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C徒步|18天珠峰大本营单人自主徒步,带你走进喜马拉雅的冰河世纪(已完结)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22-1-17 14:37 编辑

开篇

EBC|18天珠峰大本营单人自主徒步探索,带你走进喜马拉雅的冰河世纪(已完结)

EBC,全称“Everest Base Camp”,即“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EBC徒步线路的海拔在2800米至5500米之间,该区域看上去“条件极端”,实则本身非常成熟,相对于各国的户外徒步线路安全性要高出不少,成本也相对低廉,因此EBC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户外徒步线路之一。


伦乔拉垭口标注图
卓拉垭口标注图
注:
1.由于此次徒步为无背夫无向导(自己负重与设定路程)单人自主探索性质的徒步,所以本文更适用于想要自主前往EBC探索的徒步者(路上随缘结伴),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体或团队仅供参考。
2.本文海量原图,几乎覆盖了所走线路的每一处景观。大家在参考实景的同时,请根据个人实际高原徒步的经验与体能做线路规划。


特别鸣谢:阿土哥、白宇、石头、重庆仔、雷大哥、岩川岳史)
(本文内容皆为原创、4万字、500张大图,拍摄时间为2019.3)


楼层指引


线路概述
1楼:徒步概况
2楼:EBC线路的个人看法、季节、装备
3楼:线路难度及制定、其他注意事项
4楼:18天行程

游记本体
8楼:第一天|启程,降落于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
10楼:第二天|人类精神的梦想城池—Namche南池
11楼:第三天|深入喜马拉雅,探索“隐秘村落”
12楼:第四天|天波切寺——人类不灭,信仰不倒
19楼:第五天|在室内窗户上都结冰的房间里睡觉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20楼:第六天|在喜马拉雅,看世界上最为壮阔的云海
26楼:第七天|冻土的远征,不熄的薪火
27楼:第八天|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38楼:第九天|看50万年前的冰川,就在EBC珠峰大本营
41楼:第十天|世界上最高的观景台——Kala Patthar(卡拉帕塔)
46楼:第十一天|山谷穿越,开启新的挑战
49楼:第十二天|EBC冻土远征队——冰天雪地的卓拉垭口
53楼:第十三天|雪域迷踪——古人的智慧,生命与信仰的道标
54楼:第十四天|高乔峰——最大场面的珠峰观景台
56楼:第十五天|隐藏的天之梯——最后的伦乔拉垭口
59楼:第十六天|漫步于充满文艺气息的喜马拉雅山谷
61楼:第十七天|归途
62楼:第十八天|世界,你好!尼泊尔,你好!加德满都,你好!
已完结。。。


其他喜马拉雅线路详细攻略:

MCT|尼泊尔进阶线路-玛纳斯鲁环线徒步,探寻古老的喜马拉雅雪域与山谷(已完结)

ACT|尼泊尔32天安娜普尔纳环线徒步,线路计划与指引(5大区域介绍)


Kala Patthar的珠峰与昆布冰川(摄于卡拉帕塔,海拔5500米)
Chukhung山谷里的云雾(摄于裘昆,海拔5400米)
翻越Cho La Pass垭口(摄于卓拉垭口,海拔5400米)
徒步概况

这里先总结一下此次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之旅的一些基本概况,细节方面会在后续讲解…首先徒步的2个区域为EBC与ACT,徒步方式皆为“自主徒步”。所谓“自主徒步(Solo)指的是在无外界引导与帮助的情况下(无背夫与向导)独自一人走完全程的一种徒步方式,这种方式更受西方旅行者的欢迎,而国内的徒步爱好者更倾向于2人以上的团体徒步方式。

自主徒步的优点,在于它的自由度几乎可以用“随心所欲”来形容:没有固定的计划,没有固定的行程,没有固定的时间,在路上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更像是一场“旅行”,而不是一次单纯的“徒步”,EBC也是完全有条件可以作为一条顶级的旅行观光线路来游览的。

总计50天时间:

EBC 18天(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地区)
字母E代表着“EVEREST”珠穆朗玛峰

ACT 23天(安娜普尔纳环线地区)
Poon Hill 4天 (布恩山地区)
ABC 5天 (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地区)
字母A代表着“Annapurna”安娜普尔纳峰

其中,ACT+Poon Hill+ABC为连续徒步,简称“ACT大环线”,共计32天。
EBC+ACT,共计50天。

EBC的徒步日期为3月2日至3月19日,ACT的徒步日期为4月3日至5月4日。EBC全额费用5500元(包括2次机票),ACT全额费用5000元左右。如果是单人的自主徒步,山里的日均消费完全可以控制在100-150元人民币之间。

注:这篇文章主要以“游记”的形式讲解EBC徒步。

EBC徒步线路图
ACT徒步线路图
EBC(珠峰地区)的整体海拔比ACT(安娜普尔纳地区)的整体海拔高1000米,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达一周的时间,而ACT在4000米以上的地区只有3-4天左右。两条线路上的最高海拔点都差不多:
EBC“Kala Pather卡拉帕塔(被誉为观看珠峰周边地区最便利的观景台)”5545m,
ACT“Thorung Pass陀龙垭口(ACT的必经之路,世界上最大的垭口)”5416m。

EBC的最高点、目的地,起点为地图正下方的“Lukla卢卡拉”
珠穆朗玛峰(摄于高乔峰,海拔5300米)
ACT最高点、目的地,起点为地图右下方的“Besishar贝斯萨哈”
安娜普尔纳大本营(摄于安娜普尔纳大本营,海拔4200米)
这里我们先从EBC开始讲起。。。由于3月初季节的特殊性,冰雪覆盖了几乎所有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路面,线路难度提高了不少,导致这个时段整条线路徒步的人都非常少,但是在路上能看到的景色和经历,一定是会让人终身难忘的。

翻越Cho Ma La Pass(摄于卓拉垭口,海拔5420米)


翻越Renjo La Pass(摄于伦乔拉垭口,海拔5410米)


作者:嵩涧。户外徒步爱好者,AA自主重装徒步(无背夫无向导)大喜玛拉线路可约,WX:270421793。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21-11-19 10:04 编辑

EBC线路的个人看法

并不想过多的讲一些数据方面的东西,因为对于“游记攻略”来说,数据性太强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EBC线路的成熟,可以简单理解为“不用过多的参考详细的资料”。比如具体需要带什么装备、每天的海拔高度变化、行程公里数该如何制定等等,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外在条件,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皆会不一样,在路上的条件也完全可以让你“随心所欲”的进行徒步游览。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游览方式。

比如,我走EBC和ACT几乎没有做过多的线路规划,只是大概的看了一下路上有哪些景点及前往的路况,把自己想去的地方都标记出来即可。路上的一切,都是未知数,这样的旅途才会更充满惊喜。
裘昆山观景台四方向视角标注图(东、南、东南、西、北




下面是我对线路的个人看法,因为徒步形式上(自主徒步)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所以这些问题更偏向于“个人探索型”徒步,而不是倾向于团队的“计划体验型”徒步。

我推荐大家自主徒步,因为它实则并不像普通人所想的那样危险和困难,反而在路上会惊喜不断。在山里,只要你带够足够的钱,几乎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高山服务,即便轻装前往走完全程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每隔10公里以内就会至少有一个村落可以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且价格都是由相关政府部门统一控制的,因此走EBC的外在条件是一个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的问题。

在喜马拉雅地区,成熟度高并不意味着“商业化程度就高”,但它能代表着安全性方面的保障。个人认为,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该就属“海拔上的变化”,如何调整自身对于高海拔的适应力,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的一项技能。3 Pass的线路之所以有些困难在于它本身海拔就都在5000米以上(还有就是季节性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够克服“适应高反”这个难点,EBC可以说是非常轻松且享受度极高的一条徒步(旅行)线路。

昆布冰川(摄于珠峰大本营,海拔5300米)
季节

春天,个人认为是最优的季节。3-5月,也就是我此次徒步的时间,冬季的冰雪大部分还没有融化,大饱眼福的同时路程也兼具挑战,它一定会成为一场终身难忘的旅途。

夏天,极度不推荐。即便你只有夏天的时间前往,我也只能建议不要前往。夏天是雨季,尼泊尔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雨季影响,下雨不但路难走,景色也很少有亮点,这足以让你对此次行程的印象分减半了,真可谓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炼。

秋天,属于旺季,但不是首个推荐的季节。虽然整个喜马拉雅地区的徒步旺季是在秋季(10-11月份),路况良好走起来较为轻松,但是秋季并不是观看雪山、冰川景象的最佳时期,因为路上的冰雪在秋季是差不多全都融化光了的。来到EBC的人,肯定是想更多的看到那连片的“雪山”景观,而秋天正是牺牲了这景观,换取的则是良好的路况。另外,秋季的物价也会相对淡季稍微有所上涨,住宿也可能出现爆满的情况。

冬天,太过于极限和挑战,只有极少部分人会去冒这个险。在冬季,即便你问当地村民线路的情况,也获取不到多少信息,因为大多数村子里的村民不会选择在山上过冬。高海拔地区完全没有路径可寻,冰雪会覆盖所有高海拔的路段。冬天徒步EBC,是可以用“冒险”来形容的一个行为举动。

云层之上的阿玛达布朗(摄于裘昆,海拔4900米)
装备

没有特别的要求,正常的高原徒步装备即可,带多了只会增加自己的负重(如果有背夫就另当别论)。

说直白点,喜马拉雅当地人(如背夫)就“徒步”来说,没有“专业装备”这一概念,徒步与登山不一样,徒步所用的装备无非给人的就是一种“安全感”及“舒适感”,自己根据自身高原徒步的经验,怎么穿着舒服怎么携带是最为合理的。理论上,衣物会占据大部分空间,因为不止要带一套。而露营装备则完全没有必要携带,EBC整条线路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吃住相对于国内不但便宜,而且选择也很多,自己露营的成本可能反而会更高。

南池有很多商店可以购买户外装备(摄于南池,海拔3400米)
要说为什么,因为开始我也很注重装备问题,但走到后面发现习惯了徒步的节奏,负重穿凉鞋都走了好几天,因为高帮鞋实在穿的太热了。手里一直拿着相机,所以登山杖带了几乎都没用过。徒步运动所产生的热量足以维持身体体温,室内温度又不会很低,导致抓绒衣带了也几乎没有穿过。这是我在徒步过程当中对于“装备”出现过的一些情况,因此感觉就徒步这项运动来说,不必过分追求装备的质量,应当以实用为主。而实用里面,“保暖”是高海拔徒步最为重要的一点。

除了常规的“户外”装备以外,这里说几件针对“EBC的环境”,较为实用的装备:

1.睡袋。至少在我看来必须得带,实用性特别高。首先是干净,其次太冷可以睡袋上加被子,还不够就穿衣服睡。只要带了睡袋,完全不用担心晚上睡觉会着凉的问题,毕竟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即便在室内夜里连空气都是冰冷刺骨的。

2.防晒霜、太阳镜、魔术头巾、手套、帽子等等。总之就是防晒工作一定要做好,防晒工作做得好“你会变成一个黑人”,做不好“你会脱掉一层皮囊并换上新皮”。这些东西,在尼泊尔的街道上也都有卖而且很便宜,十几二十块钱一样都是可以搞定的。

3.太阳能充电板。感觉这东西应该算是全程装备当中的“MVP”了,人见人爱。山里给电器充电是要收费的,手机大概在20-25元人民币左右一次,单反电池25-30左右一次。而带了太阳能板,一路上都不用担心用电问题。

4.拖鞋/凉鞋。很实用,如果你没带看见了别人穿,心里肯定会痒痒的。每天走这么多路,到了住宿的地方换上拖鞋给双脚透透气,而不是一直穿着自己的徒步鞋,感觉会完全不一样。

5.地图。地图如果是自主徒步是必须要有的一样东西,纸质地图大街小巷都有卖,手机离线地图强力推荐用全世界最受欢迎的“Maps.me”,千万不要用谷歌来当做徒步地图,走完之后和Maps.me相比较会欲哭无泪的。

6.雪套、冰爪(雪季装备)。我是3月初走的,这两样东西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背包里,重量也不轻,但是如果没有冰爪,翻越垭口的危险性会巨幅增加,当时也很庆幸自己带了。

如果是年初冰雪还未融化的季节,翻越垭口时必须穿带冰爪(摄于卓拉垭口,海拔5400米)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1 20:07 编辑

线路难度、制定

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如果高反的不是很厉害,线路几乎没有难度”。

也就是说走EBC,并不是看上去在雪山冰川中穿梭那么困难。由于线路本身已经很成熟,迷路,是不太可能的一个情况。道路安全性方面,也基本没有危险的陡坡或是悬崖峭壁,只要自己放慢脚步,徒步过程当中不要一时失神,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唯一的难点也是需要克服的,就是高海拔所造成的“高原反应”。

对于“高反”症状也是因人而异,有人会头晕、胸闷,有人会恶心、流鼻血,不同的症状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相信前往EBC的人都是去过西藏藏区的,高反方面的适应能力方面会强很多。最好的例子就是,在上面西方人的高反症状明显比国人强烈,因为西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原,很多老外为了寻求挑战,第一次上高原就选择了EBC。

线路的选择上地图中也描述的很清楚了。如果不是“赶时间”急着返程,强烈推荐大家把地图上能走完的地方全都走一遍,因为不同的地方风景和体验都大不相同。

IBC岛峰营地所看到的阿玛达布朗峰(摄于岛峰营地,海拔5100米)
EBC的走法一般有2种,详情请见地图:

1.珠峰大本营徒步(只走大本营线路),这种走法就是来回往返是一条路,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这种走法,来回大约110公里,需要14天左右的时间。


红色箭头为“往返线路” 2.珠峰大本营+3 Pass(3大垭口)的环线徒步,线路行程一个“环线”,中间大部分路段都不是“回头路”,而是需要翻越3个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垭口,此线路难度较大,长度大约150公里,需要15-20天左右的时间。


蓝色箭头为“环线线路”,3个黑色三角形为“3个垭口”
至于其他线路的走法不是很推荐,比如单纯的只走一个“Gokyo”,时间花费上其实与翻越垭口差不多,但景观上却相差不少。

下面是我这次徒步线路的地图,蓝色为正常线路的抵达天数。红色为4个岔路观景点:这些地方一般需要额外花至少1天的时间往返,路上除了有很多的高山湖泊(海子)以外,还能观赏到罕见的大型冰川带:


1.Island Peak BC(岛峰营地)
2.Chukung Ri(大云海观景台、努子峰、洛子峰、阿玛达布朗等观景台)
3.Kala Pather(最受欢迎的珠峰连峰观景台)
4.Gokyo Ri(最美的珠峰地区观景台、及通往卓奥友峰营地和4湖的路)

你只需要确定目的地和总路程,再用总路程除以天数,大致的了解一下自己每天要走多少公里,并清清楚自己的体能每天能走多少公里即可,如果高反的很厉害,没必要急着赶路,可以选择在原地停留。“3 Pass”(3垭口)线路,无疑是EBC线路的亮点。其中还有岛峰营地,高乔湖等等。这些在后面的游记中会详细讲解。

其他注意事项

1.门票。不用提前办理,EBC的门票(出入证)可以在卢卡拉徒步线路的入口处办理,而且方便快捷,价格一样都是3000+2000=5000Rs(约300人民币),只要不出来就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2.花费。这里讲的是在山里的日均消费,每个人的经济水平都不一样,我只说明一下我的情况。每天的全额花费在100左右,海拔高的地方可能会达到150。这个价格并不是“节省”所导致的,3月份正常的一日三餐和住宿就是这个价位。我有个朋友也是一个人自主徒步,同样大概是这个价格。如果要经常性的充电,喝热水(一壶热水10元起),加餐,路餐等等,150-200感觉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住宿在3月属于淡季,15-30元一天不等,而旺季大部分住宿都要30元左右一天,包括食物菜单上的价格也都会普遍涨幅10元左右。

3.Namaste。尼泊尔通用的招呼用语,意思为“愿神保佑你”,相当于“你好”。你可以什么当地语言都不会,但是Namaste(纳玛斯忒)是一定要会说的。见人一句Namaste,是表示友好相处的开端。

4.人像拍照。即便很多当地夏尔巴人性格开朗,热衷于合影留念。但也有不少人受到藏区文化的影响会避免入镜,因此如果需要拍摄他人的正脸最好取得他人的许可(简单的用手势招呼一下即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5.消费原则。如果在40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发现自己缺少了什么东西,比如手套、帽子等等,不要拖尽量当地的村子补全。尽管山里的价格高于市区,但低海拔的物价仍然是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约1.5倍),而高海拔4000-5000+米的物价由于运输费的原因,通常在低海拔地区的2-3倍左右。

6.环保。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的环保工作算是做的非常成功的,除了背夫辛勤工作外,徒步者自身的环保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几乎所有人自主徒步的游客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经常性的能看到有人往自己的口袋或背包里塞垃圾,一路上可以说是连一根烟头都看不到。

冰川结晶(摄于高乔冰川带,海拔4700米)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21-12-27 10:33 编辑

18天行程,约178公里:

个人行程,仅供参考。具体的出行计划需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不易固定。

详情请见地图
基础的珠峰大本营徒步主线,外加“2垭口”、岛峰地营地及各地区观景台:

Day1 3.2 Lukla-Phakding(卢卡拉-帕克丁)

Day2 3.3 Phakding-Namche(帕克丁-南池)

Day3 3.4 Around Namche(南池周边)

Day4 3.5 Namche-Tengboche(南池-天波切)

Day5 3.6 Tengboche-Pangboche-Dingboche(天波切-潘波切-丁波切)

Day6 3.7 Dingboche-Chukung-Chukung Ri-Chukung(丁波切-裘昆-裘昆峰-返回裘昆)

Day7 3.8 Chukung-Island Peak BC-Chukung(裘昆-岛峰营地-返回裘昆)

Day8 3.9 Chukung-Lobuche(裘昆-罗波切)

Day9 3.10 Lobuche-Gorak Shep-EBC-Gorak Shep(罗波切-戈洛克-珠峰大本营-返回戈洛克)

Day10 3.11 Gorak Shep-Kala Pather-Gorak Shep(戈洛克-卡拉帕塔-返回戈洛克)

Day11 3.12 Gorak Shep-Lobuche-Dzonglha(戈洛克-罗波切-宗拉)

Day12 3.13 Dzonglha-Cho Ma La Pass-Dragnag(宗拉-卓拉垭口-拉尕那)

Day13 3.14 Dragnag-Gokyo(拉尕那-高乔)

Day14 3.15 Gokyo-Gokyo Ri-Gokyo(高乔-高乔峰-返回高乔)

Day15 3.16 Gokyo-Renjo La Pass-Lungdhen(高乔-伦乔拉垭口-朗顿)

Day16 3.17 Lungdhen-Thame-Namche(朗顿-塔米-南池)

Day17 3.18 Namche-Lukla(南池-卢卡拉)

Day18 3.19 Lukla-Kathmandu(第18天早上的飞机,卢卡拉返回加德满都)

南池
前往裘昆峰的路上
戈洛克努子峰的日照金山
高乔
塔米前往南池的路上

嘻嘻。其实只是看上去花的钱多一点而已,如果国内在户外连续徒步50天,这么点钱根本不够,所以还是很便宜的了~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2 04:42 编辑

第一天|启程,降落于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
探索喜马拉雅-珠峰大本营(18天)徒步篇

Day1 Lukla-Phakding
第一天,卢卡拉至帕克丁
“危险,阻挡不住人类探索自然的脚步”

第一天线路图
帕克丁遇见的当地两位夏尔巴孩童(左边10岁,右边12岁),年龄虽小,却早已开始投入到为了生存而努力的环境当中(摄于帕克丁,海拔2700米)

前往EBC(珠峰大本营)徒步的游客几乎都是从乘坐飞往卢卡拉的飞机开始的。加德满都飞往卢卡拉的机票价格在1200RMB左右,虽然有点小贵,但是它绝对物超所值,因为这一趟飞机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景色最为壮丽的航班”之一了,喜马拉雅山脉(包括珠峰)皆可尽收眼底。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挑时间较早的几次航班,时间越早天气越好,上午很有可能云雾多起来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有极小一部分游客不会选择坐飞机,可从加德满都坐当地的大巴车抵达Jiri村,徒步5-7天可以即可抵达卢卡拉)

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卢卡拉机场)

加德满都前往卢卡拉飞机上看到的景色,远处便是喜马拉雅山脉

山谷里穿梭的飞机。此航班并不会飞至极高的高空,最后一段航线还是在狭窄的山谷间飞行

卢卡拉机场被称为“丹增-希拉里机场”,丹增和希拉里是作为全人类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的代表,而卢卡拉又是珠峰大本营徒步的起点,用他们2个人的名字命名也是在合适不过了。

该机场被评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机场”,由于机场跑道只有短短460米,而跑道的尽头就是悬崖峭壁,几乎每一年卢卡拉机场都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生“不幸事件”。在不得不佩服驾驶员高超技术的同时,也为自己能平安降落松了口气。

460米的跑道,飞机的起飞和停降需在15秒左右的时间完成

刚下飞机就能发现周围已被雪山环抱,心情是异常的激动。机场本身非常的小,小到飞机的跑道外就是村子的本体。大概上午10点左右抵达了村子,时间还早,在整理完背包并办理了进山手续之后,准备在村子里逛一逛。

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爱好者聚集在机场外做好“启程准备”

在佛塔天花板处画坛城的画家

EBC地区的进山证(门票)和环保证是不需要提前在加德满都办理的,直接到卢卡拉会有检查点可以现场办理,而且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提供一些基础信息然后交费即可。其费用与ACT地区一样同为5000RS(300RMB),只要在里面不出来,就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路上的徒步者

在卢卡拉几乎有任何关于徒步方面的“补给”,且价格普遍偏低。如果发现自己少了徒步所需的部分装备,在这里“补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山里一般只能提供最基础的吃住条件,因为运输成本的问题,越往山里走就意味着距离越远、海拔越高、难度越大,价格自然也就越贵。3月初是淡季,所以街上只有少部分的店铺是营业状态,不过不要紧,后面的“Namche(南池村)”也有一次可以购买补给的机会。

雪山脚下的街道。在卢卡拉村内,就能看见周围宏伟的雪山

背夫工作的起点通常也是从卢卡拉开始的。海拔2800米的山村爬升至5000多米的极地,在这上百公里的路程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用肉眼所看见的事物,几乎都是靠当地的夏尔巴背夫一步一个脚印背运进山里的”。他们的工作,代表了人类在珠峰地区的“生命补给线”。

卢卡拉街头的背夫。2800米的卢卡拉为背夫工作的起点,因为物资大都是通过飞机从加德满都运送至此的

村子不是很大,由于是淡季的原因显得格外清静,街上的村民见到外来的旅行者也都特别的热情。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走到了徒步起点的入口处。EBC徒步的入口很好找,只需沿着村落当中最大的那条街道笔直走到底即可抵达,而办理出入证的地点就在距离入口不远处的路边上。大门并没有过多的装饰,它既是EBC徒步的入口,也是卢卡拉这个村子的村口。

入口处的留影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2 04:43 编辑

在去帕克丁的路上,人文景观都特别的亮眼。转经筒、玛尼堆、风马旗随处可见,就仿佛到了藏区的山谷里一样。珠峰地区深受藏传文化的影响,对于西藏地区,当地人表露出的情感同是非常向往的一个地方。在后面的路程当中可以发现,很多当地人家里都挂了“拉萨”及“冈仁波齐”的照片。

浓郁的佛教气息

经文雕刻的石板几乎遍布了每一个村子

竖立在高处飘扬的风马旗,很有西藏的感觉

旅行者

旅行者

夏尔巴背夫(更多关于夏尔巴背夫的信息与照片,可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珠穆朗玛峰的生命线”)

夏尔巴背夫

路上会经过非常多的村子,他们几乎都能提供住宿和餐饮类的服务,所以一路上的自由程度是非常高的。旅行者可以通过自身状态来选择每一天的目的地,而不是当天一定要抵达“所计划好的目的地”。

村落里的宗教建筑,每个房子里都有一个转经筒

路边的转经筒,徒步者可以顺路“转经”

旅店小屋。旅店小屋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各个路段,徒步者可以完全不同担心低海拔路段的补给

小卖部。徒步者通常只会购买汽水和饼干

由于是徒步的第一天以适应高原环境为主,并没计划过多的行程。下午3时左右抵达了Phakding(帕克丁),在路边找了家能看到对面雪山的旅店就入住了。低海拔山里的住宿费相对比较便宜,只需200RS(约12RMB),房间里有2张床位和1个小台桌,并无过多的设施。

Phakding(帕克丁)。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提供住宿及餐饮服务

住宿小屋

明天的目的地是Namche(南池,EBC最大的村子)。今天卢卡拉至帕克丁的路主要以下坡为主,所以第二天在海拔上需要抬升800多米的高度,相对于第一天的路况是非常劳累的,因此往南池的前一天晚上应该要好好注意休息。

正在处理金属垃圾的当地村民

帕克丁的砍柴少年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2 04:46 编辑

第二天|人类精神的梦想城池—Namche南池
探索喜马拉雅-珠峰大本营(18天)徒步篇

Day2 Phakding-Namche
第二天,帕克丁至南池
“同一类种族,同一种精神,同一个梦想,同一座城池,亦是‘南池’”

第二天线路图

Namche(南池)

第二天的行程有10公里的距离,从海拔2500米的Phakding(帕克丁)至3400米的Namche(南池),海拔抬升将近900米。这段路为典型的高原爬坡路,因走的人较多所以路径清晰可见。但是连续的爬坡走起来并不轻松,加上如果是自身负重徒步的话,精疲力尽是很难避免的一个情况。

因为经常在山谷两侧穿梭,会经过很多的吊桥

背夫沉重的行李

吊桥上的旅行者、向导、背夫

在路程一半的地方,会路过整条线路上最大的一个“检查站”——萨加玛塔(Sagarmatha)国家公园检查点。Sagarmatha在尼泊尔语当中是“珠峰”的意思,这个检查点可以看作是EBC徒步线路的“正式开端”,所有经过此处的游客都必须要进行查票及信息登记,没有购票的可以现场购买(证件必须是进山证加环保证,共5000RS,约300RMB)。淡季的时候检查站的人非常少,几乎不需要排队,几分钟就能通过。而在旺季,队伍经常性的排到大门处。

在后方出口处登记完信息之后,就可以继续往下走了。出口紧接着是一段下坡路,旁边的石壁上刻满了经文,会让第一眼看到它的旅行者产生一种自己正在逐渐步入“神之国度”的感觉。

检查站入口,人不是很多

门口的公告明确规定不能使用无人机,可能是因为在珠峰地区经常有直升机飞过

满是经文的石壁

前往南池的背夫

大约花了4-5个小时的时间抵达了Namche(南池),此刻已经是累的气喘吁吁,但这都是暂时的。当第一眼看到南池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为之震撼。这根本就不像是一座大山深处的村落,而是一座人类在珠峰地区的堡垒,支援着所有前往攀登喜马拉雅群山的挑战者。

Namche(南池)入口。入口处有一块写满了住宿的指示牌,但南池的住宿远远不止这么一点

入口处的佛塔。这里有一个小公园,佛塔、转经筒、玛尼堆、莲花池等佛教景观应有尽有

Namche(南池,也称“Namche Bazaar南池巴扎”)是整个EBC地区主要的贸易与行政中心。这里基础设施齐全,有数不尽的旅店及餐厅,还有户外店、寺庙、银行、药房、甚至酒吧等等。整个村子坐落于Dudh Koshi和Bhote Koshi两河交叉山谷的山坡之上,面朝Kongde Ri雪山(海拔6167米),景色格外迷人。

Namche(南池),对面的雪山便是Kongde Ri

当地民族以夏尔巴人为主,夏尔巴族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喜马拉雅民族,他们对于人类在登山方面所做出的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该民族首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在人类第一次登顶珠峰的时候,两名当中的其中一名队员就是夏尔巴人。随后,越来越多的夏尔巴人凭借着他们对于珠峰地区的了解,开始参与人类的登山事业。

在路上的夏尔巴向导及背夫

Namche(南池)就像是一座专门属于旅行者和冒险家的城池,这里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求知与探索”的味道。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世界各地的人为了追求同一个目标齐聚于此。尽管路途艰辛,但每一天,所有人的脸上都会对他人露出灿烂的笑容。人类,在这里才称得上是一个群体。

即使什么事情也不做,每天看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来往都不为一种享受。独行大侠、亲友成队、或是多国成员组成的团体,大家在路上相遇都会相互招呼,相互鼓励。

西方国家的团队

Solo(单刷)者

徒步者与向导的二人行

3月初的南池住宿仅需200RS(约12RMB)一日,正餐500RS(约30RMB)一顿。听当地人说,如果进入了4月,住宿费用都会统一变成500RS(约30RMB),餐饮则统一上调100RS(约6RMB)的价格。总的来说,南池的商户虽多,但物价水平都是公开持平的,尼泊尔国家政府对这一块监察的非常严格。

入冬以来的积雪还没有全部融化,地面仍有不少积雪,并且近段时间每到下午,村子里依然会下雪

村里的房屋基本上都可以提供住宿,旅行者可以选任何一个自己喜欢的方位住下来,价格通常并不会因为地处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漂亮的房屋外貌

路上的街铺密集度大的令人惊叹,超市、杂货铺、服装店、酒吧、咖啡厅、面包店,在海拔34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深处竟有如此多的现代设施,不得不佩服于当地人是花了多大的心血与努力建造起来的。

街道中的背夫。即便在如今,背夫仍然需要背负大量“建设村落”用的重型物资,如施工道具、石料建材等等

服装店及咖啡厅

寺院。EBC地区的寺院并不多(ACT安纳普尔纳峰地区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可见在喜马拉雅地不同的地区,人文景象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极端的高原环境,只有南池和天波切有寺院规模的朝拜场所

教学场所。教育,不管在硬件多么落后的地方,也得照常进行

Namche(南池)地区和周边是完全值得额外花至少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探索的。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徒步,不能一味的“打卡式徒步”,自己多花时间去发掘和探索一些未知的东西,感受一下旅途中带来的惊喜也是不错的一种体验。抵达Namche(南池)的徒步者通常都会花上一天的时间,选择周边的一条“支线线路”进行自主游览,以此来适应高原环境并且感受当地的喜马拉雅文化。

山腰上的视角所看到的南池

周边山脊所看到的壮观景色

Namche(南池)“支线”一般分为2条线路:

1.西北方向可以前往Thame(塔米)。塔米距离马南有9公里的距离,海拔抬升300米。这个村子非常有特色,这里暂时先不过多介绍,因为如果徒步后期决定翻越最西边的垭口,下山时是会路过这个村子的,到时候再详细说明。

2.正北方向可以前往“喜马拉雅观景台”及Khumjung(昆琼,一个游客较少的古老村落)。当时选择的就是这条线路,来回大约8公里的距离,景色也是相当惊艳,这个喜马拉雅观景台是EBC线路最容易抵达的珠峰观景台。

Thame(塔米)

前往喜马拉雅观景台的路上会经常性的看到有直升机来回,这个观景台是可以通过直升机往返的

Khumjung(昆琼村)入口,喜马拉雅山谷里的一个古老村落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2 04:48 编辑

第三天|深入喜马拉雅,探索“隐秘村落”
探索喜马拉雅-珠峰大本营(18天)徒步篇

Day3 Around Namche
第三天,南池周边地区
每一个人,都想有一场属于自己的冒险

南池周边地区
在南池前往珠峰观景台的路上,一名旅行者因徒步的疲劳而低下头来,在感受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同时得到了短暂的小憩
下面是当天我在南池周边所走的线路:
Namche-View Point-Khumjung
(南池-观景台-昆琼,当天返回南池)
这是一条很适合自主探索的线路。线路当中的View Point(观景台),是多数人所选择的目的地,因为这一天如果把地图中间的观景台给游览完,后一天就可以选择走东边一条稍微短,且有2个观景点的路继续前进。而后面的Khumjung(昆琼)很少有人问津,因此更容易发现意外的惊喜。

前往观景台的路并不难走,而一路上的景色却美丽动人。站在高一点的山腰上,可以清楚地俯视到整个南池的地域分布。

南池的另一个山头
山腰上的景色
山坡上闭眼休息的狗狗
路上能看到远处的阿玛达布朗峰
每过一会,都能听到天上有直升机的声音。直升机飞越喜马拉雅山的服务在尼泊尔也是非常的成熟,EBC一路上都有很多点设置了停机场,在观景台周围貌似偶遇到了一群“官员”前来参观。在直升机看喜马拉雅,或许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吧。

山谷中的直升机
士兵与直升机
相对于南池的“地广人稀”,上山的路则热闹了起来。大家在路上遇见都会相互招呼问好,一句“加油,马上快到了”是比任何物质帮助都要打气的行为。

SOLO(单刷)徒步者
团队徒步者
山上也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如果觉得南池过于“拥挤”,选择在更高一点的地方住宿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

山脊上的住宿
走着走着就到了观景台了,门口写着“HOTEL EVEREST VIEW 3880m”,HOTEL和VIEW就代表着这里是一个“观景旅店”。

入口
这里是一家能够提供“餐饮及住宿”服务的旅店,内部装修非常的欧式,环境也很干净。大厅里展示着很多关于珠峰地区的摄影作品,还成列了一片高山模型能够帮助旅行者了解周围的自然地貌。

大厅内的摄影作品
地区模型
大厅外面就是所谓的观景台了。在此地稍作休息,点上一壶茶水,静静地看着眼前的雪山,实为再享受不过的一件事了。

珠峰、阿玛达布朗观景台
一壶茶20RMB左右
离开观景台,出门的右手边有一条小路,就是通往Khumjung(昆琼)的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来自捷克的欧洲人,他说自己是第一次上高原,高反的特别厉害。去昆琼的一路上就只有我们2个人,听他的喘气声真滴特别的大。而我心里是想着,第一次上高原就选择了EBC着实服他的勇气。

捷克朋友
通往Khumjung(昆琼)的路面上积雪明显多出了很多,应该是因为去这个村子的人本身不是很多,路径不明显都被雪给覆盖住了。这也是第一次在EBC走上雪路,我俩小心翼翼的前进。

前往Khumjung(昆琼)的路
Khumjung(昆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村口的佛塔了,在雪山和云雾的映衬之下,佛塔仿佛就像这个村子的守门人,注视着所有前来参观的旅行者。

入口处的佛塔
入口处的佛塔
村子从远处望去非常漂亮,规则的阶梯式房屋,加上覆盖在田地当中的一层白雪,给人感觉自己走到了大山当中的“隐秘村落”一样
Khumjung(昆琼)其实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村子,它更适合那些想要追求体验、宁静的旅行者前往。

昆琼
昆琼
在游览村子的过程当中得知,这位高反严重的朋友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走不下去了,回到南池第二天就准备下撤。并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会把EBC全线路走完。大约在村里逛了1个多小时,我们也准备返程了。

离别前的留影
返程时,又发现了山谷里有着直升机在穿梭。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全区域禁止无人机”的原因之一,因为你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会飞一架直升机过来和你发生“摩擦”。

返程的直升机
返程已经是下午时分,山谷里的云雾开始聚集了起来。我隐约的意识到,山里一到下午就会变天,徒步得尽可能的在中午之前结束。

云层厚了起来
被烟雾环绕的南池
抵达南池之后由于天色还很早,并没有立刻回到旅店,而是选择在村子里面逛逛。果不其然,南池是一个有着很多惊喜的地方。

Sherpa(当地品牌的户外店)
街边小摊
莲花池
漂亮的小屋

走着走着,终于第一次遇到中国人了。来自广州的熊大哥及他的妻子,熊大哥说还有一位同行的辉大哥。当时心里特别激动,当晚我就去他们的大厅里聊了起来,得知他们都是走过很多线路的高手,此次EBC也是很早就想做的一件事。在后面的旅途当中我们更是多次遇见,他们3个都是心地非常善良的人,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在精神上面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后续的事情,后面再说~在这里由衷地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

熊大哥与他的妻子
辉大哥
明天将出发前往Tengboche(天波切),虽然在南池只有2天的时间,但是最后从大本营回程也是会路过这个地方的。Tengboche(天波切)海拔3800米,有着EBC地区最大的一座寺庙,村子本身也是一个位置极佳的喜马拉雅观景平台,所以对于Tengboche(天波切)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Tengboche(天波切)
本帖最后由 万圣的时代 于 2019-8-2 04:50 编辑

第四天|天波切寺——人类不灭,信仰不倒
探索喜马拉雅-珠峰大本营(18天)徒步篇

Day4 Namche-Tengboch
第四天,南池至天波切
“它遭遇了两次毁灭,却依然得到了重生。”

第四天线路图

天波切寺(喜马拉雅山脉珠峰地区最大且最为著名的寺庙,位于去珠峰大本营路上的天波切村)

南池前往天波切的距离将近10公里,海拔从3400米抬升至3800米,中间会路过Sanasa、Phunki Thang等村落。这一天的行程并不简单,因为中途需要翻越2座大山。在高原上,上上下下的道路无疑会使人感到疲惫和崩溃。好在一路上的景色会随着海拔的抬升而发生独特的变化,时刻鼓舞着徒步者奋勇向前的意志。

南池出发时的景象。南池周边地区的徒步道路都修建了台阶,走起来相对安全。但EBC大部分有人类活动的地区都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都是没有修建台阶的
路牌:天波切、高乔森林。前往天波切的路上有一条岔路,往东北方向直走是EBC的正常徒步线路可至天波切村,而往西北方向的这条岔路可以通往Gokyo(高乔村),高乔村有一个被誉为珠峰地区最美高山湖的“高乔湖”以及高乔冰川带。后期也可以选择从珠峰大本营返程时,翻越Cho La Pass(卓拉垭口,海拔5400米)抵达高乔

村落的餐馆。景色非常漂亮,像一副天然的图画,雪山被云层所包裹,而山脚下就是人类居住的小屋

Sanasa村处于南池和天波切的中间位置,建议在此地进行休整和补给。当然如果徒步速度较快,可能很早就会抵达这个地方,在后面的村子进行调整也是可以的。

路上的背夫。夏尔巴背夫会从头到尾伴随着徒步者的脚步,一位背夫通常需要背几位人的行李

西方的徒步团队。离开了南池地区,就很少就台阶可以走了,基本上都是山上的土路

河谷。这条河名叫“Dudh Koshi”,源头是高乔村的冰川融水,河水非常的清澈,就好像一块块玉石嵌入在山谷当中

后段的路程是在森林当中不断地上坡和下坡,由于周围树木成荫视野都被高大的树木给挡住了,景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地方。时间已临近中午,天气渐渐阴沉了下来,清晨的蓝天白云已被从山谷升起的云雾所取代。这段路的体验,和之前走过的相比有点枯燥乏味,但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Phunki Thang(村)。一个在山谷下方的小村子,下坡之后就能抵达。村里有一座吊桥,吊桥后面就又要开始爬坡了
路过村子时遇见一位60岁独自一人徒步的西方大叔,他见我也是一个人就非常热情的向我招手问好,得知他已经完成了自己大部分的行程准备下撤,并说明了4500米以上的路会异常的艰辛几乎全都是冰雪路面,提醒我注意安全。看着他那厚重的背包,60岁的高龄还有勇气挑战自己的极限,更加鼓舞和坚定了我要完成这趟旅程的决心

牦牛驮队。关于“物资运输”,像照片中这类极为沉重的金属制品,通常会让牦牛来负责托运,但牦牛驮队的数量有限,所以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背夫亲自背运

背夫的行李。中间2个小包是我和另外一位徒步者的,其实它们并不小,都是60升的登山包。而相对于旁边背夫的“巨无霸”来说,就显得弱不禁风了

爬坡大约2个小时左右,登上了最后一个山头。此刻周边所有的枯燥乏味的景象瞬间被打破,映入眼帘的是极具“藏式风格”的人文景象,这里就是“天波切”。

村口大门。接近村口的地方又出现了台阶,大门外表应该没修建多久,内部有漂亮的佛教壁画

天波切村口处的佛塔。经过村口就能看到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了,佛塔的右后方便是天波切寺

雕刻了经文的石板

天波切(Tengboche,又称“Thyangboche”)是喜马拉雅山珠峰昆布地区的一个村落,海拔为3867米。它是徒步前往珠峰大本营需要经过的一个村子,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这里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可以众览村落周围及远处的喜马拉雅群山。

远处的雪山

该村最为著名的就是那座叫做“天波切寺”的佛教寺院,这座寺院是整个珠峰地区最大且最为著名寺院,在当地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达瓦卓林寺”(Dawa Choling Gomp)。它是由喇嘛古鲁(Gulu)在1916年创建的,并且与西藏珠峰地区的绒布寺有着很大的关系,绒布寺被称作是天波切寺的始祖寺庙。

每年的10月或11月(藏历的10月)这里都会举行世界闻名的“舞蹈节(Mani Rimdu)”。喜马拉雅地区的舞蹈节像极了西藏地区的传统节日,几乎包括了所有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活动,如仪式、舞蹈、奏乐等等,一直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一探究竟。由于这座寺庙的存在,天波切这个村子在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之后就更加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寺院门口的徒步者。寺院每天都会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徒步者

大殿入口

提示公告。因为探索喜马拉雅地区的主要以德国人和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数较多,寺院在上个世纪也得到了英国和德国的援建,所以挂上了英语与德语的公告牌,内容主要是关于参观佛教寺院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天波切寺建于1916年,但1934年遭遇了一场地震被毁坏,其创建者古鲁喇嘛在随后相继去世。重建寺庙的重担都落在了后继者Umze Gelden身上,在当地僧人与村民学习了源自西藏拉萨木工手艺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完成了寺庙的重建工作。当时寺庙的壁画,是由著名的画家Kappa Kalden亲手绘制而成。

在1989年天波切寺再一次的遭遇了毁灭的经历,一场大火席卷了整座寺庙将其化为废墟,火灾原因官方公布是因为电器短路造成的。因为这场火灾,寺庙内部的经文、雕像、壁画全都无一幸免。就在当时,几乎所有来到珠峰地区的徒步者都会自主参与寺庙的援建工作,从那时开始寺庙的重建费用问题就已经基本完全是靠来自世界各地的援助资金了。

在志愿者和国际社会群体的共同帮助之下,天波切寺再一次得到了重生。所以,如今去参观寺庙,其内部和外部的装潢看上去并不会显得那么“古老”。这不是一座单纯的宗教寺院,而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它祝福着所有前往世界最高地区挑战人类极限的勇敢者,并鼓舞着人类本身要时刻坚定着自身的信念。信仰或许不会在最关键的时刻出来帮助到你,但是它却在最需要人们最需要指明方向的时候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就是天波切寺的故事。

院内的佛塔

这座寺院目前仍有僧人的存在。主殿门口是有人看守的,凡是想要进入主殿参观或朝拜的人都必须脱鞋光脚入内。3月份殿内的地板感觉冰凉刺骨,但依然有僧人常驻殿内,不得不佩服他们那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

主殿入口

供奉的为释迦牟尼佛

天波切这个村子本身并不大,而这座寺庙感觉就占了四分之一的面积,且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之下被毁坏2次后,依然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并获得“重生”。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信仰,这或许是一个较好的答复吧。

村内的佛塔与对岸被云雾笼罩的雪山。当天由于是下午,果然照常的起了大雾,但在这种气候之下,景色别有一番风味

EBC地图指示牌。左边前往南池,9公里需徒步4小时;右边前往潘波切,4公里需徒步3小时;前往珠峰大本营,24公里需徒步18小时

在参观完寺院之后向村民打听得知,天波切目前只有4家住宿在营业,而且其中2家已经满房了。更加需要注意的是,从这里开始手机充满一次电需要收取300卢比(18元人民币)的费用。在天波切往后的村子,都是依靠着太阳能和储蓄电池发电,到了晚上,断电是非常正常的一个现象。

明天的目的地为Dingboche(丁波切),海拔4349米。丁波切被雪山环绕,景色极为壮观。它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村里往东北方向有一条岔路可以前往Chukhung(裘昆村),对于徒步者来说必须得做出一个选择。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