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王府井步行街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本帖最后由 cc688 于 2014-12-7 12:58 编辑

王府井大街,南起东长安街,北至中国美术馆,全长约三华里,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当时称之丁字街。明代,这里修起了十座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商店、全国最大的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照相馆以及利生体育用品中心、医药器械商店、王府井购物中心、穆斯林贸易大厦等。全国著名的四联、美白特级美容美发厅都在这条街上。这里还汇集了北京烤鸭店、五芳斋、全素斋、浦五房、东来顺等各具特色的著名餐馆和食品店。麦当劳快餐店及国际快餐城也己开业。王府井还有不少老字号和有经营特色的新兴商店,如盛锡福帽店、同升和鞋店、新世界丝绸店、蓝天服装店、雷蒙西服店、建华皮货店、亨得利钟表店、大明眼镜公司、新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东华服装公司、百草参茸药店、碧春茶叶店、汲古阁文物店等。这些不同行业的商店各以独有的经营特色而赢得声誉。王府井大街东侧联结着繁华的东安门商业街和东黄城根市场街,使得这一商业街区热闹非凡。

本帖最后由 cc688 于 2014-12-7 14:05 编辑

长安街华灯是1959年新中国十周年庆典前安装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十大建筑”和天安门广场扩建工程,截止到2011年,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两侧共有华灯252基 (华灯的专有量词)。

本帖最后由 cc688 于 2014-12-7 13:34 编辑

全市进一步加强安保工作、确保首都安全稳定。
本帖最后由 cc688 于 2014-12-7 13:00 编辑

王府井曾为明代十位亲王的“集体宿舍”,明时称十王府或十王府街,清时称王府大街。王府井大街因之得名。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王府井大街,确实出名了,为之提供原始依据的王府与井,却先后消失,彻底变成传说:“这里原来是王府的住宅。王爷府中有一口有名的水井……当年井上有一座精巧玲珑的六角亭子,井口是一块大石头凿的圆孔,井沿很高。井的南面就是王府大院,很阔气……”(转引自赵志忠著《北京的王府与文化》) 翻阅古典解开了谜团:“……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建十王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日兴工,至是成。”看来此地曾为明代十位亲王的“集体宿舍”———一座座王府唇齿相依。据说这十王府位于今烤鸭店的帅府胡同至长安街一带。王府井大街就因之而得名:明时称十王府或十王府街,清时称王府大街。
今东安市场的原址在清初时曾为平西王吴三桂的王府。清末时原在王府大街两侧摆地摊的小商小贩被统一管理,东安市场由此得名。 十王府选址于东安门外,肯定是因为永乐皇帝的恩赐。东安门是皇城的东门,这十王府属于“皇城根儿”。皇城根儿下多贵族。东安门在1912年“壬子事变”中被烧毁,南段的皇城城墙于1917年拆除。城已消失,门也不存,惟有东安市场能唤起人们的回忆。东安市场的原址,在清初曾为某王府———你猜是谁的?是吴三桂的。吴三桂被顺治封为平西王,其宅邸一定很豪华。他后来因叛乱而身败名裂,风光一时的“平西王府”自然也难逃厄运:被连根拔除,平毁后移交八旗兵神机营作操场。可惜呀,“平西王”自己最终也被人“平”掉了。王府的遗址,驻扎着一群“打靶归来”的大兵。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