车把立的突起尺寸和车把立的上下来调整。
刹车杆的托架
  刹车杆的托架的位置,由drop bar的leach和drop的弯曲来调整。
  最快速度时,为了减少空气的阻力,将把上半身弯曲之几乎与地面平行,肩关节的角度
呈90度,肘关节的角度呈90-12度的范围内,寻找在这种状况下,较易用力的托架位置并固定,同时也考虑手掌较易握的位置。
drop bar的下部
  drop bar的下方之握把手的位置,由leach、rope及夹子的固定来调整。若想稳定地 放置手掌,就让它与地面平行。若想拉紧时,降低杆的后端。

◆刹车杆的托架
  刹车杆在托架上的固定位置很重要。在托架上的手把的位置太近或者太高,虽然使力 拉手柄,但是力量不易传递到车。
  老骑手或者入选的骑手,如上面的左图,伸直背部和手腕,肩关节的角度呈110-120度范围,背部和手腕对地面呈二等边三角形,把托架固定在能把力量各半分散在鞍座及托架上的位置上。若想增加手柄的拉力感,则固定在比鞍座的上面略低3-7cm左右的较低的位置上。选择接触手掌部位的把手的弯曲形状也很重要。
手柄的宽度
  对一般的骑手来说,握住drop bar的下方或者托架时,所伸直的两手呈平行的手柄宽 度就可以。但是所握的手柄的宽度大或小,都各有尤缺点。各种场合要求也各异,因此请试一试如下各种乘骑姿势,然後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
◎握住托架摇晃上斜坡
◎握住托架就座上斜坡
◎握住托架在平地维持最快速度
◎握住drop bar的下方在平地上维持比赛时的速度
◎握住drop bar的下方以摇晃加速度前进,然後就座,并设想加快旋转的终点短跑若手柄幅度宽时,较适应於上斜坡时的摇晃,以及终点短跑的快速踩踏。相反假若手柄幅度窄时,较适应於在平地上高速前进的踩踏,以及用较轻的齿轮比旋转曲柄上斜坡等。
脚踏曲柄的长度
  曲柄的长度对骑行者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你所能使用的长度,将决定你的水准。一般来说曲柄的长度几乎都统一在170mm,成人男性的骑行者一般不会用比该尺寸短的曲柄。长曲柄对较有气力的选手来说,可用较小的力来带动大的齿轮。但是也有人认为用短的曲柄跑的快。因此最好由自己亲身试一试。
齿轮的选择
  要选择适当的齿轮比,必须要考虑到每个人的差异。尤其是对成长过程中的青年人 特别重要,我国尚未有齿轮比对年龄的限制,可是有经验的自行车竞技教练是会限制的。若将来也想当选手,安装适合于自己的齿轮是非常重要。选择适合的齿轮比应从各方面来考虑,如个人的差异,年龄(成长过程),筋力、速度、项目、跑车的条件等。另外也应注意如下几点。
1. 齿轮比越大越容易积蓄疲劳。
2. 轻的齿轮,比起重的齿轮,恢复疲劳快。
3. 经常使用大的齿轮,将会难适应速度的变化。
4. 攀爬时使用大齿轮
顶起  学习了~
好长 收起 慢慢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