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万里访古记
原创 俞新尧
同行者:骆驼俞新尧、老猴俞文兴、老牛章益民、笑弥勒王君。除王君六零后外,余皆古稀翁也。五月十日,四人自驾从
杭州出发,二十四日回到杭州,来去十五日,行程七千五百公里,
徒步陕、甘、宁、川崆峒等七名山,阳关等五古关。北地古风,激发意气。四人斗志昂扬,昼爬夜驾,平均日行千里,浑不觉累,实为生平酣畅痛快淋漓事,遂作文日记于下,以作记念。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h4] 梁山谒陵记[/h4]
十日驱车千二百公里,夜宿陕西丹凤县。十一日驱车二百五十公里,于上午十时半达梁山。梁山在陕西乾县境内,距古都西安七十八公里,因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于此,附近有王室功臣陪葬墓十七座,又称乾陵。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米,相对高度500余米,东西两峰如双乳挺立,对峙成天然门阙,远观如少女静闲优雅仰承天露。据传武则天为选墓址,旨令中国历史上似神的大科学家李淳风和近妖的堪舆学鼻祖袁天罡,在关中平原寻找。两人分别寻找无果,袁天罡至梁山,震憾不已,遂上山四察地理,在墓址中心埋上铜钱一枚作为标记。李淳风随后亦至,惊诧万分,忙登顶仰观天象,拔下头上发簪插于地下作记。二人回宫复命,武则天派人勘验,发簪正好插在铜钱孔中。梁山果然是风水宝地,唐朝十八座皇陵,十七座被盗挖破坏,唯乾陵安然无恙。它也是中国历史上仅存的两座没有被盗挖的皇陵之一。


上图双乳阙 下图神道
十一时从景区南门入,东西两脊浑圆柔和,如玉腿舒缓伸展,登石阶四五百级,至东西双乳峰。峰上耸阙。阙者,牌坊也,象征权威和地位,皇宫前称宫阙,皇陵前为陵阙。乾陵设最高等级三出阙,共六对十二阙,以此两阙最为显赫醒目,为乾陵地上标志性建筑。阙下立代表帝王之尊,八米高华表一对,是为神道起点。神道是通往陵寑核心区之主道,又名司马道。神道宽二十余米,长七百余米,全由长方形青石板铺就。两侧有宽约二米之辅道,辅道外侧立石雕,再外松柏列队屏护。端的是气派庄严,气势磅礴。沿神道北上,首立石雕鸵鸟一对,以显当时率滨归王,瑞兽来朝祥端。过石鸵鸟,有武士貌牵马人和石马各五对,石人威武遒劲,神态形姿精神,石马雄壮端立,静待号角鼓声,虽经地震冰雪风霜破坏侵蚀,人马皆有残缺,但不掩昔日神采,尽添陵区尊威。再前,十对高约四米翁仲相向端立,戴冠束腰,神态恭敬,面容肃穆,忠诚


护卫神陵,随时听候武皇号令。至朱雀门,神道尽,入乾陵核心区。朱雀门东立无字碑,西立述圣碑。无字碑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98.8吨,由整块石灰岩雕成,碑首雕有八条螭龙,碑身饰云纹升龙案,碑座刻狮马图,这是武则天为自己所立之碑。西首为述圣碑。述圣碑共七级,其顶上一级为庑殿式顶盖,中间五级为碑身,高7.5米,宽1.86米,重89.6吨。是武则天为丈夫唐高宗所立的功德碑。碑文为武则天亲撰,唐中宗楷书,全文约五千六百余字,溢武氏爱,彰中宗孝。经千三百年风侵雨蚀,现尚存一千六百余文字。
武则天当政四十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以其襟怀才略,文治武功,铸就“宏治贞观,政启开元”巨大历史成就。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男尊女卑,专吃女人。武则天居然当上皇帝,被世俗和卫道者们视为大逆不道事。诽者匈匈,谤者訾訾,恨不在其死后掘墓鞭尸,遗臭万年。武则天明见万里,算无遗策,浅见仅在墓前立二石碑,既彰功盖天地,无字可表;又屈各方敌对zz势力在其墓前卑躬屈膝,俯首称臣。深思则其用意远不止此。过两石碑。左右两侧有六十一无头藩臣像,西侧三十二,东侧二十九,石像与真人身高相若,服式各异,双手前拱,双足并立,神态恭敬如一。石像背后刻有姓名、官职。关于石像无头,至今为谜。一说为石像石质不坚,颈部为薄弱环节,为1555年关中发生的8至11级地震所震断。另说为诸藩国后人见先人垂首低眉,长侍墓前为武皇守灵,有失国格人格,暗中联络武林高手割头除名。头去名灭,但武皇统治时期威加海内,万邦来朝的空前盛世,永存世间。过藩臣像,脊宽而坦,前行二百来米,至少女颈处,脊收峰昂,至此道尽。此地西侧有一山沟,深四十余米,长数百米,名黃巢沟。唐末黃巢起义,黃巢欲挖掘乾陵取宝,发兵四十万,耗时两月,遍挖全山,不见乾陵地宫踪迹。乾陵建于盛唐时期,为两位皇帝的合葬墓,地下珍宝无数,是盗者垂涎地,此后小盗无数,大盗两次。五代军阀温韬尽盗唐陵十七座,唯盗乾陵无果。近代军阀孙连仲,炮轰药炸,不伤乾陵一毛。武皇以她的聪明才智 令所有盗者铩羽而归。峰东有泥路蜿蜒至顶,我等则攀石越脊直上,至少女口鼻处,形蕴少女檀口含珠之妙,但上下左右,乱石遍叠,粗看天然,细辨人迹。此处地下当为武皇陵寑所在。想黄巢、温韬、孙连仲,皆一代枭雄,知天文地理之要。此地当为他们除土铲坡,削脊剖石重灾区。从整体山形判,昔时当为腴脊肥壤,缓坡茂林胜地,现皮肉尽去,仅剩筯骨。所幸武皇英明,地宫安如泰山。


上图梁山顶 下图峰脊口鼻处被挖样
眼间眉角发额,嶙峋乱石杂叠,面目全毁。山顶四望:泔河东环,漠水西绕;浑丘雄塬,地灵暗盈;长沟深壑,玄机深藏;皇子王孙,宰阁重臣,千年守护,随时驱使。
武皇天骄,千古奇女,无与匹者。身后虽跖 犬吠尧,毁谤不尽,并拿慈禧与之并论然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岂可同论!生前雄韬臣藩国,死后计智铸陵寑。试问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中华女子,谁敢比肩争锋!
终南山寻仙记
终南山在西安长安区境内,主峰海拔2604米。终南山有“天下第一福地”和“仙都”之称,成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终南山。
舜帝隐修,老子传经,姜尚封神启前,尹喜、陈抟、吕洞宾、王重阳弘道承后,终南山成为悟道修仙圣地,历有“自古终南多神仙”之说。据网上传,终南山现有修道隐士近万人。神仙多居峰顶,以与上天语。
终南山登顶路有三条:一是从翠华山南上,但此路目前被禁止入内。二是从柞水县营盘镇西秦楚古道北上;三是从营盘镇东的陈兴村北上,由东而西穿越至顶,此路路线最长,强度最大。
五月十一日下午从乾陵出发,四时达陈兴村探路。陈兴村处终南山南坡腹地,海拔约1200余米,散落农家七八户,乡风淳朴,村民热情。经村民指点,很快探明登山入口,就近入住“终南山驿站”。
十二日早上六时,至登山口。登口高树蔽天,二尺来宽沙土小道隐于青草间,若不事先探明,断难找到。小道大体沿溪上,溪边缓坡坦地,散落七八民房,但都人去楼空。网传山民弃宅,都为隐士所居。但细心留意,所有宅中不见人影,亦无人迹。
七时宅尽,现一怪树,形如蜗牛看天,躯干古朴肥硕,而顶端枝丫二分,细如蜗牛触角。从攻略看,此即登顶途中重要路标古树。此树以上,路再无岔。
八时,至我梦中桃花源:四周圆峰,林木清朗,碧溪带绕,围地二三亩,绿草毯铺,间杂各色野花,含笑吐芳,偶有山鸟清鸣,音若天籁。


上图古树 下图心中桃花源
时遇上山途中仅见男女各二驴友,双方深山相见,如遇故交,互道安好。大概彼为当地人,对山路甚为熟悉,告欲登主峰,需五上五下。
过草地,峡收谷深,登百米高陡阶,下同类高急梯至谷底。谷底林木阴森,不见天日,冥冥欲雨,木石皆湿。如此者三,数次登坡归零。
一小时后,谷开天广,重返光明。九时半上至坡顶垭口,回望途遇驴友,已不见其影。
垭口分东西两道,东去翠华峰,猜想北坡翠华峰登路至此合二为一。
垭口西上,登高差约百米急坡,至海拔约二千五百来米高峰。南望来路,深壑长谷,难觅路踪,林木森森,不见尽头; 东眺翠华,峰峦翠叠,白岩参差,如仙似神,隐于林间;北望长安,宫阙崔嵬,浮渭据泾,阡陌如丝,楼厦接云。西仰去路,脊如龙鳍,山似青螺,老树迎道,怪岩挡路。
主峰在目,去路已明,心中顿宽,席顶小憩。
十时继行,沿山脊上下数次,原以为个把小时的路程,走了个半小时仍是不断的上下中。时近十二时,距出发已六小时,上升高度千五百米以上,肚空力乏,极想坐下休息进食。
终南山总体南缓北峭,但此地反之,路在北向峰面上下或横穿。北向阴湿,竟找不到可供四人同休的平整干燥之地。因体力不同,便各行其是。我虽居中,但也后继乏力,只得放慢脚步,边走边吃边赏景。沿路上下,遍立碗口粗细,虬枝铁干高山杜鹃,正开得千娇百媚,斗奇争艳。人从下过,落英缤纷。




上图分别为:翠华东眺、高山杜鹃 、西穿山脊、穿越山峰
大概此地属穿越途中最艰难处,行人至此力乏夜深,上下不能,密林中居然留有数堆未烬炭块焦棍。细察炭迹灰痕,寒从心起,凉透背脊。一旦山风骤起,终南林木,尽化灰烬。
穿林越脊、攀石过峰。十二时半,终于登上目中主峰。同行之人,老牛步履蹒跚,牛喘连连;笑弥勒心平气和,神态自若,笑咪咪似在公园闲步;老猴早已不知去向。时遇反穿驴友,询之主峰路途几何?答曰一小时。闻之神靡。
再从峰顶北侧斜穿下,稀泥、顽石、高坎、树根接道,直至峰底垭口。垭口西脊,巨石数叠成峰,老猴突从石缝蹦出,手指顶置东、西横石而笑。抬头仰望,东石横镌“中国南北分界线”,西石横镌“黄河长江分水岭”。西侧主峰抬腿即至矣!
一时十分,登顶终南主峰。共七小时,计二万五千步,约十四五公里,累计上升高度约一千八九百米。主峰南北各有巨石傲天,北石镌红字“终南山”,南石镌“秦头楚尾望长安”。
登上北石,手舞红旗,顿有顶天立地,壮志凌云感!


主峰东西,各立一峰,似高于主峰。但主峰居中,体雄顶圆,周围景点环拱,占尽地利,具王者气。
从主峰俯察南北山势,峰西南坦北峻,为终南名景“南草北木”;其东长脊削壁,为中国著名地理南北分界线;正南各型巨岩阵叠,状若古垒。
时天蓝云白,山气清和,峰周游人,三五成群,流连忘返,喜悦快乐,在我眼中个个都是老少男女神仙。
见景忽悟:凡人何必苦修行,身健心净即为仙。
下路有二:一是从峰西下至V字型垭口,从“秦楚古道”直接南下;二是从主峰直接南下再西,半途再入秦楚古道。二者前近后迂,景多在后。时间充余,择后而下。经第四纪冰川遗迹、百丈崖、唤云台,至高山杜鹃林。
五月是终南杜鹃观赏期,上下游人,多冲此景而来。林中虽有杜鹃吐芳,但比之前路所见鹃林,规模、色彩、姿韵、皆不可同日语。
出鹃林,至太白醒酒石,与秦楚古道合。
秦楚古道建于秦初,南起柞水营盘镇小峪口,北至长安天都池,全长十五公里,是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之一段,沿途设有关隘、驿站、哨口、商铺等设施,是当时集行军、运输、纳贡、商旅于一体的秦楚间高速公路。
经二千余年风霜,古道规制如旧,全程宽二米五,依山傍水,避险就夷,徐疾大体如一。只是铺路青石,已不知更换几何。但行其间,仍能感秦风汉韵,察沧海桑田。
经财神庙、药王垭、观云台、好汉坡等无数景点。下午三时,至秦楚古道要隘耍钱场。
耍钱场海拔二千来米,地处秦楚古道南坡中段,因赵匡胤未当皇帝前曾在此聚众赌博而得名。耍钱场三面丘围,中有旷地数十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北有哨口,南有关隘,想当初此地定是军营要地,商旅集市,娱乐闹市。
耍钱场设有景区公交站,乘九公里,出景区。上事先所约驿站老板车子,三时半,返至陈兴村。驱车个多小时,五时入住骊山附近宾馆。
骊山读史记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南,西距西安二十余公里,东西绵延二十五公里,南北宽约七公里,最高海拔1302米,相对高度约900米。因其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如一匹苍黛色骏马而得名。又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又名绣岭。
西安自公元前1046年西周开国,至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近二千年间除东周迁都洛阳外,一直为中原王朝之首都。骊山因其紧邻首都和美丽景色,一直都是历代皇朝的皇家园林,可以说骊山见证了大半中原皇朝的兴衰存亡和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印刻着帝王将相的足迹,文人骚客的浪漫,才子佳人的韵事。
骊山是一部浩浩中华历史巨著,游山如读史,但读之不尽,读之不透。
登顶骊山,其路有二:一是从骊山牌坊进,沿公路至老母殿,此路随时可上,但迂远无景;二是从华清宫西后门进,此路可饱览骊山几乎所有景点,但得八时开园方能进入。
五月十三日晨八时,从西后门入。
华清宫为骊山景区精华所在,一入景区,宫阙巍峨,楼阁棋布,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白居易有诗: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入门建筑为长生殿,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定情盟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过长生殿,便是景区核心华清宫。早在三千年前,因此地出温泉,泉可荡邪去疾,便成周天子游幸之地。秦始皇初,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汉武帝宏其制,至唐大成规模,玄宗时,几乎一年二幸,有时一幸数月,更与杨贵妃在此极尽缠绵旖旎,成唐离宫,玄宗更其名为华清宫。


渔阳鼙鼓起,霓裳羽衣终。安史之乱后,华清宫少有帝王幸临,临者也多为几个倒霉蛋而已。此后兴废无常,直至建国后扩建修葺成现状。
再前为五间厅。五间厅为五间砖木结构平房,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朝北,面积约二百五十平米。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逃曾驻跸此间,也是近代西安事变发生地,厅内陈设均按原貌陈列,玻璃、墙壁均留有激战时所留弹痕烟迹。
五间厅东,耸昭阳门,进门便是徒步登顶骊山最高处烽火台入口。
沿曲折石阶路上行约十五分钟千来步,至兵谏亭。
1936年12月,蒋介石至西安布置剿共,12日凌晨4点,西安事变爆发,在五间厅发生枪战时,蒋从后窗逃跑至此,匿于虎斑石后石缝中,被西北军发现扶掖下山。虎斑石形似一只蹲卧老虎,高约五六米。宽十来米,因其表长黄色菌类,形若虎斑,故名之。虎斑石东向与山体结合处,有二三尺宽隐蔽石缝,为蒋匿身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此石被尊为“民族复兴石”。石之上下左右,遍镌名家题刻,激昂之气盈石。虎斑石前,峙兵谏亭。
兵谏亭建成于1946年,高四米,宽二点五米,整亭由石砌成,原名“正气亭”,解放后改为“捉蒋亭”,1986年为缓和两岸关系,易名为“兵谏亭”。


兵谏亭上,经日月亭、玉缘阁,约十来分钟至观风廊。观风廊处于骊山半山腰,背南面北,可北眺渭河,俯瞰临潼,正前方数公里外,便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秦皇陵背骊面渭,以数十万人,历时三十九年建成,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陵墓之一。但从亭中望去,亦不过一土丘耳!
沿石阶南上,至上善湖东,道岔,南上至骊山最高峰,西向横行至骊山第二峰老母殿。沿山脊南上,登竖梯样高阶千余级,九时四十分至顶。
山顶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史载周幽王无道,独宠褒姒。褒姒样样都好,就是不笑。周幽王计穷无功,便携褒姒上骊山顶烽火台,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美人一笑,幽王被杀,江山丢掉,西周被迫迁都洛邑。
山顶所耸烽火台为现代新建,高十三米,底座十米见方,中有台阶通顶,秦汉形制,通体砖砌,端重庄穆。

伫顶四顾,秦岭西来,终南南屏,渭河北环,华岳东峙,八百里关中平原,尽显王气和富饶。从原路下返,至上善湖。
上善湖名出老子名言“上善若水”,悬于西绣岭半山腰,水面一二亩,中浮睡莲,誉为骊山圣景。从上善湖西横,过朝元阁,很快至西绣岭第二峰。峰峙骊山名景老母殿。

老母殿又名女娲宫,相传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抟黄土做人”,仙逝之后,葬于骊山之阳。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类、伏羲演八卦,在我国,此三者被尊为人类之始祖。从商、周始,骊山便有祭祀女娲之女娲祠。老母殿坐北朝南,占地二十来亩,三节庭院,依次为山门、三宵殿、老母殿、甲子殿,共有殿堂楼阁百余间。始祖女娲身披锦袍,端坐于老母殿内龙首莲花座上,法相庄严,慈祥和穆,仰之春风拂面,瞻之曦晖朗曜。敬仰崇拜,油然而生,乃匍匐于地,祷拜不已!
老母殿南,有景区公交上站;其北,有缆车上站。
骊山神山,山石盈仙韵,草木浮灵气,处处是史迹。乃陡步缓缓下,漫行细品,心情、感受、景物、韵致等,又与此前迫切登顶时殊异矣!
十一时半,返至华清宫广场,回望骊山,感由心生!万载骊山,犹是昔日风采;千年烽火,俱化过往云烟。
骊山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和亲历者。泾河水清濯其缨,渭河水浊濯其足。静观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冷对祸心包藏,强行霸道。读史骊山半日,竟不得一毛。
古者骊山!伟者骊山!智者骊山!
十二时,出景区南大门,驱车直奔甘肃崆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