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印记之二 情系滇越米轨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09:01 编辑

呈贡站
王家营站在呈贡县洛羊镇。建于1970年。离昆明北站23公里。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08:45 编辑

王家营车站正在改道
三家村车站早已停用
水塘车站是全线最高海拔的车站


欣赏支持精彩活动

欣赏支持精彩活动。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12:38 编辑

▲最高点:“K34+285”坡度标碑录:(水塘)K34+285/25.2‰↓(下行面)/0.4‰↓(上行面),海拔2027M,为全线最高点。
在七凸坡可俯视汤池阳宗海坝子
较早撤出的大营村站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12:33 编辑

▲1944-5-9,“ 21次列车颠覆事故”点:37+844处(阳宗海站中心点为39+900,上行2+056/原资料:K426+056处,阳宗海站为K424)。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13:16 编辑


▲一号隧道:(S-1 K38+558 L=100.54M)在水塘-阳宗海区间。
可保村站尚保持着原法建的房子 夹皮沟咽喉地段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13:12 编辑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23:24 编辑

  二 蜿蜒“夹皮沟” 转南直下滇南

  江头村站(K60+255),公里标西侧为两水塔(1941年代抗战时期机修厂使用遗物)。江头村站现已拆除,原候车室、职工住宿区毁弃,只余残基。尚有3户老退休人员留住。



  


  “夹皮沟”

  有人把可保村至江头村之间称为夹皮沟。从昆河线线路区间来说,依下行走向它处于可保村(K50+586)—水晶坡(K57+469)—江头村(K60+255)这两个区间内,总里程9.67公里。区间内共有8座桥梁(桥11-桥18)、15座隧道(S-2—S-16),1座棚洞隧道(S-17),其中最长的隧道是15号隧道(249.4米),最短的是4号隧道(7.99米)。17号棚洞最长(358.1米),中部透光,故当地人称“亮洞”。

    线路依山而建,桥隧密集,山谷下面是摆依河,两旁巉崖高峙。90年代末期南昆铁路通车后,夹皮沟地区形成了以两条铁路(昆河线、南昆线)、一条公路(安石公路)和一条溪流(属南盘江水系的摆依河)交叉的交通咽喉。



  网文资料:四等小站江头村,它是1910-1943年间法国人在滇越铁路上增建的第二批9座车站之一,现在已于2008年被撤除,只留下一段空荡荡的站台,左边的杂草丛是以前2道站线的路基。车站建在半山坡上,地形隐蔽。

    铁路边废弃的一座圆形拱门石房子,是原先江头村机车修理厂的机床车间。原机修厂留下的两座水塔:左边砖砌的那座已垮掉大半,右边混凝土的却还保存完好。江头村机修厂系1941年原芷村总机务段芷村总车房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一路向北搬迁到此深山中,升级成为临时的机车修理厂,对抗战时期在滇越铁路滇段上运行的机车与车辆进行有限的大中、中修。1948年机修厂再次搬到昆明小石坝和昆明机修厂合并后,这里就只剩下一片遗迹。

  在抗战最艰难的那几年里,云南铁路工人们在弹丸之地的江头村克服了重重困难,肩负起了机车修理的任务,做出了自身的贡献。1940年越南被日军占领后,中国方面为防止敌人沿这条仅存的国际铁路向腹地入侵,炸毁了中越铁路大桥、拆除了河口至碧色寨177千米的线路,这就造成了原本在越南嘉林机车厂进行大修的机车无法再去越南。越南被占后,机车虽不能再大修,但仍可以在当时芷村总机务段下辖的芷村、宜良两处总车房进行中修。日军没有善罢甘休,自从占据越南后,就以此为侵略基地屡次派飞对滇越铁路滇段进行轰炸,同年2月芷村就遭到了日机空袭,到民国30年(1941年)8月为止芷村共遭受到11次轰炸,炸毁房屋近百座,损失巨大。为躲避空袭,大部分总车房的人员和机器设备机于同年10月搬迁到宜良江头村,在山凹中临时成立了“江头村机车修理工厂”,负责大修孤立在云南境内滇越铁路上但仍在运用的机车和车辆。江头村机修厂虽然承担比总车房大一级的机车检修任务,但由于当时设备紧缺的现状,只能勉强维持平均三个月出厂一台机车的维修效率。国民政府接管滇越铁路后,向云南兵工厂、中央机器厂和川滇铁路公司等共租借机床19台,分装在机修厂和各车房使用。1948年,由于抗战早已结束,加之机修厂受地形限制、规模狭小,国民政府滇越铁路滇段管理处就把江头村机修厂再次搬迁到昆明,与位于小石坝的昆明机修厂合并。
本帖最后由 绿幔散木 于 2014-10-20 23:44 编辑

夹皮沟段隧道密集
夹皮沟段隧道密集
17号明洞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