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年历快到了,各位驴友来湛江趁热闹吧。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身在外地,不能回家过年,十分挂念家里的亲人和朋友,同时也想起很久都没过年例了,很是怀念那种气氛,所以想借此贴以慰思乡之情。
首先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年例:
春节刚过,湛江地区的年例陆续开始了。所谓年例可解释为“年年有例”。在湛江人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可以说“年例”是湛江农村的第一大节日。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年例已不再是单纯的“吃节”,其文化品味也越来越浓。
年例的时间各地有所不同,通常是从正月初二到清明期间,不过也有些地方到农历12月底都有过年例的。年例的时间长短各地不相同,有一天的,也有两三天以上的。听老一辈说,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做年例无非就是生产队杀几头猪,家家户户领回几斤肉、几条鱼,就过上在当时算是非常丰盛的年例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年例的菜式上也越来越讲究。吃的不再仅仅是鸡、鸭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还有说不出名字的山珍海味,各种地方的特色小菜应有尽有,热炸的、凉拌的、酸酸的、辣辣的……有不少富裕家庭还从酒店里请来专业师傅掌勺,弄出一桌桌“星级”水平的年例菜式来。也正如此,年例期间不少酒家推出“年例一条龙”服务套餐,真可谓“与时俱进”!
年例无界线,年例之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邻近各镇各村庄的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亲朋好友,朋友的朋友一拨一拨的涌来,他们都是主人的上宾,没有认识与否之分没有冷落疏远而言。主人家盛情款待,招茶呼饭,宴饮尽欢,有小孩者还派利是给小朋友。真是“来得开心,走得欢心!”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大约起源于明清时期,已有几百年历史。古时候,湛江人受福建莆田文化的影响,每年的初春至清明期间各村都会挑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游神、演大戏,放花炮等多项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身健康和国泰民安。由于当时农村基本没什么娱乐设施,辛苦了一年的各村农民只有利用春闲时节各择吉日释放一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祈盼好光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年例。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社、粤西茂名、吴川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了解,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继而是元宵节。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年例是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只要集中在过完春节(旧年)的农历正月份,,但在整个地区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农历12月30日都有过年例的,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而贯穿整个年例的大都是迷信的活动。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忠”或"摆灶",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正年例的早上,菩萨出游巡门,人们抬着菩萨挨家挨地走,还跟着个道士,到了一家就手舞足蹈,念念有词,陪着菩萨共舞,十分滑稽热闹。如果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门,求能完成任务,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大戏,放烟花等等。这一天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好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追溯年例的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已有了相关的据记载,从史料来看,年例最初是由冼代家族兴起的,但其演化过程没有史料记载。年例实际是扩大了的元宵节、庙会,粤西高州、化州等地方祖先迁徙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传统的年例的主是敬神、拜宗、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本质是一种迷信活动,即便是现在年例形式,也充了迷信色彩。文革时期,年例曾被当作四旧,被禁止。直到改革开放,各农村又恢复了做年例的习俗。年例是大吃大喝的一连串的迷信活动。现在的年例则更加注重门面工夫,许多人都是利用年例大讲排场,以显示自己的财势、地位,以至于造成铺张浪费,互相攀比不良风气。这的确是年例横不利的一方面。许多人都对年例这个习俗有争议,尤其是它所表现出来的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自古沿袭的民间习俗,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年例不只是粤西的茂名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吴川一带农村的文化风俗,那是了解不深的说法!其实除了茂名和吴川,还有湛江的市区,遂溪,雷州,徐闻,廉江部分地区都有此风俗,只是叫法不同,湛江市区和遂溪叫年例或元宵活动,雷州叫游人或元宵,徐闻叫上军坡或游神,廉江叫游神或游花街等等,但性质都差多,都是在神明诞期或村庄某个纪年日子特定举行的庆祝活动!就拿湛江市区周边的农村来说吧,大部分村庄都有自已的年例日期(一般都集中在农历的正月至三月份),湛江年例一般都有游神活动和宴请亲朋威友来吃饭的习惯,湛江年例都是在中午开始吃饭而且客人是不过夜的;年例活动有:游神(巡游队伍一般由:扛旗,狮班,飘色,八音,神桥组成),醒狮和武术表演,有的还有游园活动等等,在晚上有的村庄放烟花和做大戏(也有部分村庄戏期和年例是分开的,如龙潮村,年例是正月十二,但戏期是二月和八月,每个戏期都做大戏一个多月!)
先来介绍一下年例菜式中的重头戏:鸡。湛江人嗜吃鸡,尤其是过节的时候,无鸡不成宴。其中做法以白切最为盛行,有吃过湛江菜的筒子,肯定会对饭馆里吊着的白切鸡有印象吧。下面给大家看看拜神鸡:
具体时间如下:
正月初二 文车村(遂溪县黄略镇)
正月初三 马六良村(遂溪) 丹寮村(东海民安镇) 调山村(东海岛东山镇)
正月初四 东山村(东山镇) 调逻村(东山镇)
正月初五 北山村(东山镇)
正月初六 云头村(麻章镇)
正月初七 兰石村(吴川兰石镇)
正月初八 蛤岭村(吴阳镇) 梧村(坡头)
正月初九 黄坡镇(吴川)
正月初十 调顺村(赤坎区) 平乐村(开发区) 坡头圩(坡头镇) 麻斜(坡头镇)
正月十一 黄略村(黄略镇) 卜品村(太平镇) 高阳村(麻章镇)
正月十二 龙潮村(包括霞海,梧阔村)(开发区) 屋山村(开发区) 龙登村(霞山区) 文保南村(赤坎区) 赤岭村(麻章镇) 塘边村(麻章区)
正月十三 志满(麻章镇) 许屋村(黄略镇) 丰厚村(赤坎区) 福建村(赤坎区) 支屋村(黄略镇) 雷州乌石(十三至十五) 文保北村(赤坎区)
正月十四 山后村(太平镇) 造甲村(太平镇) 新坡村(赤坎区) 陈铁村(霞山区) 楼下村(霞山区) 塘口村(黄略镇) 南坡村(黄略镇) 城月圩
通明村(太平镇) 畅侃村(麻章镇)
正月十五 雷州市 徐闻市 东岸村(太平镇) 吕宅村(太平镇) 霞山村(霞山区) 社坛村(霞山区)北月村(霞山区海头镇) 黄外村(麻章镇) 厚
礼村(麻章镇) 谢家村(麻章镇) 临西村(湖光镇) 东岭村(湖光镇) 草苏村(赤坎区) 南亭村(黄略镇) 东墟(遂溪) 调文村(东山镇) 文丹村(东山
镇)后溪村(城月镇)
正月十六 吴川梅录镇(十五至十七) 城内(遂溪) 西厅村(霞山区) 岑擎村(霞山区) 后北村(麻章镇) 鸭曹村(麻章镇) 北沟村(麻章镇) 笃
豪村(麻章镇) 文参村(东海)
正月十七 东岭村(湖光镇) 百姓村(赤坎区) 水沟村(麻章镇) 深田村(霞山区) 六礼村(十七至十八,麻章区太平镇)
正月十八 平石村(黄略镇) 调垫村(麻章镇) 成家村(麻章镇) 郭家村(麻章镇)
正月十九 文章湾(赤坎区) 大塘村(麻章镇) 东山园村(遂溪)
正月廿一 麻章圩(麻章镇)
正月廿六 迈龙村(麻章镇) 调浪村(太平镇)
正月廿八 石头村(霞山区) 调罗村(霞山区) 海尾村(湖光镇) 聂村(麻章镇)谭礼村(麻章区太平镇) 肖渔村(麻章区太平镇) 塘尾村(南兴镇
) 岭北镇(遂溪)
正月三十 新村(正月最后的一天)(霞山区)
二月初一 麻章圩(麻章镇) 龙驾村(麻章镇)
二月初二 太平镇(麻章区) 良丰村(初二至初三)(湖光镇)
二月十一 麒麟村(十一至十二)(太平镇) 后坡村(太平镇)
二月十二 乌石镇(雷州) 覃巴(吴川)三月十五 兴隆村(霞山区)
三月廿二 南兴镇 南柳吴氏村(廿十至廿二)(霞山区) 临东村(湖光镇) 料村(湖光镇) 龙划村(霞山区)
三月廿三 文章村(赤坎区)
三月廿六 临东村(湖光镇) 旧县村(廿五至廿八)(湖光镇)
三月廿七 宝满村 (霞山区)
三月廿九 调山村等四条村(拜坡)(东山镇)
九月初一 仙塘村(海头镇)
九月初五 双港村(赤坎区)
九月廿八 大路前村(麻章镇)
十一月廿三 特呈岛(廿三至廿四)(霞山区)


本帖最后由 BTX四叶草 于 2010-2-4 16:19 编辑
楼主收藏了好多
不过好像正月十五少了个地方的,呵呵~
届时有空的朋友一定要来趁下热闹咯
往年的年例,我们也收藏了不少PP啵{:5_162:}
2# BTX四叶草 那请四爷补下咯。。一人力量有限,但是8264驴友提供信息的话,相信会更好的
8# 笨鸟非非
菲菲,十五来我们这,管吃!{:5_162:}
4# 874781303
那就是林大姓的
录塘,haha~{:5_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