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黄山东海大峡谷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黄山古称“三天子都”,秦时改称“黟山”。相传轩辕黄帝一统华夏以后,与容成子、浮丘公在此采药炼丹,沐浴汤泉,乘龙升天。唐明皇崇信此说,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黟山为黄山,后一直称为黄山。
明朝后期,随着徽商崛起,徽州经济发展,黄山的开发起步和释界普门大师1606年入山,揭开了黄山开发的序幕。在光明顶以南开发,路通庙立,功高绩伟。随后相继从五台山而来的寓安大师、一乘大师,相继开发云谷寺和狮子林一带。正是明万历年间的这三大高僧的通力合作开发,才使得黄山山上山下,庙宇林立;前后道路,四通八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黄山迎来了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有中华民族“游圣”之称的徐霞客两次(1616年2月与1618年9月)出游,尤其是他在遍游海内名山大川后的晚年,对黄山作出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评价,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的评价,犹如闪电霹雳,骇世惊人,通今而达古。从此,黄山名声大振,闻名遐迩,于黄山而言,徐霞客真可谓功高至伟。
(这张图片取自网络)
而东海大峡谷是黄山东海布水峰与仙都峰之间的一道大峡谷,也称凤凰源,是黄山的主要景观之一。凤凰源中,奇峰秀出,怪石罗列,翠水长流,森林茂密,处处奇观。如安卧翠峦的凤凰石,流光溢彩的凤凰池,婀娜多姿的凤凰松,高阔平坦的凤凰台等。景致多变。第四纪冰川形成的U型谷、悬谷、冰碛层、冰臼在凤凰源中都有突出表现。
本帖最后由 liuxupiaopiao11 于 2009-10-8 10:38 编辑

东海大峡谷属于黄山未开发区域,遍布原始森林,无人居住。该区域有黄帝源大峡谷,丽霞大峡谷,天游大峡谷,圣峰大峡谷,翡翠大峡谷等美丽的峡谷组成。分布着五老峰,十八罗汉峰,仙人峰,天柱峰,始信峰,轩辕峰,石笋峰等秀丽的山峰。 这一区域有丰富的户外资源,是华东地区最后一片未受现代文明干扰的纯净天堂。自然景观有典型的黄山特点:奇峰,怪石,松树,云海。峡谷规模庞大,壮观。
位于海拔1485米的五老峰顶。
五老峰系峰顶裂开耸立,远观如五位老人,故名。登上五老峰顶,始觉不虚此行,玄女、轩辕双峰并列;十八罗汉巍然壮观,与之相连山峰林立,绵延不绝;上升峰,松排山面千重翠,目不暇接。尤其姿态各异的黄山松,“破石而出,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浩瀚无际,与朝霞相映,与岁月同古”实乃黄山一大胜景。
五老峰在黄山北海景区,望仙峰下,为36小峰之一,有传说云:五老缀仙境。众臣一致认为,桃花令早,色彩鲜美,既可赏花,又能食果,于是便从四面八方移来桃树万株,栽满全山。轩辕黄帝看后极为高兴,即施以法术,一夜之间,枝繁叶茂,天明日出,桃花齐放。宋代歙人吴弘钰有诗记曰:“桃花五色四时开,片片香随涧水来。况是轩辕曾手植,紫云深处有楼台。”另一说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云游黄山时,见这儿树茂花盛,唯独没有樱桃,便将拂尘往山岩上一插,顷刻之间,漫山遍野皆长满樱桃树,且鲜花盛开,樱桃挂满枝头。峰腰有水帘洞、餐霞洞;峰下有桃花源、桃花溪、汤泉溪、逍遥溪等
本帖最后由 liuxupiaopiao11 于 2009-10-8 10:47 编辑

2009.10.4上午我与約尅公爵乘坐7点半的火车,下午4点多到达宁国。当晚与风雨户外的驴友们会合后20点出发,深夜23:30接上当地向导,在中秋明月的注目下,穿村庄,过竹林,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尽量悄无声息地夜行,到达宿营地则是第二天的凌晨1:00左右,在向导的指点下,我们草草的安营扎寨,积蓄体力为挑战后来行程中的困难而赶紧休息。峡谷里哗哗的流水声似乎是催眠曲,俺才刚刚躺下钻在睡袋里耳邊卻已經传来了驴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啦!
本帖最后由 liuxupiaopiao11 于 2009-10-9 07:59 编辑

天亮時分在嚮導的“起牀暸”吆喝聲后,吃過早餐整装待发:
瞧:這裏 還有沒有吃好的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