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常见植物图谱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30 19:42 编辑

   植物陪伴,特别是在村口路旁、荒郊野外,甚至城市的很多地方,旺盛生长的那些熟悉的野花、野草和野菜……只是,我们很多人或者对其不甚了了,或者已经习焉不察了,也或者因为我们后来的成长经历与它们逐渐疏远,而更靠近维生、实用的东西了。但是,无论是 求学抑或工作,也不管繁忙还是闲暇,我都仍然会为曾经的和当下的这些野生植物留出一定的兴趣空间,保留记忆中那些无比珍贵的景象。
全部照片由本人在20年户外活动中拍摄,部分资料引用百度。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6:48 编辑

日本鸢尾(学名:Iris japonica)是天门冬目鸢尾科的草本植物,又名白花射干、蝴蝶花。原产地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性耐阴、耐旱,适合庭园荫蔽地美化、盆栽或切花。生长型态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株高20~40公分。 花白色带黄、淡紫斑色,清丽而宜人。冬末至春季开花。 摄于平地村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6:49 编辑

野豌豆(学名:Vicia sepium)为豆科野豌豆属的植物。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西南、西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或林缘草丛,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主治补肾调经,祛痰止咳。
摄于宜良68拐公路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6:49 编辑

碎米花(学名:Rhododendron spiciferum
Franch.):小
灌木,高0.2--2米,多分枝,枝条细瘦。幼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和伸展的长硬长,以后渐脱落。叶散生枝上,叶片坚纸质,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上面深绿色,密被短柔毛和长硬毛,下面黄绿色,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芽数个,生枝顶叶腋,芽鳞外被灰白色绢毛并密生鳞片,边缘密被短纤毛,花开时仍不落;花序短总状,有花3-4朵;花冠漏斗状,长1.3-1.6厘米,粉红色,外面疏生腺鳞,于中部以上5裂。蒴果长圆形,被毛和鳞片。花期2-5月。

生于山坡灌丛、松林或次生林缘。海拔800-1200 米。产中国贵州西部、云南中部至东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人工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摄于望海山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6:49 编辑

苦刺花不仅是一道难得的山珍,也是一味纯天然的药物。在干燥的初春,把它煲成凉茶,有着极好的消热消炎的作用;也可以把干花做成药枕,对于下火、降血压有着良好的价值。
豆豉苦刺花
主料辅料:苦刺花800克 ,味精2克, 豆鼓100克,
胡椒粉2克,
腊肉100克 ,辣椒油10克

腌菜50克
猪油50克 精盐5克

烹制方法:
(1)苦刺花去把洗净,人沸水余透捞出,人清水中浸泡1-2天,除去苦涩味,取出挤干水分。腊肉用温水洗净,剁碎。腌菜剁碎。
(2)炒锅上火,注入猪油,烧至七成热,下豆鼓炒酥,加肉未炒散,放苦刺花炒透,加盐、味精、胡椒、辣椒油,簸锅数次,下腌菜,炒匀即成。
摄于富民马樱山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6:50 编辑

粉叶小檗,别名:大黄连刺,拉丁学名:Berberis pruinosa Franch.小檗科小檗属常绿灌木,枝圆柱形,棕灰色或棕黄色,茎刺粗壮,三分叉,与枝同色。叶硬革质,先端钝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背面被白粉或无白粉,花数朵簇生;花梗纤细;小苞片披针形,外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内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种子2枚。3-4月开花,6-8月结果。该种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至40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云杉林缘、高山栎林、灌丛中、路边和针叶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根富含小檗碱,多用为提取原料,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痢的功效。
摄于望海山
爆杖花(学名:Rhododendron spinuliferum
Franch.):
灌木,高0.5-3.5米。幼枝被灰色短柔毛,杂生长刚毛,老枝褐红色,近无毛。叶坚纸质,散生,叶片倒卵形、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序腋生枝顶成假顶生;花冠筒状,两端略狭缩,长1.5-2.5厘米,朱红色、鲜红色或橙红色,上部5裂,裂片卵形,直立。蒴果长圆形,长1-1.4厘米,被疏茸毛并可见鳞片。花期2-6月。

生于松林、松-栎林、油杉林或山谷灌木林,海拔1900-2500米。产中国四川西南、云南西部、中部至东北部。该物种因花朵美丽,颜色鲜艳,广泛分布与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一种常见的花卉。常用作园林装饰。
本帖最后由 昆明的随遇而安 于 2017-3-28 17:15 编辑

大白杜鹃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稀达6-7米;树皮灰褐色或灰白色;幼枝绿色,无毛,老枝褐色。冬芽顶生,卵圆形,无毛。叶厚革质,长圆形、长圆状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白绿色。顶生总状伞房花序,有花8-10朵,有香味;花冠宽漏斗状钟形,变化大,长3-5厘米,直径5-7厘米,淡红色或白色。蒴果长圆柱形,黄绿色至褐色,肋纹明显。花期4-6月,果期9-10月。
大白杜鹃生于海拔1000-3300米的灌丛中或森林下。产中国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缅甸东北部也有分布。该物种因花朵美丽,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感谢支持,握手致意
每天更新一种,感谢关注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