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终于把这篇冗长的流水账给写完了(自行脑补“捂脸表情”)。
这篇应该是我目前写得最长、最痛苦、最没有灵感、最不一气呵成的游记了吧。自从今年10月初
伦敦 日本 之行回来之后,一直在工作生活之余断断续续用碎片时间整理修图、凭着尚温存的记忆码下这些文字。谈情怀?原本想说的有太多太多,而真要提笔时却发现无从下手,方觉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有着如此厚重文化底蕴与历史沿革的城市,应当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记忆,而我还贪婪地想在短短几天里一次吃透这座
维多利亚 时代的世界中心,实属"图样图森破"。最终这篇不能免俗,还是写成一篇很冗长的流水账了,但是至少对于要去
伦敦 的同学来说,相信还是有不少攻略干货的。
说起来这次
伦敦 之旅,原本并不在今年的旅行计划上。然而由于工作关系9月底前往
伦敦 与客户开会,会议结束后在
伦敦 继续多留了几天,探索并感受了这个曾经在十九世纪
维多利亚 时代作为日不落帝国的首都——当时世界中心的人文与风貌。
这是一次情怀之旅,也是一次文化苦旅。
伦敦
Tips:本游记较长,建议先收藏再慢慢看。并且特地选了多首自己最喜欢
英国 歌手的作品,作为背景音乐。
List of BGM:
1、When We Were Young - Adele
2、I'm Not The Only One - Sam Smith
3、Say You Won't Let Go - James Arthur
4、Goodbye My Lover - James Blunt
5、Someone Like You - Adele
6、Let It Be - The Beatles
前期准备&实用攻略
还是自创的老方法,一张表格搞定计划行程,另一张表格制定预算。自己这两年执行下来虽然行程紧凑,但基本都能顺利执行,最终的实际花费也和预算相差不多。
伦敦
通常在开始着手制定行程之前,都会在各大旅行平台上把国家历史简介、城市信息、景点与餐厅介绍都扫一遍;基本上做到对目的地各景点的位置分布都了如指掌才开始规划线路;然后再看几篇游记,寻找一些达人旅行的经验和摄影灵感。
由于
英国 的消费相对较高,因此在制定
伦敦 的行程安排和预算上也是本着最优化路线和最节省时间的方法来制定,每天的行程上做到景点之间能步行就步行,或者公交可以直达。
英国 出租车巨贵,尽量不打车。而考虑到时间有限,原本还计划的巨石阵、
温莎 城堡、
格林尼治 天文台等这些不在
伦敦 市区内的景点也都无奈cancel了,不过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自己喜欢的景点。满打满算在
伦敦 一共待了10天,除去前面一周的会议和1天的购物村买买买之外,自己背着个相机在
伦敦 暴走拍拍拍了4天。也在腿走断之前,差不多走遍了大部分目的地。

制定行程时的摄影Tips:特别是对于喜爱摄影的同学们,各个景点的时间安排和地理位置都有讲究。
比如 有些景点的朝向在上午可以有不错的太阳照射光而有些则适合下午拍摄。没有什么比兴致勃勃来到景点后发现是逆光更让人扫兴了。此外,每次在规划行程的时候会特地查询一下当地天气情况和日落时间。有些知名外景建议放在下午靠近傍晚,既能拍到不错的白天景色、同时也能拍到黄昏时分的魅力和在日落后30分钟内捕捉到最美的夜景,而这段时间内也可以吃一份不错的晚餐休息一下。
伦敦
因为这次出行属于出差,所以公司和客户承担来了往返的机票费用和会议期间的酒店以及签证费用。最终算了下自己要支付部分的预算可以控制在一万出头。

关于签证:
英国 签证需要准备的主要材料有:护照原价、申请表、工作证明(企业营业执照、在职证明盖章)、财力证明(半年内有固定收入的银行流水单,最好余额最好大于5万,如果有定存就最好)、户口簿及翻译件等。还有一些辅助加分的材料如:房产证复印件、汽车行驶证复印件、自己的行程单、机票酒店等订单、如果商务出差最好有
英国 公司方面出具的邀请函等。如果有兴致的小伙伴可以尝试写一份致签证官的英文信,你的诚意一定会打动签证官的。(2015年去澳洲的时候准备了很全的材料亲自送签,还写了2张A4纸的致签证官的信,结果3天就顺利出签了。

)这次要办2个国家签证,平时工作忙时间赶,所以直接在飞猪上找了代理,加上服务费一共1,300元左右,一般15个工作日左右出签。自己根据要求准备好所有材料后寄给代理方、他们会替你预约签证中心,然后需要本人带着材料去签证中心递交材料并录指纹。

Tips:现在
英国 签证已经不需要提交照片,因为在亲自递交完材料后会带你去一个小房间。随后工作人员会举起你的护照让你对着头上的摄像头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和生日,最后会让你录入指纹...整个过程估计和进监狱的程序差不多

...
签证办理的详情参阅: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c85b7a641fa1e5003bac9502.html
PS:如果签证要加急的话也有一周甚至一天出签的,不过价格非常高。

电话卡:某宝上买的giffgaff电话卡,选了12天无限4G流量。¥75元,比在当地买便宜多了,信号很稳定。

Tips:有的商家是会送iphone插卡针头的(还有的商家还会送插座转换头),有些没有的记得要自带。一般飞机落地停稳后差不多就可以换卡了,通常商家会提前几天激活你手上的卡,所以需要提前告诉商家准确的出行时间。

关于机票:去程是维珍航空,
上海 直飞
伦敦 希思罗机场,波音787执飞,票价8,600多(自己掏腰包的话建议选转机的航班便宜很多)。回程因为直接去
东京 ,所以选了
阿联酋 航空,在
迪拜 转机后第二天抵达
东京 成田机场,2程都是A380执飞。关键票价非常便宜只需4,400多(然而发现后半段从
迪拜 -
东京 的同一段航班,单买机票的话居然要7,000多,什么鬼?)。土豪航空公司送的免费行李有30kg,好评!


Tips:记得提前App或网上自助check in 选择心仪座位。因为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在线check in飞往
东京 的2段航班,第三天准备check in时发现几乎好座位都被挑完了。大飞机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座位间距相对较大,特别是对于长途飞行来说真的很重要,还有就是尽量选择离厕所近的座位!!!

关于酒店:会议期间客户给我们预定了位于金融城附近靠近
伦敦 塔及
泰晤士 河畔的 骑士三码头酒店 (Cheval Three Quays at The Tower of London)说是
伦敦 景观最棒的公寓式酒店也不为过!放眼望去就是
伦敦 塔桥和
伦敦 塔、还有碎片大厦。豪华河景2卧室房一晚在¥4,600~¥6,000元之间,适合4人入住(中间的客厅超大,睡2人都可以)。说实话在
伦敦 ,没个£100 一晚基本住不到什么像样子的酒店。所以说在人多的情况下这个酒店性价比非常高。而会议之后我就滚出景观房了,为了体验老式
英国 公寓,在
Airbnb 挑了很多家后最终选定了一个位于king's Cross附近的老公寓房,¥615元一个晚上,性价比感觉比酒店要高。

Tips:可以说在高消费国家,
Airbnb 上选择当地民宿还是非常实惠的,提早订的话往往能订到非常棒的房间。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尽量选择“优质房东”并且注意看房客的评论,并且那些看起来价格很低但是没有多少入住记录的房间要小心了(尤其是一个人旅行的,如果你听闻过
Airbnb 杀人案的话会有所顾虑

)。此外,入住民宿毕竟不是酒店,切记要遵循“房东守则”,
比如 垃圾分类啊、保持公共区域如浴室的干净啊、离开时物归原主啊等等。毕竟在国外要留下我们泱泱大国人民的极高素养嘛。

货币兑换:其实还真不用换太多英镑,这次出发前兑换了一千英镑,最终愣是怎么都没花完。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刷卡,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每天吃饭交通基本开销的话,按照每天100英镑来准备货币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在
伦敦 吃顿不错的晚餐在£30~50之间,随便吃吃的话在£15左右也可以搞定。)

Tips:国内可以到
中国 银行兑换英镑,有些网点可能要提前预约,但是大部分还是有库存的,基本只有大面值了,到
英国 尽量换成小面值的,不然可能花不出去。


关于交通:一定要提前网上买张Oyster Card 交通卡,通用
伦敦 所有的地铁和巴士,有4种套餐,我选了最高的是含30英镑+3镑卡费的,人民币359元,我反正是没花完。地铁的计算方式在
伦敦 每个区是不同的,但是没必要搞懂这些...
(关于牡蛎卡详情参阅:
http://www.mafengwo.cn/sales/1004400.html )
伦敦 打车是出了名的贵,在头几天开会期间往返坐了几次TAXI。
伦敦 出租车只能坐后排,但是空间很大,面对面最多允许坐5人。然而平时建议使用UBER,比出租车便宜多了(记得把APP中的联系号码换成当地
伦敦 卡号哦)。

景点门票:
伦敦 多数景点其实还是需要购买门票的,而且门票的价格并不便宜。所以强烈推荐买张London Pass,免费进入
伦敦 市内超过60处景点名胜。有1/2/3日可选,所以我将可以用London Pass的景点都规划在一起的3天里,买了一张3日London Pass(详情参阅:
http://www.mafengwo.cn/sales/2220920.html ),但在某宝上可以买到最便宜的价格只需¥420,亲测可用,不做广告自己搜吧。

Tips:不过需要注意的是,London Pass在线提前购买后只能到
伦敦 指定地点领取。(取票地点:11a Charing Cross Road, London WC2H 0EP 营业时间: 10:00 —17.00)以第一次使用为激活当日开始计算,3天内有效。

关于摄影:因为这次出门旅行要在
伦敦 和
日本 各待10天时间,所以行李箱的压力不小。不过好在都属于城市速攻,不同于之前的海岛和潜水之旅,所以Gopro等设备就不带了。
本次出行摄影器材如下:
- SONY α7II + 蔡司 F2.8 FE24-70 镜头 (轻装上阵,一镜走天下,广角/人文皆可用)
-
奥林巴斯 TG-4 三防相机 (潜水专用相机,平时用于拍微距和食物,其显微镜模式简直黑科技)
背的是NATIONAL GEOGRAPHIC的摄影包,同时也带了个便携式三脚架,不过暴走扫街还是考虑到负重,最终后面几天就放弃带了。


关于天气:这个在19世纪以“雾都”而闻名的城市,就不要指望阳光灿烂的日子了。出发前特意查了下
伦敦 天气,9、10月的降雨量差不多是全年最高的,所以伞是必需品。但是对于摄影旅行来说,撑伞的旅程是非常糟糕的体验,所以有条件也可以带一件雨披,同时准备好相机的防水套。入秋的
伦敦 昼夜温差非常大,白天感觉一件衬衫就足够了,到了晚上就感觉到阵阵寒意。特别是傍晚的一场雨后,会觉得皮衣、风衣才是标配了。所以如果是出门一天,那白天再热也记得把外套带上。