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井大路古道,系民间古通道,古道发于瑞安市曹村镇许岙村,止于马屿镇圣井村。直通圣井山圣井石殿,古道全长5500米许,累计爬升600米许,块石为基。是古时许岙等地村民去往圣井祈福的主要通道。古道沿途庙宇林立,圣井山巅石殿显灵,乃祈福之佳地,每年五月之时漫坡的杜鹃花映山红,是温州少有的观花圣地,风景极美。两个小时可至,当去。

古道起点许南村,民国期间属许岙村管辖,解放后许岙被分为许南、许北两个行政村,后又有姜山村移民于许岙,当地人将许南、许北、姜山三村统称为许岙。

过许南村办公楼直行一里许,至公路岔口,左行去往圣井村

右边过桥左拐不久,有著名的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明教寺”,掩藏于圣井山脚,明教寺为佛道合一,供奉释迦摩尼、观音大士,亦供奉三官大帝、东岳泰山等,绵延千年的老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现在的古寺为近年兴建,只剩下前院墙和门台为老物件。

老门台墙顶后面凸拓有保福寺,与圣井山的保昌寺呼应。
过桥右拐不久村中溪涧(梅溪)过碇歩,便见圣井大路牌坊。

当年古道就是从许岙沿溪,过此处,去往圣井的。

过牌坊直行,右拐便是来时的岔口,左行入口有古木枝繁叶茂矗立道旁。

古木之下溪涧有倚是为墩而建的石板桥,当地人以其形状像乌纱帽,称为纱帽桥。其实古桥右侧桥板壁有题刻,“迎仙桥”,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历史悠久已。


水泥道左侧有红墙红盖的莲花观

过莲花观,溪涧流水欢奔,潺潺而去。

行一里许,机耕道左侧有古道入口,

上行几步,道路左有弥陀亭,三开间正殿加一侧偏间,石构屋墙和石柱,木梁、木斗拱、木椽子,小青瓦盖顶。

出弥陀亭,拾级而上,行在迂回的古道间

峡谷中流水漫石,悬而为瀑,鸣流而下

回眸许岙,历历在目,

行一里许,有西云寺矗立,诵经声悠扬


出西云寺,有滚石挡于古道侧旁

复行半里许,过石条桥,

古道两侧密林间有废弃而倒塌的古屋破墙隐现,


迂回上行有褐石虎踞,上有古木,此处人称馒头岩。

行一里许,有石碑伫立道右,为兴修古道纪念而立

过石碑,有石屋呈现,近前原来是茅厕,可见当年的古道基础设施相当齐全。


过茅厕行于乔木夹道的古道

复行百米许,有古寺立于道左,此乃半岭堂也,地处上圣井的半山腰,因以为名。半岭老堂建筑已废,现为新建佛堂。


出半岭堂,复迂回上行

行一里许,古道有岔口,右边上行
上行半里许,亦有古庵掩藏于巨木间,碑刻题记为陈爷殿。

过陈爷殿,有竹扉木栅栏挡道,过而复上

遥望巍巍矗立的圣井山顶峰,云雾缭绕,待到五月,漫山的杜鹃花盛开映山红。

溪涧流瀑若白练下坠

回眸许岙,群山连绵,沃野田园,好一派田园风光美。

行一里半许,坳头有古亭矗立

三开间石构建筑“圣井老堂”立在岔路口。圣井老堂年代已久,石柱、石梁、石屋脊,块石垒墙,设有供路人休息的条石凳

左行绕圣井老堂后背为去往圣井村的古道


圣井美景依然触手可得。

右行的古道绕坡而上直达山巅圣井石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