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东灵山一日往返活动我回忆的经过,truth, nothing but only truth.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白色墙角 于 2012-12-27 08:43 编辑

2012年12月22日,我参加了天行队去东灵山一日往返的活动(第一次参加天行队活动),我于11:00上山,3:05下撤到下马威停车集合地点。我所经历的事情经过叙述如下:
12月22日早上7:25分我到达上车集合地点苹果园地铁站D出口。上车后7:38分汽车启动出发,路上所有队员进行自我介绍。领队宣布了活动纪律和若干注意事项。马小飞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心情不错。司机驾驶的速度不快,11:00左右到达下马威处,下车前司机特意强调2:00必须下撤,煊儿通过麦克风重复告知所有队员2:00要下撤。下车后全队集合照相徒步开始。小飞带领前队,煊儿后队收队,中队也有人协调。我由于三周前刚参加过一次逍遥队组织的东灵往返,知道天气变化无常,灵山上有可能遇到极端天气所以一路上跟随收队ID:煊儿和ID:是谁在队伍最后。一路上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能量补充,在1:40分时我离开队尾加快了些速度,13:55分左右我到达一处草甸的山丘因考虑2:00下撤时限即未再前进,仅在原地转了转。当时见大部分队友在照相和进餐,当时还有另外一队驴友在附近就餐。当时天气正常,风较小(相比东灵山普遍的极端天气比,当时所处地点的天气算是非常好了),14:10分左右在草甸处我开始下撤,见到煊儿领队在招呼大家即可下撤,我询问煊儿前队是否已经下撤,煊儿回答,前队也已经下撤。我开始下撤不久就明显感觉天气开始变化,风力增大且夹有雪花。由于我带着BD冰爪下撤速度较快15分钟之内就进入了避风的树林里,路上虽偶有休息也仅用了55分钟就下撤到了下马威底部,在废弃的小屋里收起冰爪雪杖整理好背包于15:15分到达车上,当时车上包括我只有五名队员,当时山下天气也已经明显感觉没有上山时好,有风并且夹杂雪花,其他大部分队员应该在下撤途中,16:15分煊儿上车之前大部分队员已经陆续上车,清点人数时发现少3人,当时煊儿通过手台和小飞能正常联系,他们在确认未到三人的ID,小飞手台里报告:”和无碍在一起,只有两人“。煊儿很着急第三名队员的位置和处境,经过10分钟排查确认改名队员的时候,这名队员正好上车了。16:30分-16:40分时煊儿向小飞报告第三名队员已经找到,让他报告他们所在位置,小飞回答:”还在五指峰附近“。所有车上队员都很惊讶,估算他们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来都很着急。小飞说:“有一名队员有点失温“。当时天色已经变暗,能预料太阳马上将下山。天气急转直下,风雪交加,气温下降很快。过了一会大约16:45时其他队伍的一人到车上放下背包说“山上暴风雪,能见度20米,他们的收队以为是弃包,帮忙给背下来的”,之后煊儿组织体力好的队员上去接应,加煊儿四名队员收集了全队的有用装备后下车上山。5分钟后煊儿返回车上,由于下马威处手机无信号,汽车开始缓慢行驶寻找信号,17:30开始联络市里朋友前来增援,并报110和119报警,车上人员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查询救援方式和救援联络电话帮助组织救援。此段时间煊儿和上去接应的三名队员始终手台保持联系,三名队员反映风很大,雪很厚,气温很低。并报一路告位置在向前推进。18:20左右遇到120车迎面过来,煊儿为了组织救援征集了我的手台下车换乘120返回下马威,并嘱咐遇到119后通知她,19:00-20:00大巴车时走时停,车上大家或在议论或在通过手机查找和联络救援。此时,有队友确认格利高利B75背包是小飞的装备,里面有睡袋一个和其他装备。19:50分左右,119迎面驶来,我向武警同志讲述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并给武警留了煊儿的手机号。武警同志指示:”联络三名上山营救的人员即刻下撤,大巴车返回市区。“ 199随即继续前行赶往下马威。20:10左右大巴车开动返往市区。10点多到达苹果园地铁站。
以上为我所了解的事情经过,不甚详细,仅供参考。本人对小飞和无碍的遇难非常难过。不发表任何观点和评价,也拒绝任何媒体采访和求证。此文仅应煊儿领队请求回忆当初事实经过。 @白色墙角
我仅知道这么多。我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猜测、谣言、评论、甚至是谩骂。很理解,因为当时不在场,因为不了解情况。每个人虽然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但是无法改变历史和挽救生命。当时的极端环境和现实条件,限制了救援能力,缩短了救援时间。因为真正能有体力和足够装备在天黑以后能从下马威上到五指峰进行有效搜索并实施营救的人真不多,当晚大部分上山救援的人都因到达承受极限而返回,恶劣环境留给两位遇困者的生存时间也非常有限。

我没有打开看,小飞是作为备用带的,考虑如果有队友失温裹在身上用的,书包里可能还有一个厚羽绒服。看size应该是个400g的羽绒睡袋。

我不知道是一个还是两个背包,我看到了小飞的B75。具体装了什么我由于没有打开,不能确定。

2:00下撤是司机定的,可能主要考虑的是夜间行车的安全性,山路上有雪有冰,如果太晚车也开不下去。至于下马威到顶峰的攀登时间,我不太确定,个体差异很大,夏天攀登应该一个小时吧(不准确,估计的)

当时山上遇难两位驴友所遇到的情况我们都无法想象,但从结果看,肯定是遇到了极端天气,而且超越了人的承受极限。这点从救援人员上山的状况可见一斑。当晚大部分救援人员即便有装备也因超越承受极限而下撤。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登顶,我也不确定小飞他们是否登顶。由于我一只在队尾,从上山起我就没有见到前队的队员。

更正一下,“turth”是笔误,现更改为“truth”。谢谢ruby2050雅正!
背包、下撤时间的推迟、恶劣的天气、脱离团队、救援没能成功、两人的体力问题、经验问题、轻敌等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应该是直接导致遇难的唯一愿意。任何一个事故都是由若干的巧合和若干的意外造成的。所以单独说某个因素就导致了致命的后果是不太全面的。给我的教训就是:这次事故是无数的巧合和大意或意外叠加而造成的悲剧,我要做的是在以后的每一次活动中尽量的去考虑更多的因素,谨慎、小心、谦虚、做尽可能详细和完善的准备以避免危险。

这个过程应该是16:30-17:00之间发生的事情,16:30左右与小飞的手台通联还算清楚正常。17:00的时候小飞那边好像抄收不太清楚了。煊儿是否将包的情况告诉小飞,或者小飞是否收到手台的呼叫,我不清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