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世界,老A凶猛!——背包走鳌太,大话装备 - 上海 - 8264户外手机版

  上海
本帖最后由 半部赵 于 2014-2-10 14:41 编辑

老A腐败群:291668491  老A自虐群:145791518鳌太作业贴:http://bbs.8264.com/thread-1907446-1-1.html

其实这篇帖子我是想发在装备分享版块的,只是在装备分享板块没有发现装备分享,只有装备推销,还是回到上海版块吧,也给期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鳌太回来有一段时间了,天气比较好,旅途也比较顺利,所以没有太多的感想,游记是写不出来感情了,一直想发个装备体验的贴子,没想到一直拖到今天。个人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想也写一下自己的使用感受,写的不专业请看官一笑,勿喷;装备中既有几块钱的地摊货也有几千块的顶尖品牌,本人是个实用主义者,装备在承受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此贴不是为了展示装备,不想看的转移阵地,勿喷;鉴于鳌太的天气多变,本次装备是以零下十度为依据,零下二十五度为极限准备的,看到1500g羽绒睡袋、羽绒脚套、羽绒裤的朋友,勿喷;本次鳌太全程穿越,运气特别好,天气好的一塌糊涂,装备体验很有限,请各位朋友勿怪,勿喷;一连写了几个勿喷,实在是因为现在论坛上喷子比较多,什么事情都喜欢喷一下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筹,真心有点怕了。闲话少说,进入正题!
先上几张装包之前的鳌太装备图:
药品 求生盒
装好的包 上一张个人鳌太的照片: 再上一张鳌太部分装备清单

本帖最后由 半部赵 于 2013-10-19 20:05 编辑

清单里面东西比较多,不会一一介绍,只拣一些大件和感受比较深刻的介绍,因为被队友说成1300的裤子只能穿出13块钱的感觉,冲锋衣穿在我身上也像十几块钱的衣服,这里就不上自己的图了,想要看更多图的朋友们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驴行背包,我们就从包开始谈起。
背包
Arcteryx Bora 80   尺码:R 颜色:黑色  产地:加拿大

对于这一款包,众多驴友可以说都比较熟悉,都说鸟包挑人,这一款包的表现应该是比较明显的,细长的造型,背起来你还真得需要一个比较高的身高。至于它的N多大奖的辉煌我就不去讨论了,先看一下背负系统。包背了已经快一年了,虽然刚买来的时候没有按照背部曲线弯曲背负中的两根铝条,但是中间经过十多次的重装,已经自动完成了背部曲线的调整。这次鳌太,前三天的负重在50斤~60斤左右,后两天在35~40左右,所有重量全部集中在腰部,面对队友的各种肩部受力,我淡淡一笑,哥表示肩部无压力。腰带、底部的腰带束紧带、肩带、顶包带、胸带,通过这几个地方的调整,上坡爬石海的时候包紧紧的贴着身体,不会摆动,下坡平地的时候,包离开背部,进一步加强空气流通,整个行进过程中,很少感觉到包带来的不便(当然重量不算),有一种背着自己全部宝贝的充实感,也许这就是人包合一的状态,即使是作为重装包,这里也不得不赞一个。再讲一下包的空间构造,80L的包,再加上顶包10L,空间实打实,够大!包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黑色高强度防水尼龙,内衬明黄色尼龙,高端大气,拉链做了防水处理,虽然是标明防泼,但是标准上都是防水的标准,当然本人没做过防水测试。超大的拉链扣,戴上手套也能正常使用,还是比较赞的。背部内外层之间有一个夹层,装多了东西会突出来,像是鱼脊一样,感觉显的不够简约,不太美观,不过实用性比较高,类似雪套等比较脏、经常取用的小件装备可以塞在这里,既方便又可以避免搞脏包内的衣物等,还可以把水袋放在这里。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款包的水袋仓设计真是鸡肋,睡袋仓放在顶部的底部,固然是防止了水袋的受挤压,但是平放的水袋,水少了之后,喝水真是蛋疼啊,再说了,水袋仓这么小,我的两升的Source水袋不装水都塞不进去,让我怎么放水袋,还是放在鱼脊夹层吧,这么大的空间,只放护膝、雪套什么的,太浪费了!至于水袋仓,放一本旅行笔记本和证件什么的刚好!包的外挂系统,说实话,应该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可以外挂,但不是很突出,毕竟这么大的包,还有什么装不下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帐篷、防潮垫之类需要背带栓牢的,登山器械的挂扣暂时还没测试过^_^包的两侧有两个口袋,我喜欢称之为狗耳朵,刚买来的时候不喜欢,感觉特难看,用起来那是一个超赞,保温杯放进去取出来都是超级方便,口袋有束带,可以防止杯子掉出来,放好杯子一拉就可以了,以前一直怨念这款包的腰带上没有可以装零食的小口袋,后来直接放在狗耳朵里,效果也还不错。总的来说这款包还是很赞,一年背了十几次,各种虐线,耐操的本质也显露无疑,整体评价四颗半星。


帐篷
双人五方塔    外帐500g  内帐 700g  外帐材料:epic

使用五方塔,主要还是为了追求UL的一个目标,虽然扛了一个重装包,但是能轻量化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拒绝。这款帐篷是找懒猫订做的,等了三个月,虽然等的心都焦了,不过还是很值!当时懒猫说用惯了A塔的人都不愿意放弃A塔了,当时我不信,现在我信了。
超轻的重量,单个外帐只有500g,当然也许我们习惯使用内帐,好吧,再加上700g,即使加上15根地钉,也不到三斤,面对各种四五六甚至七八斤的帐篷,好吧,自己比较。
超大的空间,作为一个双人帐,可以挤进去四个人睡,如果是两个人,好吧,欢迎睡觉的时候摆POSE,想摆成大字型就摆成大字型,想摆成十字型,就摆成十字型。
防雨方面,epic的材料具有永久性的防泼水材料,一般用于冲锋衣上,用来做帐篷,我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奢侈。
防风方面,在去鳌太之前,这是我最担心的。其实金字塔的防风性能比一般的帐篷要好很多,毕竟结构上具有优势,但是前提条件是你要打好地钉,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金字塔能防多大的风,就看你打地钉的水平。在鳌太的第二天晚上扎营,晚上七到八级风,帐篷没有任何压力。
其他方面,其实当时选金字塔还有一个理由,下雨天可以在帐篷内做饭!遇到下雨天,先搭外帐,生火做饭,吃饱喝足之后,再在外帐里面直接把内帐搭好,还可以避免内帐被打湿。至于其它的亮骚,只是附加奖励罢了。
不足之处,任何东西都有不足,金字塔最让人崩溃的地方就是遇到水泥地扎营,你如果不愿意搬石头作为固定点,还是找个小走廊睡好了,一般遇到水泥地,我都是这样干的^_^!
地钉
使用A塔的朋友,面对各种不靠谱以及重量过大,钛地钉应该是唯一的选择,而且要多备几根,这次鳌太带的纯钛地钉,一石头砸下去,石头碎了,地钉依然坚挺,赞!

本帖最后由 半部赵 于 2013-10-19 19:06 编辑

睡袋
祥云订做,1500g白鹅绒充绒,蓬松度720,使用防泼水面料,钻绒较少,做工和黑冰G系列基本一致,零下五度左右,裸睡无压力,性价比较高,无明显优缺点。
防潮垫
图为 Therm-A-Rest Prolite 3
这次鳌太扛了两个防潮垫,一个是Therm-A-Rest Prolite 3的军版自充气垫,一个是2013款Therm-a-rest Z-lite Sol
新版泡沫垫。自充气垫给妹子用了,自己用的是泡沫垫。因为温度不是太低,所以隔热指数的重要性没有凸显出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泡沫垫R值2.6,自充气垫R值2.4。单以舒适性来讲,泡沫垫和自充气垫真心没法比,因为材料比较柔软,泡沫垫真实的凸显地貌,所以如果你睡觉的地方有一个石头露出尖尖角,那真是太悲剧了,自充气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悲剧,3cm的厚度,也让户外的休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在打包的体积上,好吧,自充气垫是一个直径10cm高20cm的圆柱体,泡沫垫……还是外挂吧!当然,如果防潮垫被戳破了,泡沫垫还是泡沫垫,自充气垫,虽然比较充气垫好一点,但是也还是打包准备下撤吧。


炉头套锅:
MSR Reactor Stove System 反应堆1.7L+Primus Express Stove 超轻气炉
MSR Reactor Stove System 反应堆1.7L

先讲一下MSR反应堆,这玩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节能、快速、极限环境下发挥良好
4分钟1.5L水的速度让它在整个鳌太过程中担当起了整个团队的烧水重任,如果没有概念,对比一下,普通炉头同样条件下烧水时间在15分钟左右,有一次甚至有队友烧了半小时没有烧开水。有时候在行进过程中,没有热水了,我都会取出来用它烧水,及时补充热水,更不用说早晨烧水冲个汤,中午烧水泡个速食米饭了。面对大风,不需要挡风板,火力依然如旧。节省能源是另一个优点,一罐G2的火枫,烧了四天才使用完,官方数字是27L水,真假不好分辨,但是确实很省气。
缺点:只能烧水,当然有高手可以用来做菜,做饭,但是这个绝对不适合普通玩家。我没有做过米饭,但是我用它做过粥,溢的满地都是,差点把炉头都给堵死;煮过面条,一会开,一会关,还直往锅外溢出;至于做菜做米饭,我真不知道这么猛的火力,怎么保持不焦。佩服大神们,既然我做不到,只能想一个替代方案。其实MSR的炉头还有一个问题,容易堵塞,网上很多人反应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如果炉头堵塞了,我怎么吃饭,我可不想喝西北风,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于是有了下面一个炉头。

Primus Express Stove 超轻气炉
其实在这个炉头和MSR小火箭之间我徘徊了很久,最后还是因为对于Primus的好奇选择了这款,超轻的重量,超大的火力,做工精致,展开后的支架大而稳固,就算是使用反应堆的套锅依然很好使,火力全开时,那呼啸的声音显的气势不凡,没有让我对瑞典的这个品牌失望。当然和别的炉头一样,需要避风。不过作为反应堆的补足,我想应该够了,毕竟只有82g。


冲锋衣
凯乐石 刃脊  GTX三合一

有人说同样的价钱买刃脊不值,因为这个价位已经可以买一件土拨鼠或者鸟了,这个我承认,我是去年买的,买的时候是新款,价格在两千上下,因为对凯乐石中端产品的好感入手了这件,现在的价格应该在一千四左右,单就品牌而言,有点贵了,毕竟老鼠有好多款式也就在这个价位,不说这个,算是支持中端品牌发展吧,毕竟这个牌子的产品还算给力,不过好像价格也在攀升。衣服的款式不用讲了,我们队友有三个人买了凯乐石不同的三个型号,结果穿出来都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女款背后有个小花,所有款式袖子上的标明材料不一样,我都认为是同一件衣服了,吐槽一下,难道非得一样才行吗?
衣服很有质感,也很重,外套加上抓绒超过三斤的重量,让人纠结啊!前胸有个口袋,没有感觉有多大用处,两边两个口袋,口袋口做了防水处理,并且口袋口是反开的,不容易灌风,这点比较好。内里聚水不是很严重,五天徒步过程中,最多里面也只是稍微有点潮湿,相比以前穿的冲锋衣里面湿漉漉的,感觉很满意。当然这也许和这次的穿衣组合有关系,另外行走过程中,多把拉链拉开,增强透气也有一点的关系。帽子好像,没有可以束紧的束带,这点不太好,风大,帽子不紧,容易往衣服内灌风。购买的时候,一没注意,买大了一号,穿在身上松松垮垮的,很是没有形象,不过意外之喜就是这次穿的过程中发现,衣服大了,用背包腰带束腰的时候,可以完全束住衣服一圈,防止身体周围的热空气流窜,与外部冷空气交汇,保暖反而更好了。其次在穿上羽绒服和抓绒衣的时候,冲锋衣也不显得小,这不得不说又是另外一个好消息,总体来说,如果可以一千块钱淘到,还是一件不错的衣服,毕竟也是一件GTX嘛!至于一千五,那还是算了


冲锋裤Patagonia Alpine Guide Pants

这就是那条被队友称为穿在我身上只有13块钱感觉的裤子,巴塔高山向导裤,软壳,采用Polartec Power Shield材料,超级耐磨,透气性好,防风性能良好,号称防水,不过防水方式是通过面料不吸附水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是一种类似防泼水的技术,顶多也就是个耐久泼水,如果是持续性中雨的话,估计还是会湿,回来清洗的时候在水龙头下冲击也证明了这个事实,不过软壳嘛,可以理解,防风透气是第一要务!整个鳌太行程中,天气好,裤子内干燥没感觉,大风,裤子内也温暖没感觉,适用这个环境还是有余的,难怪它号称可以抵御所有的一般环境气候。腰带是内置的腰带,买来之后发现我这小蛮腰果断细了,但是腿部又刚好长度,没办法只能拿着针缝合了10里面的腰带,才堪堪可以束住腰。膝盖和腿部面料有加强,增强了耐磨程度,弹力绑腿带拉链的罗口,也可以更好的配合各种登山鞋。至于做工,我只能说有一种东西,你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它的品质。不过如果是在有雨的季节,我建议还是带一条LUXE的雨裤更保险一点,毕竟才25g,配合起来堪称完美。

功能内衣
Patagonia C3     2013新款
有人说户外的服装要从内而外买,那么我觉的巴塔的C3应该是你第一件应该补充的装备。优秀的性能,网上已经说烂了,此处不多说,只说一下体验,鳌太七天,一套内衣,没有湿过,充分证明了它的排汗保暖的优越性,而且七天下来没有什么异味产生,也验证了它的生物除臭技术,再加上比别的吸汗内衣更加轻的重量,爱上这个品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内裤
Exofficio Give-N-Go内裤

这次内裤带了一条Patagonia C2,一条Exofficio Give-N-Go Boxer,总体来说,C2的感觉不如Exofficio Give-N-Go,C2有点束身,而且吸汗效果不是很好。Exofficio Give-N-Go材质摸着类似丝绸,平角裤,比较宽松,舒适,也许正如这款产品官网上的介绍:17个国家,6个星期,只需要一条内裤,好吧,或许两条。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