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孤单,骑行(行摄)滇藏线,再去尼泊尔。(尼泊尔部分 一路美女相伴)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21-1-6 16:30 编辑

       原打算发[西南] 一个人不孤单,骑行(行摄)滇藏线,再去尼泊尔。一楼电梯(滇藏全部更新完)这个帖子里的,有网友说,那个楼太高了,爬楼太累,坐电梯又晕,还是新造个楼吧。于是重开新贴,为了保持两个帖子的相关性,名字还是原来的,只是注明了尼泊尔部分。

      去尼泊尔只是备选方案,(不知道滇藏骑行是否顺当),所以之前功课没做好,直接导致了后面的游玩有很多遗憾。好在到达拉萨时还有十几天的时间,所以果断决定,去尼泊尔。于是第二天便赶紧打包回寄自行车、照像,办签证。
      尼泊尔驻中国大使馆在北京,拉萨、上海各有个领事馆。这几年去尼泊尔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几乎占了尼泊尔这个时段客流量的70%。尼政府为了吸引中国旅客,也想尽了一切办法。所以你根本不用担心旅游签证时会被拒。据说,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中国人被尼拒签旅游的。要是你被拒签,那就赶紧去买彩票吧,准中。签证手续很好办,相关问题你可以百度一下,很容易的(此处链接到网上很详细的一个尼泊尔旅游贴)我细说一下在拉萨办签证的过程。
      准备一张签证用的照片,直接去罗布林卡附近的尼泊尔领事馆要张申请表,填好表格,贴上照片,交上申请,你就准备去尼的物品吧。不会填也没关系,领事馆门口有家专做尼泊尔旅游的宾馆,大厅里专门设了桌子,方便办签证的人填表,服务员也会热情地教你怎么填。抄抄别人的也是个办法,且最省事。要是万一那天就你一个人去办签证,那就更方便了,发申请表的人或者领事馆的哨兵都会热情地教你怎么填。再不行,附近有不少旅行舍的人在拉客,他们也会教你怎么填的。 我怀疑,你即使瞎填一气,只要名字和护照号码不错,也不大会拒签。我那天办签证时,人特别多,你抄我,我抄你,也学了不少单词(其实申请表是中英对照的),不到二分钟申请表就填完了,然后交表和钱。等交表时,结识了好多朋友,这些朋友成了我尼泊尔旅游的同伴,我们吃住玩一起,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后面会讲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准时来领签证。我领完签证后接着上了附近等着的旅游大巴,五点发车,直接去樟木,车程14小时左右,车费400元。公家的车是早晨8点发车,隔天一班,车费296,很不方便。
     交表申请签证时认识了几个朋友,九月、彭彭、阿紫、熊猫没有眼、susy等等,我们约好一起玩。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达成共识,拿到签证的当天下午坐5点的车去樟木从时间上来讲比较划算。坐公家的车只能是第二天的早晨8点发车,约晚上12点到樟木,在樟木住一晚好贵,第三天才能过关去尼。有人以为白天走能看到羊湖,其实路上根本看不到。我们坐的私人的大巴车,说好是两个司机开车,结果到了半路才发现,就只有一个司机,连续开了17个小时的夜路。为了防止司机发困,我和上海的美女小赵轮流坐在前面和司机闲聊。司机次仁是个好人,一路上给我讲了不少藏民的故事,藏人的信仰,也讲了些他自己的故事,如何救人,如何看不惯汉人的势利。次仁再三说,你不用陪我,不困,你困,去后面睡吧。老兄,我早就困得眼皮打架了,可我哪敢睡呀!!!好在美女小赵在后面睡了会,很快又来了精神,跑到前面来加入了我和次仁的论战。
      从拉萨到樟木,1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17个小时,经过十几个检查站。这些检查站无一例外地只是登记你的身份证,从未检查物品。这叫什么检查?中国人贵吗?怕走丢了人??还是只管人,不管物品,也不管你有没有走私??谁知道呢,反证中国人办事就都一个德性,只要形式。有些检查站更是麻烦,排队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还就一个大兵手工抄身份证,别的大兵就在一边玩。妈的,海拔高,又冷又困,急得好几个车上的人想把检查站给砸了。这十几个检查站除了聂拉木的那个比较简陋外,其它的检查站建得都比较豪华,就是不办人事。从加都到樟木,尼方也设了十几个检查站,全是露天检查,一有车来,立马好几个大兵跳上车顶,打开行李,一点一点地检查,连个针也不放过。有些大兵还给中国人开玩笑。检查虽然十分仔细,效率却非常高,很快就检查完了,放行。有意思的是,尼泊尔的警察和军人,只有少部分人真枪实弹,大部分人只是拿个齐肩木棍,那小木棍,细得要命。


先发几张照片,有时间了再码文字。我刚才码了近一千的文字,一不小心点了返回,结果悲剧了。接受教训,先发图,再编辑。

从樟木到加都的路上。我们坐的local bus,那叫一个刺激,车况陈旧,司机却很猛,在印度电影里看到的情景在眼前又重现了,外面挂满了人的客车。


这就是高空蹦极。太刺激了,从索桥上直接跳下万丈深渊。
当地人这样背东西吗?她背的啥?

不到一岁的小孩。
不理解她为什么把孩子放在竹筐里背着,这么大的筐,我试了下,好沉。
有人说,藏民的家财大多穿戴在女人身上,我看,尼泊尔人也差不多。

这位年轻的妈妈好象还不会照顾小孩,包得严严的,车上本来很闷,不一会,小孩热得啊啊大哭。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6 19:58 编辑

一楼编辑后还要审核,二楼不知会不会。建个电梯先,方便上下楼和观景。;P;P
    原贴链接  [西南] 一个人不孤单,骑行(行摄)滇藏线,再去尼泊尔。一楼电梯(滇藏全部更新完)

     此贴主要是人文文化。想徒步、看雪山的见下面朋友的帖子。
     本贴电梯
1、1~7、11、14~41楼:加都,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猴庙、烧尸庙。
2、41~56楼:博卡拉,费瓦湖漫步、湿婆庙仪式。
3、57~70楼:奇特旺,独木舟、原始森林漫步、骑大象
4、71~105楼:巴德岗
5、354~371楼:手机拍摄,主要是美食

下面有几个好友的关于尼泊尔的帖子,侧重徒步、雪山景色,也链接了过来,方便大家参考。
1[N尼泊尔] 飘在云端的日子 - “尼”漂一月 (天星泡泡的帖子,侧重于ABC徒步,照片拍的那叫一个美。)强烈推荐!!!
2、[N尼泊尔] 《再见喜马拉雅》~~重走尼泊尔珠峰EBC线路及闲游加都/博卡拉/拉萨(湘西土人的帖子,侧重EBC环线徒步,那雪山照片,美呀,自己看吧。)强烈推荐!!!
3、[N尼泊尔] 天堂之路EBC(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超全超详细攻略 最终版) - 为纪念我们逝去的爱情(闹腾是只狗的帖子,照片好美。)强烈推荐!!!

       尼泊尔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山地国家, 有几条世界顶级的徒步路线,象ABC大小环线,EBC环线,等等。欧美国家的人大多在十月至三四月来尼泊尔徒步,因为这个时候能见度高,能看到雪山美景,且避开了雨季的道路泥泞。中国人则因为种种众知的原因,大多数是在7、8月份的雨季来尼泊尔旅游,且主力军是教师和学生,游玩的项目也很少涉及徒步,而这个时期是人家的旅游淡季。这个时期,尼泊尔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中国人,而尼泊尔的大多数宾馆也适时地降价打折。我一开始以为尼人对中国人友好,所以有些景点门票、宾馆对中国人降价,后来才发现,当有欧美国家的游人时,尼人对待他们那叫一个亲,就差叫亲爹了。尼人之所以对亚洲人实行低价政策,纯粹是一种营销手段。国人完全没必要沾沾自喜,以为国家强大了,中国人受尊重了。胡扯!!!别说大多数国家的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就连我这个强烈爱国的中国人从尼泊尔回来,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讨厌中国人。中国人的服务意思、中国人的诚信,和尼泊尔这样的贫国相比,差的可不是一二个层次。还告诉你个秘密,去尼泊尔旅游时,千万别进中国人开的餐馆、宾馆,原因自己想。

修行的行者,步伐很是娇健。

印度电影上看到的情景,没想到亲眼看到了。坐在顶上的人有没有安全带呀??

我坐在车里,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这外面的人在飞快的车外挂着,万一======???!!!!!!!!

有中国人敢坐在车顶上吗?有,天星泡泡。

加都所在的河谷很是开阔,很后悔在加都的那几天没有到附近有人家的山上转转。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4 20:44 编辑


       到加都后已经是晚上了,我们下了车便急匆匆赶往Thamel区,一个游人聚集的地区,到处是宾馆、商店。路上向当地人问路时,当地人很是热情,用流利的英语详尽地、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给你讲,直到你听懂。唉,尼人的英语真没得说,带着浓重的尼味,很多单词你别想听懂。最后一次问路是一个小伙子,很是热情,会说中国话,他亲自领我们到thamel,并帮我们找了家HOTEL,名字是TREKKER'S  HOME。尼人小伙亲自和前台侃价,一个房间600卢比,没有税。哈哈,和我们的青旅一个价。前台是个当地小伙,也会简单的汉语,看到我们一大邦子人,很是热情,朋友朋友地喊个没完,更是和美女们开起了玩笑。
     第二天一早,我们六人包车游玩加都,第一站,斯瓦扬布纳特佛塔Swayambhunath Stupa门票200RS,简称猴庙Monkey Temple

看清了没,那台上是什么???

很多人围在池子边往罐里投硬币,据说,投进去的会有好运。和中国人所有景点一样的把戏。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3 14:19 编辑




老哥,你在那窗户里干什么呢?我怎么上不去??

我怎么也找不到进去的门。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3 14:29 编辑


一群中国人在逗猴子。枪很牛比的说。

常明的油灯,是不是酥油灯呀??
据说,得到点提卡的人才能得到祝福。
美女九月和阿紫在我的窜掇下,也点了提卡,却被收了100卢比。哈哈,外国人的祝福好值钱哟。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3 14:44 编辑




         围着猴庙的是一圈转经筒,上面刻着的也是“六字大明咒”,即“嗡嘛呢呗咪吽”,藏传佛教认为,常持诵六字大明咒,可以消除病苦、刑罚、非时死之恐惧,寿命增加,财富充盈。

        猴庙里,密密匝匝地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在大概是因为这里的风水实在是太好了,好得让大家觉得如果不把自己最恭敬的神摆在这里本身都是一种亵渎,无论是佛教来了、印度教来了、释迦牟尼来了、天花女神来了…       也许,是因为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都源于印度的缘故吧,所以,这两个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宗教在这里体现出了最好的融合。

    看着穿着五彩斑斓的莎丽的女子从身边走过,她们的脸上或带着憧憬,或带着渴望,或带着木然的表情,似乎在想着什么,也许,什么也没有想,就象我一样,心里空空的,也许,那些人跟我一样在信仰的问题上有些混乱的。
    虽然,整个猴庙都是吵吵闹闹,熙熙攘攘的,但是,最热闹的还是北面的铜质的HARITI神庙,那个供着一尊漂亮的天花女神的神像。这位印度女神是掌握着生育大权的。神庙非常小,里面最多只能容纳一两个人进行祈祷,而外面围着很多的人,有人在排队,有人在拥挤,有人在抛洒着五谷,而簇拥在那里的许多人,都几乎是尽其所能地发出很大的声音,似乎是怕神仙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一样。
    因为我不是信徒,所以,不可以进入那个神圣的寺庙,从侧面的细细密密的窗棂里,是看不到那个女神有多么漂亮,只好用自己的想象对那个影影绰绰的身影加上完美的五官,其实,这里的神灵,这里供奉的很多神灵不是美丽的,而是高傲的让人敬畏的。
    整个神庙还有个很奇怪的安静的所在,就是那个神庙背后的二层楼,那里应该是一个藏传佛教的寺庙,需要脱鞋进去的,以示恭敬,很静谧的所在,那个厚厚的布门帘将吵闹的声音都挡到了外面,应该可以静静地在这里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人是否只是银河里一颗小小的尘埃。(本楼文字引用至网络)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3 22:17 编辑



披着莎丽的印度美女,下了车后就摘了下来。为了抢个位置拍她,差点从台阶上摔下来,结果镜头变形,把好端端一位美女拍成了这样。

本照片引用处神剑的博客:尼泊尔猴庙-斯瓦扬布那特寺  
猴哥,你在看什么??


一家印度人,小姑娘看到中国人很是热情,非要拉着我们的美女九月合影。

       猴庙建在加德满都以西的山顶上,登顶后可俯览整个加都谷地,你会发现其密密麻麻的建筑甚至超过了上海。这里的猴子虽然不怕生人,但也不会象峨嵋山的猴子会主动打劫你。
  这里是佛教徒的一个重要朝圣地,并以加德满都河谷最古老的遗迹而引人注目。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此地。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在北面的Hariti神庙内有一尊漂亮的天花女神Hariti的神像,这位印度女神还掌握着生育大权。猴庙充分体现了印度教与佛教在尼泊尔的完美融合。


乱扯的电线,很是障眼,取景时总也不能避开它们。

这一路上还真没大看到踏板摩托车,绝大多数是路边放着的样式单一的机车,不过,好威猛的说。想弄一辆回来。

第二站:加都杜巴广场。
        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意为皇宫广场,在加德满都河谷的三个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中各有一个杜巴广场,是当年三个王国的王宫广场。尼泊尔王国的马拉王朝鼎盛时期,在文化、建筑、艺术上曾一度达到巅峰,马拉王朝第六代国王死后,其三个儿子各据一方,自立为王,为夺取西藏商路的控制权,相互征战,斥巨资修建王宫广场。它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的纽瓦丽古典寺庙建筑和宫殿,现在都是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
        加都杜巴广场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广场,也是尼泊尔国内最大的杜巴广场。如果没到过这里,你无法想象这个广场可以有多么热闹繁华。由于这个广场曾是皇室宫殿所在地,所以在阿莎王朝搬迁皇宫之前,历代王朝的君主就是在这里兴建自己理想的宫殿和庙宇的。时间累积,这个广场周围已经树起了一座又一座建造精美的宫殿和神庙,形成了独具尼泊尔宗教和民族特色的一片区域,并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加都杜巴广场的寺庙和宫殿
(1)塔莱珠女神庙(Taleju Tample)
塔莱珠女神于14世纪时被尼泊尔马拉王朝统治者引进国内,原本为南印度的神祗。在1564年的尼泊尔,人们相信高达35米的神庙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若有建筑高度超过了它,便会招致厄运,而这个信仰一直到今天都影响着很大一部分尼泊尔人。神庙规模壮观,极具尼泊尔建筑特有的绚丽风格。开放的时间为每年的达善节(Dasain),但近年来神庙也会不定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吸引游客。
(2)哈努曼神像
哈努曼是一位从《罗摩衍那》中走出来的勇敢且忠实的形象。在尼泊尔,哈努曼相当于中国人贴在门上的两个门神,被用在不少建筑物门口做镇守之用。建在杜巴广场的这一作神像全身都使用了火红的颜料上色,头顶红伞,如同熊熊烈火一般,正映射出他大无畏的精神,是不少尼泊尔人心目中的英雄。
(3)哈努曼与旧王宫建筑群
建筑群位于哈努曼神像旁边,由将近十座建筑物构成。这里是尼泊尔的旧王宫,曾经生活过像李查为时期的王族那么古老的皇室成员。而在马拉王朝时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张,成为现在的王宫建筑群。这个建筑群并不是全部开放,其中只开放一部分作为博物馆,除了展览古老王族的日常生活相关展品,也包括了阿莎王国皇族的一些展品。
(4)加塔曼达(Kasthamandap)
传说这座庙的名字就是尼泊尔名字的由来,而这座庙宇也是杜巴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在尼泊尔语中,加塔曼达表示“木头建造的集会建筑”,所以这座庙又叫“独木庙”。顾名思义,这座建筑建造初期的用途是供人们休息集会之用,后来改为庙宇,供奉哥拉纳神。这座庙宇也非常热闹,每天一早,小贩们就在庙门口摆满了鲜花,出售给进庙祭祀的人们。
(5)库玛莉宫院(Kumari Ghar)
这座建筑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尼泊尔唯一一种供奉“活女神”的庙宇,“库玛莉”便是这座庙供奉的女神。
关于“库玛莉”,有这样的传说:塔蕾珠女神原是马拉王朝君主信奉的女神,所以君王治国方面出现的问题都要向女神请示。终于有一天国王惹怒了女神,她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但是在过往的诚恳道歉下,女神答应最终以小女孩的形象再度出现在国王面前,这就是库玛莉。
如今人们选库玛莉还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女孩必须由释迦阶级出身,身上完整无暇,一般年龄在3~6岁。选出的小女孩还必须和国王星盘相吻合。被选出来之后女孩就脱离原来的生活圈住进神庙,但一旦身体受伤或例假初潮来临,她的任期就结束了。
位于杜巴广场大的库玛莉宫院一共有三层,外墙为红砖,库玛莉则被安置在建筑物东侧的房间里。如果你想见到库玛莉,就必须得向一楼的捐款箱捐款,并同时大叫库玛莉的名字。但是切记: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严禁给库玛莉拍照


本帖最后由 yang7255001 于 2013-9-3 15:16 编辑




很多雕刻太精美了,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让人痛心。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