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缅怀戍边将士的足迹-箭杆岭 穿越界岭口 - 辽宁 - 8264户外手机版

  辽宁
本帖最后由 东北秃鹫 于 2013-12-24 15:20 编辑

深秋缅怀戍边将士的足迹-箭杆岭 穿越界岭口


界岭口有洋河流过,涧谷两侧山势陡峻,东峰海拔445米,西峰海拔342米,长城扶摇直上。在东、西两个就近的制高点上,各修了一座形体巨大、结构独特、平面呈扇面形的墩台,当地称为“金台”、“银台”。敌台以下长城分为两支,至山下河边与南北向城墙连接,构成两个三角形的围城,称东、西月城。两月城之间设关。关为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创建,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关边有关城,“高三丈五尺(约11.6米),周三百七十五丈四尺(约1238米),西门有楼,外有瓮城”。界岭口关在喜峰回以东各关中规模最大。


      界岭口西2公里的旱水关附近,有几座敌楼的外墙弹痕累累,内有7处侵华日军刻字,如“昭和八年三月十六日步四十·十一志水伍长战死之所”,“昭八·三·十六日步四零·占领十师”等。1933年3月11日,日军混成第33旅团第40联队第11支队,进攻缪澄流任师长的国民党守军第53军第116师。守军经过英勇抵抗,不支后撤。16日守军反攻,夺回左右两翼阵地,拉锯战十分激烈。界岭口多次遭到蒙古游牧骑兵侵扰,仅明朝前期就有12次。如正统九年(1444年),兀良哈三卫寇边,明廷发兵数万,分别从喜峰口界岭口刘家口古北口4路出关征讨,“俘虏男女千计,马牛羊万计。自是三卫衰”。正德十年(1515年),西虏干余骑入界岭口关,副总兵桂永领京营兵三干,畿卫兵二千讨之"。明王朝为加强这里的长城防御功能,不断加固、增修、附近长城的铭文砖如“万历三年德州营秋防造”、“万历六年宣德府造”、“万历二十一年德州营石部作头李思忠造”等,说明了这种情况。

界岭口东5公里,有箭杆岭口。堡城石砌,“周二百九十二丈三尺,西门有楼。”如今,堡城保存较好,券门犹存,堡中仍住着几十户人家,至今仍保存部分传统民居。碑揭数通散落在各处,有的甚至被当成桥板用了。北口“鹰不落楼”海拔508米,“高楼”海拔706米。出口向东3公里的花果山村,为祖山西门,内有水帘洞仙人们"鱼跃龙门"等景点。

箭杆岭关口,现为抚宁县大新寨镇箭杆岭村,古城坐落在石河南岸村西侧,东邻箭杆岭长城,西靠河北村,北依黑沟,南为王家黑石北沟。现有城内农户26户,100余口人。古城南高北低,城平面近似长方形,城北墙沿河流走向,随河道弯曲而筑。东西墙长 338米,南墙顺山势而筑,走向约340米,东墙残留长86米,西墙人为毁坏严重,西门往南至西南山角崖处长21.5米,西门口北残存15米城墙。原古城设有东、西二门,东门已毁,现在西门也毁坏严重,门洞宽3.4米,进深6.7米,原城为石筑,东墙距长城主线8米。《永平府志》载:“洪武初年(1368)关厄,洪钟重修”。洪钟这个名字不但在《永平府志》、《山海关志》、《临榆县志》等地方文献中经常提到,而且在很多修筑长城的记事碑中都有记载:“洪钟(1444-1524),字宣之,自号西峰居士,浙江杭州人。成化年间(1465)21岁中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任右副都御巡抚,负责蓟北镇边防战备。成化五年(1469) 蓟州镇边防界岭口、义院口、一片石关、大小毛山关曾被蒙古鞑靼骑兵攻破,洪钟到任后,经朝廷批准,重修与增筑长城关隘。据《明史`洪钟传》记载:“自山海 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黄花镇直抵居庸关,延至千余里,缮修城堡二百七十所。”蓟镇的山海路、石门路、燕河路、建昌路、箭杆岭关等处关口、关楼,大都是洪钟 指挥修建和重修的。

箭杆岭关,自位于村南的395号敌台开始至414号箭杆岭村东北,沿线共有21座敌台。其中,17坐敌台基本完整,其它4坐已全毁,只有条石地基。

    2013年11月30日,万里长城的秋高气爽,红叶纷飞,盘锦风行车队的12位好友相约祖山长城,缅怀先烈的足迹,徒步穿越箭杆岭--界岭口!

箭杆岭下车,再往前就是花果山景区了,岩壁上一个孙大圣的头像特别低引人注目。
万里长城向东走向背牛顶苇子峪口,走向山海关。

我偏爱深沉厚重的秋韵。我喜欢秋天的婉约、唯美、华贵。因为红果黄叶的金秋,胜过三春时节的淡绿浅红。
本帖最后由 东北秃鹫 于 2013-12-24 14:18 编辑


历史的云烟中,在战火纷飞中,在文革的口号中,古老的长城几乎破碎了,只遗留了座座满目疮痍的烽火台。 箭杆岭村,应是古时因生产军用箭杆而得名,就如北京的琉璃厂,台基厂等地名,可是,我们在村里竟是没有访到一个知情者,关于村名的来历,关于村里的故事,终是无从得知。
  古时的箭杆岭村,战马声嘶,铁炉红火,一片繁忙兴旺的景象.深秋,家家的玉米都晒在屋顶,俯瞰全村一片金黄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秋阳暖暖,碧空如洗!

风行四海。
向北放眼祖山,峰峰相连到天边!
俺们的亨哥-一起走过了壮美的EBC,又一同登临箭杆岭。
飞毛腿-小鱼----在我们环顾群山之时,小鱼飞快就登上高高的地台了。


明万历三十八年《卢龙塞略》:“箭杆岭口关……其荒城在东南山”。明代所记载的“荒城”应建于明代以前。这种虽无条石但已是用城砖所砌筑、并被明代记载为“荒城”的长城上的砖城很可能就是辽金时代奚王回离保在这里的北齐长城上所增筑的“皇城”。因为,北齐长城还未用城砖, 从花场峪到界岭口均没有地面砖,这一段应该是北齐长城的遗迹,明代加以修缮在利用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