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即将消失的古村——夹山 (一) - 山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持文 于 2014-2-24 12:14 编辑
夹山村位于乡政府驻地石门西南六公里。地处山区,南靠大岭主峰双嘴山,是淄博市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村南“风门道”,过去是博山、淄川、章丘、莱芜四县分界,是淄博和莱芜广大地区的制高点,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设博山县夹山办事处于此,现故址尚存。设一村民委员会。206户,748人。耕地1,120亩。 主产玉米、谷子、小麦,兼植树造林。特产椿芽,驰名全省,出口日本。工副业有石料厂和铁编。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穆氏族谱》载:“余祖本冀州枣强人,自明初迁发以来,……盗寇时起,迁徙无常,则散居西山夹山诸村者,遂家焉。”据《谱系图》记载,穆氏当于清初迁来居住。
清乾隆八年(1743年)《续修淄川县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年) 《淄川县志》 均载村名为“夹桑峪” 。民国十二年(1931年)《博山乡土志》载村名为“夹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白石洞碑记》载村名为“夹山庄”。
据该村81岁老人吴宗清讲:因村处西岭山下,东、西两山岭夹峙,古代又多桑树,故名“夹桑峪”、“夹桑岭”,后简称“夹桑”。“夹山”是“夹桑”的别名和现名。(转自百度)
因为今年有了大礼拜,所以有了大把的时间,今年准备做一个专题的游记,单车游摄博山即将消失的古村。只是从一个户外爱好者的角度去洞悉和游拍,其中的观点和见解只是本人的胡说八道,不代表原始村落的古往今来。因为没有固定的时间和线路,随心而动,随性而拍……
这张片子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很想给我村的父老乡亲们留下他们劳动的美景!
其实,走进这样的古村,让我浮躁的心会平静下来,只有心里安静了,很多事情就会看的淡了。也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