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大理古城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2014年9月22日一早,我们乘
旅游大巴从
昆明出发,前往
大理。路上大巴里播放着电影《心花路放》插曲《去大理》,真是应情应景呢。
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
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
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路程有点波折空气有点稀薄
景色越辽阔 心里越寂寞
不知道谁在何处等待
不知道后来的后来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
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也许爱情就在洱海边等着
也许故事正在发生着
谁的头顶上没有灰尘
谁的肩上没有过齿痕
捡起被时间碾碎的勇气
让双脚沾满清香的泥

大理古城简称
叶榆,又称
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
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
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
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
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
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幽兰 于 2015-2-9 16:37 编辑
著名建筑五华楼
大理五华楼位于大理古城的中心部位,是古代南诏王的国宾馆,又叫五花楼。因其规模的宏大,在南诏时,被称为“天下第一楼”。
五华楼作为国宾馆的历史也长达数百年之久。每年三月十六,南诏时期的南诏王以及后来大理国的大理王都会在五华楼会见西南夷各个小国君长,和其他一些重要宾客,赐以酒席佳肴,奏以南诏、大理时期的音乐。
明朝初年,五华楼在战乱中又被烧毁,明洪武年间,在易址重修大理古城时,将城中的钟鼓楼改称五华楼,但其规模格局已远远不如南诏时期的五华楼。1862年,清代地方官又集资重修五华楼。
文化大革命时期,五华楼被拆除,里面发现七十多块元碑;1998年,大理州政府拨款重建五华楼。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幽兰 于 2015-2-9 17:07 编辑
大理著名的洋人街
大理"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护国路上段,全长185.6米。"洋人街"兴起于80年代,到大理古城旅游的海外游客大都投宿于护国路的大理市第二招待所(现更名红山茶宾馆),在二招附近逐渐开设为海外游客服务的餐厅、酒吧、商店、出租自行车、彩扩等店铺,形成海外游客较为集中具有特色的旅游一条街。1997年3月大理市政府投资改造"洋人街",改造后路面宽5.4米,路中引马石采用宽0.6米的大理片麻岩条石细凿铺砌,两侧人行道为2.4米,采用细凿青石板错缝铺砌,并修建2处雕塑喷泉,4组照明宫灯。
民族特色浓郁的建筑

洋人街也是美食街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幽兰 于 2015-2-9 15:14 编辑
逛街购物的外国游客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幽兰 于 2015-2-9 16:46 编辑
随处可见的老外

本帖最后由 龙的传人-幽兰 于 2015-2-9 21:23 编辑
拖家带口的老外

逛古城的美女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