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和“大猫”小分队重走黄花梁(梨园岭)长城以来,我的长城穿越暂停了两个多月。7月中旬攀登
雀儿山,8月初重装走了
小五台的南、中、西三个台,8月底重登了
丰宁的云雾山,了却了一桩心愿。9月上旬参加完“善行者”
北京50公里
越野跑,接着就是半个月的出差,月底回来就迫不及待地走长城。之前自西向东走完河防口北段、大水峪西段长城,本次接着要走的是大水峪北段、小水峪北段的部分长城。
一、大水峪长城简介
大水峪关,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其位于
怀柔与
密云交界的峡谷出口,古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又称“
怀柔第一关”,是
怀柔区界内长城最东的关口。据《长城关堡录》(作者:张鸿翔(1912-1948))记载:“大水峪关,南至
怀柔县三十里,
东北五里至小水峪关,西南八里至河防口关。水口数十丈,五马可并,内外俱宽。永乐年建,通川谷。正关口并东山崖通单骑,冲;余通步,缓。北通
丰宁大阁镇。大水峪河由口入边,南流入白河支流。居民有三百余户。地质硗确,物产不丰,然由口外运来粮食多存本关。交通亦便。惟出口道路狭窄,两旁山势巉(chán)崖嵯峨,其坡度约在八十以上,攀极难,沿途乱石,坎坷起伏,单人可行,故往来均系驮子。” 如今的大水峪关,因上世纪60~70年代修
建水库被毁,踪迹难觅。改革开放以后,水库变成了“青龙峡风景区”,把峡谷两侧的城墙、敌楼均纳入了景区之内,进行了简单粗暴的修复后开始收费,且管理森严,门票不低,想要沿长城自西向东穿越过去绝非易事。
▼长城前辈标注的“大水峪-小水峪-牛盆峪-白道峪”这一带长城走向及楼台分布三维图。可以看出,这一区域山势嵯峨,峡谷纵深,地形复杂,长城大多以立于山脊或山崖上的孤楼形式存在,互为犄角,遥相呼应。这种分布,在
北京段长城中是独一无二的,无疑会给“墙友”的穿越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风险是不可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