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畅游南京灵谷寺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苏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14 编辑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谷寺”。 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
  难怪朱元璋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数百年间,屡有修茸,景况不衰,康熙南巡,游寺题联;韩隆驻辟,作诗赐宝。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乾符年间,改开善寺名为宝公院。
开宝年间, 易名为开善道场。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十方禅院”。
大中祥符年间,改寺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元朝及明初称为“蒋山寺”,此时的寺院屡遭战火,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因原寺塔距宫阙太近,同时准备建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把寺庙迁到 灵谷寺建筑 (24张)

钟山东南麓,合为一寺。并赐“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左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叠嶂,复穹岑以排空,诸峦布势,若堆螺髻于天边。”寺庙建成后,明太祖御赐匾额“灵谷禅寺”,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15 编辑

明时的灵谷寺,极其雄伟壮阔,宏旷非凡。自山门(在今南京体育学院与钟山之间)至殿宇,一路“排森松摩云汉”,绵延五里,松风不绝于耳。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清中叶灵谷寺,有“灵谷八景”著称。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1] 当时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山门上书"天下第一禅林"。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同治年间寺院得以重建,规模已大不如前。如今的灵谷寺是清同治六年曾国藩所修"龙王庙"。
现在灵谷寺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寺内院落共有三重,西首为大雄宝殿,宝殿正中释迦牟尼塑像,左右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殿两侧排列十八尊罗汉,东首院落原为观音殿,后改为玄奘法师纪念堂,供奉玄奘舍利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17 编辑

小伙伴们一路上也是造型摆起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16 编辑

灵谷深松碑功德泉后路中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原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字样。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为谭延闿墓的起点。
后来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摹乾隆笔意题书“灵谷深松”。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18 编辑

这个心形摆的有些走样啦。。。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20 编辑

美女怎么不华丽转身呢
本帖最后由 大漠@胡杨 于 2015-8-24 21:21 编辑

一个小合影,告诉大家我们来过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