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笛依扬 于 2011-4-14 21:48 编辑
麦金利是北美最高峰
麦金利位于美国最北面的阿拉斯加州,靠近北极圈
麦金利海拔6193米
麦金利是7大洲最高峰中除了珠穆朗玛峰外最为困难的一座山峰
麦金利峰是一座如此遥远的山峰,去以前,在我的头脑里面只有上面这些有限而模糊的概念。可是回来之后,麦金利美丽绰约的风姿永远印在脑海中,无法淡漠,也无法忽略:美丽的景色、漫长的路线、陡峭的山脊、吓人的暴风雪、疲劳的攀登以及永不落的太阳。
一、山峰概括
麦金利峰有两个名字,按照阿拉斯加当地的习惯,这座山峰应该叫做Mt. Denali, 意思为“最高的雪山”,早在1794年,
英国航海家乔治.克安克瓦沿着阿拉斯加海岸线航行时,在北方的水平线上发现了这座“伟大的雪山”,这是她的最初记录。
到了1896年,麦金利峰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Mt.
MCKINLEY,也就是麦金利中译名的来源,当时前往阿拉斯加探险的威廉姆•迪克认定她是北美大陆的最高峰,他以将要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威廉姆.麦金利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山峰。有趣的是,麦金利之所以命名为此,是因为威廉姆.迪克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威廉姆.麦金利被选为新任总统。也正因为如此,麦金利关于这两个名字的争议至今不息。
由于麦金利地处北极
极地附近的偏僻位置,去到麦金利的脚下困难重重,直到1913年,才由赫德森斯塔克率领的5人
登山队首次登顶麦金利,之后登顶的记录一直非常稀少。时间到了1951年,伟大的布拉德福.华斯伯恩在麦金利开辟了一条新路线-西坡路线(West Buttress)。这条新路线从卡希尔特纳冰川沿着西坡攀登至顶,如今它已成为攀登麦金利峰的传统路线。这条西坡新路线的开辟几乎和首次攀登麦金利峰一样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使很多很多人得以实现登顶北美最高峰的梦想,小型飞机也是从这里第一次把登山者运到大本营,免去了登山者们长距离行走才能到达大本营的艰辛。至今,布拉德福开辟的路线仍然是麦金利地区每年最为热门的路线,众多的业余攀登者在
高山向导的带领下沿着此路线到达峰顶。
据统计,自1903年以来,共有3万多名登山者尝试攀登麦金利峰,其中半数到达山顶,近百人人遇难。由于麦金利的最佳攀登时间为每年的五、六月份,大多数登山者选择在此期间攀登,其中95%的登山者选择从西线登顶,并且一般在山上停留14天至18天,所以
麦金利山的范围很小的一块区域被迫在短时间内接待大量登山者,给大山留下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为保证登山者的安全、保护山区环境,从2007年开始,美国麦金利国家公园管理处决定每年接待攀登麦金利的登山者控制在1500人以内,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检查措施,要求每个登山者严格执行。
二、中国人的攀登历史:
1992年5月24日,王勇峰和李致新登顶了麦金利峰,在这座伟大的山峰上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至今在Tal
KEENa的Roadhouse饭馆里面都有他们两个在顶峰合影。
2002年5月,王勇峰、王石、刘建、次落历尽艰辛登顶了麦金利,也加速了王石、刘建、次落完成7+2的脚步。
2007年6月,金飞豹登顶。
2009年7月,黄怒波登顶。
2010年6月22日,北京登山队一行8人(青衣佐刀、梁群、浦玮、胡凯、罗冠雄、孙斌、高清、老罗)成功登顶麦金利,梁群也成为大陆第一个完成七大洲最高峰的女性。
2010年7月8日,王勇峰、王秋杨、次落、黄春贵成功登顶,王秋杨成为大陆第一个完成“7+2”的女性。
三、山峰路线特点:
麦金利峰拥有众多路线,从传统的西坡路线(west buttress)到不是那么流行的西脊路线(West Rib),从梅斯纳尔路线到异常陡峭的
Cassin路线,丰富的地形和超高的海拔落差,使麦金利成为7大洲最高峰中难度仅次于
珠峰的一座高峰,再加上边上的Mt. Foraker, Mt.
HUNTER等等,可以说这里对每一个登山者来说,这里都是攀登的理想之地。
西坡路线(West Buttress)是麦金利峰的传统路线,也是技术难度最低,安全系数最高的路线,每年前往麦金利的登山者绝大多数都是沿着此路线攀登。
营地和营地间路线描述:
(一)BC(大本营),海拔2200米:大本营位于卡希尔特纳冰川,螺旋桨小飞机可以利用冰川的斜坡上降落,这大大的方便了现代登山者攀登的脚步。
(二)BC-C1:从大本营到海拔2400米的一号营地:上升高度200米,行进距离9公里,坡度很缓。行进时间约6小时,主要风险是冰裂缝和雪桥。
(三)C1(一号营地),海拔2400米:一号营地也称Ski Hill米营地,由于离大本营较近,每天飞机起降噪音较大,睡觉的时候需带着耳塞,主要的风险是脱水、雪盲、晒伤和中暑。
(四)C1-C2:从一号营地到二号营地:上升高度580米,前进距离4公里,行进时间约6小时,坡度中等。主要的风险:恶劣天气。
(五)C2(二号营地),海拔3000米:二号营地位于卡希尔特纳冰川上端,主要的风险:暗裂缝
(六)C2-C3:从二号营地到海拔3400米三号营地,行进距离2.5公里,上升高度400米,坡度偏陡,预计行进时间5小时。潜在的风险:雪崩。
(七)C3(三号营地),海拔3400米:三号营地海拔3400米,一般会在这里留一部分食品和物资,用于下撤,主要危险:暗裂缝和急性高山病。
(八)C3-C4:行进距离是4.6公里,上升高度900米,坡度陡。潜在的最大危险是明暗裂缝、落石、雪崩。途中要经过还白4100米处的大风口,坏天气时,风速可达80公里/小时,并伴随暴风雪,温度会降到-30度。
(九)C4(四号营地),海拔4300米:四号营地又称为B
ASIn Camp(盆子营地),是很平的一个平台,像一个盆子。这里是登山者适应和等待冲顶好天气的前进营地,登山者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最长,适应好了后,一旦等到好天气周期,则直接冲到五号营地并在合适的时机冲顶。这里有麦金利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长期驻守,并有整个攀登路线上最为奢华的固定厕所。潜在的风险:明暗裂缝。
(十)C4-C5:从四号营地到五号营地,上升高度900米,前进距离2.6公里,坡度很陡,预计花费时间8-10小时。此段路线是整个攀登路线中最陡也是最为漂亮的一段,中间有著名的头墙(head wall)和非常醒目的华斯伯恩石柱(Washburn’s Thumb)。潜在的风险:攀登的拥挤、落冰、暴风雪后的雪崩、大风、滑坠和冻伤。
(十一)C5(五号营地),海拔5200米:五号营地位于海拔5200米的大平台,这里是冲击顶峰的突击营地,由于海拔较高,缺氧、低温和大风是这里最大的风险。由于阿拉斯加靠近极地,天气变化快,很多登山者因为大风经常被困在这个营地很多天。
(十二)C5-顶峰:从五号营地出发,翻越相对高度超过300米麦金利山口后,沿着山脊行进至巨大的足球场平台(Football field),翻上猪头坡(pig hill),横切一个非常陡峭的山脊,既可站在海拔6193米的北美最高峰之巅了。总体行进距离4公里,上升高度900米,坡度较陡,预计行进时间6小时。潜在的危险:下降过程的滑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