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白山是秦岭主峰。秦岭横贯东西一千五百余公里,南北宽三十至二百多公里不等,穿云破天之峰林立,唯以太白为尊。太白之顶拔仙台海拔3767米,为我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
山峰。旧时山顶终年积雪,银光四射,故称太白。"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这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引来过太多太多的文人骚客,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诗史名篇,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难》,使无数人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和冲动。登顶太白,是我余生之梦想!在孟男的精心策划组织下,6月2日,孟男、苏子、二马、瓶子和我,一行五人前往太白,进行为期两天的太白南北穿越,现将沿途见闻感受略记于下:

访古探秘厚畛子2号晚7时许,出
西安咸阳机场,上西汉高速至涝峪口下,再转108国道,9时左右车过周至县城。窗外夜色蒙蒙,黑影幢幢。缓慢的车速,发动机的喘息,司机凝重专注的神情,我们意识到已进入秦岭山区及道路的艰险。借着昏暗的灯光,层层悬崖峭壁迎面扑来,车子左转右弯,我等东倒西倾。个半小时后,汽车拐入右手北向山道,进入黑水河国家森林公园。路面更窄,仅容七人以下小车通行,但后无跟车,前无来车,小车象一叶小舟,在茫茫夜海中起伏漂移。十一时许,到达宿行地厚畛子村。厚畛子地处秦岭腹地,大约有数十户人家,四围山峰叠嶂,绿树堆翠,丈多宽的黑水河在村前静静的流过,显得十分的静谧和祥和,一幅陶令笔下桃源景象。厚畛子村子虽小,但历史悠久,饱经沧桑。古时关东平原与
汉中平原两大富庶之地,因高宽险绝的秦岭相隔,两地先民基本老死不相往来。先秦而后,"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先民们在东西千多里长的秦岭中段先后开凿了由西而东的陈仓、子午等七条通道,而其中最近最险的是傥骆道,即骆峪至傥水的山道。厚畛子则是傥骆道上最重要的一个驿站。汉唐而后,中央政府任命的汉中地方官员,上任和回京述职皆经此道,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也发生在这里,如三国时姜维北伐,曹爽南征,唐时僖宗、德宗因兵燹避祸汉中,皆从厚畛子过。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的一大谜团杨贵妃生死之谜,也只有此地能解。据民间传说: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坡,而是被人做了手脚,暗从马嵬坡向西潜行数十里,转傥骆道经厚畛子入汉水,再沿长江到
扬州而转道
日本。反映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学名篇白居易的《长恨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去曾引发过无数人的猜疑暇想。至今仍有日人自称为杨之后代,并且有杨贵妃研究会。当时真相究竟如何,恐怕只有厚畛子才能知晓。北宋未年,金兵南侵,傥骆道渐渐式微乃至被历史湮没。近年来,随着
户外运动的兴起和太白山名气的鹊起,厚畛子又成了登顶太白的大本营。

如诗似画傥骆道六月三日七时半左右,小车把我们送至此次登顶起点铁甲树。在下车点右侧,有一古树,高二十来米,粗数围,皮似铁甲,故称铁甲树。当地山民尊铁甲树为神树,每年农历六月十九,远近善男信女来此祈福许愿,并在树上系上无数绿绦红巾。地以树而名,又引得当地山民顶礼膜祷,看来此树确有来历。过铁甲树上行百来步,一尺道西向而去,一尺道北向而上,两道汇合于南天门。我们择北而上,甫入道口,路右有二三平方米,高约米余的石屋一间,中奉三四岁小孩大小泥塑菩萨。向导老边在石室前恭敬立定,弯腰鞠躬,口中念念有词,神态煞是庄重。我一边暗暗发笑,一边心中隐隐不安。山路顺溪而上,溪上小桥东迎西送。流水似琴,奏着各种悦耳乐曲;山色如墨,画出幅幅仙灵水墨。草木繁茂,散发着阵阵清香;泥路柔软,踩踏出串串仙踪。行走其中,疲劳全无,气力犹增。苏子天性乐观,欢呼雀跃不已,更增欢乐气氛。一路如诗如画,似游仙境。约在海拔千八百米处,有古栈道遗迹,现为花草苔藓所覆,难觅其踪。其上为三合宫旧址,址上有新建檐亭供游人休息观瀑。亭边桶粗一瀑,飞身入潭。飞瀑壮美,但无别致。倒是瀑下数潭,如樽似釜,系千万年来溪水在巨石中冲刷摩抚而成,四周光滑如玉,潭底无沙无石。泉水澈亮透明,进樽入釜,川流不息,实为高人悟道修性之佳地。三合宫再上,便到南清关。南清关两由两大巨石夹峙而成,右边数十丈高石壁向外斜耸,壁底有两天行程中仅见的十多平方米黄色干土,此地当是
驴友歇脚、躲雨、避灾的福地;左边是一数丈高的圆型巨石,仅容一人通过的羊道从中穿过,甚为险要。过南清关后,景致又变,合抱粗的针叶林替代了宽叶林,林下灌木渐稀,山花渐繁,盏口粗紫红色野芍药独领风骚,众人赞艳,争相拍照,感染得我这个不爱花草的焦大,也不禁大为怜惜起来。山景看不胜看,不觉已到2000米处的回心石。顾名思义:游客凡到此处,若畏前途艰险,此处回头,当可无虞。过回心石,是六里坡。六里坡始从抬头不见顶的高峰下横切,石送松迎,气清景明,行得十分轻松惬意。约半小时后,突见两条紧挨着的各宽数百米石海挡住去路。瞧那石海,举目不见其顶,俯瞰不见其底,浩浩荡荡,汹涌起伏,气势慑人。所幸向导老边为当地人,上山采药数十年,对太白山路径了如指掌,我们跟着他的脚步,在石海中攀上爬下,蹑足跳跃,龟步蜗行,艰难通过石海。据老边介绍:过石海最怕是大风大雾天气,大风使二三米外难闻其声,大雾使一二米外难见其影,驴友一旦脱离视线,偏离路线,极可能会魂留太白。涉过石海不远,是一条规模较小的石溪,想来石溪年代更为久远,石上长满青苔,石缝中钻出数百株一二丈高盛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杜鹃,它们左牵右挽,连成一片花海,蔚为大观。再前,路边开着白色花朵的大叶杜鹃和各色无名小花,各自奉献着沁人的花香。十二时左右,一行悠然到达海拔2790米处的老君岭。老君岭上端峙石砌老君殿,中奉太上老君鄙人李耳的神象,殿中脏乱阴湿,一行便在殿外石阶上进餐。从地形上看,左手北下便是傥骆古道北段遗址。年轻人精力旺盛,瓶子、二马、孟男午餐末毕,钻入山头林间草丛,寻觅太白神草独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